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1课时)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第一课时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第一课时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掌握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知道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结合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掌握各温度带的名称及地区分布状况。

3.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法、提问讲解法、活动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近年来,冬季来临时许多东北地区的老年人纷纷去海南,来年春暖花开时返回家乡。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分析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导入新课。

2.播放视频:展示春节期间哈尔滨冰的世界和广州花市,夏季黑龙江省与海南岛的景观,观视频,谈气温,导入新课。

3.生活场景:哈尔滨的李明与海南的王丽通话内容如下:分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师:课件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观察气温的递变有什么规律?生: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师:观察课件图中0 ℃等温线穿过的地形区与河流,在哪个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生:0 ℃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

师:观察课件图中1月0 ℃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0 ℃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生:在0 ℃以上或>0 ℃;在0 ℃以下或<0 ℃。

师:再观察一下课件图中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

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生:气温的差异较大。

师:在课件图中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并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生:最南高于16 ℃,最北低于-28 ℃,气温相差44 ℃以上。

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2021年初中八年级《地理(全国版

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2021年初中八年级《地理(全国版

1
2
3
4
5
6
7
8
6.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四幅图中反映的地区降 水最少的是( )
关闭
B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1
2
3
4
5
6
7
8
7.从中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来看,湖南省属于 ( ) A.热带、半湿润区 B.亚热带、湿润区 C.暖温带、湿润区 D.亚热带、半湿润区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和植被
湿润 区
年降水量大于 800 毫米,降水量大于蒸 发量
东南大部分、东北的东 北部
气候湿润;主 要为森林
半湿 润区
年降水量 400~800 毫米,降水量大于蒸 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 原东南部
气候较湿润; 森林和草原过 渡地带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关闭
我国南北跨度大,是造成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在四个选项 中,珠海纬度较低,气温高,适合冬季避寒旅游。
关闭
B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1
2
3
4
5
6
7
8
2.已知甲、乙分别位于山脉两侧的地形区中,甲的年降水量小于 400毫米,乙的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下图中关于两点位置的判断, 正确的是( )
第二节 气候
第1课时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 遍高温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
北逐渐 降低 ,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大致沿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学生:听讲、记录课后任务的内容及要求。
时间
5分

教学环节3:新课学习2:分析并归纳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教师:首先,布置本时段的任务: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然后,进行交流分享、归纳总结。
学生:首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阅读教科书31页“图2.14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参阅27页“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分析、归纳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1)读图、
学生:首先,跟随老师阅读“图2.13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4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我国气温的分布和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理解由于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气温具有大致南高北低,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大部 分地区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较低)的特点。 然后,听讲、尝试回答问题,体会我国气温分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理解气温的高低、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的大小等都会影响人们的生目标
教学目标:运用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运用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运用我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对比、归纳我国气温分布和变化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运用等温线图,归纳并描述我国气温分布和变化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教学难点:运用等温线图,分析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
填表,计算、分析:
地点
纬度
气温
气温分布特点
漠河
7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等温线大致呈方向延伸,气温大致由南向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月均温在以上,(地形区)的气温较低;漠河与海口的温差约为。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气温大致南北,南北温差较,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低 温),(地形区)等少数地区气温较低。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理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2节气候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理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2节气候教案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4)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

那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现象又和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呢?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

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

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

”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回顾展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2.2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2.2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展示提升
图2-23 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
4、说出夏季气温最低的区 域及其原因___青__藏__高__原_____ ___地__形__因__素__(__海__拔__高__)___。 5、用地理事物大致画出我 国温度带划分的简图______。
检测反馈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种景观所反映的我国气候特点是( C ) A.气候复杂多样 B.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C.冬季南北温差大 D.夏季普遍高温
2.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原因是我国(B ) A.经度跨度大 B.纬度跨度大 C.地形起伏大
D.无法确定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
视频导入
中国的气候(八极)
学习目标
1、能阅读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 。 2、学会阅读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归纳我国气温的分布 特点。 3、阅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 4、能结合实例,分析我国气温的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自 主 学 习 一 (阅读教材32-35页,独立完成学习一,并在课本上勾画。)
1、我国气候__________,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2、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______,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____。 夏季南北气温都______。 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 ,从北到南,习惯上将中国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五个温度带。此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_________。 4、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_____ ℃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 长。把一年中≥10 ℃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 ,叫作活动积温。
>1600℃

