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植物定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球形、园盘形、园锥形、带形等可按求体 积公式计算。 • 纤维形、多角形、新月形以及其他种种形 状可分割为几个部分计算。
• 由于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的同一种藻类的细 胞体积差异很大,套用所谓的《标准生物 量表》提供的数值计算某一具体水体的生 物量有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所以条件允 许应对优势种和亚优势种进行直接量算, 非优势种群查阅表格。
• 计数时优势种类尽可能鉴别到种,其余鉴 别到属。
• 计数中的浮游植物的数量, 最好用细胞数表 示。对不易用细胞数表示的种类可计算其 群体或丝状体数。
计数具体要求
• A、校正计数框容积, • B、定量用的盖玻片应以碱水或肥皂水洗净备用,用前可 浸于70%酒精中,用时取出以细绢拭干。 • C、滴取样品以后最好用液体石腊封好计数框四周,以防 计数过程中干燥。 • D、以目微尺测所用显微镜一定倍数下的视野直经。 • E、选好与计数框同样容积的吸管备用。 • F、定量时应将浓缩标本水样充分摇匀,快吸快滴。 • G、加上盖玻片后不应有气泡出现。 • H、计数后的定量样品应保存下来。
• (2)采水量及采样次数
卡盖式采水器
不锈钢采水器
有机玻璃采水器
• • • • •
采样次数可多可少, 有条件时可逐月采样一次, 一般情况可每季采样一次, 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样一次。 养殖池可随时进行采样。
• 每一采样点应采水1000毫升, • (1)系一般性调查,可将各层采水等量混 合,取1000毫升混合水样固定; • (2)分层采水,分别计数后取平均值。分 层采水可以了解每一采样点各层水中浮游 植物的数量和种类。 • 水样应立即加入15毫升碘液(即鲁哥氏液) 固定。
• 用内径为30毫米的橡皮乳胶管,接上 橡皮球,利用虹吸法将沉淀上层清液 缓慢吸出(切不可搅动底部,万一动 了应重新静置沉淀)。
• 为不使漂浮水面的某些微小生物等进 入虹吸管内,管口应始终低于水面, 虹吸时流速流量不可过大,吸至澄清 液1/3时,应控制流速流量,使其成滴 缓慢流下为宜。
10月24日
• 剩下30毫升沉淀物, 流入50毫升的定量瓶 中以备计数。再用上 述虹吸出来的“上清 液”少许,冲洗三次 沉淀器,冲洗液也转 移到比色均(平摇)后 • 吸出0.1毫升 • 置于0.1毫升计数框内(表面积最好20×20 毫米) • 在400倍或600倍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 (1)采样点和采样层次 • 由于水面大小、水深、水流等条件不同, 不同水域的采集点的选择也有差别。 • 采样点设置的原则: • 采样点在平面上的分布要有代表性。
①池塘
• • • • • • 样点可设在距岸边1米处。 水深﹤2米时采中层水样或距表层0.5米处; 水深﹥2米时,最好采上、中、下层水样。 亚表层:水下20厘米 中层:水体中间部分 下层:离底20厘米
(5)生物量的换算
• 因为浮游植物中不同种类的个体大小相差 较悬殊,用个体数或细胞数都不能反映水 体丰欠的真实情况,且浮游植物的个体极 小,除特殊情况外无法直接称重,一般按 体积来换算。
• 由于浮游植物大都悬浮于水中生活,其比 重应近于所在水体水的比重即近于1。 因此 体积可换算为质量:1毫升体重相当于1克 质量 • 109微米3 ≈1 毫克湿重(鲜藻重)
浮游植物的定量 (10月22日)
• 浮游生物定量的步骤。
• 取水样1000毫升 → 加固定液 → 浓缩至 50毫升 → 取浓缩后的水样0.1毫升 → 置 于0.1毫升计数框内 → 压上盖玻片 → 显 微镜下 → 先低倍后高倍 → 用400倍~ 600倍观察 → 分类记数(每个样本计数 两片取其平均值) → 推算出原水样中的 生物量
16×40=640放大倍数
• 在高倍物镜下台微尺 的刻度线显得很粗, 而且目微尺的刻度与 它相比是很细的,故 校正时,目微尺左端 的刻线应放在台微尺 左端刻线的左旁边缘。
• • • • • • • • • • • • • •
一升水中的某种浮游植物的数量(N)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N = Cs × V ×Pn Fs×Fn U 式中:Cs一一计数框面积(毫米2)。 Fs一一每个视野的面积(毫米2)。 Fn一一计数过的视野数。 V一一升水样经沉淀浓缩后的体积(毫升)。 U一一计数框的体积(毫升)。 Pn一一每片通过计数实际数出的某一种浮游植物的个数。 如果计数、显微镜固定不变,Fn, V, U亦固定不变,公式中: Cs × V Fs×Fn U 用常数K代替,上述公式可简化为:N = K· Pn
②河流
• 样点可设在上、中、下游 • 上游:设10个点(亚表层或中层) • 中游:水在2-3米深时设一个点,采2个样 (亚表层、中层) • 下游:设2-3个样点。中心点3个样(上、 中、下层),两侧点各一个样
③水库及湖泊
• 中心区设一点,进水口和出水口也应设点。 • 水深﹤2米者,可于采样点水下0.5米处采水, • 水深2米~10米以内,应于距底0.5米处另 采一个水样, • 水深﹥10米时,应于中层增采一个水样。
计数要求
• 每片大约计算100个视野 • 但视野数可按浮游植物多 少,而酌情增减, • 如果平均每个视野有十几 个时,数50个视野就可 以了, • 如果平均每个视野有5 个~6个时就要数100个 视野, • 如平均每个视野不超过1 个~2个时,要数200个 视野以上。 • 每片计数300个(低密度 时)-500个(高密度时)
鲁哥氏液
• 6克的碘化钾溶解于20毫升的水中,完全溶 解后加入4克的碘,溶解后,定容至100毫 升。
(3)沉淀与浓缩
• 凡以碘液固定的水样瓶塞 要拧紧,还要再加入2%~ 4%的甲醛固定液以利保存。 • 定量水样应放入1000毫升 分液漏斗中。 • 沉淀器应置于平稳处,避 免震动。 • 水样倾入2小时后应将沉淀 器轻轻旋转一会,以减少 藻类附着在器壁上。 • 静置24小时~36小时。
• 至少随即测量20个,求出优势种和亚优势 种的个体重的平均值。此平均值乘以一升 水中该种藻类的数量,即得到一升水中这 种藻类的生物量(毫克/升)。
• 定量结果应列出总生物量,各门生物量和 优势种属。
• 数横条,最少不少于5条,具体可自行掌握 • 总之不论数视野还是数横条,每片计数 300-500个 • 每瓶标本计数二片,取其平均值。 • 同一标本的两片计数结果与其均数之差如 果不大于其均数的10%,这两个相近的值的 均数视为计数结果。
• 同一样品的两片计算结果和平均数之差如 大于其均数的10%,还必须计数第三片, 上述三片计数值中,两个相近的值与其均 数之差距如果不大于其均数的10%,这两 个相近的值的均数即可视为计数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