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润土防水毯施工规范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膨润土防水毯建筑规范流程
一、膨润土防水毯材料介绍
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是一种新型环保生态复合防渗材料。
采用优质防渗钠膨润土夹在两层土工合成材料之间,经针刺复合而成。
防水机制:
钠基膨润土具有极强的溶胀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钠基膨润土颗粒遇水可溶胀15-17倍。
当膨润土防水毯遇水时膨润土膨胀形成一层无缝的高密度凝胶状不透水体,不受干湿冻融反复循环影响,降低防渗效果。
具有良好的自愈性,能有效隔离水。
入侵。
材料特性:
1、环保产品
膨润土是一种对物理过程起反应的天然矿物,因此不会污染环境。
2. 寿命长
天然膨润土材料不会老化,长期使用防水性能不会减弱。
它的寿
命比建筑物的设计寿命长得多。
3、合理的流程
膨润土防水毯采用柔性连接,通过连接的水平位移分解应力,能
有效抵抗土层不均匀沉降,能有效保证软土地基上防水系统的完
整性。
另外,由于防水毯本身的柔软性,在遇到复杂形状时可以
任意剪裁、剪裁、拼接。
配套的干膨润土粉和胶体膨润土可以保
证接缝的密封性。
4、施工简单
膨润土防水毯施工方法快捷方便,不需要特殊的安装设备,对施工人
员的技术要求不高,施工速度快。
主要技术参数:
产品描述
➢主要成分
膨润土防水毯
尺寸:4.5×40m、6×30m
面积:每卷约180平方米
PP土工布上层重量:≥200g/m 2
下层PP土工布重量:≥100g/m 2
钠膨润土混合物重量:≥4500g/m 2
膨润土防水毯材料单位重量:≥4800g/m 2
厚度:5-6mm
用途:防水。
水平面和斜面不用固定,垂直面用L=30水泥钉固定。
➢辅料
膨润土防水粉
重量:约40kg/包
应用:洒在搭接接头上,增强搭接接头的防水效果。
用量约为1.8kg/m 2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膨润土防水毯的分类
I型:GCL普通型【环保型】
无纺布+防渗钠膨润土+纺织针刺合成;主要用于人工湖(河)、人工水景、垃圾填埋场、屋顶、水池等常见基面的防渗处理产品。
II型:GCL【防滴漏型】
HDPE薄膜+无纺布+防渗钠膨润土+机织布,即针刺复合工艺完成后
在无纺布上贴一层HDPE 薄膜。
此类产品主要适用于水库、大坝、隧道、地铁、地下通道、地下水源丰富的水景工程等各种地下结构的防渗处理。
三、膨润土防水毯的运输和储存
1、防水毯及辅助材料总则用汽车运送到工地;
2、卸货时总则使用叉车或吊车等机械设备;
3、防水毯的堆放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防水毯应存放在
头顶以防受潮。
总则建议离地20cm。
4、防水毯可以叠放,总则建议不要超过4层。
5、露天堆放的防水毯用胶带或篷布覆盖,覆盖物用绳索固定,防
止覆盖物被风吹走,防止雨水渗入。
储存的材料不应浸入水中。
6、日常施工遗留的材料应妥善存放,防止被雨水淋湿。
7、配套的辅助材料也应采取同样的防护措施。
如果可能,建议在
房间内存放辅助材料。
四、膨润土防水毯施工
(一)施工前的基本要求
1、基面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如墙壁、斜坡、岩石等。
2、基面应完全干燥,不得有明显积水。
3、底角和外角的半径不应小于30cm。
4、回填土和地面不得含有任何有害物质,如有,必须彻底清理干
净;
5、根层压实度应在85%以上,压实密度要均匀。
6、清除根部底面的石块、树根、铁丝(钉子)等杂物;
7、如果根层表面有凹孔,必须进行修补,并用膨润土或分级配料
填充;
8、按设计要求开挖锚固沟;
9、膨润土防水毯的施工应在基础及工作层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
(二)施工和铺设
1、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施
工方案示
意图
2、 铺设膨润土防水毯应防止雨天施工,未铺设的防水毯也应远离水,
防水毯内不得浸水;
3、 铺设膨润土防水毯前,根据设计要求或工程条件确认铺设的正反面。
通常铺有机织土工布(黑面),铺无纺布(白面),必要时可反面铺;
4、 铺设时,每卷防水毯应按设计要求用吊车或叉车放置到位,然后人
工摊开;
5、 在水景工程、溪流、沟渠中铺设GCL 时,铺设顺序应优先考虑水流,
即上游防水毯压在下游防水毯上;
搭接施工 平面示意图
圈图
6、 底面要平行搭接,不能平行对接,布面不宜过紧或起皱,要松紧贴
地;
7、 坡面铺设时,应沿坡顶和坡底方向铺设,并平行搭接;
8、 搭接宽度(两层的搭接)至少应大于300mm ,两层应均匀撒上膨
润土粉或均匀涂上膨润土;
9、 铺设进度应与回填进度相匹配。
铺设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回填
200mm 以上的土、砂或级料进行覆盖压实;
膨润土粉
防水毯 防水毯
