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本性学说发展史上五个学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干涉现象和应用
练习:
1、 在双缝间距及缝屏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用a.b
两种单色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观察到a的干涉条纹中相
邻亮条纹距离比b的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的频率比b的大
B、a的波长比b的大
C、a的传播速度比b的大 D、a的波长比b的小
2、某一单色光,通过双缝后到达屏上: A、d=kλ 时,出现明条纹 B、d为λ 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 C、d为λ/2 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 D、d为λ/2 的偶数倍时,出现明条纹
三、薄膜干涉(光路差:薄膜厚度的2倍)
1、相干光源:薄膜前后两个表面的反射光
2、现象:单色光:明暗相间的单色条纹 白光:彩色条纹
例:用单色光照射肥皂薄膜时,发生光的干涉现象,这 时(AB) A、看到的干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条纹 B、从光源所在侧才能看到干涉图样 C、从光源的对侧才能看到干涉图样 D、从光源发出的光与肥皂膜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 形成干涉图样
5.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学说:光既有粒子性,又 有波动性。
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二、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1、实验装置:单缝:一个线光源
双缝:两个光源
2、干涉现象:
(f相同,振动情况相同)
单色光:中央明条纹,两边是明暗相间的等
间距的单色条纹 白 光:中央白色明条纹,
两边彩色条纹
演讲完毕 谢谢观看
一、光本性学说的发展史上的五个学说
1.牛顿的微粒说:光是高速粒子流,解释光的直进, 光的反射。
2.惠更斯的波动说:光是某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 周围传播,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直进, 光的反射。
3.麦克斯韦的电磁说:光是一种电磁波,发展了光 的波动理论。
4.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认为 光具有粒子性。
()
3、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下面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光的颜色由它的频率决定.
B、 不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速相同,给定颜色的光
在真空中的波长是一定的.
C、 在同一介质中不同单色光的波长不同,由此可见光
的颜色由波长决定.
D、单色光由真空进入玻璃传播,其颜色和波长不变,波速变小.Fra bibliotek2020
A、 λ/8; B、 λ/4; C、λ/2 ; D、λ
解析:要使红外线经反光镜后的反射部分减弱,就得使 其经镀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光线相互抵消,由干涉出现 暗条纹的条件可知,两列反射光波的波程差应恰为红外 线光波半波长的奇数倍,最小应为半波长,即薄膜厚度 的当2倍等于红外线的半波长,故选B。
实例
(1)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 (2)水面上的油膜 (3)蜻蜓翅膀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彩色条纹 (4)两块玻璃压在一起看到的彩色条纹
(3)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
例、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 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 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 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 (例如氧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 反射回来的红外线热效应。以λ表示此红外线的波 长,则所镀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3、薄膜干涉的应用
(1)增透膜:在透镜、棱镜等光学元件的表面 涂有一层呈淡紫色的薄膜,增强透射光强度,减 少光的反射引起的损失。增透膜的厚度为( )
透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倍( λ绿/4) 使薄膜前后两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为λ/2,
故反射光叠加后减弱
(2)增透膜:在光学元件 表面镀一层增反膜,使增反 膜的厚度为入射光在薄膜中 波长的1/2倍,使薄膜前后 两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为一 个波长,增强反射光强度。
杨氏双缝干涉
3、形成明、暗条纹的条件:
No 光程差: sL1L2
P点:s0
P1点:s
Q1点: s
2
Image P2点:s2
总结:明条纹 Δs=n λ
Q2点: s 3
2
暗条纹 s (2n1) n=0、1、2、3
2
4、条纹间距: x L
d
L为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 d为双缝间的距离, λ为光波的波长
练习:
1、 在双缝间距及缝屏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用a.b
两种单色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观察到a的干涉条纹中相
邻亮条纹距离比b的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的频率比b的大
B、a的波长比b的大
C、a的传播速度比b的大 D、a的波长比b的小
2、某一单色光,通过双缝后到达屏上: A、d=kλ 时,出现明条纹 B、d为λ 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 C、d为λ/2 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 D、d为λ/2 的偶数倍时,出现明条纹
三、薄膜干涉(光路差:薄膜厚度的2倍)
1、相干光源:薄膜前后两个表面的反射光
2、现象:单色光:明暗相间的单色条纹 白光:彩色条纹
例:用单色光照射肥皂薄膜时,发生光的干涉现象,这 时(AB) A、看到的干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条纹 B、从光源所在侧才能看到干涉图样 C、从光源的对侧才能看到干涉图样 D、从光源发出的光与肥皂膜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 形成干涉图样
5.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学说:光既有粒子性,又 有波动性。
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二、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1、实验装置:单缝:一个线光源
双缝:两个光源
2、干涉现象:
(f相同,振动情况相同)
单色光:中央明条纹,两边是明暗相间的等
间距的单色条纹 白 光:中央白色明条纹,
两边彩色条纹
演讲完毕 谢谢观看
一、光本性学说的发展史上的五个学说
1.牛顿的微粒说:光是高速粒子流,解释光的直进, 光的反射。
2.惠更斯的波动说:光是某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 周围传播,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直进, 光的反射。
3.麦克斯韦的电磁说:光是一种电磁波,发展了光 的波动理论。
4.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认为 光具有粒子性。
()
3、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下面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光的颜色由它的频率决定.
B、 不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速相同,给定颜色的光
在真空中的波长是一定的.
C、 在同一介质中不同单色光的波长不同,由此可见光
的颜色由波长决定.
D、单色光由真空进入玻璃传播,其颜色和波长不变,波速变小.Fra bibliotek2020
A、 λ/8; B、 λ/4; C、λ/2 ; D、λ
解析:要使红外线经反光镜后的反射部分减弱,就得使 其经镀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光线相互抵消,由干涉出现 暗条纹的条件可知,两列反射光波的波程差应恰为红外 线光波半波长的奇数倍,最小应为半波长,即薄膜厚度 的当2倍等于红外线的半波长,故选B。
实例
(1)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 (2)水面上的油膜 (3)蜻蜓翅膀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彩色条纹 (4)两块玻璃压在一起看到的彩色条纹
(3)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
例、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 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 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 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 (例如氧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 反射回来的红外线热效应。以λ表示此红外线的波 长,则所镀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3、薄膜干涉的应用
(1)增透膜:在透镜、棱镜等光学元件的表面 涂有一层呈淡紫色的薄膜,增强透射光强度,减 少光的反射引起的损失。增透膜的厚度为( )
透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倍( λ绿/4) 使薄膜前后两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为λ/2,
故反射光叠加后减弱
(2)增透膜:在光学元件 表面镀一层增反膜,使增反 膜的厚度为入射光在薄膜中 波长的1/2倍,使薄膜前后 两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为一 个波长,增强反射光强度。
杨氏双缝干涉
3、形成明、暗条纹的条件:
No 光程差: sL1L2
P点:s0
P1点:s
Q1点: s
2
Image P2点:s2
总结:明条纹 Δs=n λ
Q2点: s 3
2
暗条纹 s (2n1) n=0、1、2、3
2
4、条纹间距: x L
d
L为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 d为双缝间的距离, λ为光波的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