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二1月地理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二1月地理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图1为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
反射率的影响图。

读图完成1~2
题。

1. 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为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X射线
2. 要监测玉米是否缺水,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决策支持系统(DSS)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包括福建及周边地
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
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
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图2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略图。

读图
完成3~4题。

3.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各区域间的A.差异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阶段性
图2 图1
4.海西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等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 .热量条件 B .降水量 C .行政区划 D .综合指标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图3为“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发展先后的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①④
D .①④③② 6.该区域图示各发展阶段中
A .①以农业为主,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B .②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 .③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D .④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图4为“xx 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

读图完成7~8题。

7.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 8.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 .北方区和南方区
B .北方区和西南区
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 .西北区和南方区 图5为我国北方某地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

读图完成9~10题。

9.xx 年之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3
图 4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10.据图推断,从1976年到xx年该地区生态环境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图6中虚线是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线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科考船先后途经①、②、③、
④处,均顺风顺水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关于①、②、③、⑤处对
图6
应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流向较高纬度
B.②处洋流使沿岸降温增湿
C.③处洋流受信风带影响
D.⑤处附近形成了大渔场
图7为一些学生绘制的不同海区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图,图8中4条曲线为不同学生绘制的世界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情况。

读后完成13~14题。

13.图7中正确表示“太平洋30°S 附近某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是 A .曲线A B .曲线B C .曲线C D .曲线D
14.图8中正确表示海洋表面盐度随纬度分布的曲线是
A .曲线A
B .曲线B
C .曲线C
D .曲线D
图9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省区与其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A .甲――秦 乙――鲁 丙――鄂 丁――赣
B .甲――冀 乙――晋 丙――贵 丁――闽 C. 甲――冀 乙――鲁 丙――鄂 丁――闽 D .甲――秦 乙――晋 丙――湘 丁――赣 16.关于图示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省均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
B .丙、丁两省均位我国暖温带
C .四省区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D .四省区均为我国煤炭资源大省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

图10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7~18题。

17.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A .广东
B .安徽
C .江西
D .贵州
18.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在植物生长期内,光照时间短 B .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
图9

10
图7 图8
C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D .春播期间升温快,旱情严重
(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图11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北方,该调水工程将 A .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 B .缓解京津地区地面沉降 C .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D .减缓海岸线后退趋势
20.该工程的实施,对长江的可能影响有 A .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度 B .增加长江口海水入侵发生概率 C .改变长江口外潮汐运动的规律 D .促使长江向东海输送更多泥沙
图12为我国两条著名河流(段)的流域图。

读图完成21~22题。

21.关于图中甲乙两条河流(段)经常出现洪水威胁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甲河支流众多,降水集中夏季 B .乙河段流速慢,泥沙淤积抬升河床 C .甲河常受台风影响,多暴雨 D .乙河段冬季冰坝阻塞水流,泛滥成灾 22.两条河流(段)水患治理的共同措施有
图11
图12
A.退耕还湖,增强蓄洪能力 B.疏浚河道,增强泄洪能力
C.加固大堤,开挖新河入海 D.植树造林,中上游地区保持水土
图13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能源供给相关联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数字与“能源供给紧张”、“西电东送”、
“油价上涨”和“能源供给充足”对应正确的

A.①—油价上涨
B.②—能源供给紧张
C.③—能源供给充足
D.④—西电东送
24.西气东输工程能实现我国东西部地区双赢的局面,这主要体现在
A.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天然气代替煤炭C.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D.天然气资源就地开发,杜绝土地荒漠化图14为海洋开发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后完成25~26题。

25.图14中,属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的是
A.海水养殖B.海洋化工
C.潮汐发电D.滨海旅游
26.下列海洋开发活动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
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沿海电站——核污染
B.海洋捕捞——渔业资源枯竭
C.滨海旅游——石油污染
D.港口建设——废弃物污染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5小题,共计60分。

27.图15为华北地形图,图16为渭河平原周围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图13 图14
(1)指出太行山脉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意义。

▲ (2分)
(2)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虽均为黄土沉积而成,但其动力来源不同:华北平原是 ▲ ,黄土高原为 ▲ 。

(2分)
(3)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 ▲ ;带来的危害:对本地 ▲ ,对下游地区 ▲ 。

