GSM通信系统知识点经典概述共22页word资料
GSM系统要点整理资料
![GSM系统要点整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595fd6548d7c1c708a145f1.png)
GSM 系统概述●(考点1:初、中)工作频段、频道间隔/配置、双工收发间隔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1800MHZ频段。
其中:900MHZ频段为:890~915(移动台发,基站收UL)935~960(基站发,移动台收DL)1800MHZ频段为:1710~1785(移动台发、基站收)1805~1880(基站发、移动台收)相邻两频道间隔为200KHZ。
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分为8个信道(全速率)。
将来GSM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后,每个频道可容纳16个半速率信道。
采用等间隔频道配置方法,频道序号为1~124,共124个频点。
频道序号和频点标中心频率的关系为:(1800MHZ的频道序号为512-885,共374个频点)f1(n)=890.2MHZ+(n-1)*0.2MHZ移动台发,基站收fh(n)=f1(n)+45MHZ基站发,移动台收,n=1~124频道(或称为频点,载频)双工收发间隔45MHZ,工作带宽75MHZ。
(移动现使用1-94频点)●(考点2:中)干扰保护比(频率复用)载波干扰保护比(C/I)就是接收到的希望信号电平与非希望信号电平的比值,此值与MS的随时位置有关。
这是由于地形不规则性及本地散射体的形状、类型及数量不同,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如天线类型、方向性及高度,站址的标高及位置,当地的干扰源数目等所造成的。
GSM规范中规定:同频道干扰保护比:C/I≥9dB (在工程实际中是把同频干扰保护比C/I值加3dB 的冗余来进行保护)邻频道干扰保护比:C/I≥-9dB 载波偏离400KHZ时的干扰保护比:C/I≥-41dB ●(考点3:中)GSM系统的组成具体包括交换网路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操作维护子系统(OSS)和移动台(MS)四大部分。
其中BSS部分包括有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信台(BTS)和码型转换单元(TC);NSS部分包括有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和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OSS部分包括有操作与维护中心-无线部分(OMC-R)、操作与维护中心-移动部分(OMC-M)和操作与维护中心-交换部分(OMC-S);移动台部分(MS),其中包括移动终端(MT)和客户识别卡(SIM)。
GSM数字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GSM数字移动通信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f7542d6b9f3f90f76c61b7c.png)
目录2 GM 0001 数字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2相关资料 2第一节 GSM发展简史 3第二节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42.1 多址技术 42.2 功率控制 62.3 蜂窝技术 6第三节 GSM系统结构与相关接口103.1 GSM系统结构103.2 接口和协议173.3 GSM系统主要参数24第四节移动区域定义与识别号254.1 区域定义254.2 移动识别号26第五节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与系统消息395.1 无线接口395.2 帧和信道455.3 系统消息53第六节系统管理功能介绍576.1 GSM系统的安全性管理576.2 GSM系统移动性管理59第七节 GSM移动通信网637.1 网络结构637.2 信令网结构66总结69练习题70习题答案74GM 0001 数字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课程目标✓了解GSM发展简史✓了解数字移动基本技术✓熟悉GSM系统结构及相关接口✓了解TDMA帧结构✓熟悉GSM的区域定义及识别号✓了解GSM的逻辑信道及系统消息✓了解GSM系统的移动性管理和安全性管理✓了解GSM移动网络结构及信令网结构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GSM有关的基础知识,诸如:GSM发展简史、数字移动通信技术、GSM系统结构及相关接口、TDMA帧结构、GSM的区域定义及GSM识别号、无线接口的逻辑信道及系统消息、GSM系统的移动性管理和安全性管理以及GSM移动网络结构和信令网等。
相关资料《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杨留清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法] Michel Mouly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陈德荣等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第一节 GSM发展简史移动通信系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是处于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通信。
20年代开始在军事及某些特殊领域使用,40年代才逐步向民用扩展;最近十年间才是移动通信真正迅猛发展的时期,而且由于其许多的优点,前景十分广阔。
移动通信经历了由模拟通信向数字化通信的发展过程。
GSM基础知识
![GSM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9c6da01580216fc700afd86.png)
GSM基础知识1、术语及概念1.1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1.2 CGI: 小区全球识别码用于识别一个位置区内的小区。
CGI=MCC+MNC+LAC+CI其中:MCC(Mobile Country Code):三个十进制数组成,取值范围为十进制的000 ~999。
