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诱导抗病剂“多肽保”防控稻瘟病试验初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诱导抗病剂“多肽保”防控稻瘟病试验初报
岩松;曾新荣
【摘要】在水稻生产上开展“多肽保”防控稻瘟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肽保”秧苗期亩施1~4kg或大田期亩施1~4kg均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增产增收,增强了对稻瘟病的抗病性.在“多肽保”施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大田期施用效果好于
苗期;同一施用时期,对大田期农艺性状的改善作用及对稻瘟病抗病性具有一定的浓
度效应.综合来看,大田期亩施4 kg“多肽保”对水稻促生效果最好,具有显著的增
产增收效果,对稻瘟病的防控效果最好,相对防效为60.00%.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3页(P49-51)
【关键词】“多肽保”;稻瘟病;水稻农艺性状;大田分蘗期前施药
【作者】岩松;曾新荣
【作者单位】西盟县翁嘎科乡农业服务中心,云南西盟665700;西盟县植保站,云南
西盟665700
【正文语种】中文
水稻是西盟县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稻瘟病是全县三大水稻病害之首,具有分布范围广、发生危害严重等特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40%~50%,有时甚至绝收。

据统计,2015年西盟县水稻种植面积为5600 hm2,其中稻瘟病发生约2206.67 hm2次,造成粮食损失99.3 t,严重威胁着全县粮食
安全生产。

目前西盟县稻瘟病的防控措施主要是化学农药,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使病原菌的抗药性逐渐增强,不仅增加了病害的防治难度和防治效果,同时也杀死了有益微生物和天敌,使水稻的品质和安全性受到影响,尤其是水稻中的农药残留会经过食物链的富集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同时,随着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凸显,我国政府对粮食安全越来越关注。

安全、无污染、对环境友好、无抗药性的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有机诱导抗病剂“多肽保”即青霉菌灭活菌丝体(Dry Mycilium of Penicillium)制剂,主要成分为多肽和多糖,它能诱导植物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大量表达,使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从而达到防控病害的目的。

研究表明,DMP用于水稻生产不仅能降低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病率,而且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西盟县稻瘟病发生危害严重的情况,开展有机诱导抗病剂“多肽保”防控稻瘟病研究,旨在通过试验探究“多肽保”对稻瘟病防病作用和对水稻的增产效果。

1.1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水稻,品种为宜香优763。

青霉菌灭活菌丝体(以下均简称为DMP)由昆明保腾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6个处理,1个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

处理A:在水稻秧苗期将DMP按每亩1 kg均匀撒施于苗床上;处理B:在水稻秧苗期将DMP 按每亩2 kg均匀撒施于苗床上;处理C:在水稻秧苗期将DMP按每亩4 kg均匀撒施于苗床上;处理D:在大田分蘖期前将DMP按每亩1 kg均匀撒施于水田中;处理E:在大田分蘖期前将DMP按每亩2 kg均匀撒施于水田中;处理F:在大田分蘖期前将DMP按每亩4kg均匀撒施于水田中;对照(CK):按照当地水稻种
植技术规程进行种植。

处理A~F稻瘟病的防控仅施用DMP,对照(CK)稻瘟病的防控按照当地常规防治方法进行处理。

1.3 数据调查与统计
调查各处理水稻的分蘖数、株高、穗长、穗实粒、空秕率、千粒重、产量。

稻瘟病病害调查及分级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进行。

发病率(%)=(发病株/总株数)×100%;病情指数={[∑(病级叶数×代表数值)/总叶片数]×发病重级的代表数值}×100
2.1 不同DMP处理对水稻大田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A~F水稻的分蘖数、穗长均高于对照(CK),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处理F的株高显著高于对照(CK);处理A~F水稻的穗实粒、空秕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CK);处理A、B、C的千粒重高于对照(CK),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处理E、F的千粒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CK)。

表明在秧苗期或大田期施用DMP均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且大田期施用DMP对水稻农艺性状的提升效果好于秧苗期,其中处理F(大田期亩施4 kg DMP)对水稻农艺性状的提升效果最好。

2.2 不同DMP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处理水稻亩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F>处理E>处理D>处理C >处理B>处理A>对照(CK)。

其中处理F水稻亩产量最高为600.30 kg,比对照(CK)亩增产93.38 kg,增长18.42%。

表明在水稻上施用DMP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其中处理F(大田期亩施4 kg DMP)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2.3 不同DMP处理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控效果
由表3可知,在水稻秧苗期或大田期施用DMP对稻瘟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各处理对稻瘟病的相对防效均在34.79%以上,其中秧苗期施用DMP对稻瘟病的防控效果均在34.79%以上,大田期施用DMP对稻瘟病的防控效果均在55.00%
以上,处理F(大田期亩施4 kg DMP)对稻瘟病的防控效果最好,相对防效达到60.00%。

在水稻秧苗期或大田期施用DMP均能够提高水稻分蘖数、株高、穗长、穗实粒和千粒重,能够降低空秕率,增强水稻抗稻瘟病能力。

在相同的DMP浓度下,大田期施用DMP对水稻农艺性状的改善作用和对稻瘟病的防效均优于秧苗期;秧苗期或大田期施用DMP对水稻农艺性状的改善作用和对稻瘟病的防效均具有浓度效应。

可能是由于水稻的生长周期较长,秧苗期施用DMP对大田期农艺性状的改善作用较小;孕穗破口期是稻瘟病的发病高峰期,大田分蘖期前施用DMP能充分发挥其诱导抗病特性。

【相关文献】
[1]李永川.青霉菌灭活菌丝体诱导水稻抗病增产效果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2014(4):35-36.
[2]杨虹.有机诱导抗病技术在水稻保健育秧上的应用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4(5):22-23.
[3]罗刚.青霉菌灭活菌丝体在宁洱县水稻生产上的应用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2015(5):14-16.
[4]范静化.稻瘟病诱导抗性研究初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17(4):325-327.
[5]李永川.有机诱导抗病剂“多肽保”在高原水稻育秧应用技术研究初报[J].云南农业,2014(10):17-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