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仿真冲刺卷(C)(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三) 单科标准仿真高考冲刺卷(C)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
我国南沙群岛是南海上散布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
南沙属热带气候,“四高、一多、三缺”(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多台风、缺土地、缺淡水、缺土壤),环境条件恶劣,南沙岛礁的特殊地理环境导致岛上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
据此回答1~3题。
1.分析限制南沙岛礁蔬菜种植的主要自然因素( )
A.热量 B.降雨
C.石灰质岩石 D.地形
2.海军南沙部队通过建设“南沙温室”保障官兵的蔬菜供应。
那么相比其他地区温室“南沙温室”最应当具备的功能是( )
A.保温 B.保湿
C.防盐 D.收集雨水
3.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在“南沙温室”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
①抗风②抗风沙③抗暴雨④抗腐蚀⑤抗地震⑥抗寒潮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影响蔬菜种植的主要自然因素。
据图可知,南沙岛礁纬度低,热量足,不是其限制因素,A错;该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和季风影响,降雨量大,故B错;石灰质岩石不易形成土壤,其肥力差,是限制蔬菜种植的主要自然因素,故C正确;南沙群岛主要由珊瑚礁构成,地势平坦,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故D错。
第2题,本题考查“南沙温室”的功能。
与其他地区温室一样,“南沙温室”具有保温和保湿功能,故A、B错误;温室对防盐的作用不强,故C错;南沙群岛缺淡水,因此可以通过温室收集雨水,故D正确。
第3题,本题考查建设“南沙温室”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材料可知,南沙群岛有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多台风、缺土地、缺淡水、缺土壤等问题,因此“南沙温室”的建设应当抗风、抗暴雨、抗腐蚀,地震不是主要的问题,寒潮对其影响小,所以选项A正确。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据此回答4~5题。
4.今后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这主要是基于我国城市中________问题提出的。
( )
A.环境污染严重 B.土地利用率低
C.交通拥堵严重 D.人口过度膨胀
5.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其意义有( )
①符合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可以有效抑制房价④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⑤小区绿地成为公共绿地,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
A.①②B.③⑤ C.②④D.④⑤
答案:4.C 5.C
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由题干可知,“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街区制有利于疏导交通,因此主要是基于我国城市中交通拥堵严重问题提出的,故C正确。
推广街区制无法治理环境污染,A项错误;街区制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但缓解交通拥堵才是其首要的出发点,B项错误;推广街区制与人口过度膨胀没有必然联系,D项错误。
第5题,本题考查城市规划的意义。
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不符合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①错;开放小区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②正确;对抑制房价效果不明显,③错;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让街区成为城市交通的一部分,④正确;小区绿地成为公共绿地,并没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⑤错。
C正确。
金沙江干热河谷位于金沙江上游地区,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干热地区之一,素有“内陆热带飞地”之称。
这里垂直分异显著,河谷地带植被常见热带种属,如仙人掌、剑麻等。
该地区恶劣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加上长期的人为干扰,金沙江河水含沙量大,而今越往流域下游河水越清澈。
据此回答6~7题。
6.金沙江上游河谷成为我国“内陆热带飞地”的原因是( )
A.深居内陆 B.焚风效应
C.地势较高 D.纬度较低
7.而今金沙江越往流域下游河水越清澈,主要得益于( )
A.暴雨减少,水土流失减轻
B.水流平稳
C.植被逐渐恢复
D.梯级开发、泥沙沉积
答案:6.B 7.D
解析: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成因。
形成干热河谷说明该处降水稀少、温度较高;该地位于北纬30°附近,地势较高,却生长着热带作物,说明该地气温明显偏高,而选项中能解释降水稀少同时温度高的只有焚风效应。
该地区受山脉阻挡,山高谷深,高大山地对来自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阻挡作用强,金沙江干流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且干燥的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
故选B。
第7题,本题考查金沙江下游河水清澈的原因。
金沙江上游降水稀少,下游属季风气候,相比上游降水增多,暴雨也明显增多,A错;金沙江下游流经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水流湍急,B错;下游植被逐渐恢复,说明下游进入河流的泥沙减少,但因落差大,水流急,上游来的泥沙无法在到达下游前沉降,不会出现越往下游河水越清澈的现象,C错;从图中可以看出金沙江下游自上而下建了多座水电站,水库的建成,使河流流速变缓,大量泥沙在库区堆积,下游泥沙减少。
故本题选D。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肥大的高等植物。
其表皮有很厚的角质层,因其扩散阻力很大,因此这类植物失水明显比其他植物少。
多肉植物的表皮被蜡、毛、白粉所覆盖,气孔数较其他植物少,而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
多肉植物因其外观小巧、憨厚可爱、易养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据此回答8~9题。
8.野生多肉植物原生地生态环境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
A.水生环境 B.干旱环境
C.弱光照环境 D.高盐碱性环境
9.多肉植物其实很早就进入了我国市场,但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2年下半年开始,网络上造型可爱的多肉植物图片开始迅速传播。
据此推测,多肉植物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 )
A.年轻人、女性 B.中年人、男性