8.2.1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 气温)-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8.2.1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 气温)-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温度带的划分
选一选:特产互换
三亚的中学生小明,想给北京的朋友快递一些海南当地生产的水果, 可以挑选哪些?
温度带的划分
选一选:水果老家
图2.17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温度带的划分
温度带与五带
思考: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地球五带划分相同吗?
图2.17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地球上的五带
温度带的划分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冬夏季气温特征
探究:读图分析中国冬季气温特征
1月0℃等温线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中, _以__北___地区的冬季会出现“千里冰封,万 里雪飘”的景象。
秦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冬夏季气温特征
探究:读图分析中国冬季气温特征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 ,导致这里很冷的主要 原因是 纬度较高,得到的太阳光热较少; 距冬季风源地较近,降温幅度大。
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 南下
北方距离冬季风 的发源地近
冬夏季气温特征
冬夏季气温特征
等温线延伸方向、气温 数值变化规律、原因。
东西延伸; 由南向北逐渐减小;
活动:读图描述中国夏季气温特征
纬度因素,越北纬度越高 接收热量比南方少
夏季 等温距4℃ 图2.13 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冬夏季气温特征
等温线的疏密、闭合、 原因。

-8—0 ℃

8—16℃

16℃以上 南高
冬夏季气温特征
探究:读图分析中国冬季气温特征
用彩笔在“图2.13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中的0℃等温线。
该线大致沿我国的 秦岭—淮河 (山脉或河流)一线延伸,其延伸方向在 青藏高原 (地形区) 东南 (方位)部偏离了纬线。
图2.2 中国地形的分布

初中地理_第二章第二节中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二章第二节中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知道我国主要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初步掌握看图的步骤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温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中国的气候(一)影响因素气温的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加强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纬度位置主要温度带的分布我国的温度带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玉米、甘薯、---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分析形成原因。

2、知道我国的主要的温度带、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学习过程第一模块自主探究(一)活动一:读图课本 P32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思考:1、找出0℃等温线。

说出它大体通过的山脉与河流名称。

(并在图上描出此线)2、找出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分别是哪里,各为多少℃?算一算温差为多少?3、根据等温线分布特点,说说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有何特点?第二模块合作探究1、为什么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2、漠河镇成为冬季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三模块自主探究(二)活动二:读图课本 P33 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图,思考:1、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多少℃?2、海南与黑龙江的漠河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3、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4、根据等温线分布特点,说说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有何特点?第四模块合作探究1、为什么夏季南北温差不大?2、青藏高原成为夏季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五模块自主探究(二)阅读P34中国的温度带结合图2-24说出:1.我国习惯上划分几个温度带?2.各温度带是如何分布的?3.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4.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5.各温度带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6.我们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温度带?有哪些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如何?7.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什么?第六模块学生质疑(请同学们说出你的疑惑)第七模块课堂小结学生交流本节的收获或感受当堂达标一、选择题1、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降水因素C、海陆因素D、地形因素2、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直射在北半球B、正午太阳高度南方比北方大C、北方地区昼长夜短D、夏季风不断北上3、秦岭淮河一线是下列哪两个温度带的分解线()A、热带、亚热带B、亚热带、暖温带C、亚热带、中温带D、中温带、暖温带4、关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北气温相差很大B、东部等温线稀疏且与纬线平行C、全国普遍高温D、西部等温线较密且与等温线平行5、元旦时北京的气温()(1)比哈尔滨高、比广州低(2)比武汉高、比海南低(3)是0℃(4)比武汉低、比海南低A、(2)(3)B、(1)(4)C、(2)(4)D、(3)(4)6、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点是()A、纬度最高的漠河附近B、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C、深居内陆的吐鲁番盆地D、纬度最低的南沙群岛7、我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分界线是()A、南岭B、秦岭C、天山D、昆仑山8、寒潮发生时,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可能降到()A、-5℃B、-2℃C、0℃D、1℃9、下列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漠河是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B、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D、海南岛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10、不与东北平原同处一个温度带的地形区是()A、内蒙古高原B、长白山C、准噶尔盆地D塔里木盆地11、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需要的热量条件是A、≥10℃积温在1600—3400℃之间B、≥10℃积温在3400—4500℃之间C、≥10℃积温在4500—8000℃之间D、≥10℃积温在8000℃以上12、我国北纬30度地区夏季气温不都在20℃以上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B、渭河平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13、秦兵都上初中了还从来没见过家乡下雪,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是他的家乡的是:A、北京B、郑州C、哈尔滨D、海口14、除夕之夜,哈尔滨举行“冰灯游园会”,而广州则举办“迎春花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起伏大B、降水差异大C、离海远近相差大D、纬度差异大二、读“哈尔滨和广州各月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和 (城市)的各月气温曲线图。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PPT课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PPT课件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 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秦 岭
1.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 一线分布