防水毯
防水毯
膨润土防水毯
回填施工图
10、铺设过程中有穿透部分时,应在穿透物体周围500mm处铺设双
层防水毯。
在防水毯与穿透物的接触部位,防水毯的上下两层形成喇叭口,与穿透物的接触线距离至少为50mm。
,防水毯的斜口长约100mm,两毯之间的缝隙用膨润土粉填充(也可以用膨
润土
水泥
填
充)。
固定
处
理;
垂直穿透处理示意图
膨润土防水毯
水平穿透处理示意图
11、铺设过程中,如果防水毯破损,在破损缝隙周围用大于300mm
的防水毯覆盖,然后固定;
12、铺设时,如遇雨淋,用塑料薄膜材料或防雨材料迅速覆盖。
大雨
时,膨润土膨胀300%以上时,应重新铺设;
13、铺设时严禁在防水毯的任何一侧放置明火或烟头。
(三)不同场地的几种防渗施工方案
1、竖向混凝土墙的防渗施工方案:
防水毯在竖向混凝土墙上施工时,防水毯顶部应高于水平面20-30cm,并用4#扁钢和钢钉固定在顶部。
防水毯外面应有清水砖墙保护。
最后,在底部回填20 至30 厘米的土壤。
〔如下所示〕
防水毯
2、垂直硬质护岸的防渗施工方案:
在竖直硬质护岸上施工防水毯时,应以1:3的坡度回填土,然后在回填土上铺设防水毯。
防水毯的顶部应高于水平面20-30cm。
上口用原石压实固定在坚硬的护岸顶部。
最后,在防水毯上方回填20-30cm的土壤。
〔如下所示〕
膨润土防水毯
3、碎石墙防渗施工方案:
协鑫用碎石砌墙时,首先要用1:3的坡度回填土,使施工面形成一个比较平坦的坡度,然后在回填的坡度上铺设防水毯。
防水毯顶部应高于水平面20-30cm,防水毯顶部应压实并用原石固定在碎石面
顶部。
最后,在防水毯上方回填20-30cm的土壤。
〔如下所示〕
4、水池防水施工
防水毯
池壁处理,例如
防水毯
水池外壁处理示意图
五、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防水工程中膨润土防水毯施工图
[1] 总体建设方案:
膨润土防水毯
(2)节点缩放:
施工检查前须知
1、防水毯必须自上而下搭接,搭接长度应大于100mm 。
如图 A 所
示。
2、GCL 搭接后,需要在搭接处及其上端用钢钉固定。
如图 A 所示。
3、底角和外角的半径不应小于30cm 。
4、回填土与防水毯接触部分的压实度必须达到85%以上。
(四) 防水毯铺设后的固定
膨润土防水毯
膨润土防水毯
膨润土防水毯
膨润土防水毯
膨润土防水毯
膨润土防水毯
1、对于搭接的固定,必要时应按设计要求固定搭接(总则每隔
1500mm用一英寸钢钉固定)。
2、当坡度比不大于1:3 时,顶部固定。
可在斜坡顶部周围开挖锚
固沟。
锚固沟的深度和宽度约为450-500mm。
压实;
3、当坡面坡度比大于1:3时,必须在四周设置锚固沟固定防水毯,
并在坡底与坡面锚固沟浇筑混凝土和钢筋网(4 # 钢网)铺设的防水毯上。
坡顶锚固沟可用土、沙或等级材料覆盖压实;
4、当人工湖坡度超过15度时,局部坡度可用10厘米厚的混凝土
压实。
如坡面局部铺设大卵石时,可酌情减薄混凝土厚度,但总压实厚度应大于10厘米。
5、除了用膨润土粉加固外,形状奇特、不规则的接缝也需要在接缝
表面涂抹浆状膨润土进行加固。
6、如果铺设的防水毯有破损,可以根据破损的大小,覆盖一个完整
的防水毯块,宽度约为30厘米,并用水泥钉固定。
7、两端用锚杆固定。
①GCL的螺栓部分应固定在水平面的最上部,并应固定牢固。
②当锚杆浸入水中且倾角较大时,应采用双层GCL施工。
③锚杆宽度15cm,深度0.6m以上。
锚杆底部用防水毯对折,然
后用回填土夯实至90%以上。
锚地施工图1
锚地施工示意图二
(五)铺设膨润土防水毯的其他注意事项
1、如遇地面积水或渗水,点井将立即抽水。
铺设完毕放水前,不得
有渗水或积水浸湿膨润土防水毯。
具体施工方法和技术规定请参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
技术规定[SL/T225-98]]》。
2、遇雨雪,膨润土防水毯膨胀超过300%,必须剪断重新铺设。
3、如遇雨雪,必须迅速回填等级成分或盖上PE膜防水毯保护。
4、膨润土防水毯必须远离各种火源。
5、当膨润土防水毯撕裂或碎裂时,必须用一块膨润土布盖住缝隙,
其尺寸比缝隙周围大20厘米以上,并用钢钉固定。
6、膨润土防水毯铺设完成后,如无法触及漏水,可通过注入树脂或
化学催化剂灌浆修复漏水处。
在修复泄漏之前,将提供完整的信
息来解释泄漏修复材料和步骤。
弥补泄漏。
(六)膨润土防水毯铺设后放水要求
1、再次清理项目工地,工地不留杂物;
2、首次放水时,涂抹干净的水活化膨润土至少48 小时;
3、不得有有害水质或污水首次入水。
(七)防水毯施工质量检验
膨润土防水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立即回填。
因此,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过质检或主管人员的验收,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总则来说,需要:
1、检查搭接、铺设、固定是否符合上述规定的要求。
2、损坏和修理的零件是否符合上述规定的要求。
3、贯穿件的施工是否符合上述规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