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精进》书评 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进》书评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这本书看得挺久的,做了很多笔记,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作者通过讲了人生的七大方面问题: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
可以说涉及了人生当中所有重大的事情。
下面为大家梳理本书的内容。
一作者介绍
作者采铜,2011年加入论坛,至今为止,采铜贡献了975个回答,获得了493598个赞同与115293次感谢,被公认为“论坛精神”的代表者之一。
他用手术刀一样的文字,剖析人们思维里的种种禁锢,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放于困惑的熔炉中反复冶炼,提炼出知识背后的知识,方法背后的方法。
二适合什么人读
我觉得这本书适合想提高自身能力的人去读,包括学生,上班族等,因为这本书所讲的七大方面,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三通过本书你能学到的价值
这一块我将重点给大家介绍,是这本书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先讲了关于时间的问题。
时间放在第一,是因为我们有了时间,才有了自己。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者列出了林德沃提出的对待时间的十条建议,我觉得很精辟,给大家罗列下来:1生活在当下。
2严肃地对待时间。
3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
5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
6并不完全沉浸于过去。
7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8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
9视未来存在于当下。
10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作者在这10条建议之后,还注解了自己的看法,大家可以去看下,受益匪浅。
第二部分: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每一个人的选择不同,是因为每个人的心里定位不同,格局越大,往往定的目标越远。
我们要学会往远看,有勇气去做更难的事情。
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往往会改变我们的选择,作者提出了三个
方法,它们分别是:目标悬置,能力嫁接,还有特性改造。
目标悬置就是我们在做事时,并不一定要按照顺序去做,也不一定一起去做,而是要学会放一放,放并不等于放弃,而是悬置,放松休息一下,再去做。
这样有更多腾挪的空间。
能力嫁接,你可以把你自己的爱好,通过找关联,嫁接到现在的事情上,能力是可以迁移的,换一种思维,就有了新的出路。
特性改造,你可以改造你的爱好与工作,比如你喜欢看书,那么可以去写一写文章,如果喜欢看电影,不妨写写影评,这样你的收获会更大。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不要怕选错,不论你如何抉择,它都会成为你成长的一种历练。
第三部分:即刻行动。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
作者在这里强调,不要完美主义,不要等完全准备好才去行动,我们永远无法完美,也无法完全准备好,只要开始去做,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中的琐事,也不要去小瞧它们,不去解决它们,等堆积如山后,也会形成巨大的压力。
学会列清单做事情,这样更会帮助我们理清思路。
在做核心区域的工作时,不要被打断,要集中精力去完成它,对于同类的工作可以放在一起做,减少不同种类工作的思维切换,能更快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部分: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作者首先讲了提问的重要性,我们不论是在读书还是在处理事务,学会提问,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工作,是成为一个高段位学习者的第一步。
在这个部分,我认为影响我最大的观点是,要在做中学。
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你所学的知识,要有用,才有价值。
在现代的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我们出了社会后,感觉都用不上,那些死沉沉的知识,都是被动学习。
只有在做中学,把知识应用于工作中,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
第五部分: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人的大脑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
大脑也需要断舍离,现在的社会物欲纵横,我们要抛弃那些没有价值的信息,为大脑减负,只留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作者在这里提供了一些建议:1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2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3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4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在写作和表达方面,我们也要学会简洁,用简洁的语言去表达,用简洁的语言去书写。
适度的简洁,意味着更深刻的内涵。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文字的方式往往不易于我们去思考,用图像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梳理信息,比如做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之一的方法。
