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强化作业5 理解并翻译句子(含断句)(含解析)不分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5 理解并翻译句子(含断句)(含解析)不分
版本
课时强化作业五理解并翻译句子(含断句)
一、(XXXX届四川雅安天全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自博陵徙焉。

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
..,有才章。

擢进士。

举贤良方正高第,不中者诵訾之,武后敕有司覆试,对益工,遂为第一。

再补陆浑主簿,入调吏部,
侍郎岑义叹曰:“君今郤诜也!〞荐为左补阙。

性舒迟,进止雍如也,当官那么正言
..,不可得而诎。

睿宗召授中书舍人,以母病东都不忍去,固辞求侍,更表陆浑尉郭邻、太乐丞封希颜、处士李喜以代己处。

诏改虞部郎中,俄检校御史中丞。

请发太仓粟及减苑囿鸟兽所给以赈贫乏,
人赖其利。

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
..,恃以弄法;姚崇子彝留司东部,通宾客,招贿赂。

沔将按劾,崇、怀慎方执政,共荐沔有史才,转著作郎,去其权,盖惮之也。

久之,为太子左庶子。

母亡,受吊庐前,宾客未尝至柩室。

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
邪?〞中书令张说数称之。

服除
..,迁中书侍郎。

玄宗以仙州数丧刺史,欲废之。

沔请治舞阳,舞阳,故樊哙国也,更为樊州,帝不纳,州卒废。

沔既喜论得失,或曰:“今中书宰相承制,虽侍郎贰之,取充位而已。

〞沔曰:“百官分职,上下相维,以成至治,岂可俯首怀禄邪?〞凡诏敕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

雨潦败稼,沔弛禁便人。

召还,分掌吏部十铨,以左散骑常侍为集贤修撰,历秘书监、太子宾客。

太常议加宗庙笾豆,又欲增丧服。

沔曰:“加笾豆未足尽天下美物,而措诸朝,徒近侈耳。

〞韦述等议与沔合,又诏中书门下参裁,于是宗庙笾豆坐各六,余仍旧制。

每朝廷有疑议,皆咨逮取衷。

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
..笃孝:非常孝顺
B.当官那么正言
..正言:说正确的话
C.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
..姻家:结为亲家
D.服除
..,迁中书侍郎服除:守丧期满
解析:此题中,B项,“正言〞应为“言词严正。


答案:B
2.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B.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C.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D.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答案:D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崔沔有才学,能经得住检验。

他考中进士,在贤良方正科考试中成绩优等,后遭人公开诋毁,经主管部门的审察复试后,他最终名列第一。

B.崔沔为人纯粹,孝顺父母。

睿宗征召他担任中书舍人,而他在东都的母亲生病,他不忍心离开母亲去任职,于是坚决请辞,请求能亲自侍奉母亲。

C.崔沔为官正直,敢于同权奸斗争。

宋宣远依仗卢怀慎的权势玩弄法律,姚崇的儿子姚彝收受贿赂,事情被崔沔知道后,崔沔不畏权势,坚决弹劾了二人。

D.崔沔保护百姓,设法救济穷人。

他曾请求散发太仓的粮食,削减苑囿中的鸟兽的饲料,来赈济贫穷的百姓;在魏州刺史任上,他放宽禁令,来给百姓提供方便。

解析:此题中C项,“坚决弹劾了二人〞错,原文中崔沔准备查验弹劾二人,而后被夺去了权力。

答案: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书令张说数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诏敕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中,(1)句关键点为:谒,拜见;存亡,去世;数,屡次;称,称赞。