MNC(Mobile Network Code):二个十进制数,取值范围为十进制的00~99。
LAC(Location Area Code):范围为1~65535。
CI(Cell Identity):小区识别代码,范围为0~65535。
1.3移动台的国际身份号码ISDN(MSISDN),即用户手机号码结构:MSISDN=CC+NDC+SNCC:国家码,即在国际长途电话通信网中的号码,中国为86;NDC:移动服务访问码,移动为135——139,联通为130。
SN:用户号码,其中H1H2H3是HLR标识码,表明用户所属的HLR例如GSM移动手机号码8613981080001,86是国家码CC;139便是NDC,用于识别网号;81080001是用户号码SN,8108用于识别归属区。
1.4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IMSI),用户身份证号码IMSI=MCC+MNC+MSINMCC:Mobile Country Code移动用户的国家号,中国是460;MNC:Mobile Network Code移动用户的所属PLMN网号;中国移动为00,联通为01例:460-00-XXXX…XXX(15位)1.5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TMSI)用TMSI,用户身份保密、寻呼容量为IMSI两倍。
1.6 BCCH载波频率(BCCHNO)按照GSM系统要求,在每个小区中必须有且只有一个载频用于发送一些广播消息。
GSM系统原理培训讲义
![GSM系统原理培训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d1cc76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9.png)
GSM系统原理培训讲义一、引言GSM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第二代(2G)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移动通信标准之一、本讲义将介绍GSM系统的原理,包括GSM系统的结构、信道构成、调制解调方式、频率规划等内容。
二、GSM系统结构GSM系统由移动台(Mobile Station, MS)、基站子系统(Base Station Subsystem, BSS)、网络子系统(Network Subsystem, NSS)和运营支撑子系统(Operation and Support Subsystem, OSS)四个部分组成。
1. 移动台: 移动台是指手机或其他GSM用户终端设备。
它包括移动设备(Mobile Equipment, ME)和用户身份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两部分。
2. 基站子系统: 基站子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 BSC)和基站收发信机(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BSC负责协调BTS的工作,BTS负责与移动台进行无线信号的交互。
4.运营支撑子系统:运营支撑子系统包括计费系统、运维系统和故障管理系统等,用于运营商对GSM网络进行管理和支撑。
三、GSM系统信道构成1. 广播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BCCH): 广播信道用于向所有移动台广播系统信息,如网络、邻区信息等。
4. 分配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DCCH): 分配信道用于传输当前通话的控制消息,如通话设定、手over等。
5. 数据信道(Traffic Channel, TCH): 数据信道用于传输语音或数据信息。
四、GSM系统调制解调方式1.幅度调制:移动台的发送信号经过幅度调制后传输给基站,基站解调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
幅度调制的主要作用是将用户信息转换成基带信号,并将其与载波相乘,形成调制信号。
GSM基础理论概述
![GSM基础理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c9c76d476a20029bd642d26.png)
GSM的业务功能 GSM的业务功能
补充业务: 补充业务:
GSM系统能提供8大类补充业务,其业务名称、业务种类操作规则和实现阶 段等见表所示。
GSM的业务功能 GSM的业务功能
智能网业务: 智能网业务:
在移动通信技术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又面临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向用 户进一步提供更强大并且灵活的增值业务,这种增值业务旨在提供给用户除普 通通话以外的语音和数据等其他种类的通信业务。而这种增值业务又是可以由 运营商开发的,这就是说,新业务的拓展不象传统补充业务那样需要向产品生 产方来进行定制,只需要由运营商对相应软件自行修改补充,就能实现新的业 务。 随着公网智能网技术的成熟和使用,人们就在研究GSM网上的IN业务。移动 网增强业务的客户化应用—CAMEL应运而生。CAMEL并不是一种传统的补充 业务,它是IN在MAP V3下的实现。 CAMEL的实现,是增加了两个功能实体:业务交换功能和业务控制功能。
NMT:1981年,北欧等国 HCMTS:日本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982年,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CEPT)成立了一个在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下的“移动特别小组”(Special Mobile Group),开发数字移动通信技术。1987年, 就泛欧数字蜂窝系统的GSM规范达成一致意见,1991年,GSM900Mhz数字蜂窝移 动通信系统在欧洲问世,从此,移动通信跨入了第二代。GSM,即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成为了欧洲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代名词。 除了泛欧的GSM系统外,北美的DAMPS及CDMA,日本的PDC等制式也同属于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GSM网络基础
