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的基本含义: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概念的不同理解:1、儿童本位论
2、“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3、“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4、“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二、美学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结合作品展示五个特质)
三、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审美教育:
1、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
2、小学审美教育中应掌握的几个原则:(1)直觉性原则
(2)非功利性原则
(3)情感性原则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1、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及任务
2、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

(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三)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1、儿童文学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
2、儿童文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3、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
4、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二章
多媒体对儿童文学的利弊、自己的看法、如何克服、合理方式
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
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
新媒介促进了儿童参与儿童文学创作与接受的主动性
新媒介削弱了儿童文学的文学性?
第三章
一、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1、性别差异
儿童读者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其文学阅读兴趣和能力会显示出性别差异。

2、智力差异
智力水平与阅读能力相对而言成正比。

由于智力因素的影响,儿童读者的实际年
龄与阅读年龄产生了分离。

3、心理个性差异
心理需要(阅读目的)、气质类型等因素影响阅读能力。

4、文化差异
东西方儿童审美习惯、各民族儿童审美习惯存在差异。

二、幼儿期文学:游戏性趣味性直观性
童年期文学:浅显性故事性趣味性
少年期文学:真实性深刻性艺术性
第四章
一、故事性的构成
故事性是依凭故事元和叙事技巧的使用而实现。

1、故事元
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基本故事,是故事发生的中心,是故事的母体,其他内容和形
式都是为故事元这个中心服务的。

2、故事性的实现——调动相应的叙事技巧:道具(矛盾体现物)的使用、悬念的设置、故事的完整、连贯、生动、曲折。

(1)故事中的矛盾体现物——道具,道具穿接全文,推进情节的发展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火柴,《白雪公主》中的魔镜
(2)传奇性与意外性
如《长袜子皮皮》人物形象的奇特性,《木偶奇遇记》中皮诺曹在鲸鱼腹中与父
亲相遇。

(3)完整连贯,生动曲折
如绘本《我想吃一个小孩》
(4)悬念设置与气氛控制
如罗尔德·达尔的童话《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3、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
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较成人低,文学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弱,尤其年龄较小的儿童的阅读,还需要借助成人讲述的帮助。

这就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在相当程度上保留着口头文学的许多叙
述特点。

儿童文学的叙事性语言是一种充分儿童化的文学口语形式,它以简明为前提,以生动为
根本。

4、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
叙事性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构成的一般方式:
①“纵式结构”
按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情节。

②“横式结构”
按空间顺序将若干前后并无联系的生活场景或情节并列安排,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
共同表现主题。

特殊构成方式:
①三段法结构(《愿望树》)
也称“三迭式”。

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重在表现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前后三次的重
叠变化,是中外民间儿童文学作品常用的传统方式。

②连环式结构(《抱抱》、《鼠小弟的背心》)
也称“多段式”。

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多次(至少有四次)反复,一环扣一环地向
前延伸、发展,并逐渐推向高潮。

在幼儿文学中较为常见。

③对立式结构(《仙女》)
即从正反、左右、前后、上下等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来组织情节。

第五章
一、儿歌的特点:1、注重音乐性,强调音韵和节奏
2、短小单纯,易懂易记
3、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二、儿歌的艺术形式:
(一)儿歌的一般艺术形式
儿歌的分节:
一节式:内容单纯,篇幅较短,有一气呵成之感。

两节式:内容分两节表达,多采用对比或反复的修辞手法。

例:《没耳朵变尖耳朵》
多节式:三节以上称为多节式儿歌,结构比较自由,内容较丰富。

例:《小蚱蜢》
儿歌的句式:二言句式
三言句式
五言句式
六言句式
七言句式
杂言句式
“三三七句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杂言句式,一般为多节式,其中第一、二句为三言句,第三句为七言句。

例:《小蚱蜢》
(二)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1、摇篮歌
又叫催眠曲、摇篮曲、抚儿歌,是长辈哄孩子睡觉时所哼唱的一种儿歌。

摇篮曲经常与音乐相结合,以乐曲的形式加以表现。

2、数数歌
是帮助孩子认识数字、掌握数序、训练计算能力的一种儿歌。

3、连锁调
又称连珠体、连环体、衔尾式,是一种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诗文的传统儿歌形式。

