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与教育投入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均GDP与教育投入的关系
摘要:政府的投资教育事业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事业
的发展不仅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一个国家
的经济的稳定和高速发展也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本文通过对1978年——2007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教育投入(EDU)的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用
数据来说明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当前中国的教育投入较低
的社会现实,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教育投入;GDP数据分析;经济发展
一:经济理论陈述: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高科技
人才对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能够改善和提
高人的生产技能,促进各项经济生产活动。

与我国相比,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育
经费的投入和教育状况的改善,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经济学
系教授海克曼指出:“人力资本是最终决定中国富裕的资产.”同时,国内已有研究
资料表明,国家教育总投入的支出和GD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当教育投入
增长时GDP总量也随之增长。

二、数据资料
三、数据分析:
从之前的数据来看,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GDP总量和教育投入总量呈持
续增长状态,GDP总量由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636462.70亿元,教育投入从1978年的94.3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30364.7亿元。

从中可见,经济
总量的绝对量是上升的。

且二者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教育投入的增长明显落后于GDP的增长。

从1980年到2000年之间,教育支出所占比重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直到2001年开始有所回升,到了2008年,教育支出所占比重与1978年相比并
没有明显的增长。

可见我国在教育投入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其他发达国家的
差距等加明显在2007年,美国教育投入所占比为5.5%,德国为4.5%,日本为
3.5.而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教育投入占比为5.1%。

可见我国对于教育
的投入亟需提高。

四、教育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教育是培养适合经济发展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关系
十分紧密。

它既是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更是经济社会发展
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一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决于该国资本形成能力的
大小,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应当同国家资本形成能力相适应,量
力而行,才能保证教育和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
的主要途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可以把非熟练劳动力培训为熟练劳动力,通过对自然劳动力的加工,提高他们的技巧、灵敏度和热练程度,从而增加劳动
者的智力水平:二是教育可以改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加
工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专门的劳动力。

教育,特别是现代学校教育是培养和提高
劳动者创造力的关键。

创造力是劳动者素质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劳动者的创造力
主要表现在新技术、新思想的提出上,但也表现在把若干领域的技术成果加以综
合利用,把前人的各种片断的、不成熟的思想放在一个新体系里重新组装,由此
创造出新的劳动成果,提出新的思想。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考虑,提
高整个社会劳动者的创造力十分重要。

教育,特别是现代学校教育对人的创造力
的培养至为关键。

没有技术创新,就谈不上资本的有效利用,而要实现创新,就
必须要有技术知识的存在,必须要有能够实现技术创新的人才,这就得依赖于教
育活动,教育既能增加专门人才的数量,又能提高专门人才的质量,以满足技术
创新的需要。

自然资源与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等要素相同,都是一国经济发展的
内在因素与基本条件,但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分
不开的.而科学技术的应用又是和教育培养人才分不开的。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
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

这也表现出教育在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中的
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他们的价值,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实现他们
的目的,体现出他们的存在。

依靠教育、科技向大自然更有效地索取,必须提高
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人们利用自然的文明程度。

依靠教育、科技向大自
然更有效地索取,必须加快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的改革。

五、对策建议
在我看来,教育投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义务教育,另一个为非义
务教育。

政府应当发挥在教育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加大教育投入,是教育投入与
经济同步增长,夯实教育大厦建设的基石,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都享受到义务教育,另外,也应吸引社会资本流入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提升办学多元化。

从各国发展的经验来看,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投入是多元化的,特别是
高等教育阶段社会投入占的比例很大。

因此中国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一方面政府
要加大教育投入,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对高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投入,使中国的教育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更加符合国家发展的需求,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