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蛤蟆》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蛤蟆》音乐教案
授课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二课《数蛤蟆》
班级:一年级(6)班
课时:两课时(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四川民歌《数蛤蟆》是一首风趣放的游戏歌曲,同时也有知识性特点,在游戏中帮助学生熟悉量词的用法。

蛤蟆的用“只”,嘴用“张”,腿用“条”等量词。

歌词形象生动。

具备了看得见,摸得着,有形象,能歌唱的特点。

歌曲中衬的运用。

不仅带来了浓郁的民族风格,而且直接影响歌曲的结构。

其实只要在“蛤蟆不吃水”后接唱“水上漂”就结束了,可是歌曲有“太平年”等衬词,将歌曲的节奏改变、扩充了。

更充分表达出儿童喜悦的心情,可划分三个乐居句,即开始:四小结为第一乐句,中间六小节为第二乐句,且转入微调式,最后四小节为第三乐句,又回到商调式。

歌曲虽短小,但在调试,节奏,旋律上有变化,有统一。

蛤蟆是青蛙和蟾蜍的统称。

青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色斑纹,脚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雄的发声器官,叫声响亮,主要吃田间害虫,对农业有益,幼体叫蝌蚪,青蛙统称田鸡。

教学目标:1、学会唱歌曲《数蛤蟆》。

2、通过学习歌曲,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教学重点: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数蛤蟆》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歌曲,学社自己编创歌曲表演动作。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荷叶节奏卡、蛤蟆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海鸥》,按节拍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到今天我们黑板上多了什么?
生:一幅画,上面有青蛙、荷叶、小朋友······
师:那小青蛙是生活在那里呢?
生;荷塘里。

师:在这个美丽的荷塘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到这个荷塘里去看看、听听呢?(想)
师:在这片美丽的荷塘里,住着小青蛙和它的好朋友小蛤蟆,它们整天在一起呱呱地叫着,没有人知道它们是吵,是闹,还是在唱,整天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有一天,他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天渐渐黑了,小青蛙迷了路,找不到小蛤蟆,它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是,荷叶姐姐听见了,对小青蛙说:“小青蛙,别哭了,乌龟爷爷可以帮助你。

”于是,小青蛙找到乌龟爷爷帮忙了,乌龟爷爷说:“别着急,只要跳过一个一个的荷叶,唱着《数蛤蟆》就可以找到家了.”这时,小青蛙有想到这“数蛤蟆”可怎么数啊?
师:同学们愿意帮助小青蛙数蛤蟆吗?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吗?
生:愿意,想
师:在我们帮助小青蛙之前,我们先唱首歌给爷爷听听歌好吗?
生:好。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荷塘图及故事情节引入新课,揭示新课的内容,题材和形象,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新歌的愿望。


三、练声
1、童趣练声
1=d4/4
56 54 31 │ 212 35- ││
师唱: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么叫?
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么叫?
565 565│ 5 432 1 -││
生唱:苗苗苗,苗苗苗,苗苗苗苗苗。

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2.学生分别用“u”,“la”母音哼唱《小星星》旋律。


(设计意图:在歌曲教学前,进行简短的童趣练声及母音哼唱,有益于学生运用自然,良好的噪音发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乌龟爷爷说:“荷叶姐姐,快把一张一张的小荷叶拿出来考考小朋友吧!“
四.节奏练习
a、2/4x x│xx x│ x o│ x - ││
b、2/4 x│xx x│ x 0│ x-││
(1).每一个小节请同学们打节奏,老师点评后,全班学生用挥拍法打节奏。

(2)请学生当小老师教全班同学打节奏。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组合的节奏型基础上,引入新节奏型十六分音符。

解决学生歌曲中节奏型的难点,请同学当小老师,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自信的歌唱)。

师:同学们已经跳过一个一个的荷叶。

现在我们就来听听乌龟爷爷是怎么数蛤蟆的!
五.教师范唱,教师听录音伴奏,边作动作边范唱
(设计意图:在新歌教学前进行教师范唱,是运用歌声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新歌的内容,思想感情和风格等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而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喜爱,启发学生学习新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复习上一课时教唱歌谱,并分小组唱
1.第一遍教师范唱歌谱。

