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的预设和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06教学实践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教师完全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教学,突出的只是教师个人精彩的“表演”,无视或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违背;另一种是教师一味追求课堂上临时的生成,课堂气氛热热闹闹,但缺乏目标,易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不能完成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一堂成功、有效的生物课,既离不开教师课前精心的预设,也离不开课堂上的生成,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会使生物课堂绽放精彩的光芒。
一、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前的预设即备课,它不仅应包括传统的教案,还应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的预见及对策。
1.备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指南。
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首先应该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知道这堂课在教材中或者在整个章节中处于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等。
2.备学生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之间由于生活背景、环境、性格爱好、生活经验等的差异,导致他们认知水平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不同等,这些都将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推进产生影响。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复杂性和差异性,预测学生的知识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这是预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这样才可以有的放矢,在某些环节中给学生预留一个宽容、自由、融洽的氛围,给生成留足空间和时间。
3.备资源
新的课程观超越了教材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狭隘观念,确立了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教学环境即课程等新的观念。
因此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也成为了预设很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要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潜在资源。
如有的教师动手能力强,可以通过自制教具来进行直观教学;有的教师诙谐幽默,可以通过编制顺口溜来帮助记忆;有的教师电脑知识丰富,可以通过制作课件和动画来丰富课堂。
其次要充分挖掘教学环境与教学设备的潜在资源,预设时需要加以充分考虑和利用,这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生成是预设的延伸和升华
生成指课堂中依据学生的现场思维成果或疑难问题,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而重新生成的教学流程。
生成是教师对课堂上的“新情况”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机智。
生成会因师生的互动,学生的认知等不同而不同,因此它具有独一无二性、不可复制性。
1.开放课堂是生成的前提
开放性课堂教学是一种与封闭性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开放的课堂才能使个体的个性展示成为可能,才能引起全体的互动和生成。
如: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教材中,“预防艾滋病”的内容安排在“计划免疫”之后。
在教学过程中,当
讲到艾滋病是不治之症时,有一位同学联想到前面的知识,举手提问:为什么艾滋病不可以通过接种艾滋病疫苗来预防呢?教师临时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可能减毒或灭活的艾滋病病毒会破坏免疫细胞,导致他们无法产生抗体;有的说可能现在还无法制得疫苗;有的说可能疫苗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所以不能推广,等等。
最后,教师当堂查阅资料得出结论:艾滋病病毒是不断变异的,很难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抗体。
在这一过程中,开放的环境给了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为课堂的生成提供了氛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动手实践是生成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才能有独特的体验,才会发现问题,才能为动态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时发现了很多问题,并一起探讨出很多改进的方法。
三、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
1.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弹性预设是指为体现学生主体而预备充分的空间,为鼓励动态生成而保留足够的余地。
弹性预设指明教学达成的大方向,又显示高度的灵活性。
我们预设教学目标可以在教学中修正,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教学流程可以在实施中变化。
可以修正、调整、变化的预设是弹性预设,只有这种弹性的预设才能促进生成,也只有这种生成才是朴素的、真实的、生动的,因而也才是有效的生成。
2.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
我们不但要强调预设,还要改进预设,这样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预设,而是为了使生成更有方向性、成效性;这样的预设不是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是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总之,在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时,首先要确立“以学定教”的设计观。
确立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价值观,课前预设教学也好,课堂生成也好,两者都要统一到“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基点上。
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储备、认知习惯等进行教学设计,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按照学生的即时样态生成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参考文献:
[1]江泓.精心的预设,精彩的生成[J].教师之友,2005(5).
[2]范强.在生成中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J].新课程教学案例,2008(2).
[3]郭慧.开放性课堂的基本特征[J].中小学管理,2002(3).
[4]胡庆芳.精彩课堂的预设和生成[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
初中生物课堂的预设和生成
文/周晓燕
摘要:预设即预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没有预设的教学如无的放矢,容易混乱且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但死守设计一成不变,忽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又会只见书不见人,阻碍学生的发展。
这都与新课程思想相违背,有效的教学应当追求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预设;课堂生成
88--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