![GSM网络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fde412fa5e9856a561260ec.png)
第一章GSM移动通信系统概述一、GSM移动通信系统1、GSM系统的基本特点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简称GSM系统)是完全依照欧洲通信标准化委员会(ETSI)制定的GSM规范研制而成的,任何GSM系统都必须符合GSM技术规范。
GSM 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系统,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GSM系统由几个分系统组成,各分系统之间都有定义明确且详细的标准化接口方案,保证任何厂商提供的GSM系统设备可以互连。
同时,GSM系统与各种公用通信网之间也都详细定义了标准接口规范,使GSM系统可以与各种公用通信网实现互联互通。
2)GSM系统除了可以开放基本的话音业务外,还可以开放各种承载业务、补充业务。
3)GSM系统采用FDMA/TDMA及调频的复用方式,频率复用利用率高,同时具有灵活方便的组网结构,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容量需求。
4)GSM系统具有较强的鉴权和加密功能,能确保用户和网络的安全需求。
5)GSM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强,系统的通信质量较高。
2、GSM系统的组成DAABBCCDEFFGVLRVLRHLREIRBSSBSSMSCMSCGSM系统由一系列功能单元组成,其具体组成如下图所示,二、GSM系统编号规划1、移动用户号码(MSISDN)MSISDN指主叫用户呼叫GSM移动用户所拨的号码。
其组成如下图:其中:CC 国家码,中国为86NDC 国内网络接入号码,移动135~139,联通130~132SN 用户号码。
2、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在GSM系统中,每个用户都分配有一个唯一的IMSI,此号码在整个GSM系统中有效,用于用户身份的识别。
组成如下图:其中:MCC 移动国家码。
中国为460。
MNC 移动网号,识别移动用户归属的移动通信网。
移动01,联通02。
MSIN 移动用户识别码,唯一的识别某移动网中的移动用户。
NMSI 国家移动用户识别码,有MNC和MSIN组成。
3、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GSM系统提供了在空中接口传递TMSI替代IMSI的保密措施。
GSM通信原理基础理论
![GSM通信原理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cbf35f30b1c59eef9c7b426.png)
1).频谱效率。由于采用了高效调制器、信道编码、交织、均衡和语音编码技术,使系统具有高频谱效率。
2).容量。由于每个信道传输带宽增加,使同频复用栽干比要求降低至9dB,故GSM系统的同频复用模式可以缩小到4/12或3/9甚至更小(模拟系统为7/21);加上半速率话音编码的引入和自动话务分配以减少越区切换的次数,使GSM系统的容量效率(每兆赫每小区的信道数)比TACS系统高3~5倍。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是GSM系统的核心,它完成最基本的交换功能,即实现移动用户与其它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提供面向系统其他功能实体的接口、到其他网络的接口以及与其他MSC互连的接口。
MSC为用户提供承载业务、基本业务与补充业务等一系列服务,还支持位置登记、越区切换和自动漫游等功能。为了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相关的MSC还应能完成关口MSC(GMSC)的功能,即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
1)用户注册的业务 网络运营部门为用户提供了所有可提供业务的项目,同时确定相应的费率,用户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并为之付费,网络运营部门也只为用户提供其注册登记的业务。
2)网络能力 并不是所有的网络都能提供同样的服务范围,用户使用的业务可能会与它漫游进入的网络有关。
3)用户终端性能 有些业务需要用户终端的配合。例如传真业务在只有话音业务的终端上就无法提供。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是存储所管辖区域中所有用户的全部有关信息,为已经登记的移动用户提供建立呼叫连接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动态数据库,需要随时与有关的HLR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换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当用户离开其覆盖区时,用户的有关信息将被删除。VLR在物理实体上总是与MSC一体。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是GSM系统的中央数据库,是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客户管理的数据。每个移动客户都应在其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注册登记,它主要存储两类信息:一是有关客户的参数,包括用户的漫游权限、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等;二是有关客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以便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例如MSC、VLR地址等。一个HLR可以覆盖几个移动交换区域甚至整个移动网。
GSM基础知识
![GSM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8e523373968011ca30091dc.png)
一、GSM基础理论介绍 二、TD-SCDMA基础理论介绍 三、LTE基础理论介绍
GSM基础理论介绍
• GSM的基本组成系统 • GSM频段,频点 • GSM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GSM系统组成
