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赋第一段赏析【明代】何景明骈体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李瀚历官四十余年,所至镇静,明不过察,宽不至纵,而镇灾恤刑尤为人称道。平生廉谦消察。 凡图书冠服咸手自经理,略不容人少触。居官不苟取,所得俸余止购海内图籍,故其家储有邺 侯万卷云。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 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 (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 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 副使。
•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 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 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 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 另有《大复集》38卷。
THANK YOU!
• 《山西通志》卷二十三《泽州府·沁水县》云:“石楼山,在县南二里。崚嶒崒嵂,形似楼台。 山半旧有石楼,后废。下有濯缨泉,入杏谷水。”据此,石楼山之所以得名,即在于此山巍峨 陡峭,形如楼台。半山腰的石楼,就地取材,以山石垒砌而成,本赋所谓“曷若兹楼,根于凝 成,肇于鸿蒙”,盖即此也。可惜石楼在清代雍正年间已经不存。又《山西通志》卷一百七十 《寺观·沁水县》载:“石楼寺,在县南二里石楼山,所谓石楼精舍也。王徽、李瀚有诗。”其中 李瀚字叔渊,号石楼,沁水县人,官至户部尚书,赋中的石楼先生指的就是李瀚。
石樓先生旣捧檄於外臺,將命駕於中州。乃假道以省乎 髙堂,馳太行之阻修,展其曠懷,慰兹逺遊。
……………………………………………………… ………………………………………………………
据《澄城附志》载:“石楼山,在县治北七十五里,武帝山与旗山东西对峙,南有凹,中分。凹 南平地数十亩,中有高约二丈以上,大仅亩余之石楼山,穴隙天成,形圆如塔,石作楼阁,顶类 张伞。盖望之蔚然,询称岳中奇观。”与石楼山相距千尺的狮子山,隔谷翘望,东西对峙。由于 水经柏谷泉镶嵌其间,形成“清泉风犹动,山色映水中”的萌恋情趣。从此,便有了“狮之望楼 观月出”之说。使这里的自然景观更加灵秀神奇了。
国学 骈体文
石楼赋
第一段
明代 何景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品赏析
• 据史载:“元封六年,汉武帝赴汾阴拜祭后土,途经金紫河(武帝川),顿时神马长嘶,脱僵 奔腾,驰于金紫峰(武帝山)。武帝纵观石楼山巅,云霓覆翠,仙气蒸腾,山怪石奇,花异草 丽。武帝下马筑台祈仙,兴游数日。使这座被帝王踏涉的石楼山丽色昭著,气量万千。”
• 诗曰:“山岳神秀生紫光,石楼擎天空灵象。丹心有佛佛犹在,日月兴替两鬓霜,静观红尘千 秋戏,身后评说弥华章。大化永恒情无尽,尺捶日半万世长见《心溪流韵》诗集。”沿石楼山 西行里余的武帝庙下,是汉武帝的小女儿刘婷燕的坟茔。百姓称这里为“公主坟”。地形龙势 威威,驼山架岭,从旗山蜿蜒西下,武帝山而至,蟒头之处形成了一片粮茓地形,民间传说, 刘婷燕随父王汉武帝巡游梁山,迷恋上石楼山的湖光山色,于是,汉武帝就在石楼山脚下的良 辅河上建造了一所“帝行宫”,供刘婷燕皇姑寝居。16岁时,因天花而死。
作品赏析
•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景明三岁时,其长兄景韶中了举人。二哥景阳也学有小成,这激 励了何景明。景明天性聪明,六岁可以对联,八岁可以写文章,读书强记能力很强。弘治八年 (1495年),何景明12岁的时候,其父亲在渭源县为官时,也带着何景明。
• 弘治十一年(1497年),何景明归家,大哥景韶教他读《尚书》,只九个月就可以讲解了。 此时沁水御史李瀚巡按汝宁,调试信阳诸生,当读了何景明的卷子之后大叹"奇才",并特意到 信阳来看何景明。于是何景明在这时就出名了。
• 据《澄城附志》:“武帝庙,在县治北八十里武帝山上,汉武帝祀汾阴后土经此。因在山岭立 庙祭祀,良辅河有帝行宫,每年三月二十五日演会以示纪念。帝行宫有享殿歌楼规模颇壮。”
• 李瀚,字叔渊,成化庚子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知乐亭县。乐亭岁恶民流,瀚至,复者十 六七,即贵戚豪横亦各还民侵田。邑门外有古木数十章,作吏兹土者多病死,人为公危之。一 日,毁台斩木,得朽骨若干,令野瘗焉,竟亦无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