(2)句关键点为:凡,但凡;曹事,官署事务;异同,不同的意见。

答案:(1)他告诉宾客们说:“母亲这一生,不是至亲不能进入厅堂进去拜见,怎么能因为去世而改变礼节呢?〞中书令张说屡次称赞他。

(2)但凡诏令和部门事务,崔沔常持不同的意见,张说不快乐,让崔沔出京任魏州刺史。

参考译文:
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是从博陵迁居到这里的。

崔沔纯粹谨慎,没有虚假之言,侍奉父母非常孝顺,很有才华。

他考中进士,应试贤良方正科成绩优等,没有考中的人公开诋毁他,武后敕令主管部门对他进行审察复试,崔沔的对答更加高妙,最终名列第一。

两次补授为陆浑主簿,调入吏部任职,吏部侍郎岑义赞叹说:“您是当今的郤诜啊!〞推荐他任左补阙。

崔沔性情和缓,举止温文尔雅,但处理公务时却言词严正,(别人)不能使他屈服。

睿宗征召他,授予他中书舍人一职,他因母亲病于东都而不忍离去,坚决辞让,请求能奉养母亲。

他又上表建议让陆浑尉郭邻、太乐丞封希颜、处士李喜来代替自己担任这个职务。

(皇帝)下诏让他改任虞部郎中,不久,又任检校御史中丞。

崔沔请求散发太仓的粮食以及减少苑囿中鸟兽的饲料来赈济贫穷的百姓,人们因他的奏请而获得利益。

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是亲
家,依仗卢怀慎的权势而玩弄法律;姚崇的儿子姚彝在东都任职时,结交宾客,收受贿赂。


沔准备查验弹劾二人,姚崇、卢怀慎当时正执政,一起推荐崔沔说他有史才,让他转任著作郎,夺去了他的权力,大概是畏惧他吧。

过了很久,他又担任太子左庶子。

母亲离世,崔沔在房前接受宾客的吊唁,宾客都不曾进到停放棺柩的内室。

他告诉宾客们说:“母亲这一生,不是至亲不能进入厅堂进去拜见,怎么能因为去世而改变礼节呢?〞中书令张说屡次称赞他。

崔沔守孝期满,升任中书侍郎。

玄宗因为仙州的刺史屡次死亡,打算废掉仙州。

崔沔请求将治所移至舞阳,舞阳,原来是樊哙的封国,更名为樊州,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仙州最终被废掉了。

崔沔喜欢谈论朝政得失,有人说:“现在的中书宰相秉承皇帝旨意行事,侍郎虽然辅佐宰相,也只不过是个虚职而已。

〞崔沔答复说:“百官分担的职务不同,上下相互联系,以便实现大治,怎么可以一味顺从、空领俸禄呢?〞但凡诏令和部门事务,崔沔常持不同的意见,张说不快乐,让崔沔出京任魏州刺史。

州内下大雨,积水冲毁庄稼,崔沔放宽禁令方便百姓。

后来,被皇帝召回,分掌吏部十铨,以左散骑常侍的身份任集贤修撰,历任秘书监、太子宾客。

太常讨论增加宗庙祭祀用的礼器笾和豆,又想要提高丧服的规格。

崔沔说:“增加笾、豆的数量,并不能尽盛天下的美物,而将其安放在宗庙里,只不过近乎奢侈罢了。

〞韦述等人的意见与崔沔相合,皇帝又下诏让中书门下审议裁定。

于是每座宗庙笾、豆各设为六,其余仍然按照旧的制度。

每当朝廷有难以决定的争议时,都向崔沔咨询,然后选取中间意见。

崔沔去世时六十七岁,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孝〞。

崔沔持家俭省节约,俸禄随时散发给同宗同族的人,不营建住宅,曾经作《陋室铭》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二、(XXXX届河北衡水中学一调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

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

成务乾德中京
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
..陕州军事推官。

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

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

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

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

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

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

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

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

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

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

〞从之。

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

时吕蒙正为宰相,尝
与之联外姻
..,避嫌辞职,不许。

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

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

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
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

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
..,何以
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

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

未几代还
..,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

旋受
诏与钱假设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

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
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

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

景德初,卒,年七十一。

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

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 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遂中进士甲科,解褐
..陕州军事推官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如车驾临幸
..,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临幸:谓帝王亲临
D.未几代还
..,又遣知青州代还:指官位被代替而归家
解析:此题中,D项,“代还〞应为“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答案:D
6.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B.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C.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D.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答案:B
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柴成务出使高丽,不辱使命。