C.少年儿童 D.老年人、女性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中“这类植物失水明显比其他植物少。
多肉植物的表皮被蜡、毛、白粉所覆盖,气孔数较其他植物少”可知,多肉植物适合在干旱环境生长,故B正确。
其他选项从题中无法得出,因此不选。
第9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多肉植物因其外观小巧、憨厚可爱、易养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符合这一特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女性”,故A正确。
其他年龄段对多肉植物的消费需求不具有普遍性和集中性,故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在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界处,有一处波纹状的岩石带,经过亿万年大自然的洗礼,该岩石表面形成黑色、灰色、红色、咖啡色和土黄色条纹的奇特地质景观——波纹岩。
这样的场面恢宏博大,令人叹为观止,吸引着人们相继前往。
据此并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质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物理风化作用
C.流水作用 D.岩层的水平挤压
11.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B.山体相对高度较大
C.组成该山体的岩石岩性坚硬
D.岩石的矿物组成比较单一
答案:10.C 11.C
解析:第10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波纹岩”,而不是沙丘,因此图片中的纹理并非风力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就能形成的,排除A、B两项。
由材料“经过亿万年大自然的洗礼……地质景观”可知,该地质景观主要是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岩石表面不同颜色的条纹实际上是岩石内部不同物质呈现出的颜色,这只能发生在流水侵蚀过程中,水与岩石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然后沉积成岩进而形成奇特的地质景观,故C正确。
岩层的水平挤压不能形成岩石表面各种颜色的条纹,D错误。
第11题,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
从图中看,该地区寸草不生,因此可知该地区气候比较干旱,降水少,A错误;从图中人与山体的对比可以看出,该地区山体并不高大,B错误;从材料中“亿万年大自然的洗礼”,可知组成该山体的岩石岩性坚硬,C 项正确;从“黑色、灰色、红色、咖啡色和土黄色条纹”可知,这是水中的酸性物质和岩石中不同矿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因此D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一)必做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材料一目前,中国光伏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为代表的四大产业集群区(见图5)。
出于对中国光伏产业“忌妒”(见图6),2015年1月22日,美商务部再次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税。
2015年6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三家中国光伏企业征收高额关税,同时让对方退出最低价格承诺协议。
如果这一方案得以落实,三家中国光伏企业将被征收47%的平均关税,出口欧洲的成本将大幅增加。
材料二目前国内生产的电子级多晶硅绝大多数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的多晶硅生产技术,且都源自峨眉山半导体材料厂。
新光硅业采用自主创新的方法生产电子级多晶硅,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永祥硅业采用氢化还原一体化技术,可实现四氯化硅(具有强腐蚀性)全部回收循环利用;乐电天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节能降耗取得新突破……
材料三“水光互补”,就是把光伏发电站和水电站组合成一个电源,将光电接入水电站,并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调节,利用水电站的送出通道送入电网。
龙羊峡水光互补并网光伏电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总装机容量为850MWp,占地20.40 km2,2015年竣工,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
投产以来,该电站每年将824 GWh(1 GW=1000MW,1MW=1000KW)的绿色能源输送到西北电网。
(1)分析成渝地区成为我国光伏上游产业的有利条件。
(6分)
(2)分析龙羊峡地区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优势及其意义。
(6分)
(3)针对欧美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各种制裁,请提出几点合理化解决措施。
(6分)
(4)有人认为,光伏产业耗能多,污染严重,不应作为成渝地区的主导产业,应该逐步淘汰。
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说明理由。
(6分)
答案:(1)产业基础雄厚、技术力量强;(2分)硅石资源丰富;产业配套协作能力强;(2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扶持。
(2分)
(2)优势:太阳能资源丰富,发电量大;(2分)可用荒地面积广,需搬迁的人口少。
(2分)意义:依托水电站的快速调节能力,提高光伏发电的质量,获得稳定可靠的电源。
(2分)
(3)加大技术投入,改变粗放式以量取胜的格局;(2分)通过本土化战略,有效避开美国与欧盟的贸易制裁;(2分)直接利用自己的产品,承担太阳能电站建设业务。
(2分)
(4)赞同。
光伏产业耗能多,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将会导致我国能源进一步紧张;(2分)成渝位于我国长江流域上游,一旦造成严重污染,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非常大;(2分)受国际市场影响,目前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
(2分)
不赞同。
成渝地区水电资源非常丰富且廉价,能满足光伏产业发展的需求;(2分)通过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可以减轻污染,创造效益;(2分)能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
就业机会。
(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考查光伏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原料、技术、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分析。
从材料和图片中可知,该地区原料丰富,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该地区光伏产业的技术条件及产业集群效应已经形成,政策方面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支持。
(2)本题考查新能源的优势和意义。
资源的优势条件主要从资源本身储量、运输条件、环境效益等方面分析。
建立光伏电站的首要条件是太阳能资源丰富,龙羊峡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阔,人烟稀少,需搬迁的人口少。
