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并的状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兼并的状况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如何选择要兼并的企业(考虑自身因素和被并企业因素),分析企业在兼并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分析兼并后企业如何很好的利用被兼并的企业提高其经营利润。
最终目的在于将兼并这种现代化的企业运作理念能更好的为广大企业所认识和应用,推动我国企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兼并;效益;利润;
在公司治理的概念出现之后,人们就开始研究是否存在企业最佳的治理结构,什么样的治理机制和控制手段是有效的。
企业兼并收购首先是被认为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最后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其局限性也逐渐被人们认识。
如何正确看待企业兼并,如何准确把握企业兼并的动因和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到如何认识企业兼并的作用,如何选择被兼并企业,以及认识企业兼并与企业治理和企业控制的关系,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个企业要做到成功的兼并,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分析如何选择要兼并的企业
要兼并企业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兼并能否成功,企业兼并能否给企业带来很好的收益,为此企业在选择要兼并企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做好要兼并企业的财务分析。
这事关兼并是否能达到预期的
目的。
兼并的财务分析主要从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兼并成本分析、兼并风险分析和兼并后对企业财务影响等方面来展开。
企业实施兼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使企业的整体偿债能力有所增强,资本成本有所降低,并实现与被兼并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有效配置。
显然,财务计划是企业兼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说来,企业兼并的财务计划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兼并资金的筹措,应考虑的资金来源有:内部留成、银行贷款、增资扩股、发行债券等。
二是兼并盈利的预测,包括销售预测、成本和费用预测、现金流量预测等等。
进行缜密的财务分析,才能进一步做出合理的有利的兼并决策。
在企业自身力所不足的情况下,借助于咨询机构来完成此项任务往往成为首选。
(二)、选择恰当的兼并方式,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兼并方式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兼并能否顺利施行,关系到能否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目前,兼并按实现方式通常分为:现金支付、承担债务、股份交易等。
当双方企业虽不属于同一所有制性质,但兼并方经济实力雄厚,或者兼并方虽资金不足,但在经营上能谋求协同具有大发展潜力的,一般采用承担债务的方式为宜;当被兼并方负债比例较高,但兼并方通过提供技术和改进管理能为被兼并方偿还部分债务的,应选择股份交易的方式;当兼并方实力强大,能筹集足够的资金购买被兼并企业的全部资产时,可选择现金支付方式。
兼并是一种投资手段,属于高风险经营,在关注收益、成本的同时,财务决策还应重视兼并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比如规模庞大引起的营运风险、贸然行动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影响偿债能力的财务风险以及相关的法律风险等。
(三)、科学预测兼并利得,分析兼并对股票市价的影响。
实施兼并后,企业的兼并利得,不仅反映在兼并企业现金流量的增大,而且也获得了被兼并企业的资产价值。
另外,衡量企业价值大小的指标是股票市价,企业兼并后每股市价是否上长?上长了多少?这也是兼并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事实上,只要股价交换比率大于1,且兼并企业的市盈率在兼并前后保持不变,那么,兼并双方的每股市价都能得到上升。
假设甲、乙两公司的净收益分别为300万元和120万元,股数分别为200万股和150万股,市盈率分别为20和18,兼并前的每股市价分别为30元和14.4元。
现甲公司兼并乙公司,乙公司每股作价15元,则股价交换率为15/14.4=1.04,兼并后甲公司净收益为420万元,股数为200+(15/3)×150=275万股,那么,兼并后甲公司的每股市价=20×420/175=30.55,每股比兼并前上升了0.55元。
由此可见,甲公司通过兼并实现了价值的提升。
所以预测兼并利得是企业进一步分析兼并政策,作出良好决策的必备条件。
二、时刻注意分析企业兼并中会遇到的问题
正所谓凡事都不能一帆风顺,任何事情都有他好的和不好的一面,企业兼并也是一样,在他能带来利润
的同时,若管理、决策不善,对兼并中的问题不加重视,那兼并反而会带来重大的损失。
在兼并中以下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一)、企业兼并中的文化整合问题。
最为突出的兼并后企业冲突莫过于兼并企业之间不同文化的冲撞,这种冲撞如果不能在短期缓解的话,势必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收购兼并过程中双方企业在文化上的冲突,并不像管理层面的
章程等那么显而易见。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运作基层中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深层的问题,一些潜移默化的规则。
