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表情》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克曼等<1971>最初制订的面部情感计分技术 〔FAST)是一个关于与具体情绪相联系的面部运动设 计,FAST包括六种基本情绪面部运动的照片样式.这六种 基本情绪的表情可以从面孔上的三个部分〔即额-眉区、 眼-睑区、鼻颊-口唇区)予以区分,观察者可以将表情与面 部情感计分技术图册上的样式进行比较,得到对应的分数, 最后的总分表明表情所表达的情绪是哪一种类型.
三、面部表情的普遍性与文化差异性 〔一)面部表情的普遍性 依据进化论的观点,面部表情是对某种特定情绪状态的先
天性的表达,因此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在人类群体中,不论 年龄、性别、文化、种族都是一样的.达尔文通过观察将 人类表情与动物表情进行比较尝试为人类和动物情绪的种 系连续性假说提供证据.
在二十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艾克曼〔Ekman,1972; Sorenson, Friesen,1969)与伊扎德〔Izard,1971)等研究了不同西方文化和非西 方文化背景中〔亚洲、非洲、欧洲、南北美洲)被试的面部表情识别,发现要 求被试从包括六种基本情绪词汇的词单中选择一个情绪词与六种基本的面部 表情图片〔愤怒,高兴,悲伤,恐惧,反感,惊讶)中的一种匹配,结果表明六种基 本表情识别具有很高的跨文化一致性.研究也发现以那些孤立的没有文字文化 的成员为被试,要求他们从三张面部表情的图片中选出一张与不同的情绪诱发 情境相匹配,〔Ekman & Friesen, 1972),被试选择的符合情境的表情图 片的比例高于随机水平.
面神经受两个运动系统控制,皮层下运动系统或锥体外回 路,调节对刺激做出反应的非随意的面部行为.皮下系统激 活的面部行为包括稳定的、固定的肌肉收缩模式,这些模 式都是天生的且具有普遍性.表达者常常意识不到,很难通 过意志力产生或阻止.
皮层运动系统或锥体回路,调节习得的随意的面部行为,这 些行为受控于行为期待的结果.皮层控制的面部行为是习 得的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会有文化的差异,并且这些反应能 够根据要求产生或阻止,而且通过在社会中习得的表现规 则对面部行为进行控制,对实际的面部运动的程度和形式 有很大的影响.
表情识别〔recognition of facial emotional expression)是指对于表情所表达的情绪信息意义的理 解.个体在交往中,总是在根据对方的表情对其内心的真实 情绪反应与体验做出理解和推断,知道表情所反映的情绪 感受.
〔一)面部表情识别
婴儿似乎生来就具有识别他人表情的能力.在一个实验中,4-6个月对 于重复呈现的成人表情如惊讶、害怕和愤怒的兴趣下降,出现了习惯 化反应.而当呈现新的表情时,他们有重新表现出兴趣.婴儿还会对快乐 的表情做出更多的积极反应〔靠近与微笑),对生气的表情做出更多的 消极反应〔躲避或皱眉),意味着他们不仅能够识别表情,而且很早就 能够理解这些表情的意义.
研究让被试对面部表情自由标签〔Baucher, Carlson, 1980; Izard, 1971)时,与迫选法相比,一般识别准确 率降低.但自由标签也是有问题的,因为高一致分数依赖于 作为同义词回答的分类,与约束的分类相比,更宽泛的分类 会产生出更高的识别分数〔Russell,1994).
但后来的一些研究中用改进的迫选法和当采用多选的方法测量时,同 样支持了面部表情的普遍性.如Flank和Stennett<2001>使用了 修正过的迫选法,给澳大利亚的被试提供了包含六种基本情绪词〔高 兴、悲伤、愤怒、厌恶、恐惧、惊讶)和"都不是"选项,被试选择了正 确的情绪词来标签相应的面部表情.同时进行了第二个研究,使用相似 的情绪词单,但正确的情绪词汇从词单中移走.当正确的情绪词包括在 选项中时,大多数被试会选择了正确的情绪词,被试也很少会选择"都 不是"这个选项.但当正确选项被移走,大多数选择"都不是"这个选项.
