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碳源对鲤鱼种生长性能及水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源性碳源对鲤鱼种生长性能及水质的影响
作者:李振林等
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年第10期
摘要:在生物絮团形成原理的基础上,设对照塘1口、试验塘3口,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3口试验塘于7月中旬添加中国水科院黑龙江所研制的“生物絮团”水质调控剂(主要成分为
玉米淀粉,葡萄糖等单糖类物质)对福瑞鲤主养池塘鱼种阶段生长性能及池塘理化因子的影响
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性碳源池塘均能显著促进水体生物絮团的形成,促进池塘中鲢
鳙和鲤鱼的生长。
试验池塘产量较对照塘产量提高3.93%;主养品种福瑞鲤产量提高2.62%;添加外源性碳源池塘均能明显降低主养品种饵料系数,试验塘饵料系数较对照塘饵料系数降低
7.95%;与对照塘相比,添加外源性碳源试验塘较对照塘均能显著降低池塘水体有害物质NH4+-
N和NO2--N含量。
关键词:外源性碳源;生长性能;饵料系数;影响
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是以实现为人类提供动物性食品而建立起来的人工开放型养殖生态系统,其目的是养殖产品的高值化即养殖品种的品质、效益、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及环境友好。
池
塘养殖环境的变化是自然和人为共同干预的结果,在我国传统的池塘养殖中,精养池塘的产量
和效益的提高是通过大幅度提高放养密度和增加商品饵料投入来实现的,但同时也会导致池塘
养殖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由于池塘养殖生态系统自身净化能力有限,一旦超出负荷,缺氧和有
毒代谢物不仅会影响池塘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还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无穷的隐患。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对哈素海“2814”项目区池塘养殖现状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从池塘水质改良出发,开展了“生物絮团”水质调控剂改良池塘水质试验。
“生物絮团”水质调控剂是由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北方区养殖岗位(中国水产
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发。
生物絮团是养殖水体中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的有机体和
无机物,经生物絮凝形成的团聚物,由细菌、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一些无机物质相互絮凝
组成。
它是指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比,促进
水体中异氧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
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它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
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基本情况。
土默特左旗“2814”项目区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商品鱼生产基地,也是国家健康养殖示范区。
上世纪九十年代,池塘养殖发展迅速,水产品品质优良,产量和效
益不断提高,但是到本世纪初,由于池塘严重老化,淤泥深,水体微生态环境恶化,因缺氧和
有毒代谢物淤积导致死鱼事件频发,至使池塘养殖产量和效益下滑。
(2)选择中国水科院黑龙江所研制的“生物絮团”水质调控剂。
(3)池塘条件。
选择4口池塘作为试验池塘,每口面积为0.667hm2,水源为地下水并符
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
试验池塘建于上世纪90年代,老化严重,底泥50cm以上。
(4)方法。
4口试验池塘水源、饲养和管理条件基本一致;放养品种为福瑞鲤、花白鲢;
放养时间为6月18日;放养密度为福瑞鲤4000尾/亩、花白鲢1000尾/亩(鲢鱅比7∶3);
放养规格为夏花(3cm)。
4口池塘中有3口使用“生物絮团”水质调控剂,另外1口做对照组。
7月15日,对4口
池塘进行采样监测,检测指标包括总氮、总磷、铵态氮、亚硝态氮、COD、Cu、Zn;7月17日(选择晴天上午溶氧较高时)3口池塘全池均匀泼洒“生物絮团”水质调控剂,用量8kg/亩,
开启增氧机;7月21日、7月26日、8月3日、8月10日共4次对4口池塘的总氮、总磷、氨态氮、亚硝态氮、COD、Cu和Zn等指标进行采样检测。
8月20日、9月20日两次对福瑞鲤的
生长情况进行了抽样;10月16~18日,干池计算4口池塘的产量,并就成活率、饵料系数等
指标进行测算。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本次试验检验数据由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提供。
表1结果表明:试验组3口
池塘较添加前均有明显NH4+-N和NO2-N降低,但在试验条件相同的基础上对照塘变化不明显,其他理化因子变化不明显。
表2结果表明:8月20日、9月20日、10月18日3次对福瑞鲤的
生长情况进行了抽样检测,试验塘较对照塘生长优势明显,个体增重1.64%。
表3结果表明:
试验塘产量较对照塘产量提高3.93%,主养品种福瑞鲤产量提高2.62%;添加外源性碳源池塘均能明显降低主养品种饵料系数,试验塘饵料系数较对照塘饵料系数降低7.95%。
3 讨论
添加外源性碳源(“生物絮团”水质调控剂),可以改善池塘水质,有效降低池塘水体中
有害物质NH4+-N和NO2-N含量,提高鱼类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添加外源性碳源(“生物絮团”水质调控剂),经过生物絮凝可以降低饵料系数,提高产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罗亮;徐奇友;赵志刚等。
基于生物絮团技术的碳源添加对池塘养殖水质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3年03期.
[2]刘道玉;吴伟;水产养殖水体污染及微生物修复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7期.
[3]方云英;不同水生植物吸收去除水体氮效果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李永华;固定化菌—藻体系净化养殖废水协同作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刘兴国;池塘养殖污染与生态工程化调控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武艳;水生经济植物浮床在水产养殖废水净化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邓应能;不同养殖系统生物絮团调控模式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8]邓述波,胡筱敏,罗茜;高效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及特性[J];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9]林连升;精养鱼池水质生物净化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赵培;生物絮团技术在海水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基金项目: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池塘水质调控机制与底质调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