高丽国的习俗讲究禁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宋朝使者;柴成务写信给他们,反复进行开导,终使国人信服,此事记载在《高丽传》中。

B.柴成务心系百姓,富有远见。

黄河在宋州决口时,他上奏请求免除河水所经地百姓的租税;他认为河中府城街道狭窄,如果皇帝亲临,将无法驻扎下千车万马,于是上奏请求拓宽道路。

C.柴成务严于自律,一身正气。

吕蒙正做宰相时,柴成务因与其与姻亲关系,为避嫌自请辞职;因杖责傲慢的小吏被诬告,皇帝下诏令调查处理此事,他一怒之下,辞官而去。

D.柴成务博学多才,晚有儿息。

曾经受诏与钱假设水等同修《太宗实录》,并有文集二十卷;他六十六才得子,等到他去世时,孩子才六岁,被授奉礼郎,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解析:此题中C项,“被诬告〞错,原文为“吏击登闻鼓诉冤〞;“一怒之下〞错,原文为“成务叹曰〞;“辞官而去〞错,原文为“乃求解职〞。

答案:C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中,(1)句关键点为:知,主管;制敕,皇帝的诏令;封驳,封还驳正。

(2)句关键点为:祀汾阴,状语后置;留跸,驻留,把出行的车驾驻留;显敞,宽敞;咸,都。

答案:(1)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但凡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

(2)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参考译文: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

父亲柴自牧,考中进士,擅长作诗,官做到兵部员外郎。

柴成务在乾德年间被京府直接选送参加科举,太宗向来知晓他的名声,首先推荐他,结果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峡州军事推官。

改任曹、单观察推官,升大理寺丞。

太平兴国五年,转为太常丞,充任陕西转运副使,赏赐绯衣,再升殿中侍御史。

太平兴国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出使河南,巡视长堤。

历任果、苏二州知州,就地任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赏赐金紫。

入朝为户部判官,升本曹郎中。

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任命柴成务为光禄少卿。

不久奉命出使高丽,高丽习俗讲究拘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使者。

柴成务派人送信给他们,反复开导,他们信服了,此事记在《高丽传》中。

淳化二年,任京东转运使。

恰逢宋州黄河决口,柴成务上书说:“河水冲过的土地比拟肥沃,希望免掉租税,鼓励百姓耕种。

〞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召入京中任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

当时吕蒙正任宰相,曾和他结为姻亲,因此柴成务避嫌辞职,皇帝没有批准。

不久与魏庠共同负责任京朝官的政务考核。

淳化四年,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但凡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外,可以封还驳正上报。

蜀地强盗被讨平,柴成务出使峡路安抚,改任左谏议大夫、河中府知府。

当时银、夏还不安宁,蒲津是运送给养到西部前线的咽喉要道,柴成务将所有的工作都筹办好,还招募了八百家民户来此落户。

府城中街道相当狭窄,柴成务说:“国家太平已久,如果皇帝来到,怎么能驻扎下千车万马呢?〞就上奏撤除民房拓宽道路。

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真宗即位后,升任给事中、梓州知州,不久任满回朝,又派他担任青州知州,他上表请求等永熙陵完工后再赴任。

不久接受诏命与钱假设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编成后,任扬州知州。

入朝判尚书刑部,本司低层官员傲慢无礼,柴成务恼怒命人笞打他,这名官员击登闻鼓诉冤,皇帝下诏查问。

柴成务叹道:“作为一个长官,杖责一名小吏也要查问,有什么脸面在大堂上处理事务!〞就请求辞职。

景德初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柴成务有文学才能,见识广博,考查古史善于谈论,爱开玩笑,士人推重他的文雅。

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人们感到惋惜。

有文集二十卷。

柴成务六十六岁才有儿子,他死的时候,儿子才六岁,朝廷任命为奉礼郎,取名贻范,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何郯,字圣从,本陵州人,徙成都。