第六部分: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努力是很重要,但是也需要策略,一味的埋头苦干,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首先,我们要做我们擅长的事情,避开自己的短板,人无完人,不要拿自已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
其次,我们要学会专注做一件事,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做,专注在一个领域,并做到最后,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就是最珍贵的。
努力的第一秘诀在于“舍弃”。
第七部分:创造成功,而不是复制成功。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要坚持自己的特性,学会去主动探索,而不是去复制,现代社会的竞争瞬息万变,坚持你自己的独特性,才能不可取代。
四最后小结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其实就是作者所介绍的这七大问题,在我们工作与生活中,最重要的也无非是这些问题,作者的笔法非常精辟,解析的也很到位,他本人也是学心理学的,建议大家买来看看。
书中的内容并不枯燥,很容易理解。
是一本提升自己的好书。
书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你有什么关于本书的心得体会,期待和你一起留言交流。
《精进》读后感
不得不承认最开始被这本书的名字诱惑到,“精进”二字表达力很强。
有幸拜读过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2.要谦虚,不要骄傲;3.要每天反省;4.活着,就要感谢;5.积善行、思利他;6.忘却感性的烦恼。
),对“精进”一词的印象很深刻,在“精进”一词上产生共鸣。
(不得不感慨有时候一个词、一个片段、一张照片、一首歌都能让人产生共鸣)。
进而查阅作者,笔名采铜,真名崔翔宇,浙大心理学博士。
这个博士很不错啊,在论坛上贡献了9百多个回答,获得了四十多万的赞和十一万的感谢。
单纯从反馈上看,就不是一般人。
一次在线的学习中也和崔博士交流过,整体认可他的思路。
于是乎,买入此书,开始阅读。
近三百页的书,阅读周期比较长。
略有一丝乏味,断断续续读完后,在知识系统构建的这个点上收获较多。
从产品经理的视角来看,此书是一本很好的产品。
首先,在用户群定位做的精准,迎合了绝大多数想成为很厉害的人的群体,抓住了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次需求。
其次,书名就是一个很好的IP,可以产生话题进行自传播。
再者,早期在论坛上的曝光和实践为产品的原型设计做出了很好铺垫。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给用户创造价值,至少给我这个用户带来了新的启发。
该书的内容方面大概有如下7个方面:
1.新视角看待时间
记得《功夫熊猫》里面的台词“Yesterdayishistory.Tomorrowismystery.Todayisagift.That's whyitiscalledpresent!”,“活在当下”的观念是对现在时间最好的把握,也是知易行难的时间观。
BUT,书中崔博士曰“由当下向过去与未来延伸”,这一观点和我的长期时间基本一致。
不要把每一天简单地看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24小时,而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财富。
不要被每天的24小时驱赶着往前(被动语态),而是试着去总结过去,结合过去的情况,规划未来,回到当下,去连接,去主动和时间这个朋友相处(主动语态)。
尽可能把时间用在投资收益期持久的事情,如学习、锻炼身体。
同时,带着发展的哲学观去认识时间。
如此,就可以从容应对繁杂的选择、忙碌的生活和情绪化的烦恼。
2.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一个好的选择从一个好的问题开始。
从终极问题出发,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标尺,倒推法回到现在,通过多维度交叉分析验证去比较,筛除部分之后,用最大的影响因子去敲定最终选择。
当然,大
事小情上都这样做未免耗时呆板,我觉得还是古人说的好“言寡尤,行寡悔”,凡事,不后悔就好。
3.精益行动,迭代前行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即刻行动,用《精益创业》一书中的思维,快速迭代优化,
4.优化学习思路
把握好深度与广度,在专业的领域上,带着问题,通过主题阅读去快速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同时广泛涉猎非专业领域知识,跨界学习,长期坚持,将会有很大的收益。
5.思维的锤炼
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区分事实与观点,培养简洁表达力。
注重平时积累,让足够多有价值的资源喂养你的潜意识,把握好发散和收敛,不断穷举,长期锤炼思维,将获益匪浅。
6.优化“努力”方式
找到自己突出的优势,把自己的优势打磨得像钉子一样,和另外一些钉子进行积木式创新&协调合作,这样的出路比全方位没突出优势的人才更好,这个是我的一个理解。
个人觉得,作者在这部分的论述过多,落地性建议不足。
7.探索学习&过渡&独特性。
在实践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学习,在学习中去思考,去总结,去感受,去爱。
AND,记住一点,保持你
的独特性,打造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
以上7个方面,一些是别的作者的观点,一些是书中作者的观点,还有一些是自己的思考。
阅读就像罗胖所说,和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人交流,把别人的经历变成我们的经验,把别人的见识变成我们的知识。
如品山珍,如观美景,实乃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