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7九上·徐州期中)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 .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 . 《水浒》中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D .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共130篇。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
2. (2分) (2019九上·福田期末)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4) 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6)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7) ________,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8)那皎洁、柔美的月光,牵动着古代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使他们迸发出无限的灵感。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________”来描绘无风时倒映在湖中的月影,意境极为优美;《水调歌头》中苏轼则用“但愿人长久,________”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月夜忆舍弟》中杜甫则用“________”一句极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三、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8分)
3. (8分) (2019九下·玉田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汉字的形美不可抗拒。
历代优秀的书法家各具风(cǎi),成就卓著:王羲之,飘逸峻朗;颜真卿,粗犷豪放;柳公权,华美灵巧……名山大川假如少了书法家们的(tí)词,就会让游人少了一份敬仰,小桥流水倘若留有名家的“墨宝”,就会声名远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cǎi tí________________
各具风________________词成就卓著粗犷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4. (1分) (2019七下·邹平期中)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甲】
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
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
【乙】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
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
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
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
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
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
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1)上面两个语段出自哪部名著?其中的“他”指的是谁?
(2)【甲】段突出了人物什么特点?【乙】段从哪三个方面写了人物的无赖?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
5. (7分)(2019·海南) “五·四”青年节前夕,龙鸣中学九年级(1)班在定安县母瑞山革命纪念园举办主题为“缅怀革命烈士,传承革命精神”的实践活动。
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母瑞山位于定安县南部山区,是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摇篮”。
在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琼崖将士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和力量,为海南的解放和全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这次活动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有些同学认为,马上就要中考了,还举办这样的活动,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活动结束后,班委会决定编辑活动专刊。
下面是刘涛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一则征稿启事,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征稿启事
①为了加强同学们对革命传统教育的认识,本班特征集主题为“缅怀革命烈士,传承革命精神”的征文活动,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②征文以回顾革命历史,抒写烈士事迹,表达体验感受为主要内容。
③体裁不限,字数500字左右。
④________。
⑤稿件投至班级信箱,请注明“征稿”字样。
九年级(1)班班委会
2019年5月10日
①正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这则征稿启事内容不完整,请在横线上补充。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6. (14分)(2012·宜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建筑的阅读
◆张抗抗
①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
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
文学家爱“批”建筑物,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交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
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与文学的同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
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有某些相同的或是类似的规律,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②建筑与文学的_______。
③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
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在瞬间所涌现的建筑构思,便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物的价值。
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
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当一个新的形式落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内容的所指。
④建筑与文学的_______。
⑤建筑师和文学家的想象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
眺望遥远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象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映衬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象。
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的“生命之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
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灿烂的宏篇巨著,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的精神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一线灵感的闪现,均被“想象”的翅膀所牵引蛊惑,想象应是“灵感之母”。
⑥建筑与文学的_______。
⑦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
一座建筑,同样也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
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定义,那么建筑语言究竟是什么?
⑧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
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全部使用钢铁作为建筑材料。
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同于语言。
词汇必须在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能形成语言。
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
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条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
埃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
叛逆和希望,200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涵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选自《建筑创作》2004年第5期
(1)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建筑与文学构思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的“生命之酶”和“灵感之母”?请你阅读文章第⑤自然段,结合文中的一句原话来回答。
(3)既然说“建筑材料”只是建筑师的“词汇”,那么,怎样才能把“建筑材料”变成建筑师的“语言”呢?
(4)请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②④⑥自然段的空格处。
A.语言 B.想象 C.构思
(5)积累链接: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的颔联描绘了我们宜昌一带的山川之势,视野开阔,气象宏大。
请你默写出这一联诗。
7. (16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泥泞
迟子建
①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②然而春风来了。
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
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③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
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
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④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⑤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⑥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⑦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
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
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
一个伟
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
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⑧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
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
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
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碾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⑨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
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1)相对于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面,泥泞小道的确是肮脏的,作者起笔也说“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作者要写“泥泞”,为何开头花不少笔墨写雪?
(2)赏析第②小节的划线句,并说说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
(3)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
(4)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七、课内阅读 (共1题;共12分)
8.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出文段中所缺的句子。
(2)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①可以辟患②蹴尔
③穷乏者得我④乡为身死而不受
(3)翻译。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文首用人们对鱼和熊掌做取舍的现象打比方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这种论证方法叫什么?
(5)“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两个事例在性质上成相反性,以此特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什么?
(6)议论文中根据论点联系实际而提出的希望、措施等叫结论,本文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希望?
(7)请你用当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例替换掉“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两个事例,你会换成哪两个?
八、作文 (共2题;共2分)
9. (1分)经历是人生的财富,正如前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次有益的尝试,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尝试不成功,也能给你生活的启迪。
请以“的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0. (1分) (2016九上·桐乡期中) 请以“朝着奔跑”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三、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8分)
3-1、
3-2、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4-1、
4-2、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
5-1、
5-2、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7-4、
七、课内阅读 (共1题;共12分)
8-1、
8-2、
8-3、
8-4、
8-5、
8-6、
8-7、
八、作文 (共2题;共2分)
9-1、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