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星二号煤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星二号煤矿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国电英力特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三月
目录
1 建设项目概况 (4)
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4)
1.1.1建设项目地点 (4)
1.1.2建设项目背景 (4)
1.2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工程特性表4
1.2.1建设内容 (4)
1.2.2生产工艺 (5)
1.2.3生产规模 (9)
1.2.4建设周期 (9)
1.2.5工程投资 (9)
1.2.6工程特性表 (9)
1.3 建设项目选址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14)
1.3.1建设项目选址 (14)
1.3.2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14)
1.3.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5)
1.3.4规划符合性分析 (15)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6)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6)
2.1.1生态环境 (16)
2.1.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16)
2.1.3地表水环境现状 (16)
2.1.4大气环境现状 (16)
2.1.5声环境现状 (17)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7)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8)
3.1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
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 (18)
3.1.1大气污染物 (18)
3.1.2水污染物 (18)
3.1.3固废污染 (18)
3.1.4声环境污染 (18)
3.1.5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 (24)
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25)
3.3 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26)
3.3.1生态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26)
3.3.2大气环境影响及其预测结果 (27)
3.3.3水环境影响及其预测结果 (28)
3.3.4声环境影响预测及其预测结果 (29)
3.3.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其预测结果 (30)
3.4 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 (31)
3.4.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31)
3.4.2水污染防治措施 (32)
3.4.3固废污染 (33)
3.4.4声环境污染 (34)
3.4.5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 (34)
3.5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35)
3.5.1矸石坝垮塌风险事故影响分析及措施 (35)
3.5.2地质灾害风险事故影响分析及措施 (36)
3.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37)
3.7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37)
3.8 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及相关措施 (38)
3.9 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38)
3.9.1环境监测计划 (38)
3.9.2环境管理制度 (39)
4 公众参与 (40)
4.1 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 (40)
4.1.1第一次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40)
4.1.2第二次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40)
4.2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 (42)
4.3 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42)
4.4 公众意见归纳分析,对公众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处理情况的说明 (43)
4.4.1公众意见归纳分析 (43)
4.4.2公众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处理情况的说明 (44)
4.5 公众参与的合法性、有效性、代表性、真实性 (45)
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6)
6 联系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环评机构的联系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建设项目概况
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1.1建设项目地点
银星二号矿井属于积家井矿区,该矿井位于宁夏灵武市东南66km处,行政区划属灵武市白土岗乡及吴忠市盐池县管辖,由国电英力特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建设。

地理位置图见图1-1。

1.1.2建设项目背景
宁夏宁东煤田资源储量巨大,煤质优良,可用于动力燃料、水泥回转窑用煤、气化用煤、液化用煤、水煤浆用煤、活性炭用煤。

适时规划、规模开发该煤田的煤炭资源对宁夏经济发展及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8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宁夏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建成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输”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根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与建设纲要》,2020年以前,新增装机容量20600MW;2010年前,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冶金、化工、有色等行业的发展,拉升了煤炭需求量增长。

据有关资料预测未来几年宁夏煤炭需求将达到80Mt/a以上。

目前,煤炭生产水平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故此加快宁东煤田开发工作是极为必要的。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于2008年12月编制完成《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煤田积家井矿区总体规划(修改)》,该总体规划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批复文号:发改能源【2009】2857号。

2010年5月,国电英力特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国电英力特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宋新庄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年5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组织专家对可研文件进行了预审。

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工程特性表
1.2.1建设内容
根据可研报告,银星二号煤矿项目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及环保工程。

主体工程包含主斜井、副斜井及回风斜井。

辅助工程包含生产区、辅助生产区。

其中辅助生产区包含矿井生产水处理站、消防材料库、岩粉库、
35kV变电所、木材加工房、综采设备库、机修间、器材库、机车库、空压机房等。

公用工程包含行政福利生活区、供电、给排水、供热、排矸场、矿山救护队、景观水池、蒸发池、防火灌浆站、原煤运输及场外道路。

其中行政福利生活区包含产指挥综合楼、食堂、公寓、招待所安培中心及灯房浴室联合建筑等。

1.2.2生产工艺
1.2.2.1选煤工艺
+50mm级块煤采用动筛跳汰机分选,50~1.5mm级混煤采用有压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1.5~0.25mm煤泥采用TBS分选。