一个GSM系统由3个子系统组成,即操作支持子系统(OSS), 基站子系统(BSS)和网络子系统(NSS)三部分组成。基站子系统通过 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相连,负责无线发送接受和无线资源的管理。 网络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对GSM移动用户之间及移动用 户与他网用户之间通信起着交换、连接与管理的功能。操作支持子系 统是操作人员与系统设备之间的中介,它实现了系统的集中操作与维 护,完成包括移动用户管理,移动设备管理及网络操作维护等功能。
GSM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怎样判断网内干扰还是网外干扰 网内干扰主要来源于同频及临频干扰,这两种干扰可以通过CQT测试来确定;相反则为网 外干扰如电视台、大功率电台、微波、雷达、高压电线等 信号波动有哪些原因 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引起的,即多径效应,这样就会产生多径衰落或者快衰落。由于无线 信道传播的这种传播特性,使得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场强就产生了波动。 小区重叠覆盖区引起的的小区重选或切换。此时若一些相关的小区参数设置的不当-如小区 重选参数、切换参数等,当这些参数设置的使手机很容易进行小区重选或切换时,手机会 在两个信号大小交替变化的频点上不断进行重选或切换,这是容易造成接收信号波动的一 个原因 外界存在的干扰也会导致信号的波动 如果设备的性能不够稳定,也有可能对信号波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GSM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乒乓效应 乒乓效应指处于两个小区边界的移动用户在通话时,手机会在两个小区之间进行频繁地切换。乒乓效应容易造 成掉话,造成信令负荷增加,另外对话音质量有影响。 2)孤岛效应 孤岛效应是覆盖性问题。当基站覆盖大型水面或多山地区等特殊性地形时,由水面或山峰地区的反射,使用权 基站在原覆盖范围内不变的基础上,在很远处出现“飞地”,而与之切换的相邻基站却因此阻挡覆盖 不到,这样就造成“飞地”与相邻基站之间没有切换关系,“飞地”因此成为孤岛。 3)多径效应 电波除了直接传播外,遇到障碍物,例如,山丘、森林、地面或楼房等高大建筑物,还会产生反射。因此,到 达接收天线的超短波不仅有直射波,还有反射波,这种现象就叫多径效应。 5)阴影效应: 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波传播路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 呼吸效应 呼吸效应指小区覆盖范围是动态的,当两个小区负荷一轻一重时,负荷重的小区通过减小导频发射功率,使本 小区的边缘用户由于导频强度不够而切换到相邻的小区,使负荷分担,相当于增加了容量。 6)远近效应 远近效应就是当基站同时接收到两个不同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由于两个移动台频率相同,则距离基站近的移 动台信号产生严重干扰,就是远近效应。
bss系统介绍学习
![bss系统介绍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c8b5ea5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d.png)
GSM网络的组成
第3页/共33页
GSM组成元素
• · AUC:鉴权中心 • · BSC:基站控制中心 • · BSS:基站子系统 • · EIR:设备识别寄存器 • · HLR:归属位置寄存器 • · MSC:移动交换中心 • · VLR:拜访位置寄存器 • · BTS:收发信基站 • · ME:移动设备 • · SIM:用户识别卡 • · XCDR:压缩编码器
连接模式
MS
BTS
测量报告(SACCH)
测量报告(SACCH) 功率控制命令(SACCH头)
测量报告(SACCH)
MS通过测量报告向网络报告实际使用的功率
空闲模式
MS
BTS
MS-TXPWR-MAX-CCH(BCCH)
信道请求(RACH) MS采用MS-TXPWR-MAX-CCH接入系统
第30页/共33页
第9页/共33页
BSC的交换功能的实现
BSC的交换功能通常由下列模块实现:
– 数字中继:用于实现A接口和Abis接口物理层上ITU的有关E1 协议(G703、G704等等)
– 交换电路模块 – 若交换电路采用64K全速率交换,则在交换网络的前后需有复
用与反复用设备
第10页/共33页
BSC的交换时钟
准予接入信道AGCH
仅由网络发送,用于给移动站分配SDCCH或者直接分配TCH
随机接入信道RACH
仅由移动站发送,用于向网络申请信道
第26页/共33页
专用控制信道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
双向信道,用于移动站和网络之间信令的消息传递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
双向信道,与SDCCH或TCH相随,用于移动站和网络之间功率控 制、测量报告和短消息等信令的传递
GSM基础知识介绍--GOOD要点
![GSM基础知识介绍--GOOD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4352946529647d27285263.png)
1、专业基础1.1GSM基础1.1.1GSM综述1、GSM的概念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简称。
它是一种数字移动通信,较之以往的模拟移动通信,有较多的优点。
GSM的起源:泛欧数字蜂窝移动通讯网简称GSM系统,GSM原意为“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是1982年欧洲邮电主管部门会议(CEPT)为开发第二代数字移动蜂窝移动系统而成立的机构。
1987年GSM 成员国经现场测试和论证比较,就数字系统采用窄带时分多址TDMA、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RPE-LTP话音编码和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方式达成一致意见。
1988年十八个欧洲国家达成GSM谅解备忘录(MOU)。
1989年GSM标准生效。
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路开通运行。
1992年世界上第一个GSM网在芬兰投入使用。
从此,移动通信跨入了第二代。
