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马德玲,万国娟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第12期
吉林省敦化市沙河沿镇中心校马德玲吉林省敦化市江南镇中心学校万国娟
语文是一门思维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特殊的思维教育功能。

因此,对提高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新课标》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新的理念,注重能力,但是,有些学生对语文学
科不感兴趣,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

语文知识又是零散的,包罗万象的,而知识的获取能
力的提高有赖于长期的积累,反复的训练,这样艰巨复杂的过程,没有足够的热情,没有强烈
的兴趣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

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进入
那种投入的“活跃状态”。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教师讲课讲得好,就能吸
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之欲望。

导语是一堂课的“第一道工序”它所有的时间不长,只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然而它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是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一个好的导语设计,
能够吸引住学生。

为这节课奠定基调,使学生进入良好打的状态,所以说在设计导语时要精心,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节课的导语也应有所不同,
采取最佳的语言,最有悬念的设计,扣住学生的心,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
生的感情基调上来了,自然进入角色,久而久之,语文的兴趣便培养上来了。

二、以课本作桥梁,让学生通过教材走向课外阅读的汪洋大海,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长期的语文教学发现学生不爱读书,许多学生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一些教师对课外阅读
的认识提高不上去。

因此,教学活动中常常忽视课外阅读,这样就极大的缩小了学生的文学欣
赏视野,虽然,《新课标》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教学环境,做为语文教师要如何培养,引导至关
重要。

但是,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认为看外影响学习,大部分家长也反对,等等诸多因素,造成语文成绩不高。

事实证明,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阅读中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知识面。

而要想使
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并非易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所选的书目因人而推荐,适合学生口味的书和刊物,不必整齐划只要内容健康即可,关键是让他们感兴趣。

学生的读书
兴趣逐渐加浓,甚至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第一需要,他们每时每刻都想着读些什么书,再进行
科学的诱导,把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学生即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阅读能力。


圈化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同时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新问题,拿到课
堂上解决。

对语文感兴趣了,他们自然会主动愉快地探究。

三、语文教学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与生活联系紧密,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种客观实际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
树立大语文理念,即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立足课堂,同时要把学习语文的触角伸展到社会
各个角落。

要善于捕捉学生所关心的事情,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因势利导进行语文教学,进行读写训练。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实际运用中生发对学习语文的热情,才会自愿投入
到语文的天地。

如果语文教学脱离生活,那么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空洞无力。

久而久之,定会
消除学生的兴趣。

四、采用科学、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主战场,生动的课堂教学能牵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
思维活跃。

相反,呆板的、程序化的课堂教学则会令学生生厌,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感
到枯燥乏味,即使教师苦口婆心,如何严厉,“管教”也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

而要使课堂气
氛活跃起来,首先要研究教材,了解学生,讲究语文教学艺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
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摸索授课的技巧,把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

学生需要刻苦学习,
但刻苦学习态度有两种:一种是被动的,由于外力驱使而表现的刻苦,内心体验痛苦,学习效
率不高。

另一种是主动,由于树立了某种志向或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而表现出来的自觉地刻苦,愿意学,爱学,内心体验愉快,学习效率也高。

这种愉快的教育,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况,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具有爱
学习的情感,会学的能力,从而自觉地刻苦学习,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