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2.下列中国古代主要行政区划的示意图,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④③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①④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试题解析】从县的地位高于郡可知③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①出现于秦朝,②出现于汉朝初期,④出现于元朝,故选C.
【答案】C
13。
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这两项措施分别是
A.青苗法 保甲法 B.均输法 保甲法
C。
市易法 将兵法 D.免役法 保马法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青苗法主要是官府② ③ ④
①
贷款给农民,类似于“官办之劝业银行"。
保甲法则是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符合“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故选A。
均输法、市易法与市场相关。
保马法、将兵法、免役法与上述材料无关.
【答案】A
14。
明人顾大韶以为: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与之认识相似的是A。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B. “民一于君,事断于法”
C。
“心之本体无所不该"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试题解析】材料强调君主的做法未必正确,不必完全追随,A符合此内容。
B强调法治,C强调人不能有私欲,D强调人伦纲常道德。
【答案】A
15。
“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
”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 战国《人物龙凤图》B.图2 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C.图3 明朝《本草纲目》插图D.图4 清代《墨兰图》(局部)
【知识点】汉字与书画
【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文人画,D属于文人画,故选D。
ABC不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答案】D
16。
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中国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社会基层大暴动,西方列强被这种全国性反帝怒潮惊呆了"。
读图,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大致位于
A.①
B。
②
C。
③
D。
④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民革命运动,它符合“全国性反帝”,因为它起始于广州,故选D。
【答案】D
17。
图X是刊载于1934年12月20日《申报》的国货香烟广告.下列表述正
确的有
① 它可直接用于研究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 画面内容说明西方节日已广为大众接受
③ 由于日本全面侵华,传媒宣传实业救国
④ 此时国共对峙,红军正在进行战略转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知识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试题解析】②表述绝对化,西方节日不可能广为大众接受,③出现于1937年之后.①从材料中直接得出。
④符合题中的时间, 故本题选B 。
【答案】B
18.有学者认为:“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
”其中“大胆创新、成绩斐然”应包括 ①确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②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A 。
①③ B.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知识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试题解析】注意本题的时间为1957年.②出现于1970年,④错误,一五计划只是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故选A 。
图X 圣诞老人卖的香烟
【答案】A
19.表1是1975~1995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
结合所学,可以推断
表1
A.在80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出现明显减少B.“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C.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知识点】教育事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A不符合表格内容,比例减少并不意味着人数减少。
B 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底。
C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
只有D符合表格内容.
【答案】D
20。
“这部巨著表明,一切能够计时与测量的运动,无论是在地球上的或是在太阳系内的,都可用相同的数学公式来加以描述.”这部巨著的产生
A.标志着近代天文学开始产生
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C.鼓舞了人类运用理性寻找社会运行的法则
D.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
【知识点】经典力学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这部巨著表明,一切能够计时与测量的运动……都可用相同的数学公式来加以描述”可知此应为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的史实。
A 符合伽利略.B指的是量子论。
D指的是相对论。
C符合牛顿力学,它指的是牛顿力学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答案】C
21.1924年8月,孙中山在讲“民生主义”时说道:“马克思的门徒,于一千八百四十八年在比利时开了一个国际社会党大会,定了许多办法。
……当欧战发生以后,俄国便拿那种主义去实行,现在俄国已经把那种主义改变了。
"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国际社会党大会”指的是第一国际的成立大会
②“定了许多办法”指《共产党宣言》的一系列主张
③“主义改变"指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
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苏俄的深刻影响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D。
③④【知识点】孙中山三民主义
【试题解析】①错误,因为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
④错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受到了苏俄的影响。
②③符合材料的内容,故选B。
【答案】B
22.“对甲来说,乙独立意味着不仅摆脱外国的政治统治,而且也摆脱外国的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和平、自治,在很大程度上自给自足的乙-—一个无政府主义的乌托邦.”甲和乙分别是
A。
柏拉图雅典B。
亚历山大二世俄国
C。
甘地印度 D. 穆罕默德•阿里埃及【知识点】“亚洲觉醒”的先驱
【试题解析】注意关键词“摆脱外国的政治统治"和“一个无政府主义的乌托邦”,ABD不符合以上两个特点,故选C。
【答案】C
23.在一份国际文件中有如下表述:“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该文件签署的时间和地点应为
A.1949年,美国华盛顿B.1961年,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C.1989年,澳大利亚堪培拉D.1992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
【知识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试题解析】从材料“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可知它反映的是合
作程度较高的联盟,即欧洲联盟,D符合。
ABC与此无关.
