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莲塘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莲塘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题
供题:黄文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图回答1~2题(图中的数字表示经纬度)。

丙丁
1、有关甲、乙、丙、丁四区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西北地区,境内的植被自东往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乙属于南方地区,都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作物一年一熟
C.丙是我国北方地区,区内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等能源资源
D.丁是青藏高原,出产的葡萄特别甜,是由于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气温日较差大而积累的太阳辐射能多
2.四个地区中,位于季风区且有大面积商品谷物农业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表是我国北纬35°~40°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3~4题
3. 下列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地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地区
4.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图6),完成下列5、6题。

5.图中M和N的数值应分别为
A.42、38 B.44、38 C.42、36 D.44、36
6.图中M、N所在地形区分别是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四川盆地、大别山区D.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

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图2—1),完成7—9题。

7.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
8.制约“成渝实验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A.交通不便B.自然资源少C.耕地资源少D.人口众多
9.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条件的正确叙述是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
B.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
C.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
D.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支持
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回答10-12
10.华北缺水的原因与下列那些因素有关 ①土地和耕地面积大 ②人口少 ③水资源利用率高 ④水资源总量少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①④ 11.东线工程启动时,水源区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A.河道的淤塞 B.水质的污染 C.地下水的下降 D.土壤的盐碱化 12.中线方案的最大优点是
①节省建设投资 ②充分利用地势条件自流 ③充分利用三峡水库 ④沿途城市、人口密集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读图10,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比乙地更容易遭受泥石流的威胁
B .为避免泥石流危害,丙村可向西搬迁约1000米
C .丁地位于丙地的上游
D .该区域最高地点海拔不超过2400米
下图为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图,完成14—16题。

14.该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是
A .1762km
B .2842km
C .5682km
D .11362
km
图10
15.该自然保护区可能是
A.吉林省东部 B.福建省西北部 C.云南省南部 D.内蒙古东部
16.如果要在图中A、B两地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图中四个方案最合理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土壤分布图,图3是图2中沿46°纬线上MN两点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7—20题。

17.形成图2中草甸土和盐渍草甸土相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波状起伏,岗洼相间B.气温年较差大,干湿季分明
C.河流、湖波和沼泽密布D.背斜、向斜相间分布
18.图3中a、b、c三地的土壤含盐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a>b>c B.b>c>a C.c>a>b D.a=b>c
19.图中c地土壤含盐度最小值一般出现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该地所在地形区是
A.水产品优势产区B.苹果优势产区
C.棉花优势产区D.牛奶优势产区
读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一)和某山地东、西坡地质剖面图(图二),该山地年降水量为200毫米,
回答21-23题。

21.图二所示山脉位于图一中的
A.A B.B C.C D.都不是
22.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而图二中甲地发育并不明显,原因是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内――――――请――――――勿――――――答――――――题――――――――
A .该地山不够高
B .该地风沙较重
C .该地人类活动明显
D .该地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23.甲地东部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主要发展绿洲农业 B .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C .高山冰雪融水是其主要水源
D .盐碱化是该地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生态问题 读我国某农业区位置示意图,(图12)回答24-25题。

24.图12中等值线为等降水量线,由此可知甲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A .热量
B .光照
C .水分
D .地形 25.甲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是
①光照丰富 ②降水充沛 ③土壤肥沃 ④气温日较差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江西省莲塘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题
26.(12分)读我国某省区图(图9),分析回答。

(1)概括P 地所在省区地势特点。

(2分)
(2)简要分析GH 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分)
(3)说明P 地发展炼铝业的区位优势,并指出该省区在工矿业发展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6分)
27、读“福建省某地区的地质、地形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茶产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试简要分析该地种植茶叶的优势区位条件。

(4分)
(2)图中的河谷低地是当地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了保证耕地的灌溉水源,该地区计划建造一座水库,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选出最适宜的地点,并说明排除其它三地的理由。

(4分)
(3)若该地区要发展旅游业,其最有可能吸引游客的拳头景观是、。

(4分)
28.东北三省既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又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些年来,东北三省由于一些重要资源趋于枯竭,与之相关的资源型产业出现萎缩,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东北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材料和图18,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⑴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的工业基地,是以丰富的、、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为重要基础的。

(3分)
⑵填写下表,请你从资源利用、产业调整和环境保护三方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
的主要对策。

(9分)
29.(14分)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主要地形是什么?(2分)该地形区东部多沼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2)B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2分)举例说明该生态环境问题B地区加重的人为原因。

(3分)
(3)图中铁路中段沿线是重要的农业区,分析其发展农业的优势件。

(4分)
江西省莲塘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题答案
26. (12分)
(1)大致西北高东南低。


(2)河流落差大,自海拔1000米以上下降到200米以下;流经地区的降水量大。

(3)铝土矿产资源丰富;廉价的水能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方便;西部开发政策支持等。

水土流失,酸雨(水污染等) .
27.(12分)
(1)气候高温多雨(多云雾);丘陵坡地利于排水;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当地的生产与生活习惯(饮茶传统,或当地茶文化积淀)。

(2)①④处于山脊,没有河流发育;②处为石灰岩地区,地下可能发育溶洞与地下河;③地地势较低,不利于自流灌溉(。

(3)瀑布景观喀斯特地貌(
28
(1)煤铁石油
(2)
而形成沼泽。

(2)荒漠化严重。

人们不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所导致的。

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对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交通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