GSM的组织结构: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增设了“特别移动小组”(TC-SMG),用以负责有关数字移动业务标准的制定。
2、GSM系统的技术性能1)使用频段、双工间隔:√GSM900:890~915MHz(上行)、935~960 MHz(下行)。
双工间隔:45 MHz,带宽:200KHzGSM1800:1710~1785 MHz(上行)、1805~1880 MHz(下行)。
双工间隔:95 MHz,带宽:200KHzGSM1900:1850~1910 MHz(上行)、1930~1990 MHz(下行)。
双工间隔:80 MHz,带宽:200KHz2)、选址方式√FDMA/TDMA:Freq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时分多址)3)、调制类型:√GMSK(BT=0.3)实际应用3、GSM系统的技术规范及主要应用范围GSM规范共有12章规范系列:01系列:概述02系列:业务方面03系列:网络方面04系列:MS-BS接口和规范(空中接口第2、3层)05系列:无线路径上的物理层(空中接口第1层)06系列:话音编码规范07系列:对移动台的终端适配08系列:BS到MSC接口(A和Abis接口)09系列:网络互连10系列:暂缺11系列:设备和型号批准规范12系列:操作和维护重点掌握04、05、08系列4、GSM的主要特点:√1)频谱效率由于采用了高效调制器,信道编码、交织、均衡和话音编码技术,使系统更具高频谱效率。
GSM无线通信原理Word版
![GSM无线通信原理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41438db90d6c85ed3ac609.png)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SM网络由终端、无线接入设备和核心网络等几部分组成。
具体包括交换网络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操作维护子系统(OSS)和移动台(MS)四大部分。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其中BSS部分包括有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信台(BTS)和码型转换单元(TC);NSS 部分包括有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和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OSS部分包括有操作与维护中心-无线部分(OMC-R)、操作与维护中心-移动部分(OMC-M)和操作与维护中心-交换部分(OMC-S);移动台部分(MS),其中包括移动终端(MT)和客户识别卡(SIM)。
无线基站子系统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
它给MS和NSS之间提供了传输通道并管理这个通道。
BSS功能实体可分为BTS、BSC和TC。
BTS:BTS包括收发信机和天线,以及与无线接口有关的信号处理电路等无线接口设备,它完全由BSC控制,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
BSC:主要负责控制和管理,主要由BTS控制部分、交换部分和公共处理器部分等组成。
具有对一个或多个BTS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功能,它主要是进行无线信道的分配,释放以及越区信道切换的管理等,起中BSS系统中交换设备的作用。
TC:具有码型转换,速率适配的功能。
交换网络子系统:交换网路子系统(NSS)包括实现GSM的主要交换功能的交换中心以及管理用户数据和移动性的所需的数据库。
NSS 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所构成,各功能实体间以及NSS与BSS之间通过符合CCITT信令系统No.7协议规范的7号信令网络互相通信。
GSM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GSM移动通信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2556eb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1.png)
二. GSM 网络结构与功能 1、网络结构 2、组成与功能
10
1、网络结构
NMC
OMS
OMC OMC
BTS BTS
BSC TRAU
BSS
MS SIM ME
PSTN
VLR
HLR AUC
MSC
EIR
IWF
EC NSS
11
2、组成与功能——基本组成
基本组成: (1)网络和交换子系统(NSS) (2)无线基站子系统 (BSS)
话务信道(TCH/FS TCH/HS) 数据话务信道
频率校正 同步与识别 系统信息 移动台呼叫 移动台随机接入 资源分配指令 小区公共短消息 信令 链路监控 切换执行 全/半速率话音 用户数据
35
话音/数据信道
TCH
Traffic Channels
Speech
TCH/FS
TCH/HS
TCH
SACCH FACCH
主要内容 一、GSM系统概述 二、GSM 网络结构与功能 三、信道与编码 四、系统工作过程 五、参数及调整 六、网络优化
1
一. GSM 系统概述 1、历史 2、组网体制 3、系统基本特点 4、主要技术规范
2
1、历史
日期
发展阶段
1979 欧洲发展蜂窝通信,并为此安排蜂窝通信工作频段
1982 CEPT 成立“Groupe Special Mobile”(GSM)
37
BCCH广播系统消息
位置区识别号(LAI) 移动台需监视的邻小区列表 本小区使用的频率列表 小区识别号 功率控制指示 DTX允许指示 接入控制(例:紧急呼叫,呼叫禁止) CBCH描述
38
TDMA帧结构
1超高帧 = 2048 超帧 =2715648 TDMA帧(3h 28mn 53s 760ms)
GSM基础知识和移动通信原理
![GSM基础知识和移动通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cd29c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4.png)
第19页,共119页。
Page 19
频率复用基础
蜂窝技术
频率复用指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小区)上的用户可以同时使用相同
频率的信道.频率复用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频谱效率.