(6分)
(4)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主要有: ▲ 。

(2分)
28.图17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简图”,读图和表1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表1:1991年和xx 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陆地水域
滩涂
未利用
1991
48.08
14.47
18.
72
0.34
0.21
9.65
7.96
0.35
0.22
xx
41.87
9.89
17.27
0.04
0.03
23.91
6.35
0.63
0.01
)与沪宁杭工业区发展相比较,鲁尔工业区发展的区位优势体现在 ▲ 。

图17
鲁尔工业区
(2)据表1,归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有▲,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5分)
(3)请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解决沪宁杭工业区能源短缺问题的主要措施。

▲(4分)(4)作为中国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可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3分)
材料一:2011年6月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淮河流域被纳入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

材料二:淮河流域西部、南部和
东北部为山区、丘陵,约占总面积的
三分之一;其余为广阔平原,约占三
分之二。

中下游为皖北和苏北地区。

(1)简析淮河流域被列入重点开发
区的主要条件▲。

(3分)
(2)图中C处具有成为中小型港口
图18
的条件,简要评价这里建港的条件。

▲(4分)
(3)试比较图中A河段和B河段的自然条件、开发利用的方向、存在的问题及治理的措施。

▲(6分)
A河段B河段
开发利用的方向▲▲
开发导致的问题▲▲
治理的措施▲▲
30.(13分)环渤海经济圈是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图19为环渤海地区略图,图20为图19
中乙河流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河图示河段突出的特征是 ▲ ;乙河3~5月份流量较少的原因是 ▲。

(4分) (2)简要说明限制乙河所在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

▲ (2分) (3)依据图19中的信息,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 (3分) (4)目前渤海环境问题比较严重。

请简述渤海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 (4分)
31.根据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10分)
材料一:天津附近海平面在正常情况和上升情况下的潮位高程表
材料二:图21为天津市滨海平原等高线地形图24(单位:米)
(1)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

(2分)
(2)当海平面上升0.3米时,天津市各区县中,可能会被淹没的城镇有 ▲ 。

(2分) (3)图中所示河流的名称是 ▲ ,并简述该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 (3分)
正常海平 面状态
当海平面上升状态 上升0.3米时
上升1米时
高潮位的高程(米) 2.2 2.5 3.2 风暴潮位的高程(米)
2.9
3.2
3.9
图21
图19
图20
(4)天津是我国主要的以海盐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生产基地,所用海盐主要产自附近的▲场,试分析该盐场生产海盐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27.(12分)(1)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1分);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1分)(2)流水风力(2分)
(3)水土流失(1分)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稀疏(1点1分,共3分)危害:(对本区)土地贫瘠,农业低产(1分);(对下游)洪灾发生概率增加(1分)
(4)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修建水库(或打坝淤地)(1点1分,共2分)
28.(12分)(1)煤炭资源丰富(1分)
(2)滩涂与城镇用地比重增加(或其余减少);其中城镇用地增加明显(2分)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调节功能下降(1点1分,共3分)
(3)开源:开发新能源,增加能源供给途径,能源跨区域调配(2分)
节流: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低耗能产业(1点1分,2分)
(4)调整产业结构(或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治理污染(2分)
29.(13分)(1)环境承载力较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较好(任答三点得3分)
(2)水量充足;四季不冻,常年畅通;通航里程长;河海联运;经济腹地广,经济相对发达(任答三点得3分);泥沙淤积严重(1分)。

(3)(6
30.(13
(1点1分,共2分)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量少;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多。

(1点1分,共2分)
(2)旱涝、水资源不足、盐碱、风沙。

(1点1分,共2分)
(3)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科技发达;工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

(1点1分,共3分)
(4)海水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2分)。

海域封闭(1分);陆上污水排放,渔业生产(滥捕)(任答1点1分)。

31.(10分)(1)全球变暖(2分)(2)当海平面上升0.3米,出现高潮位时,大港区、唐沽区会被淹没(1分,城镇未写完整不给分);若出风暴潮则汉沽区、宁河县、津南区、市区的大部分也会被淹没(1分,城镇未写完整不给分)
(3)海河(1分)河流径流总量较小;夏季流量较大;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大(任答对1点给1分,总分不超过2分)
(4)长芦(1分)沿海有平坦开阔的海滩(1分);晴天多,多风,蒸发旺盛(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