【答案】D
37.(36分)历史评价、历史阐释和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
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材料二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商鞅认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
(1)指出材料一中对理学进行评价的原则;(2分)按照这一原则,评价材料二中的两个观点.(8分)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他们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府文件(《独立宣言》)的形式肯定了启蒙思想的正当性,而《联邦宪法》则为《独立宣言》所宣布的政治民主原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结合所学,对上述观点进行阐释。
(12分)
材料四观点:甲午中日战争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而双方现代化的程度决定着战争的结果。
表2
(3)表2是某学者为说明前述观点搜集的一个方面的材料。
你认为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请结合所学说明理由.(14分)
【知识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试题解析】(1)从材料一可知,它对理学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评价,故此原则是一分为二,即辩证看待。
对于智者学派和重农抑商政策,可结合所学,一分为二加以评价。
(2)本问主要考查两部法律文献如何体现了启蒙思想,学生需要回
答出其内容.
(3)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可从政治制度、近代工业的发展程度、国民教育及统帅对比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原则:一分为二.普罗泰格拉: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但具有相对主义倾向和诡辩的色彩。
商鞅: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国力的强盛;对手工业和商业有压制作用,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2)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思想,为北美殖民地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进行辩护,成为北美人民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发展,也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1787年宪法(即《联邦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有效地划分了联邦和各州的权力,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避免了过度集权的弊端;规定美国实行共和制,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避免了专制独裁。
它为美国的稳定以及自由民主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证。
(3)①补充双方的政治制度材料。
理由:政治制度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是战败的重要原因;而日本当时已经实行君主立宪,双方在制度上有重大差异。
②补充双方的经济实力材料.理由:经济实力体现国力,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体现。
日本实行“殖产兴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实现了工业化;中国洋务运动以官办企业为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③补充双方的文教状况材料.理由:教育水平决定着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是现代化的要素之一。
日本已初步建立
近代教育体制,中国的近代教育在洋务运动中刚刚起步。
(如果学生【答案】涉及思想文化等其他方面,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40。
国家政治的演进、区域经济的变迁都记录并折射着社会的发展。
在古代,周边的国家和部族常被视为“藩属”或“夷狄”,需定期向中央王朝朝贡。
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没有真正的外事机构。
1844年,清政府按照列强的要求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各国通商事务。
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职务由亲王或军机大臣等兼任。
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成为常设机构.
1912年3月,陆征祥改外务部为“外交部”,并把驻外使领馆改为专业机构、从事外交的人员为职业外交官。
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对外交往发生的变化.(8分)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试题解析】本问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归纳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答案】
变化:从夷夏观念下的朝贡交往到近代以来正常的国家交往;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参与;外交机构从无到有,并走向正规化;外交人员逐渐专
业化;国际地位从屈辱走向平等.
41. 欧洲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欧联系日益密切.
在19世纪初期,英国的制造业产量与法国持平;但1830年,它是法国的182。
5%;到1860年,又拉大到251%。
到了19世纪后半期,德意志的发展速度也超过了法国。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煤炭储量小、埋藏深、质量低、分布不合理,19世纪的法国是工业大国中进口煤炭最多的国家之一。
此外,到19世纪末,法国拥有10公顷以下土地的小农户仍占总农户的84%,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1%。
(1)依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中后期法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原因。
(8分)
【知识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试题解析】从英德与法国的比较中,可知法国工业化缓慢.而原因,从材料中“由于煤炭储量小、埋藏深、质量低、分布不合理,19世纪的法国是工业大国中进口煤炭最多的国家之一。
此外,到19世纪末,法国拥有10公顷以下土地的小农户仍占总农户的84%,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1%"可总结出两点【答案】。
此外,还需要结合普法战争的相关知识来回答。
【答案】
特点:工业化的速度相对较慢。
原因:缺少工业发展的原料;小农经济的大量长期存在;政局较为动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政策的延
续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