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安徽芜湖奇瑞汽车及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安徽芜湖奇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群为例 (上)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中小企业及其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获得竞争能力,如何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大企业进行竞争,产业集群被实践证明是极有价值的途径。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中小企业以及配套组织,在空间上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特有竞争优势经济体的总称。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联系以及互补性,即产业集群内部的互作机制,这种机制既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又有利于互动式学习和技术扩散,比垂直一体化大型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在这种产业集群内,产业中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通过价值链和各种联系渠道,相对集中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形成一个有机的群体。
集群内的企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彼此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关联,竞争、合作和彼此的关联构成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动力,并带来一系列产品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快。
产业集群的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是通过特定的产业优势而形成的持续竞争力。
由于产业集;群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孵化器,产业空间集聚所形成的区域化产业环境是其他区域难以模仿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的硅谷在长70公里,宽15公里的条状地带上聚集了上万家IT企业。
这里不仅有IBM、惠普等世界顶级的大企业,更多的是大量中小高科技企业,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区域集群的IT产业体系。
芜湖集聚了一批以奇瑞整车生产为核心的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企业,产业集聚非常明显。
该地区围绕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弹性生产和创新,形成了区域竞争的优势,具有一定时代代表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以奇瑞为主的产业集群及区域经济竞争力形成和发展过程,探讨其内在机理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二、区域经济产业集群的理论分析
马歇尔在19世纪90年代曾经提出过产业集群的三个原因:(1)促进专业投入和服务的发展;(2)为具有专业化技能的工人提供了集中的市场;(3)使公司从技术溢出中获益。
后来又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集群做了不同范式的解释:产业集群源于不同的经济背景、不同的理论范式对不同区域的适用。
(一)区域产业集群形成的理论。
1.传统大规模批量生产理论。
大规模的生产必须建立在大规模的市场基础之上,要有大规模的生产量、非常狭窄和专业化的熟练工人以及自上而下的管理权威。
该理论认为:非价格的产品特征、市场环节的整合、可适性机械形成的生产获得规模经济、多技能雇员广泛参与、产品开发创新及与其他企业的有机联合推动了创新的发展。
内部规模经济的增加引起的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变化削弱,引起水平和垂直的分离或生产的外部化,从而有更大的能力满足不同的需求和对市场更大的适应性。
地理位置上交易成本的多样性,使得该地区的外部化必定与集群相联系。
集群能够减轻生产者交易互动的任务,能够获得较低的成本和更大的需求能力,向灵活专业化的转变致使新产业区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批量生产模式受到了挑战,分散化弹性生产制走上舞台,使企业组织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企业在一定区域内集群成为具有竞争性的生产组织方式。
之后,本地化的企业网络取代垂直一体化的大企业成为经济组织变化的主流。
新产业区的出现,是由于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集群的结果,也验证了上述变化的结果。
2.区域产业集群理论。
在马歇尔对集群外部性优势的洞察分析基础上,Schmitz(1995)引入了聚合效率的概念,对许多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已有的研究进行了综合。
因为许多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认为,在产业活动的定位和组织中,外部规模经济的一种形式就是集聚经济或地方化经济的出现。
韦伯(Weber,1929)首先提出集聚经济的概念,他从集聚因素产生的经济性——“一般经济开支成本”降低来研究集群产生的动因。
Kaldor(1970)认为,集聚是人类生产活动中大规模生产的节约,是产生于生产自身增长的累积优势——技能和技巧的发展,是源于生产工序日益增加的分化机会和专业化机会。
Anhur(1988,1990)认为,递增收益、历史的累积或“路径依赖”和区位的“锁定”,使产业活动的结果在一定区域内集群.
