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综合练习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一模)
化学
1. 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
的是
氧化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SiO2超分子纳米管石墨烯发热服A.用作涂料
B.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
C.无机非金属材
料
D.有电热转化性
能
【答案】B
【解析】A氧化铁为红色俗称为铁红,难溶于水,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A 正确;B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把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 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可以制取超分子纳米管是正确的;故C对;D石墨烯发热服有电热转化性能正确,故D正确;答案:B。
2. 已知34Se、35Br位于同一周期,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还原性:Cl—>Br—B.酸性:H2SeO4>HBrO4>HClO4
C.原子半径:Cl>Br>Se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S>H2Se
【答案】D
【解析】A.溴单质的氧化性小于氯气,则对应离子的还原性: Cl—<Br—,故A 错误; B.非金属性大小为:,则酸性大小为:
故B错误; C. Br、Se 原子比Cl多1个电子层,所以Cl的原子半径最小,Br、Se的电子层相同, Br的原子序数大于Se ,所以原子
半径:Br<Se,所以原子半径大小为:,故C错误; D.非金属性:S>Se ,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S>H2Se。
故D对;答案:D。
点睛:运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解答此题。
根据位构性的关系进行判定。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烯和氯乙烯都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得到高分子材料
B.苯酚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则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强
C.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
D. CH3CH2OH与CH3CO18OH发生酯化反应所得混合液中,18O原子只存在于水分子中
【答案】A
【解析】A.乙烯和氯乙烯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发生加聚反应,故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得到高分子材料,A对;B.苯酚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则苯酚的酸性比碳酸氢根强,故B错;C.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是相同的,故C错;D. CH3CH2OH与CH3CO18OH发生酯化反应是酸脱羟基醇脱氢,所以得混合液中,18O原子存在与酯和醇中;故 D错;答案:A。
4. 已知分解1mol H2O2放出热量98kJ。
在含有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机理为:
H 2O2 + I— H2O + IO—慢
H 2O2 + IO— H2O + O2 + I—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的速率与I—浓度有关
C.ν(H2O2)=ν(H2O)=ν(O2)D.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
【答案】B
点睛: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移动。
5. 下列实验中,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
A.将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
入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白
色沉淀不消失
所得沉淀为
BaSO3,后转化为
BaSO4
B.将浓硫酸滴入含少量水的蔗糖
中,并搅拌
得黑色蓬松的固体
及刺激性气味气体
该过程中浓硫酸仅
体现吸水性和脱水
性
C.用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分别与
水、乙醇反应
前者反应更剧烈
羟基的活动性:水
>乙醇
D.向10mL0.1mol/LNaOH溶液
中加入1mL0.1mol/L MgCl2溶
液,再向混合液中滴加
0.1mol/L CuCl2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Cu(OH)2比Mg
(OH)2更难溶
【答案】C
【解析】A.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反应,则开始不能生成亚硫酸钡沉淀, 滴入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现象不合理,故A错误;B.浓硫酸先使蔗糖碳化,后C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故B错误;C.水中氢氧根离子和乙醇中的羟基氢活泼性不同,与钠反应剧烈程度不同,和水反应剧烈,和乙醇反应缓慢,通过和钠反应快慢来推断羟基的活动性:水>乙醇,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6. 下面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阴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B.阳极产生的气体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C.若阳极最终收集到气体4.48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 D.完全电解后充分混合U型管中物质,所得溶液会含有NaClO
【答案】C
【解析】A.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反应,则开始不能生成亚硫酸钡沉淀, 滴入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现象不合理,故A错误;B.浓硫酸先使蔗糖碳化,后C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故B错误;C.水中氢氧根离子和乙醇中的羟基氢活泼性不同,与钠反应剧烈程度不同,和水反应剧烈,和乙醇反应缓慢,通过和钠反应快慢来推断羟基的活动性:水>乙醇,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7. 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关于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不正确
的是
...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取2 mL 0.1 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0.1 mol/L FeCl3溶液3滴,振荡,充分反应
溶液呈深棕黄色
②将上述溶液均分后分置于试管1和试管2中
向试管1中滴加2滴0.1 mol/L 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向试管2中加入1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上层为浅棕
黄色,下层为紫色
③取试管2的上层液体置于试管3中,滴加2滴0.1
mol/L KSCN溶液
溶液微弱变红
A. FeCl3与KI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有I2生成
B.试管1中溶液显红色,证明FeCl3与KI的反应具有可逆性
C.试管3中红色比试管1中浅是平衡移动的结果
D.试管2中上层溶液变为浅棕黄色是平衡移动的结果
【答案】D
8. 抗高血压药物洛沙坦是一种结构复杂的有机物,H是合成洛沙坦的一种中间体,
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I.
