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泛读教程2译文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母亲的位置
唐娜•加玛科
多萝西觉得自己老了,开始怀疑起自己在家里的位置。
现在她想搬出去住,开始新生活。
为什么她要一个人生活?她真的想离开儿子和儿媳吗?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找找问题的答案。
多萝西掀起卧室窗帘,看看窗面,天灰蒙蒙的,雨还在无声无息地下着。
“又是灰蒙蒙的天,又阴又暗,”她喃喃自语道。
实际上,去年的干旱后,这雨是大受欢迎的。
“老气横秋,灰不溜秋,郁郁寡欢,象我一样,”她对自己又说了这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她的头发并未全白,只有五十多岁,实际还是中年 -- 这一点,她自己也清楚。
她平日的行为举止,远远看不出实际年龄 -- 无论从哪方面都看不出。
她象过去一样能干 -- 忙家务,在花园里种花、除草,开着拖拉机帮忙干农活 -- 尽管有些事情她做起来不如以前那样利索。
她的儿子蒂姆两三年前就建议她不必再开拖拉机了。
不过那是因为确实没有必要,而不是因为她老了。
那她为什么会突然觉得自己老了呢?
“都怪这场雨,”她嘟囔着。
可是,当她透过窗户,看到蒂姆冒着大雨匆匆从猪圈跑到牛棚时,她就知道是为什么了。
当然,昨晚与蒂姆的妻子詹妮吵架过后,她就知道了缘由。
哦,那也不是真的吵架,只不过是争论花园该建在哪儿。
詹妮想让花园靠近住房,孩子出生后她也能兼干些活儿。
多萝西认为,屋子旁边的那块园地应该空着。
她俩让蒂姆作最后决定,结果蒂姆支持詹妮。
于是多萝西晚上八点半就气冲冲地上床了,感到苍老无力,孤立无助,从来没有这么想念过史蒂夫。
史蒂夫 -- 多萝西的丈夫 -- 十年前去世了,那时蒂姆年仅二十岁。
蒂姆中断了大学的农学课程,回到农场干活。
他象特洛伊人一样辛苦地工作,偿还父亲欠下的债务。
最初多萝西和他一块干,一直干到他能完全上手;于是,她就逐渐把更多的农活交给蒂姆做,自己专心伺弄花园,种些花草,操持家务。
两年前蒂姆结婚了,但情况并没有多大改变。
刚开始,多萝西还在想如何安排才算妥善,因为她呆在家里,詹妮又搬来住。
多萝西知道:对詹妮来说,住到婆婆家,还让婆婆来掌管自己的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他们婚后,一切真的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每个人都适应了。
詹妮婚前在镇上的土豆加工厂工作,婚后还继续在那里上班。
多萝西主动把一部分家务活让詹妮做,偶尔还让她做几顿饭,但是家里大部分的日常家务仍由她自己操持。
詹妮白天有时上班,有时睡觉,得看她在厂里上什么班。
大多数时候她上夜班,白天她一直睡到下午四点左右。
洗洗刷刷仍是多萝西的事,还有整理园子和花坛的活。
她照旧开车到田里给蒂姆送饭。
秋收或春耕时她有时候还开卡车。
她还没准备退休呢!
“但看来我必须得退休了,”她喃喃自语,一边转过身去穿衣服。
“昨晚只露出了冰山一角。
剩下的很快就会都显露出来,”她想。
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蒂姆和詹妮的孩子还有两个月就要出世了。
上个星期,詹妮辞去了土豆加工厂的工作。
“我再也弯不下腰了,”她说。
“不管怎么说,我也需要时间为孩子的出生作作准备。
”
现在,詹妮整天都呆在家里,已经一个星期了。
这段时间里,每一餐都是她做的,前两
天她还开车到农场西部的田里给蒂姆送晚饭。
昨晚她宣布重新布置园子,于是就发生了争吵。
“我是多余的,”多萝西心想,随后才发觉自己大声说了出来。
“我在农场派不上用场了。
他们不再需要我了。
”
事情还没到那个地步。
从未有人提过要她离开。
但是他们一定是这样想的,不是吗?