但如果系统设计得不好,将产生严重的干扰.
同频干扰(C/I): 因频率复用造成的相邻小区相同频率对信道的干扰.GSM 要求C/I>=9dB.
第5页,共119页。
Page 5
GSM概述与发展简史
在我国......
2007年7月24日信息产业部宣布,到今年6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01648
亿户,首次突破5亿大关。
根据信息产业部相关数据显示,截止6月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较上年底增加486.2万户 ,月均增长81万户,达到3.72673亿户;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较上年底增加4056.6万户 ,月均增长676.1万户,达到5.01648亿户。 电信业务收入完成351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9%。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4.0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1.8%。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亚太地区拥有10亿用户,其中6220万为3G用户,最庞大的中国与印度
市场平均每月共新增1120万GSM用户;西欧地区则突破5亿的用户总数,1年内新增4600 万,3G用户累计达6400万;俄罗斯1年内新增2000万GSM用户;非洲和中南美洲则分别新 增7200万和8100万GSM用户,增幅分别达到了45%和48%。
在去年年底全球WCDMA用户则突破了1亿大关。目前已有174个WCDMA网络在78个国家部署
完成,约占全球3G商用网络的69%,其中73.5%都已经升级为HSDPA,现有63个国家推出128个
HSDPA商用网络。脚步最快的欧洲市场中,奥地利与德国已经推出了HSUPA服务。
《GSM移动通信系统》
![《GSM移动通信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13e703676eeaeaad0f330ad.png)
第5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
❖GSM系统能提供穿过国际边界的自动漫游功能,对 于全部GSM移动用户都可进入GSM系统而与国别无关; ❖GSM系统除了可以开放话音业务,还可以开放各种 承载业务、补充业务和与ISDN相关的业务; ❖GSM系统具有加密和鉴权功能,能确保用户保密和 网络安全; ❖GSM系统具有灵活和方便的组网结构,频率重复利 用率高,移动业务交换机的话务承载能力都很强,保 证在话音和数据通信两个方面都能满足用户对大容量、 高密度业务的要求; ❖GSM系统抗干扰能力强,覆盖区域内的通信质量高; ❖用户终端设备(手持机和车载机)随着大规模集成电 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能向更小型、轻巧和增强功能趋 势发展。
整理课件
第5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
(5)数字控制和数字数据信道 数字控制和数字数据信道是移动通信系统的灵活性
和新业务引入的关键所在。数字数据信道可为移动用户 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服务。数字控制信道将为网络管理 提供高速率的信令传输服务,并为引人综合业务数字等 新的业务服务。便于与地面固定通信网兼容。 (6)保密与认证
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VLR:来访用户位置寄存器 HLR: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
AUC:鉴权中心
EIR: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 BSC:基站控制器
BTS:基站收发信台
PDN:公用数据网
PSTN:公用电话网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MS:移动台图 DPPS:数据后处理系统 SEMC:安全性管理中心
整理课件
第5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
第5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
知识点 ▪ 数字移动通信的内容 ▪ GSM通信系统的构成及业务功能 ▪ GSM的信道配置
难点 ▪ GSM各分系统的接口功能 ▪ GSM信道配置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SM通信系统知识点经典概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蜂窝通信►GSM系统组成、网络结构、接口与协议、业务功能►GSM无线传输原理、标准、语音编码、信道编码与调制解调►移动台登记、漫游、切换、呼叫接续过程1 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1.1无线通信系统的定义表1.1列出了用来描述无线通信系统基本要素的术语定义。
道。
在美国的AMPS标准中,反向信道比前向信道的频率低45MHz(即手机的发比收低45MHz)。
模拟无线系统只采用FDD。
时分双工(TDD)方式,在时间上分享一条信道,将其一部分时间用于从基站向用户发送信息,而其余的时间用于从用户向基站发送信息。
如果信道内的数据传输速率远大于终端用户的数据速率,就可以存储用户数据,即使在同一时刻不存在两条同步无线传输信道,仍能给用户提供全双工操作。