2.第二遍学生唱歌谱。

3.第三遍教师唱歌谱,学生拍手按歌曲节奏型打节拍。

第四遍学生边唱歌谱边按歌曲节奏型拍手打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歌谱,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


七.学习歌词
师:乌龟爷爷的问题来了,一只蛤蟆几张嘴?
生:一只蛤蟆一张嘴。

师:几只眼睛几条腿?
生:两只眼睛四条退。

师:蛤蟆生活在哪里?
生:水里。

师:乒乒乓乓条水下,蛤蟆不吃水,太平年。

蛤蟆不吃水,太平年。

荷儿梅子梭,水上漂。

荷儿梅子梭,水上漂。

1.教师逐句按节奏型朗读歌词,学生跟读。

2.学生按节奏型边拍手打节奏朗读完歌词完整读。

(设计意图:通过师问生回答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学习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

)八.学习歌曲
1.教师弹奏歌曲旋律,第一遍学生听,第二遍学生听旋律加进歌词小生哼唱歌曲,第三遍完整地唱。

2.学生分小组演唱,熟悉歌曲,并小组间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在每次重复练唱歌曲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新要求,在练唱过程中提高学生能力及对演唱能力及对歌曲的熟悉。

)九.处理歌曲
1.学生听录音范唱,对比和自己演唱情绪,速度的不同。

生:它们的快,我们的慢。

师:对啊,小青蛙会数蛤蟆了,找到家了,它们高不高兴?
生:高兴。

师:高兴的心情,欢快的情绪要怎么唱?
a、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数蛤蟆》。

b、引导学生注意吐字要灵巧,轻快活泼地唱。

c、力度变化:第一遍“蛤蟆不吃水,太平年”及“荷儿梅子梭,水上漂”用mp的力度。

第二遍用mf的力度演唱。

2.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
(设计意图:巩固熟悉歌曲,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演唱技能、技巧,进一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十、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创律动表演
(设计意图:在学生熟悉歌曲后,通过动作表演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歌词,并在理解,记忆歌词的基础上,以形象生动的歌舞形式来表演,使演唱更富有情感的表达性。


十一.教师启发学生创编两只蛤蟆
师:咦!同学们数的是几只蛤蟆?
生:一只。

师:另一只蛤蟆听到同学们得的歌声,也想和同学们交朋友,这时有几只蛤蟆了?
生:两只蛤蟆。

师:两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让我们来当一回小小词作家,为歌曲“两只蛤蟆”的歌词。

生: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乒乒乓乓跳下水,蛤蟆不吃水,太平年。

蛤蟆不吃水。

太平年。

荷儿梅子梭,水上漂。

荷儿梅子梭,水上漂。

(设计意图:通过编创“两只蛤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1.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歌曲,边唱边律动表演。

2.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演歌曲及自己编创的歌曲。

十二.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哪些小动物交上朋友了?
生:小青蛙、小蛤蟆和乌龟爷爷。

师:我们喜不喜欢他们?
生:喜欢。

师:除了小青蛙、小蛤蟆、乌龟爷爷,我们还想不想和更多的小动物交朋友?
生:想。

师:那我们要怎么对待小动物?
生:爱护他们,保护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歌曲,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爱护小动物。


教学评价:1.学会歌曲《数蛤蟆》。

2.会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律动表演。

《数蛤蟆》教学反思:
《数蛤蟆》是一首四川民歌,它选取了一种常见的动物——蛤蟆,表现了他们可爱的形象及四川民歌幽默的表现手法,通过学习能够体会民歌的特点及四川民歌特有的风格,并让学生知道要保护益虫,爱护小动物。

在这堂音乐课里,我从“唱”为基础。

“想”为中心,以“律动表演”为辅导手段,来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自编律动表演及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一环连一环。

脉络清晰。

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体现了低年级活泼的特点。

但是,在教育中也有不足之处,在学习歌曲这一环节中,我只引导小组间学生为别人创作评价,没有引导他们在评价中学会修改。

还有在编创动作表演这一环节为了完成教学而没有把握好学生唱歌曲的熟练程度,应该等学生把歌曲熟练并且记得住歌词在进行编创动作边沿,可能会更有利于学生熟悉歌曲表现歌曲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