一 线
2.冬季我国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意 义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1.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 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800mm
减 递
1 600mm
读图思考
1.图中有几条 等降水量线? 2.说出等降水 量线的主要延 伸方向? 3.总结我国降 水的分布规律。
知道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都是哪里吗?
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年平均降水量达6 558毫米。1912年更创下年 降水量8 409毫米的记录。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温故知新
请大家根据等温线的数值计算并且比较一下冬季和夏季漠 河与海口的温差大约是多少度?
漠河
漠河
温差约44℃多
温差约8℃多
海口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冬季南北温差大
海口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夏季南北温差小
温故知新
请同学们比较冬季和夏季平均气温在16℃以上的地区范围 有什么不同?
漠河
漠河
温差约44℃多
温差约8℃多
海口
海口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夏季普遍高温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验证结果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 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的第一部分。

气候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教材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从气温进行探讨我国的气候特点。

我上的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教材安排了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和温度带分布图,培养了学生阅读图标的能力,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划分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冬季中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是难点。

二、学习者分析: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影响气候因素的知识,结合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通过读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

温度带的划分以积温为标准,积温值的大小与农作物的生产期有关,从而体现出农作物不同的熟制。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气温特点。

三、教学策略:1、开放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如导入的时候用08年的雪灾,从雪灾对南方的影响之大说明影响的因素——气温,从而导入本节课。

利用自然景观图来导入到温度带。

2、精心设计活动。

在教学中,利用玲玲和贝贝这一对学生熟悉的人物,带领大家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并且通过2人小组的讨论方式总结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3、充分利用图像。

充分利用1月气温分布图、7月气温分布图、温度带图等,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归纳其形成原因。

2、举例说明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等温线图,温度带图等图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成因。

并找出一条0℃等温线的分布。

2、分析温度带的划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培养学生热带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精选5篇)_第二节气候的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精选5篇)_第二节气候的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精选5篇)_第二节气候的教学设计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本节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源于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这节教学内容既是中学地理的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学难度很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很大。

因此,依据教学大纲,同时,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时,脚踏实地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地将知识引入、挖掘、拓展和延伸,首先要考虑由简单到复杂、有益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由生活到理论,由现象到本质的教学构思。

学习内容上突出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尊重原有的教材基础上,拓展教学资源,从教材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学习方法上突出寻找、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思想,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通过设置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交流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发展多种智能。

因此,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情景展现,导入新课。

㈡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三)课堂小结(知识回顾)。

(四)接受挑战、再创新高。

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部分的内容:我国的气候特征、多特殊天气和多旱涝灾害。

天气、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天气、气候知识变成具体有用的知识,使教学内容具体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实用。

我上的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教材安排了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和温度带分布图,培养了学生阅读图标的能力。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课时1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课时1
⑶老师小结,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⑷学生看教材P29面的阅读材料,老师结合板图讲述:
A我国冬季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方的太阳高度比北方高得多,加之昼也比北方长些,所以气温南方高些;
B冬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加剧了北方的严寒,总结出影响我们冬季气温的原因:纬度、冬季风、地形。
4.通过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干温地区图和温度带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析图能力;
5.通过了解我国的气候,使之明白气候与生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重点: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温度带和干温地区的分布;气候的二大特征;常见的气候灾害。
②教师结合挂图讲述
┄┄在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
③结合P30表格讲述,再由学生将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小结巩固)我国的气候有二大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表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温度带,加之地形复杂多样。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
找出0º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秦岭-淮河向西延伸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画出板图,说明为什么我们冬季的气温有这样的特点?列表比较我国冬至日的各地的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画出我国冬至日时的太阳高度图:
⑴导读地图册P14“中国一月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中P29的1、2两题;
⑵提问:由此可以说明我国气温冬季分布有何特点?
难点:如何利用图表进行分析总结各地气候特征;
疑点:如何联系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思路
读图分析法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气温和降水设计说明本节课我们以读图为主线。