1、原煤筛分破碎
矿井毛煤经井口房处理后进入原煤仓储存,原煤经缓冲后进入准备车间。

原煤洗选时:原煤在准备车间经过Φ50mm筛分,得到200~50mm筛大块和-50mm筛混煤、然后分别进入主厂房进行洗选。

原煤不洗选时:原煤在准备车间经过Φ50mm筛分,得到200~50mm筛大块和-50mm筛混煤,200~50mm直接进入块煤地销仓储存销售;-50mm筛混煤运至块煤地销仓上筛分分级为25~50mm筛中块、13~25mm筛小块、-13mm筛末煤产品,筛末煤上产品仓储存。

200~50mm筛大块也可在准备车间破碎到-50mm后与-50mm筛混煤混合后上仓。

2、块煤动筛跳汰机排矸
200~50mm级筛大块煤进入主厂房后,直接进入动筛跳汰机分选,得到洗大块和矸石产品。

洗大块(200~50mm)还可以破碎至-50mm作为洗混煤供电厂或煤化工用煤。

斗提机末煤进入混煤混料桶进一步分选,块煤分选、末煤不分选时,斗提机末煤经过脱水筛后作为混煤产品掺入-50mm筛混煤。

3、-50mm混煤重介分选
-50mm级筛混煤进入主厂房后,经筛孔为1.5mm的香蕉筛脱泥、再进入混煤混料桶和介质均匀混合;混料桶中物料由泵打入有压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得到洗混煤和洗末矸。

洗混煤经弧形筛预先脱介、脱介筛脱介后,产品进入离心脱水机最终脱水作为洗混煤。

矸石经弧形筛预先脱介、脱介筛后作为矸石产品。

4、介质回收
精煤预先脱介弧形筛筛下合格介质经分流阀分流后一部分与精煤脱介筛、矸石预先脱介弧形筛、矸石脱介筛筛下合格介质自流进入合格介质桶循环使用;另一部分与精煤脱介筛下稀介质、矸石脱介筛下稀介质自流进入磁选机,精煤离心脱水机离心液自流至末精煤离心液桶缓冲后再经泵打入磁选机,磁选精矿进入合格介质桶循环利用,磁选尾矿自流至磁尾桶后经泵打入混煤脱泥筛作为喷水使用。

5、粗煤泥回收
混煤脱泥筛筛下煤泥水自流进入原生煤泥水桶,再经泵打入水力分级旋流器组,其底流自流进入TBS分选,其溢流自流进入一次浓缩机。

TBS精矿自流至TBS精矿桶后经泵打入精煤泥浓缩分级旋流器组,精煤分级旋流器底流经精煤泥振动弧形筛预先脱水、精煤泥离心脱水机最终脱水后掺入洗混煤,其溢流和精煤泥振动弧形筛筛下煤泥水、精煤泥离心脱水机离心液一起送至一次浓缩机。

TBS尾矿自流至高频筛脱水后掺入矸石产品,高频筛筛下水送至二次浓缩机。

6、煤泥分级脱水
煤泥水处理采用二次浓缩工艺,底流分别由沉降过滤离心机和压滤机回收。

其理由:
(1)由于入选原煤矸石易泥化,采用二次浓缩工艺可以保证循环水的质量,降低介耗。

(2)采用沉降过滤式离心机处理一次浓缩底流,回收部分煤泥,其产品水分较低、松散性较好、易于掺入末煤,同时可以减少后续压滤机台数。

(3)压滤机是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的理想把关设备,用于处理二次浓缩底流。

在产品发热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压滤煤泥可以全部(或部分)掺入末煤产品,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否则,压滤煤泥落地储存,地销。

浓缩工艺为二次浓缩,即煤泥水先进入一次浓缩机浓缩处理,一次浓缩机底流采用沉降过滤式离心机脱水,产品掺入末煤,沉降过滤离心机沉降段煤泥水和
滤液段滤液与一次浓缩机溢流一起进入二次浓缩机。