二、表情的普遍性
表情具有普遍的模式,全世界的人在一些基本的表情模式 上是一致的.如高兴、愤怒、恐惧、悲伤、惊奇、厌恶、 轻蔑、兴趣、甚至害羞、自豪等.达尔文、伊扎德等情绪 进化论者认为,人类的表情是从其它动物那里进化而来,人 与动物具有一些共通的基本表情模式,如恐惧、愤怒、厌 恶.
由于情绪是迫于适应而进化结果,表情就具有一些生存价 值的原始模式,这些模式具有遗传的规定性.因此人类表情 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不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属于哪 个民族,表情具有一致性.现有的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支 持了这一观点,证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二)姿态表情识别 人们不仅能够识别面部表情,也能够识别姿态表情.在姿态
表情识别中,双手的动作模式起着重要作用.在生活中,我们 根据他人的身体动作能够了解其情绪状态.例如哑剧表演 就是通过姿态表情来传递情绪信息的.
〔三)声调表情识别 情绪可以通过语言直接进行表达,不仅如此,语言中的语音
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变化也表达了充分的情绪信息. 人们可以通过这种语音与声调的变化识别出情绪.惊恐时 尖叫、悲哀时语言节奏缓慢,气愤时语言节奏变快,爱慕时 语调柔软,呻吟表示痛对情绪表达进行识别<Izard &Dougherty,1980>,这些系统将表情进行了分类,如 悲伤、生气、愉悦,但是没有对情绪表达强度或动态属性 进行编码.
除了面部表情编码系统之外,肌电图〔EMG)也是客观测 量面部表情一种方法.肌电图〔EMG)是用连接在面部的 很小的电极来测量面部肌肉的收缩与放大情况,因此,记录 到的肌电图可以对可视和不可视自发和随意的面部表情的 情绪诱发刺激做出反应时,肌电图〔EMG)可以区分出情 感反应的愉快度和强度.
因此,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表情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 Klineberg<1938>研究了中国的文化中被试对情绪表 达的描述,结果认为:愉悦和幸福并不总是伴随着微笑,微 笑并不总是幸福的信号,也可以是为了保持愉快的外表以 掩盖不允许被呈现出来的情感.Labarre〔1947)认为微 笑并不总是表示愉快,也可以是惊讶、有趣或是窘迫.
第三个研究包括六个基本情绪词汇和四个其它的相关的情 绪次〔即警觉、厌倦、鄙视、兴奋),被试识别分数几乎与 前述研究一样.Haidt和Keltner〔1999)的研究也同样 支持了面部表情的普遍性,他们将面部表情识别从一般的 六个基本情绪扩展到害羞、窘迫、快乐、同情、轻蔑以及 其它三个与自我意识有关的表情〔咬舌头、打哈欠、用手 遮脸),识别的分数高于随机水平,虽然识别成绩会因情绪 和文化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表情可以分为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与声调表情.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情绪的发生时引起的面部肌肉变化模式,如高兴时额 眉舒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面部表情模式能够精细地表达不同性 质的情绪情感,是情绪识别与交流的主要线索.姿态表情〔gesture expression):是情绪发生时面部以外的身体行为动作变化模式,手 势、姿态等,愤怒是握紧拳头,恐惧时身体战栗.语调表情〔tone expression):是情绪发生时的言语声调、节奏和速度变化模式.如 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快,悲伤时语调缓慢、声音低沉,愤怒时语调增 强等.
二、面部表情测量
瑞典心理学家豪瑞斯詹<C.H. Hjörtsjö, 1969> 提出了第一个面 部表情编码系统,在该系统中他详细的描述了与不同的表情相联系的 面部肌肉.后来艾克曼和伊扎德的研究才真正开启了对面部表情的客 观测量.艾克曼开发了面部情感计分技术〔FAST)和面部活动编码系 统〔FACS).伊扎德开发了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 〔MAX)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
第二节 面部表情
一、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 情绪的发生时引起的面部肌肉变化模式,如高兴时
额眉舒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面部表情模式能 够精细地表达不同性质的情绪情感,是情绪识别与 交流的主要线索.
