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第五章混凝土施工
5.1 一般规定
5.1.1对混凝土体积超过10003m,最小厚度超过1m的块体基础或具有大体积砼性质量的混凝土均应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5.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或作业设计,其内容应包括:
(1)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概况
(2)执行的规范与标准
(3)大体积混凝土供应与施工的组织协调
(4)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5)主要资源需用量计划
(6)工期保证措施
(7)技术保证措施
(8)质量保证措施
(9)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应急预案
(11)温控施工监测措施
5.1.3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要在混凝土浇筑前向商品砼供应站进行申请,或由有资质的实验机构出具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
对于有特殊掺和料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还应进行试配。
5.1.4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应成立专门指挥机构,组织协调保证各种资源的连续供应。
5.1.5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留置试块。
对于一次连续浇灌1000m3及以上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试件留置可另作商定,宜500m3的取样一次。
5.2 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5.2.1 大体积块体基础、墙板模板可采用钢模木模及钢木组合模板。
而厚板、梁等底模宜选用钢模板,且模板支撑体系应有相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验算。
5.2.2 大体积混凝土模板表面应涂刷隔离剂,对于混凝土与模板接触的变截面处,尽可能设置滑动层,尽量减少模板对混凝土的收缩约束。
5.2.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
5.2.4 模板的拆除应在保证砼表面内外温差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方可进行。
5.3 混凝土拌制与运输
5.3.1 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宜对砂、石骨料采用遮阳、降
温措施。
2. 当采用自备搅拌站时,搅拌站应尽量靠近混凝土浇筑地点,以缩短水平运输距离。
3. 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运输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混凝土搅拌运
输车的数量应符合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5.3.2 大体积随道混凝土均应采用搅拌车运输以及现场泵车后送至基坑内浇筑地点。
5.3.3 泵送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输送混凝土的泵能连续工作,其控制计算可按以下原则进行。
——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可根据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配管情况和作业效率,按下式计算:
Q 1=Q max ·α1·η
式中Q 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 3/h );
Q max ————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m 3
/h );
α1————配管条件系数。
可取0.8~0.9;
η————作业效率。
根据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向混凝土泵供料的间断时间、拆装混
凝土输出管送和布料停歇等情况,可取0.5~0.7。
2 当混凝土泵连续作业时,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可按下式计算: ⎪⎪⎭
⎫ ⎝⎛+=1011116060V Q T S L N 式中N 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台);
Q 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 3/h );按本规程的公式计算;
V 1————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m 3);
S 0————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km/h );
L 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km );
T 1————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min )。
5.3.4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装料前,必须将拌筒内积水倒净。
运送途中,当坍落度损失过大时,可在符合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要求的条件下适量加水。
除此之外,严禁往拌筒内加水。
5.3.5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运输途中,拌筒应保持3—6r /min 的慢速转动。
5.3.6 泵送混凝土运送延续时间:末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可按表1的规定执行;掺木质素磺酸钙时,宜不超过表2的规定;采用其他外加剂时,可按实际配合比和气温条件测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其运输延续时间,不宜超过所测得的混凝土初凝时间的1/2。
预拌混凝土的运输延续时间亦可按GB14902-94的规定执行。
泵送混凝土运输延续时间 表1
掺木质素磺酸钙时,泵送混凝土运输延续时间(min) 表2
5.4 混凝土浇筑
5.4.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若不能一次浇筑时,为避免出现有害裂缝,可采取预留后浇带或跳仓施工方法。
后浇带在混凝土浇筑42天后,按设计要求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设计无要求时,采用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
跳仓施工时间间隔宜7天以上。
后浇带的清理必须彻底认真,而后打毛或清除涂浆。
5.4.2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可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并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
当采用泵
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大于6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大于400mm;
2.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前层混凝
土初凝之前,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3.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混凝土浇筑方法
a——分层连续浇筑; b——推移式浇筑
5.4.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分层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如下规定:
1.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的露出粗骨料。
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
水。
3.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用接浆措施。
5.4.4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其入模温度、坍落度等进行监测。
5.4.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可采用二次振捣和二次压光工艺,并做到“快插慢拔”,并在边缘2m及混凝土顶部0.5m范围内多振捣几次。
5.4.6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
5.5混凝土养护
5.5.1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符合如下规定:
1.保温养护措施,应使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
2.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温度应力(包括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加以控制、
确定但不少于14昼夜。
3.保温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
5.5.2塑料薄膜、草袋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在寒冷季节可搭设挡风保温棚。
覆盖层的厚度应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进行计算。
5.5.3在大体积混凝土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试块的里外温差和降温速度进行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要求时,应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5.5.4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不得采用强制、不均匀的降温措施。
5.5.5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应先采用一层塑料薄膜作保温养护,然后用两层草袋或麻袋作保温养护,并备用1~2层草袋或麻袋,视监测数据决定是否使用,同时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时调整草袋(麻袋)铺设厚度。
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小于14昼夜。
5.5.6大体积混凝土的基础拆模后,对标高位于000
±以下的部位,应及时回填土;
.0
000
±以上部位应及时加以覆盖,不宜长期暴露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
.0
5.5.7在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应采取预防寒潮袭击,突然降温和剧烈干燥等措施。
5.5.8当采用木模板,而且木模板又作为保温养护措施的一部分时,木模板的拆除时间应根据保温养护的要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