第进士,由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言事无所避。

王拱辰罢三司使守亳,已而留经筵,郯乞正其营求之罪。

石介死,枢密使夏竦谗.其
诈,朝廷下京东体实,郯与张昪极陈竦奸状,事得寝。

杨怀敏以卫卒之乱,犹为副都知,郯又
与昪及鱼周询论之。

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郯争辩尤力。

帝曰:“古有碎首谏者,卿能之乎?〞对曰:“古者君不从谏,那么臣有碎首;今陛下受谏如流,臣何敢掠美而归过君父。

〞帝欣纳之。

时诏群臣陈左右朋邪、中外险诈,久而无所行。

郯请阅实其是否,因言曰:“诚以待物,物必应以诚。

诚与疑,治.乱之本也,不可以一臣诈而疑众臣,一士诈而疑众士。

且择官者宰相之职,今用一吏,那么疑其从私,故细务或劳于亲决。

分阃者特帅之任,今专一事,那么疑其
异图,故多端而加羁制。

博访
..者大臣之体,今见一士,那么疑其请托。

君臣交疑,而欲天下无否塞之患,不可得矣。


都知王守忠以修祭器劳,迁景福殿使,给两使留后奉。

郯曰:“守忠劳薄赏重。

旧制,内臣遥领止于廉察。

今虽不授留后,而先给其禄;既得其禄,必得其官;假设又从之,那么何求不可。

〞既又诏许如正班。

守忠移閤门,欲缀本品坐宴,郯又言:“祖宗之制,未有内臣坐殿上者。

此弊一开,所损不细.。

〞守忠闻之,不敢赴。

知杂御史阙,执政欲进其党,帝以郯不阿权势,越次用之。

郯遍历三院,有直声。

以母老求西归,加直龙图阁、知汉州。

将行,上疏言:“张尧佐缘后宫亲,叨窃非据,外庭窃议,谓将处以二府。

假设此命一出,言事之臣,必以死争之。

倘罢尧佐那么伤恩,黜言者那么累德,累德、伤恩,皆为不可。

臣谓莫假设富贵尧佐而不假之以权,如李用和可也。

〞其后卒罢尧佐宣徽之命。

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宋史·何郯传》,有删改) 9.对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枢密使夏竦谗.其诈谗:诬陷
B.诚与疑,治.乱之本也治:治理
C.博访
..者大臣之体博访:广泛地寻查访求
D.此弊一开,所损不细.细:小,细小
解析:此题中,B项,“治〞应为“太平〞。

答案:B
10.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B.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C.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D.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答案:C
11.以下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何郯作为大臣,能够为朝廷着想,谈论事情无所回避,有的是针对大臣的错误做法,有的是针对皇上的错误。

他言事从不从私心出发,皇帝都能欣然接受他的进谏。

B.何郯主张治理国家应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应该给予大臣本职内的行政自由,因为君臣互相猜疑会导致混乱的产生,甚至造成政治上的困厄。

C.何郯在进谏时能够在无所避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不激化矛盾的方式,从他赞美皇上能够受谏如流,以及他建议皇上对张尧佐折中处理就能够看出。

D.因为何郯为人刚直,所以皇帝能够重用他,这说明了皇上对何郯的赏识。

何郯在即将回乡任职时仍然为朝廷的事进言,也用行动回报了皇上的这份赏识。

解析:此题中A项,“皇帝都能欣然接受他的进谏〞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A
12.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杂御史阙,执政欲进其党,帝以郯不阿权势,越次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谓莫假设富贵尧佐而不假之以权,如李用和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中,(1)句关键点为:阙,空缺;进,提升,进升;越次,越级。

