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精之道议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精之道议论文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具有繁衍生命、生长发育、生髓化血、濡养脏腑、生气化神等作用。
一、繁衍后代
生殖之精,为生命起源的原始物质,通过男女受精,便可产生一个新的生命个体,因而生殖之精具有繁衍后代的作用。
先天之精与经过脏腑代谢后的后天之精共同藏于肾中,组成肾中精气,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形体逐渐发育成熟,到一定年龄便产生了一种叫“天癸”的物质。
“天癸”具有促进人体发育并使之具备生殖能力的作用,使新的个体又具备了生殖机能。
因此,肾精不仅产生生殖之精这种物质,而且化生肾气以促进生殖。
这一给予后代的生命遗传物质,即是新生命的“先天之精”。
肾精充足,则生殖能力强;肾精不足,就会影响生殖能力。
故补肾填精是临床上治疗不育不孕等生殖机能低下的重要方法。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肾藏精,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称为“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的主宰。
人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则有“齿更发长”的变化;发育到青春期,肾的精气进一步充盛,产生促进性机能成熟的“天癸”,于是男子产生精子,女子出现月经、按期排卵,具备了生殖能力;待到老年,肾的精气又逐渐衰减,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减退乃至消失,形体也日趋衰老。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八八,
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这段经文充分说明肾之精气的盛衰对人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抵御外邪
精为人体之正气,有抵御外邪而使人免于疾病的作用。
因此,精气充盛,则卫外固密,不易受邪;反之,精气亏损,卫外功能无物质保证,阳气卫外不固,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
总之,精盈则生命力强,能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抵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精虚则生命力减弱,适应能力与抗病能力也会相应削减,容易产生病变。
故《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
我们总是听说,某某人因为感冒致死,都感到很奇怪,其实,这感冒正是人体正气不足的表现,感冒并不致命,但感冒引发的其他疾病却可能非常严重,甚至致命。
我曾见过一个60岁的美籍华人,他就是由一场感冒而引发其他疾病致死。
他曾做演艺产业,身边美女如云,年轻的时候在这方面非常不检点。
结果50多岁患小脑萎缩和肾病。
脑髓是全身精华的高度汇聚,脑为髓之海,脑髓萎缩就容易痴呆。
而小脑萎缩,行动就失调。
我第一次见时,他从宾馆里出来,推着一个小车,侍者扶着他,一步一步挪过来。
这就是小脑萎缩很典型的一个表现,走路不稳。
他的第二个病就是肾气衰,尿蛋白和血肌酐都是超标的。
当时肾本藏的颜色已经显于脸上,面色黑黄,而且脚特别凉,嘴里有一股臭味。
这是“火上水下”之象,我们以前讲过的“否”卦。
我把脉时发现肾气已经很弱了。
通常医生看病的时候,都会根据自己的医术能力考虑是否接治。
这个患者,已经表现出“肾
气大亏”之象,生命之根本已经动摇,很难回天,于是我很坦诚地告诉他说:“以我目前的能力,无法治愈。
”就没有给他处方,给了生活上需要注意的一些建议,劝他另请高手诊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即使人正常地使用,过了40岁后,肾精就自动损伤过半了。
更何况他有这样的经历和背景,种种的表现都不是特别好。
我当时给他一个忠告,叮嘱一定要预防感冒。
宋代的医家许叔微说过:“老怕伤寒少怕劳,伤寒专死下虚人。
”伤寒病专对那些下焦肝肾不足的人,产生致命性的打击。
我们相识是在2006年底,2007年是丁亥年。
以中医的眼光看来,每一年的运气都不一样。
中医有门专门的学问叫“五运六气”,“五运”就是天之五行,“六气”就是地之六气,五运六气一结合,每年的干支甲子都不一样,运气就不同,那么每一年人容易得的病就不一样,这种学问从上古一直传到现在。
从五运六气来推算,2007年是丁亥年,亥是厥阴风木,丁壬化木,木气不足,巳亥又是厥阴风。
像这种年份,春天的阳气一旦蒸腾起来,肾精不足的人得了感冒就很容易把肾根连根拔起,这个人水火一分离,情况就不妙了。
结果第二年春天三四月份的时候,这个患者得了感冒,而且是伤寒性的感冒,引发肺部感染,最终致死。
三、生长发育
肾中精气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人出生后,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人体不断生长发育直到成熟,然后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衰退,人体不断衰老。
因而,随着精气的盛衰变化,人体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
若肾
精充盛,则人体生长发育正常;若肾精不足,则出现青少年生长发育缓慢、发育不良,或小儿出现五软、五迟等病变。
所谓五软,指五六岁以内的小儿出现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这五种生长发育障碍现象的疾病。
又名软瘫。
明朝名医薛铠(1368—1644)著作《保婴撮要》指出,小儿五软病多因先天精气不足,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骨肌肉痿弱无力;或后天调护失宜,病后失养,以致脾胃虚弱,气血化生无源,筋骨肌肉失于滋养。
一般情况下症见患儿全身肌肉或部分肌肉痿弱无力;头项软则不能抬头,或抬之不高、抬之不久;口软则虚舌出,或啜食咀嚼无力;手软则不能握举,或握之不紧;脚软则不能立、不能行,或立之不久,行之不远。
若仅手脚某侧或单肢痿软,但智力尚好者,尚属于轻证;若见头项倾斜,不能抬举,神情呆滞,舌常伸出,涎出不禁者,则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