TDD只在数字传输和数字调制时才可以使用。
1.2 蜂窝无线通信系统蜂窝概念是解决频率不足和用户容量问题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一种系统级的概念。
其思想是用许多小功率的发射机(小覆盖区)来代替单个的大功率发射机(大覆盖区),每一个小覆盖区只提供服务范围内的一小部分覆盖。
每个基站分配整个系统可用信道中的一部分,相邻基站则分配另外一些不同的信道,这样基站之间(以及在它们控制下的移动用户之间)的干扰就最小。
只要基站间的同频干扰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可用信道就可以尽可能的复用。
1.2.1 频率复用蜂窝无线系统依赖于整个覆盖区域内信道的分配及复用。
每一个蜂窝基站分配一组无线信道,这组无线信道作用于一个小区。
给相邻小区的基站分配一个信道组,所包含的信道全部不能在相邻小区内使用。
通过将基站天线的覆盖范围限制在小区边界以内,相同的信道组就可用于覆盖不同的小区,只要距离足够远,相互间的干扰就可以接受。
为整个系统中的所有基站选择和分配信道组的设计过程就叫做频率复用(Frequency Reuse)。
现在考虑一个共有S个可用的双向信道的蜂窝系统。
如果每个小区都分配k个信道(k<S),并且S个信道在N个小区中分为各不相同的、各自独立的信道组,而且每个信道组有相同的信道数目,那么可用无线信道的总数表示为 S = k N 。
共同使用全部可用频率的N个小区叫做一簇(Cluster)。
如果簇在系统中共复制了M次,则双向信道的总数可以作为容量的一个度量C = M k N = M S。
蜂窝系统的容量直接与簇在某一固定范围内复制的次数成正比。
因数N叫做簇的大小,典型值为4、7、12。
如果簇的大小N减小但是小区的数目保持不变,则需要更多数目的簇来覆盖原来给定的范围,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容量。
M变大N变小意味着小区半径与同频小区间距离之比变大,M变小N变大则意味着小区半径与同频小区间距离之比变小。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N尽可能的取最小值,以便获得某一给定覆盖范围内的最大容量,但是一定要顾及到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距离过近而引起的同频干扰必须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
蜂窝系统的频率复用因子为1/N,因为一个簇中的每个小区都只能使用所有可用信道的1/N。
图1-1说明了蜂窝频率复用的思想。
标有相同字母的小区使用相同的频率,相同颜色的小区组成一个簇,并在覆盖区域上进行复制。
图中簇的大小N为7,频率复用因子为1/7。
BM–100 dBm之间),在固定的信道分配策略中,每个小区分配给一组预先确定好的语音信道。
小区中的任何呼叫都只能使用该小区中的空闲信道,如果该小区的所有信道都已被占用,则出现呼叫阻塞。
有一种借用策略,就是当某小区的所有信道都已被占用,则允许它从相邻小区中借用信道并且不影响借出小区的任何一个正在进行的呼叫,该过程由移动交换中心(MSC)来管理。
在动态的信道分配策略中,语音信道不是固定地分配给各个小区。
每次呼叫请求来的时候,为它服务的基站就向MSC请求一个信道,交换机则根据一种算法给发出请求的小区分配一个信道,当然这种算法必须考虑到避免同频干扰。
动态的信道分配策略可以减小阻塞的可能性,系统中的所有可用信道对于所有小区都可用。
1.2.4 干扰干扰是蜂窝无线系统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系统增加容量的重要瓶颈。
蜂窝系统中两种主要的干扰是: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同频干扰使用同一组频率的同频小区之间的信号干扰叫做同频干扰,减小同频干扰必须在物理上隔开一个最小的距离。
假设每个小区的大小都差不多,基站也都发射相同的功率,则同频干扰比例与发射功率无关,而变为小区半径R和相距最近的同频小区的中心之间距离D的函数。
增加D/R 的值,同频干扰减小。
参数Q叫做同频复用比例,与簇的大小有关。
对于六边形来说,Q 表示为:Q = D/R =N3。
Q的值越小,则容量越大;但是Q的值大则同频干扰小。
邻频干扰来自所使用信号频率的相邻频率的信号干扰叫做邻频干扰。
邻频干扰是由于接收滤波器不理想,使得相邻频率的信号泄漏到了传输带宽内而引起的。
邻频干扰可以通过精确的滤波和信道分配而减到最小。
通过使小区中的信道间隔尽可能的大,邻频干扰会减小。
通过顺序地将连续的信道分配给不同的小区,许多分配方案可以使得在一个小区内的邻频信道间隔为N个信道带宽,其中N是簇的大小。
有些信道分配方案还通过避免在相邻小区中使用邻频信道来阻止一些次要的邻频干扰。
1.2.5 小区分裂随着服务需求的提高,实际中使用了小区分裂、裂向和覆盖区域逼近等技术来增大蜂窝系统容量。
小区分裂是将拥塞的小区分成更小小区的方法,每个新小区都有自己的基站并相应地降低天线高度和减小发射机功率。
通过设定比原小区半径更小的新小区和在原有小区间安置这些小区,使得单位范围内的信道数目增加,提高了信道的复用次数,因此能提高系统容量。
例如,将一个半径为R的小区分裂为半径为R/2的新小区,则需要4个新小区才能覆盖原来的范围。
当然,新小区的发射功率也应该下降,通过检查在新旧小区边界接收到的功率,并令它们相等来得到新小区的发射机功率。
实际上,不是所有的小区都同时分裂,不同规模的小区将同时存在,这时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同频小区间所需的最小距离,频率分配将变得更为复杂,而且发射机的功率也不尽相等。