房子不大,只有两间卧室和一个书房。
原先她和史蒂夫曾计划把书房用作卧室。
既然蒂姆是他俩唯一的孩子,房间就成了书房。
如今,蒂姆和詹妮打算把它改成婴儿房。
但她曾经注意到詹妮的目光瞥向她的房间。
要是多萝西不住着这间房子,那么孩子就可以住了。
改装书房是件令人伤感的事,里面都是蒂姆的农场记录。
作为一个农场的厨房,厨房也不大。
根本容不下两个女人整天在那儿干活。
多萝西明白,她们会彼此碍事。
做罐头的季节她们怎么办呢?
她叹了口气,又转身望着窗外。
几码远外,丁香花在雨里沉甸甸地挂在枝上。
她几乎能闻到花香,尽管窗子关着。
这时,她看到蒂姆正往房子这边跑过来,身后边溅起大滩的雨水。
雨一定是下了一整夜。
奇怪的是,昨夜她居然睡着了,去睡觉时她心里还难受着呢。
她认定,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搬出去,搬到镇上,开始新生活。
生活总是变化多端,这只是一个变化而已。
史蒂夫死后她适应了变化,蒂姆结婚后她也适应了;她可以再适应一次。
她知道,镇上还有几座空房子。
小型的房子是适合一个中年寡妇住的,不需要多大空间。
要是她能忍受没有院子、没有花园的公寓,还有空着的套间可以住。
这就是解决的办法。
可是 -- 离开她度过了三十年岁月的地方吗?在农田和牧场,她最初跟史蒂夫,后来又跟蒂姆一起工作过,要抛下这些不顾吗?她喜欢在小树林里看鸟;她和史蒂夫年轻时曾在小溪边漫步,在那儿他们计划过未来;在那个小池子里,史蒂夫曾教蒂姆游泳;把这些全抛下吗?她怎么能把这些记忆全都抛在脑后呢?
她把窗帘拉开一些,让光线多少照进来,然后就转身去厨房。
蒂姆和詹妮都在。
和往常一样,蒂姆专心吃着一大份早餐,詹妮悠闲地喝着一杯咖啡。
多萝西注意到,她出来时他们两人对望了一眼。
他们在策划什么?是不是要让她搬走?离开农场?好吧,她要愚弄他们一下。
她要掌握发言权!
“妈,要咖啡吗?”蒂姆问道。
不等她回答就给她倒了一杯咖啡,他很了解她的习惯。
“谢谢,”她喃喃着,边说边坐到椅子里。
然后,她心意已决,目光锐利地看着吉姆。
“我想我们得谈谈,对吧?家里得有点变化,不是吗?”
“妈,”蒂姆打断她。
“关于昨晚的事,我们向您道歉。
我们考虑不周。
孩子出生后会有好多事情,所以大部分园子里的活,可能还得由您干。
我们想由您全权打理园子。
您想把它建在哪儿就建在哪儿,您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如果可以,您正式负责,园子总管。
”
多萝西闭着嘴,好象帆一时没了风一样,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然后她正了正身子,再度开口。
“但是除了园子之外,还有事情,对吧?我们还是面对问题吧。
家里没人需要我了。
不止如此,在这座房子里,我碍手碍脚了。
”
“妈妈 -- ”蒂姆想开口,但是她的声音更高。
“依我看呢,解决的办法就是我搬到镇上去住,房子给你和詹妮,你们过自己的生活,不用我整天在后面盯着你们。
我也要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她突然打住了。
虽然咖啡很烫,
她喝了一大口,然后盯着窗外的雨。
沉默好一会儿后,蒂姆又开口了:“妈妈,您真的想过那样的生活吗?如果是,那好吧。
但我不信。
我想您在作出牺牲,因为您以为那就是我们想要的。
您知道,您不必非得如此,大可不必。
”他停下来吃了会儿吐司,但多萝西没有说话。
“妈,我们还有一个主意,”詹妮轻声说,有点迟疑。
“要是您不喜欢就直说,但我们想告诉您。
”
“想说什么就说,”多萝西嘟哝着。
她知道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又老又冲,她也不想那样,但话一出口就成那样了。
蒂姆说:“詹妮和我都清楚,对您来说,在自己家里和另一个女人住在一起并不容易。
但是我们也不想让您走。
我们需要您,也许您还没有意识到。
孩子一出生,我们会更需要您。
如果詹妮和我一块儿干活,我们就需要您帮着看孩子。
要是詹妮忙着看孩子,我们也需要您来帮我。
”他停了停。
“但我们还有一个想法。
”
多萝西眼睛一直牢牢地盯着窗外的雨,这时转过头来,看着他。
他看上去真象史蒂夫,那样坚毅地昂着下巴。
“我和詹妮看过布里斯格正在出售的车拖活动住屋。
我们想,也许可以买下来,放到咱们的院子里。
只不过,活动住屋不大。
我俩用的话,确实小了点,还有孩子什么的。
所以,哦,我们想,活动住屋给您用,可以吗?”