(2)句关键点为:谓,认为;莫假设,不如;假,借,给。

答案:(1)知杂御史一职空缺,(当时的)执政大臣想进升他们的党羽,皇帝认为何郯不屈服于权势,越级任用他。

(2)我认为不如使张尧佐富贵却不给他权力,就像过去对待李用和那样就可以了。

参考译文:
何郯,字圣从,本来是陵州人,后来迁居到成都。

考中进士后,从太常博士转为监察御史,又转为殿中侍御史,谈论事情无所避讳。

王拱辰被罢免了三司使一职出为亳州太守,不久改留任经筵侍读,何郯乞求皇上追查王拱辰谋求私利之罪。

石介死后,枢密使夏竦诬陷石介有欺诈行为,朝廷派人到京东去调查核实,何郯和张昪竭力陈述夏竦的奸诈,(调查石介的)事情才停止下来。

杨怀敏因为守卫士卒发生暴乱事件,但仍然官居副都知之位,何郯又跟张昪以及鱼周询进言这件事处理得不合理。

宋仁宗召他们来并告诉他们说:“杨怀敏实际上事先就已经觉察到卫卒将要作乱,应该对他有所宽容。

〞何郯等人都说这样不可以,最终皇上将杨怀敏贬出京城。

何郯在辩论中尤其卖力。

皇帝说:“古代有碎裂头颅进谏的,你能这样吗?〞何郯答复说:“古代的君主不采纳臣子的进谏,那才有大臣为进谏而碎裂头颅的;现在陛下从谏如流,我怎么敢为了自己争得美誉而将过错归到陛下那里呢。

〞皇上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当时皇上召集群臣检举陈报周围朋党为邪、表里不一、阴险狡诈之徒,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行动。

何郯认为要看实际行为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奸邪之徒,因而上奏道:“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也一定会回报以真诚。

真诚与猜疑,是造成太平与混乱的根本,不可以因为一个大臣的欺诈而疑心所有大臣,一个士子的欺诈而疑心每一个士子。

况且选择官员是宰相的职责,现在宰相任用一个官吏,就疑心他徇于私情,所以细小的事务陛下也要劳烦自己亲自裁决。

处理纷杂的军事事务是将帅的责任,今天因为将帅自己做主办了一件事,就疑心他有别的企图,所以就多方对将帅们加以制约。

广泛地访求举荐士子贤才本是大臣的本分,现在大臣接见一士
子,就疑心他是通过私下请托举荐上来的。

君臣之间相互猜疑,却想要上下畅通,不能够得到呀。


都知王守忠因为监修祭祀的器皿有功绩,(皇上)提拔他为景福殿使,给他两使留后的官俸。

何郯说:“王守忠功绩不大,但(他得到的)赏赐很重。

按照惯例,宦官不上任而只是遥领官职和俸禄也只限于廉察这一级别。

现在虽然没有授予他留后的官职,但已经先给了他那个官职的俸禄;既已经有了这个官职的俸禄,(以后)他一定要得到这个官职;如果又容许他,那么他什么请求不能实现呢?〞过后皇帝下诏按照正班赏赐。

王守忠做了合门使,又想以遥领的官衔秩品身份参加殿上朝中大臣们的宴会。

何郯又进谏说:“按照祖宗旧历,从来没有宦官坐到殿上的。

这个陋俗一开,对旧制损害不小。

〞王守忠听了以后,不敢去赴宴。

知杂御史一职空缺,(当时的)执政大臣想进升他们的党羽,皇帝认为何郯不屈服于权势,越级任用他。

何郯遍任三院之职,都有正直的名声。

因为母亲年纪大了,何郯请求西归任职,被加封直龙图阁,任汉州太守。

将要出发时,他又进言说:“张尧佐因为是后宫的亲戚,沾光窃据了不应该占有的重要职位,外边私下里议论纷纷,说将要安置他进入二府。

如果这个命令一发出,那些谏臣一定以死相争。

倘假设罢免张尧佐,就会有损于皇恩,罢黜言官就会伤及圣德,伤及圣德,有损皇恩,都不可以。

我认为不如使张尧佐富贵却不给他权力,就像过去对待李用和那样就可以了。

〞这之后,皇上最终收回了关于张尧佐的宣徽之命。

何郯去世时,享年六十九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