面部运动是通过大量面部肌肉和肌肉组的收缩而产生的, 这会使得在面孔上产生大量的褶皱和皱纹.大多数的面部 肌肉,如前额肌肉、皱眉肌和使得嘴唇移动的肌肉都受第 七对脑神经-面神经的支配,也有一些面部肌肉如眼睑肌受 第三对脑神经-动眼神经的控制,咀嚼肌的运动受第五对脑 神经-三叉神经的控制.在这些脑神经支配下的面部肌肉运 动模式是面部表情依据.
第三章 表情
第一节 表情概述
一、表情及其类型 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是指个体情绪、情感反应的外部
表现.人的情绪与情感反应往往会通过外部行为动作格式有意或无意 的流露出来,喜怒哀乐于言表.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表情 来判断其内心的情绪感受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手势、眼神、视 线、语速、语调等方面的变化,都能够反映个体内心的情绪情感状态.
〔二)面部表情的文化差异性 面部表情的普遍性观点受到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反对,
他们认为面部表情是由文化决定的而非天生 〔Mead,1975)."脸上所呈现的都是由文化书写上去的 "是面部表情文化相对论观点的最好概括.文化相对论的支 持者们认为,不同文化的成员暴露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具 有不同的情绪体验特征,表情会有不同的表现规则.
皮层和皮层下运动系统的神经损伤对面部行为不同的影响 表明,两个神经回路彼此独立.运动皮层的损伤会导致随意 面部表情的损害.而自发的,不随意的面部表情没有受损.相 反的,在皮层下运动系统受损的病人中会观察到,他们缺乏 自发的面部行为,但却可以根据要求收缩面部肌肉.但总的 来讲,这两个运动系统相互影响,对最终的面部表情都有不 同程度的贡献.
面部活动编码系统〔FACS)依赖于产生表情的很细小的 面部肌肉活动,包括情绪的紧张度和时间过程的编码,面部 活动编码系统包含了44个面部活动单元<AUs>,这些活 动单元单独或是结合起来对所有可视和可辨别的面部肌肉 运动进行解释.
相似的编码系统是伊扎德的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 〔Max)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 Izard,1997).Max 把面孔分为额眉-鼻根区、眼-鼻-颊区、口唇-下巴区三个部位,列出 29个面部运动单元,编上号码,每一号码代表面孔某一区域的一种活动. 面部表情就是由这三个区域的肌肉运动的各种组合而成.例如No25 为额眉区下压、聚拢;No33为眼鼻区的眼变窄、微眯;No54为口 唇区的口张大呈矩形.这三个区域的肌肉活动组合起来就表示了愤怒.
面部表情跨文化识别的一致性是支持面部表情普遍性的有力证据,然 而在技术和方法论领域,却受到了批评.在表情识别中获得的高一致性, 可能是研究方法造成的.〔1)表情识别研究中,给被试呈现整套的面部 表情刺激,这些刺激可能会强调相似性和差异,则会提高一致性判断. 〔2)与自发产生的表情相比,那些普遍、原型的表情,同样也可能导致 高一致性判断.第三,在大多数面部表情识别研究中所使用的迫选法由 于强迫被试从词单中选择一个情绪词汇,而词单中各选项彼此不同,词 单中也只包括"正确的"情绪,而不包括近似替换项目以及"都不正确" 的选项.
〔一)先天盲孩的证据. 〔二)跨文化的证据
三、表情的差异性
表情具有普遍性与一致性,但表情也有文化的差异性.因为不同文化对 于情绪表达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性规范,随着个体的社会化,人们习得了 这些规范,掌握了怎样的情绪表达是适合的,怎样的情绪表达是不适合 的.这样由于不同文化对于情绪表达的适合于不适合形成了不同的规 范,迫于这种文化的压力,个体的表情自然具有了文化的独特性.例如伸 出舌头在一些文化中表示惊讶,在有些文化中表示轻蔑.西欧人和美国 人以轻吻表示亲切,日本人以微笑表示抱歉.
艾克曼等〔1972)一个实验中让美国与日本大学生被试 观看一部影片的悲伤情节,让他们单独看或者与一位来访 者〔被告知是科学家)一块儿看,隐蔽地摄下被试的表情. 结果分析表明,单独看时两组大学生的表情没有差别,但与 他人一起看时,日本大学生较少的表露出不良情绪,往往以 礼貌的微笑掩盖真实情绪.
四、表情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