II. 酯和醇可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1)有机物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
(2)C D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A是饱和一元醇,A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1 mol E水解生成2 mol CH3OH,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5)E跟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反应生成聚合物,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6)通过多步反应,将E分子中引入-NH2可得到F,F分子存在较好的对称关系,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填字母)
a.A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b.1 mol H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1 mol Ag
c.已知烯醇式结构不稳定,而G却可以稳定存在,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8)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a.与F具有相同种类和个数的官能团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2∶4∶1∶2
【答案】(1). 醛基(2). 加成反应(3). CH3CH2CH2CH2OH + HBr CH3CH2CH2CH2Br + H2O (4). CH2(COOCH3)2(5).
(6). H3COOCCH(NH2)COOCH3(7). ac (8). HCOOCH2CH (NH2)CH2OOCH
【解析】(1)由知有机物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醛基。
(2)由分析知C D 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3)A是饱和一元醇由,A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2CH2OH + HBr CH3CH2CH2CH2Br + H2O
(4)因1 mol E水解生成2 mol CH3OH,且
所以E的结构简式是CH2(COOCH3)2。
(5)由已知
E的结构式为CH2(COOCH3)2跟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反应生成聚合物,此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6)由已知,
F分子存在较好的对称关系,F的结构简式是H3COOCCH(NH2)COOCH3。
(7)a.A的结构式为CH3CH2CH2CH2OH,含羟基,所以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
反应、消去反应,故a正确;b.由中含有一个醛
基,所以1 mol H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2 mol Ag,故b错;c.已知
烯醇式结构不稳定,的结构式而G却
可以稳定存在,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团间的相互影响,故c对;
(8)因为F的结构简式H3COOCCH(NH2)COOCH3含有两个酯基,一个氨基,所以符合a.与F具有相同种类和个数的官能团 b.能发生银镜反应c.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2∶4∶1∶2的同分异构体为:HCOOCH2CH(NH2)CH2OOCH
9. 催化剂是化工技术的核心,绝大多数的化工生产需采用催化工艺。
(1)新的研究表明,可以将CO2转化为炭黑进行回收利用,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整个过程中FeO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写出CO2转化为炭黑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2)已知反应N 2(g)+3H2(g)2NH3(g)ΔH<0。
按n(N2)∶n (H2)= 1∶3向反应容器中投料,在不同温度下分别达平衡时,混合气中NH3的质量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a.曲线a、b、c对应的温度是由低到高
b.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和提高H2的转化率
c.图中Q、M、N点的平衡常数:K(N)>K(Q)=K(M)
②M点对应H2的转化率是_________。
③2021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和分别表示N 2、H2和NH3。
e表示生成的NH3离开催化剂表面,b
和c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有机反应中也常用到催化剂。
某反应原理可以用下图表示,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解析】(1).由图像知①整个过程中FeO的作用是催化剂。
②CO 2转化为炭黑的总反应方程式:CO2 C + O2。
(2)①因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相同压强下,投料相同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氨气的含量减小,而a点氨的体积分数最大,依次知曲线温度,cba的温度依次降低,故a 正确; b.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平衡移动,所以提高H2的转化率是错的,故b错;c、K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K(Q)=K (N),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Q点的温度低于N,