詹妮插话说:“我们可以把活动住屋搭在丁香丛的另一面,这样离园子更近些,而且您仍然有自己的一块地和花坛。
”
“我们住得很近,又不用住在一起,”蒂姆说。
“我知道这是您的房子,要是您不喜欢这个想法,那么,”他耸耸肩。
“我们可以找个大一点的活动住屋,我们住,您还住在这里。
可是我们不喜欢您搬到镇上去,离开农场,除非您真的想那么做。
”他突然停住了,好象没话可说了一样,就接着吃早餐。
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只有雨拍打在窗户上的声音。
一瞬间,多萝西想:“一定起风了,风把我肩上的重荷都吹走了。
”
然后,象是喉咙里有东西突然卡住一样,她开口了:“我认为这主意很好,蒂姆,詹妮。
什么时候我可以去看看活动住屋,看我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的?”她笑了笑,希望他们没看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
“最好等雨停了,地面干点再说,”蒂姆说。
“我们不想让活动住屋沾上泥。
活动住屋是新漆的。
”
“什么雨?”多萝西问道,白天的抑郁一扫而空。
“什么雨?”
六、父与子:亲情纽带比尔•汉森
过去数年间,比尔•汉森拍摄了许多父子合影。
直到他的父亲去世,他才意识到父亲是他生活的全部。
“父子间的亲情纽带,”汉森说,“可以歌颂,诅咒,变得紧张,受到嘲笑,得到敬重。
但纽带不会断。
”下面是汉森讲述的一个父子情深的感人故事。
对我而言,我的父亲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威廉•安德鲁•汉森二世是我崇拜的英雄 -- 他集约翰•韦恩,奥迪•墨菲和乔•迪玛吉奥于一身。
他是我的朋友,我的良师,我的知已。
我
们的交流无需言语,我们的爱没有阻碍。
父亲十岁那年,爷爷就过世了,他在没有父亲的关爱下长大。
对一个年幼丧父的孩子来讲,他的生活一定是孤单寂寞的,但父亲从不沉湎于自怜。
他是个自立、坚强而又固执的人。
我不知道是谁教会他做父亲的,但他做得很棒。
父母养育我们三个孩子不容易。
随着我的年龄增长,家里的钱显然不够用了。
但父亲从未对生活失去热情,就连我们最简单的对话都带着笑意。
要向他借锤子或者提一些傻问题的时候,我会说:“爸爸,”他就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用他那独特的方式说:“是,先生,短尾巴水牛比尔,勒罗伊•汉森三世。
”
他非常有语言天赋,并逐步教我欣赏和了解语言。
你要是问他一个词的意思,他把这个词的词源全告诉你。
有时,他会冷不丁地给我教诲。
高中时,我把女朋友带回家见父亲。
可能想给她留下一个好印象,也可能是年少无知的缘故,我嘲笑了房间里的每个人,那样子够侮辱人的。
最后,爸爸说:“比尔,我要你去查一下我的字典,告诉我‘sarcasm’是什么意思。
”他说话时,带着一种命令的口气,我没有反抗,很快翻到那一页,找到这个词的原义-- 撕肉。
顷刻间,他教会了我语言的力量,至今我仍未忘记。
父亲走的那天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
我的世界一直依赖他,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爱我 -- 无条件地爱。
我开始懂得他的父亲去世后,他是多么孤独。
没有了爸爸,希望也随之而去。
我们的友谊和我的心灵说话,现在这种对话结束了。
成为一名父亲,并不是我近期计划要做的事情中最要紧的。
我觉得,总有一天我会成为父亲,但却不是近期内。
脏兮兮的尿布和种种责任,不是我所认为的快乐时光。
父亲去世后差不多十年,一个婴儿的诞生改变了我的看法。
他就是迈尔斯•克里斯托弗•汉森。
当我今天回顾我的人生,我把它看成有孩子前和有孩子后两种。
成为一名父亲意味着要面对许多新的挑战。
我必须准备面对意料不到的种种困难。
事先想到正在成长的孩子的各种需求。
没有学校授予学位,好让我准备当父亲。