2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概述2.1 GSM的发展概述GSM原意为“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是欧洲邮电主管部门会议(CEPT)为开发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系统而在1982年成立的机构,开始制定适用于泛欧各国的一种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规范。
1987年,欧洲15个国家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在哥本哈根签署了一项关于在1991年实现泛欧900MHz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标准的谅解备忘录(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简称MOU)。
随着设备的开发和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建立,GSM逐步成为欧洲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代名词。
后来,欧洲的专家们将GSM重新命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简称。
目前,宣布采用GSM系统并参加MOU的国家早就不限在欧洲。
在1995年初,全世界就已有69个国家约118个经营者签字参加了MOU。
2.2 GSM的系统构成GSM系统由以下分系统构成:交换分系统(MSS);基站分系统(BSS);移动台(MS)和操作与维护分系统(OMS)。
它包括了从固定用户到移动用户(或相反)所经过的全部设备,如图2-1所示。
2.2.1交换分系统(MSS)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认证(鉴权)中心(AUC),设备标志寄存器(EIR)。
①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 Service Switching Center)它主要处理与协调GSM系统内部用户的通信接续。
MSC对位于其服务区内的移动台(MS)进行交换与控制,同时提供移动网与固定公众电信网的接口。
作为交换设备,MSC具有完成呼叫接续与控制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无线资源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等功能,例如移动台位置登记与更新,MS的越区转接控制等。
移动用户没有固定位置,要为网内用户建立通信时,路由都先接到一个关口交换局(GMSC——Gateway MSC),即由固定网接到GMSC。
GMSC的作用是查询用户的位置信息,并把路由转到移动用户当时所拜访的移动交换局(VMSC)。
GMSC首先根据移动用户的电话号码找到该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然后从HLR中查询到该用户目前的VMSC。
GMSC一般都与某个MSC 合在一起,只要使MSC具有关口功能就可实现。
MSC通常是一个大的程控数字交换机,能控制若干个基站控制器(BSC)。
GMSC与固定网相接,固定网有公众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分组交换公众数据网PSPDN和电路交换公众数据网CSPDN。
MSC与固定网互连需要通过一定的适配才能符合对方网络对传输的要求,称其为适配功能(IWF——Inter Working Function)。
②归属位置寄存器(HLR——Home Locate Register)HLR是管理移动用户的数据库,作为物理设备,它是一台独立的计算机。
每个移动用户必须在某个HLR中登记注册。
在数字蜂窝网中,应包括一个或多个HLR。
HLR所存储的信息分两类:一类是有关用户参数的信息,例如用户类别、所提供的服务、用户的各种号码、识别码,以及用户的保密参数等;另一类是用户当前的位置信息,例如移动台漫游号码、VLR地址等,用于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
HLR不受MSC的直接控制。
③拜访位置寄存器(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VLR是存储用户位置信息的动态链接库,当漫游用户进入某个MSC区域时,必须在MSC相关的VLR中进行登记,VLR分配给移动用户一个漫游号(MSRN)。
在VLR中建立用户的有关信息,其中包括移动用户识别码(MSI)、移动台漫游号(MSRN)、移动用户所在位置区的标志及向用户提供服务等参数,而这些信息是从相关的HLR中传过来的。
MSC在处理入网和出网呼叫时需要查访VLR中的有关信息。
一个VLR可以负责一个或多个MSC区域。
由于MSC与VLR之间交换信息很多,所以两者的设备通常合在一起。
④认证(鉴权)中心(AUC——Authentication Center)它直接与HLR相连,是认证移动用户身份及产生相应认证参数的功能实体。
认证参数包括随机号码RAND、信号响应SREC和密匙KC。
认证中心对移动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将用户的信息与认证中心的随机号码进行核对,合法用户才能接入网络,并得到网络的服务。
⑤设备标志寄存器(EIR——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Register)EIR是存储有关移动台设备参数的数据库,用来实现对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闭锁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