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提高测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提高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一定条件下,某装置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值等于0.5
B.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C.乙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m=1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3.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

“保险粉”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

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 的化学式为 SO2
B.连二亚硫酸钠与水能剧烈反应,化学性质很活泼
C.Na2SO3 是一种盐,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D.Na2S2O4 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
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值是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5.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
A.B.
C.
D.
6.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72 B.108 C.70 D.27
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8.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9.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25m188
反应后物质质量/g9待测384
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38
1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561820
反应后的质量(g)1002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64B.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8g
C.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6g D.丙物质一定作催化剂
11.三位科学家因“分子合成器”分享2016诺贝尔化学奖,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化学变化中分子的个数一定发生改变
D.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1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AlO﹣﹣氧化铝B.2N﹣﹣2个氮元素
C.H+﹣﹣1个氢离子D.Cl2﹣﹣2个氯原子
13.下列化学用语及结构正确的是()
A.3个铁离子:3Fe2+B.氦气:He2
C.4个氢原子:4H 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4.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
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氢D.二氧化氮15.工业制钛反应为:TiF4+2H2SO4Δ4HF+2X+TiO2,X 的化学式为
A.H2S B.P4C.SO2D.SO3
16.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B.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17.“神舟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

该过程中NiFe2O4是()
A.生成物B.反应物C.催化剂D.氧化剂
18.“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成无毒气体,如图所示为其中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则从该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中氧元素质量等于生成的丙中氧元素的质量
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1:1
19.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0.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矿床的反应方程式是5CaMg(CO 3)2+8SiO 2+H 2O=Ca 2Mg 5(Si 4O 11)2(OH)2+7CO 2↑+3R ,则R 的化学式为( ) A .CaCO 3
B .Ca(OH)2
C .Mg(OH)2
D .MgCO 3
2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 、G 、H 、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H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 .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 、P 的质量比为5:4
D .待测值为13
22.A 、B 、C 三种物质各15g ,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 新物质D 。

若增加10gA ,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 剩余9g B .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为50g C .反应中A 和B 的质量比是3:2 D .反应中A 和C 的质量比是1:1
23.科学家发现亚硝酸氮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亚硝酸氮的化学式为N (NO 2)3,下列有关N (NO 2)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N (NO 2)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 .N (NO 2)3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 C .N (NO 2)3属于氧化物
D .N (NO 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8% 24.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2X 一定条件
CO (NH 2)2+H 2O ,X 的化学式为( )
A .NH 3
B .N 2H 4
C .HNO 3
D .NH 3•H 2O
25.下列关于反应C+2H 2SO 4(浓)===
CO 2↑+2X↑+2H 2O 的分析,正确的是 A .X 的化学式为SO 3
B .X 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 .CO 2和X 的质量比为11:16
D .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0价变为+4价
26.冰晶石(Cryolite ),一种矿物,化学式为Na n AlF 6,常用在电解铝工业作助熔剂。

已知冰晶石中F 显-1价,则n 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27.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28.过氧化钠(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X,可表示如下:
2Na2O2+2CO2=2Na2CO3+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Na2CO3可用于清洗厨房油污D.白磷与X反应生成大量白雾
29.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a=56%B.b=6%C.c=17%D.d=8%
30.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丙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B.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C.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B
【解析】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60g﹣33g=27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7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4g﹣0g=24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g﹣0g=3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
A、乙的质量不变,x的值等于1.5,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g:3g=8:1,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

X反应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18g-2g=16g,Z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6g=10g,W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1g=5g,5g+10g<16g,所以Y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5g=1g,该反应是Y+W+Z==X。

【详解】
A.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错误;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正确;
C.m=1-1=0,错误;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6:0,错误。

故选B。

3.C
【解析】
【详解】
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Na原子个数前后相等,由S、O 原子个数守恒,则X的化学式为SO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连二亚硫酸钠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Na2SO3中Na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可知,该物质应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4+26+3+5)-(2+3+36)=7,选项正确;
B、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是,选项正确;
C、甲、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D、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4-2)g:(26-7)g=12:19,选项错误。

故选D。

5.D
【解析】
试题分析:A、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装置也不是密闭容器,不能验证;B、两种物质不反应,不能验证;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另外该装置也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密闭,可以验证。

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反应3X+4Y=2Z中,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和Y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Z的质量,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2-32×3)÷4=27。

故选D。

7.B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B、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故B正确;C、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C错误;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8.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还能反映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和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但是无法获得化学反应的快慢。

故选B。

9.B
【解析】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5g-9g=16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38g-18g=20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8g-4g=4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
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数值一定为mg,无法确定具体的数值,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6g:20g=4: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X=56+18+2+0-10-0-2=64;根据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可以判断反应物为:甲、乙,而生成物为丁,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
A、X=56+18+2+0-10-0-2=64,正确;
B、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8g,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56g-10g-46g,正确;
D、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错误。

11.B
【解析】
【详解】
A、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A错;
B、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B正确;
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故C错;
D、分子质量和原子质量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质量比有的原子质量大,有的原子质量比有的分子质量大,故D错;
故选:B。