我去书店,找遍所有书架,希望找到做个好父亲的良方,可是一无所获。
现在,我正努力承担起我生活中最大的责任。
没有相关的文章,没有书籍,也没有录像带教我怎么做。
这是一件无章可循的工作。
人们会告诉我:“就是爱他”。
爱是那容易做到的部分。
但成为父亲却不是。
第一次抱起这个小小的,粉红的,满是皱纹的襁袍时,第一次给他洗澡时,第一次我们俩独处时,我真吓坏了。
我能做的就是记起自己的童年,意识到父亲曾是我的世界。
这是我找到的最好忠告。
渐渐地,我开始意识到,我已是迈尔斯的世界。
我开始从迈尔斯那里得到暗示,我们俩相处得不错。
事实上,现在我俩无法分开。
如果我在除草,迈尔斯也会来除草。
如果我在读报,迈尔斯也会拿起报纸。
如果我渴了,他也要喝水。
他模仿我走路的样子,宛如当初我学父亲走路的样子。
这就是生命的轮回。
我们向父辈学习,这样就能教我们的孩子。
迈尔斯让我明白,我父亲的许多希望并没有随他而逝。
我看着迈尔斯时,懂得了我父亲在我身上看到的东西-- 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我真希望有一种办法能让父亲和我一起分享他的宝贝孙子。
但是命运不这么看。
我的母亲再婚了,现在,迈尔斯和我都得到继父的关爱。
我们彼此间在爱、钦慕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深厚的父子情。
继父对我来说,既是父亲,
朋友,又是顾问。
他让我明白了,父子不一定要有血缘关系。
父亲就是一位愿意声称儿子是他自己的,并愿意承担这种关系所包含的责任。
我庆幸在自己的一生中受到了他的影响。
做父亲(家长)是 -- 让我们面对这个事实 -- 一件毫无回报的工作。
在今天的媒体中,我们仅看到那些“失业而穷困潦倒”的父亲。
那些任劳任怨,为了家庭牺牲自我的成千上万的男人在哪儿?他们在尽职,但毫无回报。
想一想,运动会上,当摄像机对着场外拍摄时,你可听到“嗨,爸爸?”不 -- 妈妈得到了所有的赞扬。
这么多年来,我已拍下了众多照片,以表示对那些培育下一代父亲的男子汉们的敬意。
它们重新诠释了“父亲”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我认为母子间的关系也同样重要。
事实上,迈尔斯和他母亲的关系很好,与我和我母亲的关系一样。
但是,这些照片是围绕着父子关系的主题设计的。
以前,父亲的责任是保护、教育和抚养他们的后代;今天,社会期待男人们,也需要男人们有更多的参与。
问题是如何参与。
我拍摄的每一对父子都有共同点。
有些父亲处在一个惊奇的阶段 -- 通过他们成长中的儿子的眼睛看世界。
其他父亲看着儿子与高手较量。
也有一、两个父亲正在了解儿子。
有些儿子没有父亲。
有些父亲没有儿子。
有些父亲看着儿子与致命的疾病作斗争。
其他的父亲则看着儿子成为成功的商人。
有些父亲一直对儿子百般呵护,而另外一些因为离婚,不能看到儿子在自己身边长大,非常痛苦。
有位父亲谈起与儿子分享赢得世界冠军时的喜悦。
另一位则写每晚读《巴姆鹅》给儿子听的事。
父亲们在一块谈论孩子刚刚出生的情景,谈到指导“少年棒球联合会”,谈到儿子结婚,又有了他们自己的儿子,谈到了传统的消失。
每一位父亲都言传身教。
每一位父亲都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的儿子。
我希望,通过我的这些照片,你能看到男人们正为了他们的儿子全力以赴。
你也会看到儿子们正让他们的父亲骄傲 -- 并非因为他们是总统、体育明星、百万富翁、著名人士,而是因为在历史长河中的某一瞬,一个男人有了一个儿子,那个儿子有一个成为他全部世界的父亲。
他们互相学习,一起欢笑,彼此争论,相互爱着。
父子间的情感纽带不会断。
它可以被歌颂,被诅咒,遭损害,受揶揄,可以得到敬重,但是,不会中断。
七、数字与吉凶
数字在中国文化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字的使用几乎涉及生活的每个方面,在婚礼上,在丧礼上,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做生意时,吉祥或不吉祥的数字都会影响人们作出不同的选择和决定。