所以K(Q)>K(N),故错误。
答案:a。
②根据反应⇌
起始 a 3a 0
转化 b 3b 2b
平衡 a-b 3a-3b 2b
根据题意有M点:2b/( a-b+3a-3b+2b)=0.6 b=0.75a
M点对应H 2的转化率是(0.75a/3a=75
③由e表示生成的NH3离开催化剂表面,知b的含义是N2、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
c的含义是在催化剂表面,N2、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
(3)由图可知有机反应中催化剂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为
10.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同时也是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的吸收剂。
Ⅰ.以氯酸钠(NaClO3)为原料制备NaClO2粗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i.纯ClO2易分解爆炸,空气中ClO2的体积分数在10%以下比较安全;
ii.NaClO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酸性溶液中迅速分解;
iii.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等于或高于38℃时析出NaClO2晶体,高于60℃时分解成NaClO3和NaCl。
(1)试剂A应选择_________。
(填字母)
a.SO2 b.浓硝酸 c.KMnO4
(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3)已知压强越大,物质的沸点越高。
反应②结束后采用“减压蒸发”操作的原
因是________。
(4)下列关于上述流程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a.反应①进行过程中应持续鼓入空气
b.反应①后得到的母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Cl
c.反应②中NaOH溶液应过量
d.冷却结晶时温度选择38℃,过滤后进行温水洗涤,然后在低于60℃下进行干燥,得到粗产品NaClO2
Ⅱ.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
(5)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为323 K,NaClO2
溶液浓度为5×10−3mol/L。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离子SO42−SO32−NO3−NO2−Cl−
c /
8.35×10−4 6.87×10−6 1.5×10−4 1.2×10−5 3.4×10−3(mol/L)
①写出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脱硝反应速率。
除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外,还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出两条即可)
【答案】(1). a (2). 2OH− + 2ClO 2 + H2O2 2ClO2−+ O2 + 2H2O (3). 减压可以使物质沸点降低,实验较低温度下进行蒸发,可避免NaClO2因温度高而发生分解(4). acd (5). 4OH− +3ClO 2− + 4NO 4NO3−+
3Cl− + 2H2O (6). 大于(7). SO2比NO溶解度更大;在此条件下SO2还原性更强;脱硝反应活化能更大
【解析】NaClO3和浓H2SO4在反应器①中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lO2和Na2SO4,所以试剂A可以用二氧化硫, ClO2在反应器②中与双氧水、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氯酸钠,再得到其晶体。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试剂A为SO2,故选a,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2)反②中ClO2被双氧水还原成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 + 2ClO2 + H 2O2 2ClO2−+ O2 + 2H2O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OH− + 2ClO2 + H 2O2 2ClO2−+ O2 + 2H2O
(3)含水的NaClO2受热易分解,所以亚氯酸钠溶液中获得晶体,温度不能太高,所以反应②结束后采用“减压蒸发”操作,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可防止温度过
高.NaClO2分解。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可防止温度过高.NaClO2分解。
(4)根据信息纯ClO2易分解爆炸,空气中ClO2的体积分数在10以下比较安全,所以要持续通过量的空气, NaClO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酸性溶液中迅速分解,所以反应②中碱要过量,因为试剂A为二氧化硫, NaClO3被还原成ClO2,所以反应①后得到的母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2SO4。
故选acd,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