二次浓缩机的溢流,作为循环水使用。

1.2.2.2井田开采工艺
(1)井田开拓与开采
银星二号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设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主、副井井口标高+1320m、回风井井口标高+1319.5m,三个井筒落底到+850m水平。

初期开采水平为+850m,在该水平设置井底车场,井筒兼做采区上山,通过石门及分煤组上山开采各煤层,全矿井1~2个工作面满足生产能力,初期在10煤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双翼开采。

后期通过+850m 北翼轨道运输及胶带运输大巷,实现分区开发,一个井筒出煤。

全井田划分为8个分区和2个后备区。

矿井初期设置1个水平,斜井井筒兼做采区上山。

后期各分区根据煤层情况把二、三水平分别设置在+500m和+350m。

本矿井初期斜井井筒兼做采区上山,不设大巷,通过采区中车场直接进入工作面。

后期大巷采用集中布置。

后期大巷分水平集中设置在最下部的18下煤层中,通过采区石门至各相应采区上下山。

(2)井口位置
井口及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中北部H2203钻孔附近,10煤露头以外。

(3)采区巷道布置
矿井初期利用主、副、回风斜井井筒兼做采区上山开采。

根据采区巷道布置,工作面顺槽双巷布置,留宽煤柱,单巷服务下区段。

其主要特点是可以实现快速掘进,满足安全高效综采工作面回采接续的要求,其中一条顺槽可以疏排采空区积水和向采空区实施防火措施并作为下区段的上顺槽二次使用,有利于人员通行和顺槽事故的抢救,另外,有利于接替紧张的采区的开采,但煤柱损失稍多。

(4)水平划分与标高
矿井划分为3个水平,初期1个水平开采。

主斜井、副斜井及回风斜井井筒初期落底到+850m水平,首采区初期开采+850m水平以上煤层。

矿井初期设置1个水平,斜井井筒兼做采区上山。

后期各分区根据煤层情况把二、三水平分别
设置在+500m和+350m。

(5)井筒
矿井共计有3个井筒,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

主斜井:井筒倾角为20°,斜长1374m。

井筒净宽度5.4m,净断面18.5m2。

井筒提升采用1.2m宽,运量900t/h胶带输送机。

井筒内设有台阶、扶手,兼作矿井安全出口,方便检修人员下井,井筒内布置架空乘人器装置。

副斜井:井筒倾角为20°,斜长1374m。

井筒宽度4.4m,净断面15.5m2,掘进断面19.7m2。

井筒提升采用JK-3.5×2.8/30单绳缠绕式提升机提升机,单钩串车提升。

井筒内设有台阶、扶手,兼作矿井安全出口。

回风斜井:井筒倾角为17~30°,其上段倾角为20°,下段沿10煤煤层布置,斜长1269m。

井筒宽度5.0m,净断面17.3m2,掘进断面22.0m2。

兼作矿井安全出口。

(6)井底车场与硐室
由于井下煤炭运输为皮带机运输,所以井底车场可以大大简化,车场只服务于辅助运输。

井底车场设在+850m水平。

井底车场型式采用双道起坡平车场,为提高运输能力,车场设高低道实现自动滑行。

硐室主要有中央变电所、中央水泵房、主副水仓、电机车修理间、充电硐室、消防材料库、爆破材料发放硐室、急救室、等候室等。

(7)首采区
首采区南北分别以H26和H19勘探线为界,西以+850m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东以各煤层露头线或积家井背斜轴为界。

面积约为4.5km2。

(8)采区划分与开采顺序
在水平上将全井田划分为8个分区。

+850m水平以上2个分区,分别为11分区、12分区。

+850m水平以下+500m水平以上划分4个分区,+500m水平以下划分2个分区。

在剖面上,根据煤层间距将煤层划分为4个煤组,即一煤组开
采1煤层,二煤组开采3、3
下、4

、4、5煤层共5个煤层,三煤组开采10、
11、12煤层共3个煤层,四煤组开采18下煤层,全井田共划分为32个采区。

设计开采顺序依次为三煤组、四组煤、二煤组、一煤组。

(9)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
本项目采用走向长壁综采方法,综采机械化工作面工艺。