中国台湾的高雄市有一组有名的道路,都是以数字起头,它们是一心路、二圣路、三多路、四维路、五福路、六合路、七贤路、八德路、九如路、十全路。
这一串吉祥的路名让人听了感到温暖,并给沿街居民带来不少好运气。
许多外国游客赞叹不已,说中国人真有创造性,竟能够把数字排列得如此“吉祥”。
中国人不仅用数字求好运,还用数字骂人:“你这个二百五(呆子),你做事不三不四(不上规矩),你还敢说我是十三点(愚蠢),说我是三八(心不在焉)。
”
尽管不可能真的了解这些用法的来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数字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源出《易经》:远古时期人们结绳记事,后来才使用数字和文字。
通过观察自然现象、积累生活经验,人们逐渐能够认识万物变化的预兆,比如,古人说:“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由于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幸事件,所以人们就用各种方式祈福驱邪,加上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联想能力,于是就形成了一整套祈福避祸的风俗习惯。
《易经》记载了古人预测吉凶祸福的占卜活动,《易经》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有一定的含义:一为“太极”,二为“两仪”,三为“三才”,四为“四象”,五为“五行”,六为“六合”,七为“七政”,八为“八卦”,九为“九星”,十为“十干”。
我们常说“三阳开泰",以期远离凶险,万事亨通。
这句成语源自《易经》,常常在新年里使用,表示新的开端。
阳是宇宙间的正气,在九爻的第一爻、第二爻和第三爻中,阳已经远盛于阴,所以三阳的阳气极盛。
国际道教基金会主席李恒力(音译)认为数字和祸福并无任何联系,它们的意义是人们强加上去的,硬要说一个数字吉利或不祥,只不过是迷信而已。
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只对数字13敏感,他们对数字有一整套观点,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神仙可以孤单,人却不能孤单:“一”是表示开端的数字,同时含有“单独”或“孤单”的意思。
台湾神学院神学教授童凤婉(音译)指出,台湾人偏爱双数,因为双数表示“好事成双”。
他们对一、三、五、七、九等单数比较谨慎。
由于单数的“单”字在汉语里有“孤单”的意思,所以人们不大喜欢这个字。
虽然人们喜欢双数,但神仙们却可以孤单,因此单月里定下一些节日让人们庆祝,从新年(农历正月初一)和清明节(三月初三),到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和重阳节(九月初九)等都是单数。
婚礼上,中国人会送装有现金的“红包”,但只送双数,如1200元或3600元。
由于台湾话“四”的发音近似“死”,所以,如果你送给新郎新娘4400元的话,他们不但不会感谢你,甚至还会暗地里骂你不懂规矩。
然而在葬礼上,人们送礼的末位数都是单数,这是为了避免“祸不单行”。
双喜临门:娄祝匡(音译)教授在《中国民间习俗》一书中提到,古代人结婚送聘礼嫁妆时,会附一张礼帖,详细记录每一件礼物,措辞颇有讲究,譬如,鸡鸭会写成“德禽四翼”,金手镯写成“金镯成双”,蜡烛写成“喜烛双辉”,绝不允许出现单数。
向女方“问名”或互换“生辰八字”用的庚贴可能会写成“男某某乾造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时建生”以及“女某某坤造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时瑞生”,所用字数也要凑成偶数,如果缺一个字,就会加上一个“吉祥”的字。
