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款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

③炳烛:点燃蜡烛。

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昧,暗。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恐已暮矣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答案】(1)到,等到;迟,晚
(2)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

(3)①知错就改(吕蒙);②随时可学(师旷)。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及”,等到;“暮”,迟,晚。

(2)重点字词:“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少”,少年时代;“壮”,壮年时代。

(3)【甲】文结合“蒙乃始就学”,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在学习上我们是可以学习的;【乙】文的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

结合“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得出:我们可以学到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是学生呢?
故答案为:⑴① 到,等到;② 迟,晚
⑵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

⑶ ①知错就改(吕蒙);②随时可学(师旷)。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这类试题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中心作答。

要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自圆其说。

【附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吴下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乙】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乐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乘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乘烛之明。

秉烛之明,就与昧②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秉烛:点亮蜡烛。

②昧:暗。

③行:一样,相同。

(1)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辞 ________ ②暮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3)从文中的画线句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哪个时期?由此你得了什么启示?
(4)这两个文段都是劝别人学习的,从劝人的角度,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
【答案】(1)推托;迟
(2)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呢?
(3)青少年时期。

启示:①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

②“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学好。

要活到老,学到老。

③如果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④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等限制不了一个人的成功。

(4)孙权用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师旷用比喻说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辞”“暮”都属于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点燃火把。

这是一个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呢?
(3)划线句的意思是: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刚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

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蜡烛。

由此可以看出少年时候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好学,总不嫌晚。

师旷对晋平公说的一番话,对任何时期,任何年代想要学习的人都是忠言激励。

如今,世界发展很快,变化很大,过去学会学精的东西,今天并不一定适用、贴合;今天出现的新事物,还需要继续学习、理解。

社会在不断进步,竞争尤其剧烈,要迎头赶上,与时俱进,除了学习,增添新知识,增进新技能,没有别的再佳的选择。

少年如此,壮年如此,老年也不能例外。

古人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

根据文章内容及现实生活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孙权开始全吕蒙学习的时候,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辞,不愿学习。

孙权就说,你的事务有我的多吗?我还抽空学习呢!于是吕蒙才开始学习最终大有长进。

【乙】当晋平公问师旷自己想学习但又担心年纪大了,已经晚了。

晋平公就说: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刚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

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蜡烛。

点上蜡烛,总比不点蜡烛黑着强吧,意思是说,学总比不学强吧。

晋平公非常赞。

同由此可以看出本题的答案为:孙权用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师旷用比喻说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⑴推托;迟
⑵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呢?
⑶青少年时期。

启示:①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

②“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学好。

要活到老,学到老。

③如果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④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等限制不了一个人的成功。

⑷孙权用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师旷用比喻说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
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概括从文中获得启示的能力。

答题时要再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来说即可。

而概括从文中获得启示的,则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能从一个侧面谈受到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⑷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

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②修辞手法;③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等。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吴下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乙】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乐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③,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注释)①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

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

②西洛:西京洛阳。

③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1)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B.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
C.其笃学如此(广博)
D.少所嗜好(特别的爱好)
(2)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B.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C.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D.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4)两篇短文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C
(2)B
(3)①我也没有什么奥妙(技巧),只不过是手熟、技巧熟练罢了。

②钱思公虽然出身(出生、成长)于富贵人家,但是很少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4)甲文卖油翁因为手熟而能够把油从钱口注入葫芦,钱却不湿(陈康肃因为手熟而善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钱思公出身富贵,却坐卧、上厕所都不忘读书(宋公垂上厕所书声琅琅,我的文章大多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写出来),说明成功来自勤奋(或做事要集中精力,或要善于利用时间)。

【解析】【分析】(1)“其笃学如此”:也是如此的好学。

笃学:专心好学。

笃:忠实,一心一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译为:每当去厕所,一定夹著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无他”:没有什么奥妙。

“尔”:罢了。

“嗜好”:特别的爱好。

还有“生长(于)富贵”省略句的翻译。

(4)比较阅读。

考查两篇短文分别蕴含的道理。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分别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到底都表明了什么主要观点。

如《卖油翁》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的道理。

而乙文可从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学习(甚至连上厕所也读书)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⑴ C
⑵ B
⑶ ①我也没有什么奥妙(技巧),只不过是手熟、技巧熟练罢了。

②钱思公虽然出身(出生、成长)于富贵人家,但是很少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⑷甲文卖油翁因为手熟而能够把油从钱口注入葫芦,钱却不湿(陈康肃因为手熟而善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钱思公出身富贵,却坐卧、上厕所都不忘读书(宋公垂上厕所书声琅琅,我的文章大多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写出来),说明成功来自勤奋(或做事要集中精力,或要善于利用时间)。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

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⑶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⑷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文章中心的分析。

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寻找两篇文章共同表达的道理,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要语言简洁,切中要点。

【参考译文】
(一)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二)译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在富贵之家,但是没有什么不良爱好。

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

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

谢希深也说: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著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

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

这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
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温。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荣州张昭及①刚毅不畏强御,为栎扬主簿,陈尧咨庄仆②恃势干③县政,输赋④不以时,昭及辅而杖之。

尧咨闻而叹曰:“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

”使人召之,昭及竟⑤不往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幕》)【注】①张昭及:栎杨县小吏,担任主簿一职。

②庄仆:亦称“世仆”,即一家世代为另一家的奴仆。

③干:干涉。

④输赋:缴纳赋税。

⑤竟:到底,终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
②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
③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
④使人召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

(3)【甲】【乙】两文中陈尧咨的性格特点有何异同?请结合原文分析。

【答案】(1)斜着眼看,不在意;倒油;打发;召唤,召见
(2)①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②张昭及作为一名主簿却能够这样深明大义,有朝一日应当推荐他做御史。

(3)【甲】“公亦以此自矜”显示陈尧咨自命不凡;“尔安敢轻吾射”,表现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面对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显示陈尧咨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

【乙】“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显示陈尧咨主张正义,珍惜人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酌”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发:把箭射出去。

矢:箭。

但:只。

颔:点头。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②“张子一主薄”中间省略了“作为”。

如此:代深明大义。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张昭及作为一名主簿却能够这样深明大义,有朝一日应当推荐他做御史。

(3)结合陈尧咨的语言、动作、神情分析他的人物形象,【甲】从“公亦以此自矜”可以看出陈尧咨自命不凡;从“尔安敢轻吾射”可以看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面对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显示陈尧咨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

【乙】从“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可以看出陈尧咨主张正义,珍惜人才。

故答案为:⑴斜着眼看,不在意;倒油;打发;召唤,召见
⑵①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②张昭及作为一名主簿却能够这样深明大义,有朝一日应当推荐他做御史。

⑶【甲】“公亦以此自矜”显示陈尧咨自命不凡;“尔安敢轻吾射”,表现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面对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显示陈尧咨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

【乙】“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显示陈尧咨主张正义,珍惜人才。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

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5.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甲文作者是________朝的刘禹锡,乙文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人名)。

(2)翻译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甲文中与末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首尾呼应的的句子是________。

(4)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文作者自比诸葛亮、扬子云,并以孔子的话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居陋室,但安贫乐道以此为荣的自豪。

B.乙文作者自比陶渊明,希望人们不要贪慕富贵,要像菊花那样恬淡、隐逸、与世无争。

C.乙文作者从陶渊明谈到今世人,希望人们不要贪慕富贵,要像荷花那样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D.甲文作者从山到水再到陋室用类比的说理方式表达了陋室不陋,有德则馨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