(10)巷道支护
主要巷道支护以锚网喷加锚索为主。

(11)工作面参数
初期布置1个工作面,工作面分别布置10煤。

1.2.3生产规模
矿井及选煤厂设计规模1.80 Mt/a。

1.2.4建设周期
1.建设工期:建设前期准备工作3个月,施工准备期3个月,建井工期27.3个月。

2.服务年限:全矿井服务年限为80.1a,其中首采区113采区服务年限约7.7a。

1.2.5工程投资
项目总投资178308万元。

1.2.6工程特性表
工程特性表见表1-3。

1.3建设项目选址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1.3.1建设项目选址
银星二号矿井属于积家井矿区,该矿井位于宁夏灵武市东南66km处,行政区划属灵武市白土岗乡及吴忠市盐池县管辖。

1.3.2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1.3.
2.1矿井工业场地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推荐厂址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锅炉排烟对当地PM10、SO2的贡献很小,不会改变当地的大气环境功能,其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煤炭采用封闭式的储存及输送,消除了煤炭露天储存运输造成的扬尘污染。

本工程矿井水和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蒸发池和景观吃储存,不外排,因此本工程对地表水环境无影响。

项目建成后,在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性降噪措施后,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的噪声排放影响范围有限,且影响范围内主要为荒草地,没有声敏感点,因此,在设置噪声防护距离后,项目对周围声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本工程场区占地类型全部为占用荒草地,因此项目建设做到不占耕地。

1.3.
2.2排矸场选址可行性分析
⑴矸石场选址所在地为荒地,不占良田。

矸石分区堆存,定期送往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作为综合利用发电用途。

本项目排矸场选址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⑵排矸场地周边2000m范围内没有环境敏感目标,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的防护距离要求;
⑶通过分析可知,本项目矸石堆放自燃的可能性较小。

矸石排入排矸场后及时推平、压实后,定期外送综合利用发电,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⑷拟选排矸场为一天然荒地,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无断层、破碎带以及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影响;
1.3.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3.3.1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项目矿井设计规模1.8Mt/a,矿井开拓方式采用斜井开拓,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120万吨/年及以上的高产高效煤矿(含矿井、露天)、高效选煤厂建设”的要求,属于鼓励类;拟建项目同时符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务院国发[2005]40号)中第五条“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拟建项目与《煤炭产业政策》、《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盛的指导意见》相符。

1.3.3.2与环境保护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拟建项目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关于加强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和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相符。

1.3.4规划符合性分析
拟建项目与《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煤田积家井矿区总体规划(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煤田积家井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相符。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2.1.1生态环境
项目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侧,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归属温带干草原与内蒙古荒漠草原的过渡地带,区内呈低缓丘陵地貌,地势开阔,起伏不大,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形特征。

地面海拔标高一般在1300~1400m之间,最大高差115.9m。

评价区植被类型呈现农业植被面积较少,自然植被面积较大,无植被地段面积大幅度减小的趋势;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大;土地利用类型总体变化不大,耕地、水域面积减小,而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大;土壤侵蚀强度呈减弱趋势。

从整体上看,评价区生态环境质量向良好方向发展,但是存在潜在恶化的因素,如水域面积减少,这种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其它因子发生逆转,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

2.1.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现状监测的各个监测点监测项目都出现超标项目,超标指标集中出现在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以及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

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超标主要与当地地质结构和含水层岩性有关,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超标主要原因为当地对人及牲畜粪便管理不善,部分牲畜散养造成。

2.1.3地表水环境现状
一般地区多无常年性径流,季节性沟流较少。

局部地形低凹地带,一般干涸无水,但在雨季因大面积降水汇集及间歇性河流补给,积水成湖或湖沼盐碱化,水位一般0.5m以下,面积小,如鸳鸯湖仅0.5km2左右,水质差,矿化度高达5.2g/L,不宜饮用。

2.1.4大气环境现状
PM1042个监测点日均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15mg/Nm3)的有30个,超标率达71%,最大超标倍数为1.44倍,最大浓度占标率为244%。

厂址附
近受到PM10的污染严重。

造成PM10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厂址附近正在进行的项目建设扬尘及当地的沙尘天气。