作家肖敏(音译)补充说,由于“单”字含有“不完整”之意,所以,在她的北京老家,新年时人们做的花卷一定得是双数,预示着有个好的开始。
民俗学者黄博和(音译)认为,中国人一向比较喜欢使用“三”这个数字。
打开任何一本汉语词典,随处可见由“三”或其倍数构成的词组,各地的谚语和俚语中更是不计其数。
他指出,中国人喜欢“三”字的一个原因是,三表示“多”。
《老子》中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限,“三”起着关键作用。
没有四楼的电梯:学者苏雪林(音译)写道,在中国古代,“四”和“七十二”这两个数字可能都是神秘的数字,而且“四”象征着大地。
但是,在台湾“四”却不那么受欢迎,医院和旅馆通常没有四楼,电梯上的数字从“三”直接跳到“五”。
也许只有在中国人生活的地方,才需要有这样的设施。
此外,四楼的房价也常常会低一些。
一般说来,“五”在中国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好坏的意义。
节庆时,人们常见到“五福临门” 四个字,所谓五福,即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
此外,过去人们用五行(金、木、水、火、土)划分自然现象,儒家也认为“五”字含有“中庸”之意。
占卜术作家甄醉(音译)指出,儒家认为“五”非常接近“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促进了“
五行”之说。
“五”这个数字,前面有两个数,后面有两个数,当中是一个数,“当中这个数居于正中,左右各有两个数辅助,因此,‘五’正符合儒家所提倡的‘中庸’思想”,他这样写道。
一六八,一路发:“六六大顺”这句话源自何处?中国风俗与手工艺基金会秘书长林茂霄(音译)认为,这句话可能和掷骰子有关。
骰子上最大的点数是“六”,如果你掷出了两个“六”,不就赢了吗?
根据非官方统计,极少人把“七”当作吉祥数字。
古书 Yu Hsiao Ling Yin (此书名待查--译注)上说,人一去世需服丧七天。
“做七”是福建的丧葬习俗,从一个人去世后的头七天,到第七个七天,都有相应的仪式。
由于“七”这个数字容易使人想到“做七”,加上农历七月是“鬼月”,所以,有些人不喜欢数字“七”。
大多数人认为,人们对“八”的喜爱源于广东话,因为广东话里的八和“发”读音相近,中国北方也有这么一句话,“要得发,不离八”。
以广东人为主的香港也许是最迷信数字的地方。
李恒力分析说,香港是一个拥挤不堪、充满竞争的工商业大都市,商人们极其关注生意的成败,所以,他们在诸如工厂开业、签订合同等活动中都要考虑是否吉利。
如果选择了含“八”的日子,那么他们就有了一个“成功”的开端。
“九”代表顺利和长久;“六”,则如前文所说,表示"六六大顺”。
20世纪80年代,吉利数字开始由南向北从香港传到中国大陆的广东省。
《中国时报》专栏作家刘成峰(音译)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广州宾馆电话号码的最后几位数字是8168,与“发一路发”谐音。
北京龙府商厦(音译)里大部分鞋店都在价目牌上标上“吉祥”价码。
标价为168元的鞋子是卖得最快的一种,因为这个数字象征“一路发”。
商人住宾馆时,喜欢住518、688或816等房间。
广州的一家宾馆,吉利号码的房间开价竟然比其它房间高。
信不信由你:“九”一般指大多数或大数目。
过去,人们常用九表示“许多”。
由于“九”是个极数,所以,中国人认为碰到“九”不吉利。
尤其是老年男性,69岁和79岁的生日是当70岁和80岁的生日过。
许多人还认为29岁是人生中的关键时刻。
任何一个数字都可以被解释成吉数,用来表示财富与好运、和平与慈悲,等等。
“万事始于一,周而复始”,“七世同堂”,“四海财源滚滚来”,这些话不是一样顺耳吗?
说起来虽然容易,但还是有许多玩彩票、赌赛马的人到处烧香求神,寻找属于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