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掌握中国气温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和材料,掌握中国的温度带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4个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图,掌握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和材料,掌握中国的干湿地区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目标1.通过读中国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够简单地分析其成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2.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理解其对农业生产和自然植被的影响,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读中国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难点:1.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成因。

2.理解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农业生产和自然植被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差大于40℃。

学生3: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海南省气温最高,越往北气温越低,漠河市气温最低。

学生4:读图可知,从海南到漠河,等温线基本和纬线的分布一致,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是纬度差异大。

教师点拨: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根本原因是纬度差异大,冬季风起到加剧的作用。

教师:读图2-23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1)参照图例,算一算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

(2)在图中读出我国最高温和最低温所在地。

(3)读图,总结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4)想一想,夏季南北气温差异不大的原因。

学生1:7月,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气温约20℃,南方大片区域的气温约28℃,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8℃。

学生2:最高温在我国南方地区和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最低温在青藏高原。

教师点拨:读图,我们可以看出高温区在南方地区的范围较大,但从地形、植被和天气状况看,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势低,周围高山环绕,不利于散热,植被稀疏,以荒漠为主,降水量少,天气晴朗;而我国南方地区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高, 是我国的三大林区之一,夏季多雨。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教案新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教案新版

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2.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知道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3.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了解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增强竞争及合作意识.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

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

一、导入新课展示教材图2.12“春节期间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日景观",观察我国哈尔滨冰灯节与广州花市,对比两个城市景观差异。

同是春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和景观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读图讨论:阅读图2。

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学生:哈尔滨与广州1月气温相差近32˚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我们还要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

教师:结合已学过的等温线的知识,我们继续观察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找一找,说一说。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4)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这说明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大还是小?(5)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学生读图,讨论交流,同桌互相合作学习,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学生1: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28摄氏度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摄氏度以上,我国南北相差44摄氏度左右。

这说明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气候》课件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气候》课件

