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影像学方法在Ⅱ期矽肺中的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影像学方法在Ⅱ期矽肺中的诊断价值
杨军;赵春龙
【摘要】目的:探讨高千伏x线胸片和胸部高分辨CT(HRCT)在Ⅱ期矽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6例住院治疗的矽肺患者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高千伏X线胸片及胸部HR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矽肺患者肺部影像学特征及矽肺的检出率,并评价两种方法在矽肺分期中的价值.结果:高千伏X线胸片检查在斑片条、小阴影聚集和空洞方面检出率与HR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HRCT对发白区、大结节影、钙化、灶周气肿、灶周结节、纤维索状条影和淋巴结肿大与钙化检出率高于高千伏X线胸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矽肺分期方面,胸部HRCT优于高千伏X线胸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千伏X线胸片无法确诊的疑似矽肺病例应进行HRCT检查,可提高矽肺患者的确诊率和明确分期.
【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41)001
【总页数】3页(P115-117)
【关键词】X线胸片;体层摄影术,X线;矽肺;职业病;肺功能
【作者】杨军;赵春龙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北张家口075000;张家口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河北张家口0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9
矽肺是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微粒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变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以上肺部及肺后部为多见[1],亦是危害性较大的职业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斑块阴影及矽结节形成,常伴有肺间质纤维化、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及肺气肿等病变,诊断主要依靠职业史及胸部X线平片,而CT具有高分辨力,不受肺组织重叠的影响,可以清楚的显示肺组织病变[2]。

矽肺造成的肺组织损伤属不可逆性病变,因此早期预防及诊断尤为重要。

本研究对Ⅱ期矽肺进行高千伏X线胸片及胸部高分辨CT(HRCT)检查,以探讨两种方法在矽肺诊断治疗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2014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Ⅱ期矽肺患者56例,男性48例,女8例,年龄43~72岁,平均(57.3±13.5)岁,粉尘接触史8~30年,平均
(16.2±8.5)年。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均进行X线平片及胸部HRCT检查,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修订的《尘肺病诊断标准》[3]。

1.2 方法
高千伏X线胸片采用北京万生东HF50-1高千伏X线机拍摄胸部后前位平片,摄影参数为120 kV,400 mA,靶距离为1.8~2 m。

胸部HRCT采用GE公司的CT/e螺旋CT进行扫描,摄影参数为50 mAs,从肺尖到横膈下2~3 cm,层厚5 mm,层间距5 mm,最大阴影处层厚3 mm,层间距3 mm进行补充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Ⅱ期矽肺的检出率,并评价两种方法在矽肺分期中的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矽肺检出率
高千伏X线胸片检查对斑片条、小阴影聚集和空洞方面检出率与HRCT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HRCT对发白区、大结节影、钙化、灶周气肿、灶周结节、纤维索状条影和淋巴结肿大与钙化检出率高于高千伏X线胸片,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

见表1。

2.2 矽肺分期诊断
高千伏X线胸片对Ⅱ期矽肺分期的确诊率较HRCT低,有7例Ⅱ期矽肺误诊为Ⅲ
期矽肺,两种影像学检查对矽肺分期的确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矽肺属于一种职业性较强的疾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矽肺的预防及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高千伏X线胸片是诊断本病重要的检查手段,但分辨率较差,在诊
断过程中存在误诊和漏诊现象。

HR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且受周围组织的影响小,能够较早反映矽肺组织的病理改变,临床上高千伏X线胸片与HRCT配合
检查,能够提高矽肺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4-5]。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疾病。

粉尘进入肺泡内,被大量网状内皮细胞中的巨噬细胞所吞噬,由于其毒性的作用而破坏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细胞破坏物质刺激机体成纤维细胞形成胶原纤维,继而发生纤维化变和毛玻璃样变,侵袭微小淋巴组织和细小血管旁组织后形成矽结节,矽结节相互融合而形成大阴影,矽结节是矽肺特征性表现,而CT能清晰显示其分布特征[6]。

矽肺患者早期多无症状,肺功能检查也多正常,随着肺纤维
化程度的加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有弥散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低氧血症。

Ⅰ期矽肺患者肺活量降低10%~20%,Ⅱ期降低20%~30%,Ⅲ期降低达30%~50%[1]。

矽肺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多数已存在X线改变,目前的诊断和分期主要依靠
连续大于3次高千伏X线胸片结合职业史进行诊断,表现为肺纹理条状或网状改
变,肺内结节影形成,或伴有融合性团块影,但临床影响胸片因素较多,如心脏、大血管和肋骨等,对矽肺病变小阴影的显示受到限制。

HRCT对小矽结节检出率较X线胸片高,能较早发现直径<2 mm的矽结节,能正确判断矽结节的形态、分布及密集程度[2,7]。

潘纪戌等[8]报道,螺旋CT对矽肺的检出率较X线平片高15%~21%,说明CT对矽肺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因此对X线胸片正常的可疑矽肺病例或X线胸片对小结节识别存在困难时,应及时选择螺旋CT明确诊断。

高千伏X线胸片为直接投影,对于肺纹理的分布显示较清晰,对阴影密集度的评估也较为容易,而HRCT为体层扫描,对于0~1级的小阴影能较好的显示,但对于2级、3级小阴影的密集度判断,则不如高千伏X线胸片[4]。

本组结果显示,高千伏X线胸片检查在斑片条、小阴影聚集和空洞方面检出率与HR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发白区、大结节影、钙化、灶周气肿、灶周结节、纤维索状条影和淋巴结肿大与钙化检出率方面优于X线片(P<0.05)。

本研究中有7例Ⅱ期矽肺被高千伏X线胸片误诊为Ⅲ期矽肺,说明HRCT对矽肺的病变程度的显示优于高千伏X线胸片(P<0.05)。

综上所述,HRCT是高千伏X线的重要补充,对于高千伏X线胸片无法确诊的疑似矽肺病例应进行HRCT检查,以提高矽肺患者的确诊率。

【相关文献】
[1] 鲍王林,王鹤年,陈胜.多层螺旋CT与X线摄影检出矽肺病灶的差异分析[J].医学影像杂志,2015(2):353-354.
[2] 王海瑛,龚圣兵,刘阳,等.支气管内膜结核X平片及CT影像学特点[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6):656-657.
[3]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4] 孙世明,梁惠文.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在Ⅱ期矽肺中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5):712-715.
[5] 冯美琼,李庆明.多层螺旋CT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 2012(7):1346-
1347.
[6] 陆长城,李圣磊,伍州.DR与CT对矽肺诊断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 2012(10):44-45.
[7] 冯辉,沈桂权.多层螺旋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3(3):301-302.
[8] 潘纪戌,许军,侯希忠,等.煤工尘肺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89(23):27-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