收购兼并的双方之间,如果没有在文化上达到契合,没有共同语言,彼此不信任、不理解,就很难坦然、真诚地共事,很难发挥出收购兼并的最终目的,即协同产生效益。
(二)、企业兼并的规制问题。
企业兼并是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企业兼并行为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上具有不同的经济效果,其对经济生活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对企业兼并行为进行规制,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遏制其消极的作用。
一般来说,企业兼并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企业兼并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的效率,改善投资的结构;企业兼并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企业兼并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兼并有利于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兼并有利于迅速地扩大企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与此相对应,企业兼并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其消极的社会影响也十分明显。
具体表现在:企业兼并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就容易形成垄断,从而破坏市场秩序,损害有效竞争;由于企业兼并的资金需求量大,中间环节比较复杂,从而为投机商牟取暴利提供了方便;由于企业兼并与证券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兼并中发行的债券较多,容易引起证券市场的动荡。
三、并后如何利用被兼并企业提高自身利润
企业兼并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能获取更多的利益,使企业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要获得利润那就要看企业能否很好的利用被兼并企业,发挥其优势,实现其获取最大利润的目的。
(一)、通过资产的重新配置来提高被并企业的盈利能力。
那么,是什么支撑了兼并企业家的较好预期呢?换句话说,兼并企业靠什么来提高被兼并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使其升值呢?一个简单的说法就是,靠资产的重新配置。
在这里,资产是相当广义的。
既包括通常所说的生产要素,又包括各种通道或经营特许权。
如,对于收购北旅股权的日本五十菱和伊腾忠来说,这种收购是为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开辟通道,是将它们自己的产业优势与在中国制造汽车的经营特许权结合起来;对于香港华润创业公司来说,收购北京华远这样业绩优秀的公司,是为了通过合并财务报表改进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从而使股东和投资者增强信心,最终使股票升值;对于香港恒胜集团来说,并购A、B两家铜业制造公司,是为了与自己的国际购销网络和信用关系整合起来;一汽集团的一系列并购,则是出于市场竞争和产业整合的战略考虑。
通过兼并的资产重组还有另一种具体形式,这就是
导致企业规模的增大。
美国的一个著名例子就是杜兰特通过交换股票的方式,将几十家小汽车公司组成了后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的通用汽车公司。
我们知道,现代工业的一个重要秘诀,就是规模经济性,即通过生产或销售规模的增大降低平均成本,从而获得利益。
而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的载体是大规模的企业。
大规模企业的道路基本上有两种。
一种是上述通用的道路,一种是福特的道路,即通过自己的利润再投资滚动增大。
这两种实际都与产权交易有关。
一种是多个企业之间的合并,一种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购买本企业的股票(尤其在初期)。
(二)、通过兼并后的全面预算管理来提高企业利润。
企业进行兼并后,其内部状况发生变化。
这时企业就要通过兼并后的全面预算来吸收兼并的效益。
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环境下,兼并活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们在兼并时要时刻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在现时盲目兼并导致的企业破产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只有在兼并时充分考虑到兼并的各个风险,作出相应的对策,才能使兼并真正为企业所用,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
参考文献
[1] 干春晖:《资源配置与企业兼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 汤谷良:《企业、兼并、与资产重组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财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 薛有志:《企业兼并与重组》,法律出版社,1998年
[4] 吴德庆,邓荣霖:《企业兼并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5] 许子枋:《企业兼并风险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6] 张帆:《规制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载于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第154—170页,1995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