SO242个监测点日均值最大浓度占标率为24%,未出现超标现象,本区环境空气SO2质量较好。

NO242监测点日均值最大浓度占标率为29%,未出现超标现象,本区环境空气NO2环境质量较好。

2.1.5声环境现状
经过现状监测,拟建工业场地各厂界声环境现状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限值。

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场地及运输道路所在区域无工业噪声污染源和交通噪声,项目区声环境质量良好。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2-1。

表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
3.1.1大气污染物
环境空气污染源无组织排放主要有原煤在储存、输送(运输)、装卸过程中产生的煤尘、运矸汽车及排矸场产生的扬尘,有组织排放为工业场地锅炉房排放的烟尘、SO2、NO X。

废气污染物处理措施及排放量见表3-1。

3.1.2水污染物
生产期水环境影响来源于矿井涌水、洗煤厂生产废水和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水。

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16023 m3/d。

矿井水中含悬浮物较多,主要以煤粉为主;工业场地生活污水产生量255.8m3/d,污染物以SS、COD和BOD5为主,不含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选煤厂煤泥水实现全闭路循环,无废水排放。

废水污染物处理措施及排放量见表3-2。

3.1.3固废污染
项目生产运营期排放的矿井固体废物主要是井下矸石、锅炉房炉渣、污泥以及生活垃圾。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及排放量见表3-3。

3.1.4声环境污染
项目营运期噪声源主要是主、副井提升机房,扇风机房,风井轴流式通风机,锅炉房鼓风机、引风机水泵,空压机房空压机,水泵房循环水泵,污水处理站水泵,机修车间空气锤、剪扳机、电锯、磨锯机等。

声源平均在88~102dB,以高中频噪声源为主。

噪声治理措施及排放情况量见表3-4。

表3-1 废气污染物处理措施及排放量表
表3-2 废水污染物处理措施及排放量表
表3-3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及排放量表
表3-4 主要噪声源及防治措施表
3.1.5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
本项目生态影响分为项目占地生态影响和采煤地标沉陷对生态影响。

3.1.5.1项目占地生态影响
⑴井田区
本区干旱少雨,地下水储藏不丰富,矿井井下采煤生产,同时疏干排水,可能造成部分地下水的疏干排出,土地干化;矿井采煤引起的地表变形、移动和沉陷,有可能造成房屋及农田裂缝、沉陷,严重的可能造成房屋倒塌,农作物减产;主副井、筛选车间和园筒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开挖及堆放的土、石将增加水土流失量。

⑵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区
该区域主要含矿井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和道路施工场地等。

本项目建设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活动、施工运输和机械噪声等将使项目周边一定范围内野生动物受影响;场地占用土地将破坏地表植被,使局部地区植被减少、生产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对周围景观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3.1.5.2采煤沉陷生态影响
(1)对地表形态、地形地貌的影响
井田所在区域地势平坦,煤层埋深变化较大,煤层厚度为北薄南厚,故南面的沉降程度较大。

随着开采范围和开采厚度的逐渐加大,将在开采区域形成明显的下沉盆地。

沉陷盆地是逐步形成的,要经历较长时间。

开采下沉造成地形坡度变化主要发生在采空区边界上方,只是局部区域。

由于该地区原始地形平坦、起伏较小,采矿活动将明显地影响该区域的地貌。

(2)地表沉陷对生态的影响
从矿区现状来看,本区地域偏僻,自然条件差,区内人烟稀少,植被非常稀疏,群落盖度较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基本呈裸地景观,无耕地。

评价区草地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赖以生存。

煤矿开采造成的沉陷对草地覆盖度和生产力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

(4)地表沉陷对农牧业的影响
该区地域偏僻,自然条件差,人烟稀少,又属少数民族地区,受历史原因及自然条件限制,经济相对落后,生产条件简单,属自给自足型经济,消费品几乎全部由外地转运。

矿区除煤炭生产经营及牧民放牧以外,无其它工农业生
产,因此不存在占用耕地问题,也无村庄、文物等。

(5)地表沉陷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
本矿井地形变形影响范围内的敏感目标主要有风井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场内道路和输变电线路等。

3.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本项目主要保护目标见表2.7-1及图2.7-1。

其中井田内的村庄分布情况见表2.7-2。

表2.7-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表2.7-2 井田内村庄基本情况及与项目之间的关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