Schmitz(1995)指出,企业进行集聚有主动和被动的原因。
被动来源于市场的准入、劳动力市场的聚合(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技能)和中间产品的投入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主动有双边或多边参与者的人数和方向决定,这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动态的主动合作主要来自营销渠道或改善生产技术。
近年来,围绕区域产业集聚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柔性专业化生产综合体理论。
Piore和Sabel(1984)在描述意大利中小企业成功经验时提出,20世纪90年代前期成为研究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的新主流研究范式。
其核心思想是:集成柔性专业化综合体的公司绩效胜过许多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制造商。
Scott(1984)从“灵活专业化”(Pioreand Sabel,1984)“灵活的积累”角度对特定区域的产业集群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
Phelps(1992)在灵活的积累和灵活的专业化的说明中提出产业集聚的微观经济解释。
生产被垂直地分离,围绕地方公司网络间的交易被组织,这种类型和生产组织被描述为“灵活专业化”。
许多产业具有灵活的专业化趋势,包括传统产业汽车和钢铁。
Stall等认为,灵活专业化与生产的空间集聚相联系,灵活专业化对城市化、地区发展和贸易模式有重要的影响。
(2)集聚创新钻石模型。
迈克尔·波特(1998)从竞争优势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他认为,企业在微观层面的竞争既是低成本的产物,又是差异化的产物。
波特将钻石体系与产业集群理论结合起来,解释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钻石模型。
该模型提出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企业战略结构的竞争对手、需求状况、要素条件、相关和辅助产业,每一方面代表其区域竞争优势的决定因子。
“机遇”和“政府”影响这四个决定因素,有些企业和产业能在某些区域取得成功,但并不一定都要达到最优才能使得企业或产业获得成功。
只要钻石体系中部分条件的成立,产业集群就会在该地区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
比如,特别或适当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寻常的本地需求等都可能导致产业集群的出现。
(3)社会资本集聚网络创新模型。
Norhria和Eccies(1992)从集群网络形成的社会资本和创新网络方面对网络组织进行的研究来看,虽然,这一研究并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框架,但由于将社会学的社会资本理论引入集群分析,超越了集群研究中经常使用的狭义经济学上的外部性概念。
该模型通过对网络
形成的社会资本和创新能力的分析,探讨了集群和区域化竞争力的形成及持续能力,其中的关键理念是网络学习创新和管理形式。
Stoper(1993)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分析了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相关区域产业集群的社会关系和制度,认为地方化规则、制度和“习俗”是支持生产体系地理集中的关键因素。
1985年法国欧洲创新研究小组对欧洲十几个产业集群及美国硅谷进行研究后认为,集群中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创新网络在集群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6)也认为,在集群内既体现了企业内部网络连接的重要性,又体现了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连接。
集群区内公司间非贸易形式的交流产生于促进区域企业集群的网络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二)产业集群的意义。
1.产业集群,具备了创新的要素、构造创新网络的能力,即集群创新。
这种基于集群的创新会带来加速的技术改进,更是一种对经济(产业)提升带来冲击的一种持续的源泉(Audretsch and Feldman,1996)。
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有利于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增长。
产业集群可以使集群内企业分工更为细化,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同时由于集群内企业的集中和相互关联,使得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和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能充分发挥作用。
分工和规模效应会促进效率提高和产出增加。
与一般企业内部的分工和规模经济不同,产业集群的分工和规模经济主要的不是单个企业内部,而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
在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可能是非常专业化,这种专业化程度极高的生产方式非常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合作很稳定,且成本很小,因而可以共同分享规模经济。
产业集群中许多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分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其他组织机构的产品,能够很好地发挥其他组织和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
所以,集群既可以细化分工又可以创造规模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Henderson,1986)。
2.可以促进技术扩散,使集群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表现得非常明显。
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制度相对稳定,技术进步成为了长期经济增长的惟一引擎,因而;有关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的研究成为增长理论的重要方面。
技术进步来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来源于技术创新体系,对于区域经济而言,产业集群就是重要的创新体系。
在集群区域内,企业间关系紧密,很容易使技术特别快地扩散,这样非常有利于经济增长。
产业集群可以形成新的创新模式——集群式创新。
产业集群能加速技术进步,不断为经济增长提供原动力(1996)。
由于技术的迅速扩散,使得每一个企业都能及时更新设备、采用新工艺,调整要素投入组合,能够普遍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产出量,从而增加地区经济总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Beaudry and Swarm,2001)。
3.有极高的吸引力,可以吸引区外的技术、资本和劳动等经济资源向该区域集中,产生积聚力量,使区域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Leo,Braun and Winden,2001)。
产业集群是某些(或某一)产业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企业家有组织地集中,成长能力非常强,市场发展迅速,因而它必然对集群外企业和组织非常有吸引力,相关企业和组织如果有条件一定会向集群地区迁移(王缉慈等,2001)。
这一点在现实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产业集群对外资的吸引: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外商投资的区域性都非常明显,产业集群政策能够降低外资进入的成本和风险,对地区吸引投资非常重要;而外商投
资的地域和行业集中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甚至能培育新的产业集群,这将对地区经济增长有双重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群为欧洲一些城市的经济集聚提供了动力和实现方式,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多数城市长期增长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Leo,Braunand Winden,2001)。
Cendy Fan和Scott(2003)研究了在东亚和中国产业集群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有强双向促进关系。
周兵和蒲勇键(2003)在研究我国一些地区的集群发展时也发现,产业集群通过发挥集聚经济和竞争优势降低了产业集群的平均成本和产业集群中单个企业的平均成本,使产业集群所在区域无形资产提高,对其他地区的企业很有吸引力,能吸引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集群地区,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
综上,产业集群能够发挥专业化优势和规模经济、以及网络作为社会资本链结对生产要素吸引的效应,从而产生特殊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能够吸引区域外资源,获取区域化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