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2008届浙江省高三月考试题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2008届浙江省高三月考试题试题 2019.09
1,某无色溶液能与NH4HCO3作用产生气体,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O3-、Cl-、Ca2+B.ClO-、K+、I-、Cl-
C.Cl-、Na+、Cu2+、SO42-D.Na+、Mg2+、SO42-、Cl-
2,表示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铁屑溶于足量稀硝酸:Fe+4H++NO3-=Fe3++NO↑+2H2O
B.水玻璃(硅酸钠水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Ο3+2H+=2Na++H2SiO3↓
C.将0.5mol Cl2通入含1mol FeBr2的溶液中:Cl2+2Fe2+=2Fe3++2Cl-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6H5O-+CO2+H2O→C6H5OH+HCO3
3,已知Br2+H2SO3+H2O=2HBr+H2SO4。

将0.04mol Cl2缓缓通入含0.02mol H2SO3和 0.02mol HBr的混合溶液中,在此过程中,溶液的c(H+)与Cl2用量(物质的量 n)的关系示意图是(溶液的体积视为不变)
4,某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LiCoO2)混以一
定量的导电添加物(例如C)构成的混合导体,负极材料是可插入锂的碳负极。

放电时电极反应式:
负极:Li x C6→C6+xLi++xe-正极:Li0.5CoO2+0.5Li++0.5e-→LiCoO2
充、放电时电池中的变化简单表示为:LiCoO
2xLi ++xe-Li
x C6

其中表示充电过程的是
A.b-阳极变化、c-阴极变化B.b-阳极变化、d-阴极变化
C.a-阳极变化、c-阴极变化D.a-阳极变化、d-阴极变化
5,U常见化合价有+4和+6,硝酸铀酰[UO2(NO3)2]加热可发生如下分解(未配平):
UO2(NO3)2―U x O y+NO2↑+O2↑
600K时,将气体产物集于试管并倒扣水中,水充满试管。

则生成铀的氧化物化学式是
A.UO2 B.UO3 C.2UO2·UO3 D.UO2·2UO3
6,某弱酸的酸式盐有NaH2XO4和Na2HXO4,其中NaH2XO4的溶液呈酸性,Na2HXO4溶液呈碱性。

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NaH2XO4溶液和Na2HXO4溶液中均存在的关系是
A.c(H+)•c(OH-)=1×10-14
B.c(H+)+2c(H3XO4)+c(H2XO4-)=c(XO43-)+c(OH-)
C.c(H+)+c(H3XO4)=c(HXO42-)+2c(XO43-)+c(OH-)
D.c(Na+)+c(H+)=c(H2XO4-)+c(OH-)+2c(HXO42-)+3c(XO43-)
7,在25℃时,将两个铜电极插入一定质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上析出a mol气体,同时有W g Na2SO4•10H2O 晶体析出。

则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
100
18

+a
W
W
B.
%
100
36

+a
W
W
C.
%
36
161
7100

(a
W
W
+D.
%
18
161
7100

(a
W
W
+
8,铜的冶炼大致可分为:⑴富集:将硫化物矿进行浮选;⑵焙烧,主要反应为:
2CuFeS2+4O2=Cu2S+3SO2+2FeO(炉渣);⑶制粗铜,在1200℃发生的主要反应:
2Cu2S+3O2=2Cu2O+2SO2;2Cu2O+Cu2S=6Cu+SO2↑⑷电解精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灼烧过程的尾气均可直接排入空气
B.由6mol CuFeS2生成6molCu,反应共消耗15molO2
C.电解精炼时,粗铜应与外电源正极相连
D.反应2Cu2O+ Cu2S=6 Cu+SO2↑中,氧化剂只有Cu2O
9,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

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B跟氯气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A B C D E F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X是强酸时,ABCDEF均含有同一种元素,F是硫酸
B.当X是强碱时,ABCDEF均含有同一种元素,F是硝酸
C.当X是强酸时,C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D.B和Cl2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0,甲、乙两容器都发生反应2 A(g)+B(g)x C(g),两容器温度和初始压强都相同。

甲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达平衡后,C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φ、物质的量为n1;乙容器中充入1.4 mol A、0.7 mol B和0.6 mol C,达平衡后C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φ、物质的量为n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甲、乙两容器均为恒容容器,则x必等于2
B.若甲、乙两容器均为恒压容器,则x必等于3
C.若甲为恒压容器、乙为恒容容器,且x≠3,则n1必大于n2
D.若甲为恒容容器、乙为恒压容器,且x=3,则n1必大于n2
11,⑴ C、Si、Ge、Sn是同族元素,该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材料、医药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Ge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以上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属于分子晶体的是(举一例,写化学式)。

⑵有A、B、C、D、E、F六种元素,B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3p轨道全充满,A+比B原子形成的离子少一个电子层;C原子的p轨道半充满,形成的氢化物的沸点是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最低的;D和E是位于同一主族的短周期元素,E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E在其最高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46.67%;F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C与B形成的CB3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其分子的VSEPR 模型是形。

②另一元素X与A同主族,第一电离能小于A, XB与AB晶体相比,熔点较高的是。

1 mol ED晶体中含有的E-D共价键的数目是。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铜屑、氧化铜的混合物与硫酸、硝酸组成的混酸反应制取CuSO4·5H2O晶体,混酸中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反应过程
中不产生SO 2,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含有Cu(NO 3)2,反应中固体完全溶解,两种酸恰好完全反应。

设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为240g ,其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x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 所得CuSO 4·5H 2O 晶体的质量y 的表达式为: g (用x 表示); ⑵ 若要保证固体全部溶解,混酸恰好反应,则混酸中HNO 3、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A): (填“A ”的取值范围);
⑶ 若A =245
,反应结束时将所得气体在NaOH 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 3,
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多少g ?
13,下列各选项中,两个反应的化学原理最相似的是 A. 苯酚和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
B.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硫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 甲酸和甲醛分别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红色沉淀
D. 明矾用于净水和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14,美国科学家用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 60,首次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每辆“纳米车”是用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球形笼状分子“组装”而成。

“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生产复杂的材料和药物,成为“纳米生产”中的有用工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可以直接用肉眼清晰地看到这种“纳米车”的运动
B.“纳米车”的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
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C60熔点比金刚石熔点高
15,在短周期元素中,若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则符合条件的元素种数为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6,现有四组物质的溶液,仅用酚酞试液及同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OH Ba(OH)2 HCl B.NaOH HCl NaCl C.NaOH H C1 HNO3 D.H2SO4 NaCl Na2SO4
17,将等体积的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相等,则三种硫酸盐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A. 1︰2︰3
B. 1︰1︰1
C. 3︰3︰1
D. 1︰3︰3
18,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14N18O、和13C18O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和质量均不相同 B.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和电子数
C.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和中子数
19,把NaHCO3和NaOH的混合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关于混合物加热前后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热前消耗的多 B.加热后消耗的多
C.加热前后一样多 D.当NaOH适量时才会一样多
20,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少量HCl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后再干燥气体
B.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
C.除去苯中溶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反应后过滤
D.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通入稍过量的Cl2
试题答案
1, A
2, B
3, A
4, C
5, B
6, AD
7, C
8, BC
9, C
10, CD
11, ⑴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C60
⑵①sp3四面体②AB 4N A(或4×6.02×1023)12, ⑴ y=125(15-3x)/2⑵ 0<A<2/3⑶ 113.3g
13, C
14, B
15, C
16, B
17, B
18, D
19, C
20,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