12.C
【解析】
【详解】
A.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此选项错误;
B.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表示2个氮原子,此选项错误;
C.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H+表示一个氢离子,此选项正确;
D.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二个氯原子表示为2Cl,Cl2可表示一个氯分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3.C
【解析】
【详解】
A 、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 选项错误;
B 、氦气直接由原子构成,故化学式为He ,故B 选项错误;
C 、4个氢原子表示为4H ,故C 选项正确;
D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故D 选项错误。

故选C 。

14.D 【解析】 【详解】
浓硝酸中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铜中含有铜元素,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氢气无味,故选:D 。

15.D 【解析】 【详解】 由TiF 4+2H 2SO 4
加热
4HF+2X+TiO 2可知,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1个,氟原子都是4个,氢
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 中,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6个包含在2X 中,X 的化学式是SO 3。

故选:D 。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中有一种单质三种化合物,故A 不正确;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故B 不正确;
C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是错误的叙述,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 不正确;
D 、反应物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故D 正确。

故选D 。

17.C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详解】
利用24NiFe O 将航天员呼出的2CO 转化为2O ,而24NiFe O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则24NiFe O 为催化剂,故选C 。

18.B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丙丁分别是
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4CO 催化剂
4CO2+N2。

【详解】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A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中氧元素质量和乙中氧元素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丙中氧元素的质量,故B错误;
C、甲是二氧化氮,丁是氮气,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故C正确;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4:4=1:1,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决此类题的一般步骤,根据微观示意图确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然后分析解答。

19.D
【解析】
【分析】
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H2H2CO2。

【详解】
A、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没有改变,故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中CO2是氧化物,生成物中没有氧化物,故错误;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O2,故错误;
D、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D。

20.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均不变。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aMg(CO3)2+8SiO2+H2O=Ca2Mg5(Si4O11)2(OH)2+7CO2↑+3R,反应前钙、镁、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5、5、10、47、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镁、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2、5、7、38、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R分子中含有3个钙原子、3个碳原子和9个氧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aCO3。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均不变解答即
可。

21.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待测”的值,再根据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详解】
A、物质H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 不正确;
B、W、P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G增加,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H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属于化合反应而不是分解反应,故B正确;
C、反应中G、P的质量比为25g:20g=5:4,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8+1+2+32=待测+26+2+12,因此待测=13g,反应后物质待测值W的质量为:18g﹣5g=13g,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22.B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25克,B的质量为15克,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15克,B的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C的质量为6克,则A、B、C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2,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10克,生成D的质量为50克。

A、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的质量为9克,剩余6克,选项错误;
B、A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5克时,生成D的质量为25克,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25克,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克,选项正确;
C、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5:3,选项错误;
D、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5:2,选项错误。

故选B。

23.B
【解析】
【详解】
A.亚硝酸根NO2的化合价为﹣1,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则x=+3价,故正确;
B.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每个N(NO2)3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故错误;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N(NO2)3是由氮、氧两
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 .三亚硝酸氮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6.8%,故正确。

故选:B 。

24.A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22CO +2X CO(NH )+H O 一定条件 ,反应前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0、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 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每个X 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3NH 。

故选A 。

25.D
【解析】
【详解】
根据反应C+2H 2SO 4(浓)===
CO 2↑+2X↑+2H 2O 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和原子个数不变,则可知:反应前C 原子个数为1、H 原子个数为4、S 原子个数为2、O 原子个数为8;反应后C 原子个数为1、H 原子个数为4、O 原子个数为4;可以推测X 气体为SO 2;因此: A 、根据分析,X 气体为SO 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SO 2的水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CO 2和SO 2的质量比为44:128=11:3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碳单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CO 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0价变为+4价,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6.C
【解析】
【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n+(+3)+(-1)×6=0,则 n=3,故选C 。

2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A 正确;
B 、反应前共有三种原子,而反应后仍然是这三种原子,说明反应中原子不变,可推断得出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B 正确;
C、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生成物一种为化合物一种为单质;故C不正确;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1,故D正确。

故选C。

28.D
【解析】
【详解】
A、Na2O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O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学式整体化合价为0的原则,(+1)⨯2+x⨯2=0,所以x=-1,故正确;
B、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所以可用作气体肥料,故正确;
C、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能和油污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可用于清洗厨房油污,故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O2,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大量白烟,故错误。

故选D。

29.A
【解析】
对比图1、图2和图3得,反应后甲和乙质量减少了,丙质量增加了,丁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则甲+乙丁丙。

A、甲由70→42,减少了28,图2应减少14,a=70%-14%=56%;B、乙由14%→11%,减少了3%,图3应减少6%,b=14%-6%=8%;C、丙由6%→40%,增加了34,图2应增加17,c=6%+17%=23%;D、对比图1和图3得,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没有改变,d=10%。

故选A。

30.D
【解析】
【详解】
A、丙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丙氨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7)=2:1,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N:O=36:7:14:32,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