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的娱乐化前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前景
作者:李常春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0期
摘要:新闻的娱乐化顾名思义就是把新闻故事化、文学化、娱乐化,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也是当今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市场前景
【中图分类号】2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20-0081-1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的新闻也呈现出了多元化面孔,拿电视新闻来说,从最开始的板着面孔播新闻,到后来的说新闻甚至是“唱”新闻,人们愈来愈愿意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来了解世界,缓解生活的压力,因此以娱乐为主的新闻有了它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我国的娱乐新闻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

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娱乐新闻的表现形式都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甚至它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它一开始就以轻松、愉快出现,因此深受观众喜爱,迅速被观众接受,如北京光线的《娱乐现场》诞生以后迅速发展,后来许许多多的娱乐新闻节目也应运而生,而且占有了相当大的市场。

由于新闻娱乐化后在内容上偏重于软闻,减少了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因此新闻的娱乐化在当下成为了一种时尚,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

如今娱乐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那么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

它不只是要素不全,甚至更像是策划出来的新闻。

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比如某个明星的服装变了或者又有什么言论了。

不难发现,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

当然,
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着它的客观因素,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冲动,在物质生活到达一定满足的前提下,也有了一定的闲暇和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要求精神生活方面尽可能的快乐,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市井杂谈,关注离奇事件和琐碎新闻,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极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态,缓解身上的重负和压力,而娱乐新闻就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于是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媒体也由纯粹的行政事业管理与计划经济模式,改变成了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把新闻宣传之外更多的内容产品当作企业产品来生产、经营,既坚持媒体的公益性,又探索媒体如何依靠市场、走进市场、培育市场、占领市场。

因此媒体的利益竞争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向市场要钱,要有利润,就要有广告商,广告商掌握着媒体的经济命脉,决定了媒体的生存与否,而广告商是否投资一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能否吸引观众,能否为他的投资带来最大的利益回报,在这里,吸引观众不仅是媒体的目标,也是广告商的衡量尺度,因此观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没有收视率,一切都是空话。

虽然说“万恶的收视率”,然而没有收视率节目又做给谁看呢?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受众的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迎合受众,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受众不太重视文化修养,甚至不能坐下来读读书,文化素养平庸,审美情趣低下,人们感觉越来越麻木、迟钝,不能深入思考,追求心灵感悟,而是更多地追求感官刺激,以求打破现实生活的沉闷单调,空虚无聊,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其最终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观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于是我们看到娱乐节目充斥着我们的电视,打开电视选秀节目、综艺节目铺天盖地、充斥荧屏,你方唱罢我登台,新闻的娱乐化更是如鱼得水。

再把眼睛看远一点,国际社会,我们不难发现新闻的娱乐化是一股世界风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汇,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人类所处环境不同,人文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差异。

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张扬个性,西方新闻价值的要素有: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

往往在报道时将空前绝后,耸人听闻的事件之类作为报道重点,以此来冲击和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而新闻的娱乐化从这个方面来看是大势所趋了,因为它张扬的是异乎寻常的感觉。

文化的渗透是自然而然的,只要在传播领域偶然出现这样的潮流,而这样的潮流又恰好是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可以给媒体和广告商带来利益的,所以它的扩张程度必然是很大的,渗透速度也很快。

即使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多种文化之间总有一个契合点,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我们自古以来向往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相对重视集体利益,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也开始慢慢接受西方文化,我们所作的一些电视节目娱乐性程度加深,也说明我们也开始重视个体,但这与传统文化也没有本质上的冲突,所以我们大胆接受,大胆结合自己的文化特点,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新闻特色,而新闻的娱乐化也是其中之一。

最后,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与社会的认可也有关。

我们国家对新闻的控制体制还是较完善的,政府和社会舆论对于新闻事业的影响还是巨大的。

新闻的娱乐化为什么能得到它们的认可呢,第
一,人们既然对娱乐性的东西很感兴趣,那自然而然会对一些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热情减弱,对政府、对社会的抱怨也会减少,社会安定的因素会增多,政府自然认可了。

第二,新闻的娱乐化给媒体带来了活力,使其充分发展自身,媒体实力的壮大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他们靠自己生产的传媒产品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并且还为国家创造出很大的利润,政府的经济压力大大减轻,又何乐而不为呢?第三,整个社会都陷入在一种全身心地放松之中,自己尽可能地忘记痛苦,尽情享受快乐,逃避现实,缓解压力,在这样的舆论下,新闻的娱乐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以说,新闻的娱乐化代表的是一种潮流,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的,因为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娱乐化限定了新闻的题材和范围。

只有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才能做成娱乐化的风格。

没见过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7做成娱乐报道的,在这样的大潮中,新闻的真实性对娱乐新闻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娱乐新闻关注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是种注意力文化。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两面性,既有利也有弊。

由于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也就压制了传媒的其他功能,使传媒趋于大众化,不容易产生精品节目和提高传媒的档次,容易庸俗化、平庸化。

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关爱,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甚至可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

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讲古,有的好像编顺口溜,有的竟如调侃玩笑,新闻节目,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性质,硬是让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是南辕北辙的,是毫无道理的。

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高低深浅,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

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

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在如今的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无论是做什么新闻,最低限度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否则,即使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祸害无穷。

新闻传播在逐渐走向成熟,真实、准确、密集、迅捷、高超、美感,将成为竞争的焦点。

不要被眼前的既得利益所迷惑,不要被浅薄的狭隘认识所束缚,尽力放开目光,加快步伐,遵循新闻的规律,勇敢地、坚定地向前走去,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