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银行案例分析终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经验教训
❖ 投资者必须控制好风险 ❖ 金融机构内部建立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 ❖ 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监督管理 ❖ 加强公司的信息沟通,解决信息不对等问题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谢 谢 观 看!
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 的特殊要求。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内外审计的脱 节,于是在巴林银行,里森作为一个外部审计师在遇到问题时并没有很好地同内部审计师进行沟通, 而内部审计师也不按照标准同外事部审计师协作,最终导致了银行的破产。
二、每年终里森都将“88888”账户冲转为极少数余额或为零,瞒过审计师审计。在1994年审计员发现 保证金与交易所数字不符,相差77.18亿日元,审计师要求看三个证明文件,却被里森通过剪辑、 复印、传真伪造了三个证明文件,总行没有认真审查与研究,都被瞒骗过关,说明总部控制根本未 能严格执行。
内外审计师缺乏有效沟通
赫赫有名的巴林银行毁于一旦二原因分析管理过程管理道德决策决策领导控制控制沟通沟通组织组织管理者的道德素质管理者的道德素质个人决策的失误?一错误判断日本股市走向1994年下半年里森认为日本股市会有大涨趋势于是大量买进日经期货然而后来的日本关西大地震使得股市暴跌里森损失惨重但还不足以撼动总部银行
❖ 一、案例简介 ❖ 二、原因分析 ❖ 三、具体对策 ❖ 四、经验教训
三、不该执迷不悟,一错再错。或许人都难免犯错,但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在犯错时,应及 时修改。而里森非但不改,还变本加厉,继续犯错,直至无法挽回最终的残局。
三、具体对策
一、划分明确的职能和岗位 1、建立以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监控防线。属于单人单岗处理业务 的,必须有相应的后续监督机制。会计内控系统应确实落实事先、事中、事后监督作用, 加强柜面监督,并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
❖ 2、建立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程序作为第二道监控防线。要建立 业务文件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之间传递的标准、明确文件签字的授权。严格执行一人 不得兼管二项应受互相监督制约的工作。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与风险责任制
为了防范操作风险,必须在实行激励的同时引入风险责任机制,形成激励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约 束激励可能带来的风险。还有是将内部控制的程序细化、量化和分配,确定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和 员工的风险管理责任,结合风险定期报告制度和计算机评估系统,监控内部控制履行情况。
内部组织管理不善,缺乏风险防范机制
一、 在新加坡分行,里森既是清算部负责人,又是交
易部负责人。这样的机构设置使其
大胆在前台进行风险交易,而在后台清算时把失误全部推进“88888”错误账户,从而顺利蒙混过关。
二、同时,巴林银行也没有风险控制检验机构对其交易进行审计。完全信任里森的一人管理。
三、业务交易部门与行政财务管理部门职责不明。
(五)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的紧密配合
1.提倡给予外部监管更大的权利,要求被监管机构披露更多的信息和确保信息透明。 2.在金融机构内部设立董事会成员选举出的独立内部控制监督小组,代表董事会对机构日常 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同时为外部监管部门预留一定席位,并给予相应的监督权。 3.在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之间建立预防紧急事件与大型危机的沟通、报告、处理机制,以便 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银行领导的失误
❖ 安排不了解新加坡业务的里森派去做新加坡分公司的总经理,用人不当。 ❖ 里森当任后,总部对于新加坡分公司的具体运营状况不了解,也没有叫里森详细汇报工作,领导失职。
里森的管理道德素质
一、 不该利用职位之便欺骗上级,包庇自己及朋友。隐瞒自己的错,还因此行骗成瘾,直 至覆水难收
二、不该冲动。作为一名交易员,最重要的是时刻保持冷静。事实上,里森当时所作的许 多交易,是在被市场走势牵着鼻子走,并非出于他对市场的预期如何。他已成为被其风 险头寸操作的傀儡。
四、代客交易部门与自营交易部门划分不清。
内部控制没有被严格执行
一、正如里森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新加坡市场上,我占了全部分额的百分之四十,是唯一的买方,这 实在太荒谬了,其实,只要将我提交给SIMEX的财务状况报告与提交给总部的报告进行对照,不出 半小时,他们便会对这里的财务。
赫赫有名的巴林银行毁于一旦
二、原因分析 管理过程
管理道德










管理者的 道德素质
个人决策的失误
❖ 一、错误判断日本股市走向 1994年下半年,里森认为日本股市会有大涨趋势,于是大量买进日经期货,然而后来的日
本关西大地震使得股市暴跌,里森损失惨重,但还不足以撼动总部银行。
❖ 二、铤而走险,执迷不悟 为了弥补损失,里森孤注一掷,大量补仓日经期货,之后日经指数一路暴跌,巴林银行回天 无力,最终破产。
目录
一、案例简介
巴林银行在90年代前曾是英国的最大银行之一,有超过两百年的历史。但在 1992~1994年期间,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里森从事日本大阪及新加坡交易所之 间的日经指数期货套期对冲和债券买卖活动时,累积亏损超过10亿美元,导致巴林银 行于1995年2月破产,最终被荷兰ING收购。事后原因调查分析中与高层管理漏洞以及 里森个人道德素质密切相关。
(三)建立权威的全面合规检查
1.必须对全行所有岗位、所有人员、所有业务及所有流程进行的全面细致检查。 2.检查必须由独立董事组成的风险监控小组与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直接领导进行,以保证检查的专 业性和结果得到足够的重视。 3.保证检查定期进行。
(四)执行细致的内部审计 对全行的制度执行情况、制度缺陷、风险隐患以及上文提到的激励与风险责任制和合规性检 查进行审计稽核,从而有效地确保上述机制的有效运转。
奖金结构忽视企业风险系数
里森1993年的年薪大约五万英镑,但奖金却接近十万英镑。到了1994年,由 于“业绩”优秀,奖金升至十三万五千英镑,是其工资的两倍还多。
高额的业绩奖金对里森涉足风险更大的交易活动产生了相当大的激励作用,不 合理的薪资结构也让里森有了违规操作的心理动机,不合理的职权划分更为里森提 供了违规操作的现实条件,以致后来里森一步步的把巴林银行推向不归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