重温方法
等温线的判读
1.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 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2.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 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3.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4.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方向; 判断气温分布规律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等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3.说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0 ℃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沿 _____(山脉或河流)一线分布。
4.探究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 的主要因素。
图2.13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巩固练习
课时练P19
预习反馈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1)(2)
小组自学任务二: 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征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第1课时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情境导入 你能描述两幅景观图所示的气温特点吗?
2月,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
2月,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洒。
用什么地图可以表示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变化?
用什么地图表示同一地方 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呢?
图2.13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同一时间不同地方
读教科书图2.17,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气温的____,并结合____实际。 2.我国的温度带:从南到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____。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____。 3.读图,在图中描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____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也是我国__月平 均气温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2)读图,热带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填省级行政区的简 称)的南部和海南省。 (3)读图,甘肃省跨____带、____带、____带和青藏高原区四个 温度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秦岭
B.长白山
C.太行山
D.雪峰山
2、夏季季我国最热的地方是(
C
)
A.曾母暗沙
C. 吐鲁番盆地
B.青藏高原
D.漠河
3、我国冬季下列城市最冷的地方是(
A.三亚 B.长沙 C.天津
D)
D.哈尔滨
4、我国1月平均气温0º 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是( BC ) A 大兴安岭—黑龙江 C 秦岭—淮河 B 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 D 巫山—长江
大温夏 南 北季 温普 差遍 不高
1.为什么我国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2.为什么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
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地点 漠河 北京 广州 纬 度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时间
53°29′N 39°54′N 28°08′N
亚热带 热带
高原 气候区
一年两熟到三熟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热带
热带
积温:﹥8000℃,
一年三熟 2013年10月19
我国的温度带和农业
春小麦、马铃薯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
一年一熟
冬小麦、玉米、花生、甘薯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水稻,油菜、柑橘、茶叶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作物
2013年10月19
2.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什么?
秦岭—淮河一线
3.哪个省级行政区所跨的温度带最多?
甘肃省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 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大于等于10℃持续期内的 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活动 积温。 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 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重要条件。在中国, 我们把活动积温<1600℃的地区划分为寒温带, 1600~3400℃的地区划分为中温带, 3400~4500℃的地区划分为暖温带, 4500~8000℃的地区划分为亚热带,>8000℃的 地区划分为热带。
北方距冬季风发源地近,受影响大,气温特别低。
南方距冬季风发源地远,受影响小,气温较高。
总结归纳 (1)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
白昼短,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 因此导致南暖北寒。
(2)北方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冬季风
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因此导致南北温 差大。
总结归纳 (1)夏季太阳直射北卉球全国太阳高度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春节时的海南 春节时的黑龙江 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同一时间,在中 国各地所呈现的景观,截然不同,让我们揭开它美妙神Biblioteka 的面纱吧!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a.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特点: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成因:纬度因素和冬季风因素
温度带——是以各个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 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
10 1.我国根据≥ ℃积温,自南向北划分 五 温度带,即 热 带、 亚热 带、 暖温 带、 中温 和 寒温 带,另有一个独特的 高原 气候区。
个 带
2.热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 云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台湾省 4.说一说下列地形区位于什么温度带上?
13°4′ 26°40′ 43°25′
7时30分 9时12分 10时43分
· N
冬季,太阳直射 南 卉球,我国越向北,正午太 阳高度越 小 ,白昼越 短 ,所获太阳辐射能量 越来越 少 ,所以,气温越来越 低 。
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的主要因素2:冬季风因素
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①纬度位置造成南暖北寒
高气压
②冬季风加剧了南北温差
b.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特点: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成因: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读图课本 P32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思考:
1.找出0℃等温线。说出它大体通过的山脉
与河流名称。 秦岭—淮河-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2.找出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 算一算温差为多少? 相差约40℃以上
a.我国冬季气温分布
一月平均气温图 -24℃ 0 360千米
-28℃
-16 ℃ -8 ℃
秦 岭
淮 河
(℃)
16 8
0 -8 - 16 - 24 - 28
0℃ 16 ℃
8 ℃
越往北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
找出0℃等温线
相差约 40 ℃以上
b.我国夏季气温分布图
相差4~16℃
找出中 国夏季气温 最低和最高 的地区。
角都最大值,因此全国普遍高温; (2)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 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 (3)北方白昼时间比南方长, 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多, 两者相互抵消,因此南北温差不大。
C.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自主完成:阅读P33—P34阅读材料部分。
1.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全国划分了哪些温度带?
2013年10月19
我国东西跨经度多、南北跨纬度多,离海洋远近不一, 内部具有复杂的地形,造就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
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造成南暖北寒
冬季风加剧了南北温差
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影响因素 太阳高度角 昼长时间
三、我国的五大温度带
1、下列山脉为省区分界线的是 ( C )
3.观察图中等温线的分布,我国冬季气温分 布有何特点?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读图课本P33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图,思考:
1.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 16 ℃ 2.海南岛南部与黑龙江北部的气温各约多少?两地气温 大约相差多少度?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8 ℃、 20℃ 南北温差约8 ℃ 南北温差小 3.七月陆地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分别是哪里,为 什么? 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 4.综上所讨论,说说我国夏季气温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 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华北平原属于 暖温 带,塔里木盆地属于 噶尔盆地属于 中温 带。 暖温 带,准
寒温带
积温﹤1600℃, 一年一熟
我 国 的 温 度 带

暖温带
积温:1600~3400℃,


一年一熟
积温:3400~4500℃,
高原气候区
暖 温 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秦岭—淮河线 积温:4500~8000℃,
亚热带
5、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但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地区是 ( A) A 青藏高原 C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D 云贵高原
练习:根据温度带的划分及积温情况, 用线条将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寒温带 热带 暖温带 亚热带 中温带 高原气候区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山东丘陵 海南岛 青藏高原 湖南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