构思新颖,用字巧妙,可以帮助儿童了解字音字义,训练用字组词能力,丰富想像,发
展思维能力。

4、问答歌
又称对歌、盘歌,是指以设问作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传统儿歌形式。

有问有答是问答歌的基本特点。

5、绕口令
也称急口令或拗口令,指有意用许多双声、叠韵词语和发音相近的字词来组成具有简单意义和浓郁韵味的传统儿歌形式。

6、颠倒歌
也称错了歌、古怪歌或滑稽歌。

是指用夸张手法故意颠倒地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的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7、时序歌
也称时令歌,指用优美的韵律来引导儿童根据时序的变化去初步认识、了解自然现象的传统儿歌形式。

8、谜语歌
指用儿歌的形式编写的谜语。

适应儿童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不仅使他们得到娱乐,而且还可以丰富知识,锻炼思维,提高推理、判断和联想能力。

9、逗乐歌
这是长者唱给尚处于言语能力较弱阶段的婴儿听,逗引他们开心的儿歌。

充满幼稚的幻想,句子短小,常用叠字叠词,易于上口。

因此,也有利于幼儿跟唱,学习语言。

三、阅读欣赏儿歌的一般方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读懂儿歌
(二)把握不同形式的儿歌的各自特点
(三)朗读是领略、欣赏儿歌之美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第六章
一、儿童诗的特点:
(一)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及其内心世界
(二)体现儿童特有的趣味与情调
(三)塑造儿童视野中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
二、儿童诗的欣赏方法
第一,饱含感情的反复诵读,这是阅读和欣赏儿童诗最首要、最基本的方法。

儿童诗是“诗”,必然具有诗歌和谐流畅的韵律和节奏,要求押韵,讲究对仗,体现音乐性。

诗歌存在的意义首先就在于其声韵,这也是它与散文最本质的区别。

第二,在朗诵过程中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倾向。

诗歌归根结底是表情的,音乐性只是诗歌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为表达特定的情感内容而存在的。

同时,对于诗歌中出现的某些最具情感张力的词语(诗眼)要仔细加以咀嚼品味。

第三,通过对儿童诗修辞手法的分析,在感受其外在形式之美的同时,更深入地体味其特有的情致和韵味。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比喻、借代、通感等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而排比、反复、回环、对偶等手法则构成了作品的外在形式之美。

第四,通过对意象的分析、理解,再现意境,这也是领略诗歌之美,同时体味诗情、诗韵的
有效途径。

意象是诗歌构成的符号,是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作的包融主体思绪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客观之物与主观之情的交融。

第五,引导学生参与儿童诗的“再创作”,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体验创作的乐趣。

“再创作”两种形式:其一,学生在文学鉴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再造想象,重新建构作
品中的形象,获得属于自己的独有的审美体验。

其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引导学生对原有文本进行改造或补充,从而参与作者最
初的文本创作,或创造出新的文本形式。

第七章
童话
一、从民间童话到创作童话,童话的艺术形态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①创作童话没有像民间童话那样一成不变的僵硬结构,而是突破了原有的结构、主题、叙事
的固定套路;
②创作童话与民间童话相比,故事中的人物发生了很大变化,主人公一般都是孩子,且个性
鲜明;
③创作童话改变了民间童话程式化、公式化的叙述和对话模式,显得更加灵活、生动、多样化。

基本特征--幻想
童话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对象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是作者的一种假定和设想。

幻想便成
为童话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童话通过幻想曲折地反映现实。

(一)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
传统童话的内容和形式是简洁朴实的,显得程式化、公式化、便于记忆和复述,并在流
传过程中可以加入民众的再创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1、相对固定的叙事程式
开头和结尾重复性的叙事模式
2、鲜明的主题
往往采取极端和对立的模式来表现善与恶间的斗争,最终传达抑恶扬善的传统主题。

3、人物性格类型化
(二)现代童话的特征
1、呈现儿童的纯真世界
郑渊洁《皮皮鲁和鲁西西》
2、表达成人的童年梦想
巴里的《彼得·潘》
3、创建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本形式
双线结构:现实与梦幻交替
《哈利·波特》、《查理与巧克力工厂》
二、童话的形象类型
1、超人体童话形象:是指那些以超自然面貌出现的、具备创造奇迹的超常能力的形象。


间童话中较为常见。

2、拟人体童话形象: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类以外各种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以后就
形成了拟人体童话形象。

在童话中最为常见。

3、常人体童话形象:是指以寻常人的面貌出现在童话中的人物。

(三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