(5)①亚氯酸钠具有氧化性,且NaClO2溶液呈碱性,则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②由实验结果可以知道,在相同时间内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增加的多,因此脱硫反应速率大于脱硝反应速率.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NO溶解度较低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大于;NO溶解度较
低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
11. 碳酸亚铁(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备补血剂乳酸亚铁,也可用作可充电电池的电极。
某研究小组通过下列实验,寻找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FeCO3的最佳方案:
实验试剂
现象
滴管试管
0.8 mol/L FeSO4溶
液
(pH=4.5)
1 mol/L Na2CO3溶
液
(pH=11.9)
实验Ⅰ:立即产生灰绿色
沉淀,5min后出现明显
的红褐色
0.8 mol/L FeSO4溶
液
(pH=4.5)
1 mol/L NaHCO3
溶液
(pH=8.6)
实验Ⅱ:产生白色沉淀及
少量无色气泡,2min后
出现明显的灰绿色
0.8 mol/L (NH4)
2Fe(SO4)2
溶液(pH=4.0)
1 mol/L NaHCO3
溶液
(pH=8.6)
实验Ⅲ:产生白色沉淀及
无色气泡,较长时间保持
白色
(1)实验I中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可用如下反应表示,请补全反应:
_____________
Fe2++ + + H2O Fe(OH)3 + HCO3−
(2)实验II中产生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实验III中NH4+所起的作用,甲同学设计了实验IV进行探究:操作现象
实验IV
向0.8 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________,再加入一定
量Na2SO4固体配制成混合溶液(已知Na+对实验无影
响,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
再取该溶液一滴管,
与2mL 1mol/L NaHCO3溶液混合
与实验III现
象相同
实验IV中加入Na2SO4固体的目的是_________。
对比实验II、III、IV,甲同学得出结论:NH4+水解产生H+,降低溶液pH,减少了副产物Fe(OH)2的产生。
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够严谨,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操作是:_________,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2mL 1mol/L NaHCO3溶液混合。
(4)小组同学进一步讨论认为,定性实验现象并不能直接证明实验III中FeCO3的纯度最高,需要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定量测定。
分别将实验I、II、III中的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然后转移至A处的广口瓶中。
① 补全A中装置并标明所用试剂。
____________
② 为测定FeCO3的纯度,除样品总质量外,还需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5)实验反思:经测定,实验III中的FeCO3纯度高于实验I和实验II。
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制备FeCO3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
【答案】(1). 4Fe2+ + 8CO32− + O2 + 10H2O 4Fe(OH)3 + 8HCO3−(2). Fe2+ + 2HCO3− FeCO3↓+ CO2↑ + H2O (3). 硫酸至pH=4.0 (4). 控制SO42-浓度,排除干扰(5). 向0.8 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
Na2SO4固体至c(SO42-)=1.6 mol/L (6). (7).
C中U形管的增重(8). 调节溶液pH
【解析】(1)因为CO32−水解显碱性,遇到Fe2+产生 Fe(OH)2的白色沉淀,Fe2+还原性很强,会被O2氧化变成Fe(OH)3红棕色,所以实验I中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原因:Fe2+ + 8CO 32− + O2 + 10H2O 4Fe(OH)3↓+ 8HCO3−(2)因为FeSO4溶液的pH=4.5显酸性,HCO3-溶液水解显碱性,所以两者发生相互促进的双水解反应,所以反应方程式:Fe2+ + 2HCO 3− FeCO3↓+ CO2↑ + H2O
实验II中产生FeCO 3的离子方程式为:Fe2+ + 2HCO3− FeCO3↓+ CO2↑ + H2O
(3)加硫酸调节溶液p H=4.0抑制Fe2+的水解,根据题意知加入Na2SO4固体的目的是调节控制SO42-浓度,排除干扰。
为了验证Na2SO4中SO42-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应做对比实验:向0.8 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至c(SO42-)=1.6 mol/L。
(4)①检验FeCO3的纯度的方法是通过FeCO3与酸反应产生CO2的量来验证。
首先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所以此装置应为。
答案:
②测定FeCO3的纯度的方法是通过测定FeCO3与酸反应产生CO2的量来确定,通过C中U形管的增重的量来确定CO2的量。
所以除样品总质量外,还要测定C中U形管的增重的量。
答案:测定C中U形管的增重的量。
(5)I、II、III三个实验中III的酸性强,所以调节溶液pH是提高FeCO3的纯度的
方法。
答案:调节溶液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