(3)本题考查光伏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成渝地区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国际上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因此需要提高我国光伏产业的技术水平,同时开辟国内市场,减轻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可以分别从光伏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来论述赞成或者反对的理由。
此类资源性开放类试题的不利影响,一般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而有利影响则主要考虑对人类经济发展的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2分)
材料一浅层地热能,是指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一般为恒温带至200 m埋深)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一般温度恒定。
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球内部热量。
材料二据湖南在线2016年11月6日报道:今年冬天,湘江新区等长沙市三个区域率先集中采用浅层地热能供暖。
材料三浅层地热能通过地源热泵技术进行采集利用后,可以为建筑物供暖,较常规供暖技术节能50%到60%,运行费用降低30%到40%。
图7和图8分别表示地源热泵供暖和制冷原理。
(1)简要概括浅层地热能的优点。
(6分)
(2)近两年来,有关我国南方地区冬季要不要集中供暖的话题争论不休。
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长沙利用浅层地热能集中供暖的必要性和好处。
(8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和制冷的工作原理。
(8分)
答案:(1)洁净无污染;(2分)能量稳定;(2分)可再生。
(2分)(分布广、储量大)
(2)必要性:长沙尽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但冬季气温并不高;(2分)南方地区冬季空气比较湿润,人体体表感觉会更冷。
(2分)
好处:能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2分)集中供暖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供暖:通过地下换热介质,吸收地热能,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进行气—液转换;(2分)最后通过室内供暖系统,将热量释放到室内。
(2分)
制冷:利用室内供冷循环介质,吸收室内热量,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进行气—液转换;(2分)最后通过地下换热介质,将热量释放到地下。
(2分)
解析:(1)本题考查能源优缺点分析。
可以从能源的分类、开采条件和特点等方面分析。
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分布广,储量大。
(2)本题考查新能源开发的影响。
解答影响类题目一般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进行考虑。
题干中明确指出考虑有利因素,则主要从能源本身的环保性、可持续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同时需要考虑此举在缓解环境压力的同时也缓解了资源紧张的矛盾。
(3)本题结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制冷和供暖的主要环节:借助地下换热介质(如水),并以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实现能量转换,明白这一点,其工作原理也就迎刃而解。
(二)选做题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图9
材料一“草原天路”位于张家口市张北县和崇礼区的交界处,西起张北县城南侧的野狐岭(野狐岭要塞附近),东至崇礼区桦皮岭处,全长132千米,是连接崇礼滑雪区、赤城温泉区和张北草原风景区的一条重要通道。
公路沿线河流山峦起伏,沟壑纵深,草甸牛羊、景观奇峻,展现出一幅百里坝头风景画卷,分布着古长城遗址、桦皮岭、野狐岭、张北草原等众多人文、生态和地质旅游资源。
这条公路也是中国十大最美丽的公路之一。
材料二2015年来此旅游的游客有33万多人,高峰期时一天进入景区的汽车达6000辆。
每到旅游旺季,公路沿线两侧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些商贩,有的支起烧烤炉,搭建起蒙古包;还有大量私人组织的露营地,交通拥挤、垃圾遍地……为了限制游客数量、保护景区环境、筹措管理费用,张北县政府决定,从2016年4月30日起,“草原天路”的建成路段进入收费时代,每人每次50元。
游客少了,商家的生意不好做了,在人们的一片反对与质疑声中,实行了不到一月的收费风波于5月23日便偃旗息鼓。
请就“草原天路”景区的乱象治理及取消收费后管理经费的筹措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治理:加大停车场、观景台、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2分)加大宣传、督导力度,提升游客素质;(2分)在公共信息平台实时发布景区车位、人流量等信息,高峰期实行限流。
(2分)
经费筹措:通过提供(升)景区服务收取费用,如停车场等;(2分)针对游客越来越多的现象,增加餐饮、住宿等服务点,提升服务质量,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问题的治理措施。
解答措施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问题是什么,然后根据问题提出对策。
从材料二中可知,景区乱象包括随处可见的商贩、交通拥挤、垃圾满地,对此,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游客文明旅游的宣传力度、对车流量实行实时监控,高峰期实行限流等。
至于取消收费后管理经费的筹措问题,则可以通过增加景区旅游的各项服务费来解决,比如餐饮、住宿等。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大米草原生长地主要在欧洲。
春季返青,冬季在气温高的地区地下茎仍继续生长,植株仍能分蘖。
特别耐盐碱,耐水淹,耐淤,耐高温,耐寒。
大米草于20世纪60~80年代引进我国,初衷是抵御风浪、保滩护岸。
该草在许多地区对护滩固岸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因其密集生长,抗逆性与繁殖力极强,形成优势种群,排挤其他植物,导致滩涂生态失衡,鱼类、虾类、贝类大量窒息死亡,因而被称为“害人草”。
分析大米草还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以及根治困难的原因。
答案:不利影响:对近海养殖业造成毁灭性危害;(2分)堵塞航道;(2分)因种群茂密,影响海水交换,沿海水质下降(答材料中的“导致滩涂生态失衡,鱼类、虾类、贝类大量窒息死亡”不得分)。
(2分)
原因:大米草繁殖能力极强,大量使用化学除草剂,受涨潮影响,效果甚微;(2分)大米草具有地下根状茎,要全部清除几乎是不可能的。
(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
由于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破坏,进而引发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大米草根治困难的原因则要从其本身特性及生长环境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