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专题突破四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ຫໍສະໝຸດ A.坡面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解题思路:第(1)题,由材料“闭合流域”可判断出,该流域水循环的支出是蒸 发,收入是降水。由题干“盐湖面积多年稳定”可知,盐湖的多年平均降水量 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相当,而材料中显示盐湖“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 故选C项。第(2)题,潜在蒸发量与气温、风力和湿度有关,而一个地区实际 蒸发量受控于潜在蒸发量和本区域的储水量,储水量最小的区域,实际蒸发 量最小。四地中,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降水后,绝大部分沿地表流动, 转化为地表径流流向其他地势低洼处,坡面上储水量最小,可供蒸发的水量 最少,则实际蒸发量最小。故选A项。第(3)题,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以使盐 湖以外区域水分截流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带入的营养物质减少,盐湖面 积萎缩,B项正确,C项错误;湖泊蒸发量不会增多,反而会因为湖泊面积萎缩 而减小,A项错误;由材料“盐度饱和”可知湖水盐度不会增大,D项错误。 尝试解答:(1)C (2)A (3)B
典型例题 (2017全国Ⅰ卷,6~8)下图为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示意图。该流域气 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 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C.筑坝蓄水——土地盐碱化加剧
D.抽取地下水——内流河含沙量增加
解析:第1题,图中湖泊水分供应最充分,湖盆实际蒸发量最大;河谷平地地下 水位较接近地表,实际蒸发量次之;山前洪(冲)积扇地下水位较低,实际蒸发 量较小;基岩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实际蒸发量最 小,故年平均实际蒸发量d>c>b>a,A项错误,B项正确;由“近年来该湖泊湖 面逐渐萎缩”可知,整个流域实际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C、D两项错误。第 2题,由材料中“内流河流域”可知,该湖泊为内流湖,湖面进一步萎缩,蒸发量 减小,D项正确;湖面萎缩,湖泊对流域小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流域温差不 会减小,A项错误;流域面积大小取决于分水岭位置,不受湖面大小的影响,B 项错误;湖底出现盐层说明湖水盐度已经饱和,故盐度不会上升,C项错误。
第3题,筑坝蓄水会抬高库区及周边地下水位,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C项正 确;实施人工降雨,淋洗土壤表层,土地盐碱化会减轻,A项错误;含沙量多少 取决于植被覆盖率、河流流速等因素,跨流域调来的水沿着调水渠道流,一 般不会使内流河含沙量增加,B项错误;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与内 流河含沙量关系不大,D项错误。
专题突破四
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地理
突破点1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利影响
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
修建水库 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
增多,地下水位提高,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
跨流域 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调入区蒸发量
调水
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C.实际蒸发量等于降水量
D.实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2.如果该湖泊面积进一步萎缩,将导致( D )
A.流域温差减小
B.流域面积减小
C.湖水盐度上升
D.湖盆整体蒸发量减小
3.该流域为解决缺水问题,使盐湖面积趋于稳定,采取了一些措施。下列措
施及其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C )
A.实施人工降雨——土地盐碱化加剧
B.跨流域调水——内流河含沙量增加
典型例题 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城市水循环系统由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系统组 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④⑤⑦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蒸腾)、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蒸腾)、大气降水 D.跨流域调水、蒸发(蒸腾)、下渗、人工降水 (2)下列关于图中人类对城市水循环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③ B.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④ C.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⑤ D.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⑥
A.面积扩大
B.蒸发量减少
C.降水总量增加 D.入湖径流量减少
解析:第1题,M时段青海湖水位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青海湖水量处于动 态平衡中,湖泊蓄水量基本稳定,即收入(入湖水量)等于支出(出湖水量)。 第2题,1930—1960年青海湖水位不断下降,青海湖面积缩小,水面面积缩小, 蒸发量会减少。
对点训练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内流河流域范围分布图。自分水岭山脊线到河床,依次 出现基岩坡面(a)、山前洪(冲)积扇(b)、河谷平地(c)、湖盆(d)等地貌区。 该流域年均降水量约为240毫米。近年来该湖泊湖面逐渐萎缩,湖底出现 盐层。读图,完成第1~3题。
1.该流域近年来( B )
A.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b>c>d B.年平均实际蒸发量:d>c>b>a
解题思路:第(1)题,读图分析,①为跨流域调水,②为地表径流,③为抽水,④ 为蒸发(蒸腾),⑤为下渗,⑥为水汽输送,⑦为人工降水。第(2)题,读图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绿地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对抽水量没有影响,A项错误; 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使地表径流减小,蒸发增加,B项正确;大量开 采地下水,对下渗没有影响,C项错误;污水回收利用,对水汽输送没有影 响,D项错误。 尝试解答:(1)D (2)B
植树造林、 保护湿地
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
滥伐森林,破坏 地表植被
围湖造田 不利 影响 城市路面硬化
用水不当
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 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容易发生洪 涝灾害 减少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会 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易造成城市 内涝 在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 少,甚至出现断流;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 降,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 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突破点2 水平衡原理
(1)水平衡原理:某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水量收入和水量支出的差额,等于该 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2)一个地区水量收入主要有降水(P)、径流流入(R入),水量支出主要有蒸 发(E)、径流流出(R出),则某一段时期内水平衡公式为储水变化量 (ΔS)=|P+R入-E-R出|。 (3)就多年平均而言,一个地区收入和支出是平衡的,即ΔS=0。
对点训练
水循环过程中,任一区域(或水体)在任一时段内,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之差
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读青海湖水位变化曲线图,完
成第1~2题。
1.图中M时间段内青海湖的水位情况意味着( D )
A.降水量稳定不变
B.蒸发量稳定不变
C.入湖水量基本稳定
D.湖泊蓄水量基本稳定
2.1930—1960年的水位变化会导致青海湖(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