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高二必修3检测:第1单元_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_第2节_word版含解析精校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二节
一、选择题
读下表(表中①、②、③、④代表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和南方高产区等我国四类商品粮基地),回答1~2题。

1
A.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南方高产区
B.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南方高产区
C.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
D.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
2.④地比①地粮食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A.④地粮食总产量比①地少
B.④地粮食单产不如①地高
C.④地人均耕地小于①地
D.④地复种指数低于①地
解析:表中显示的积温值和降水量是可靠的信息,依此可判断四个商品粮产区;某地粮食商品率高低决定于人均粮食产量的多少,南方高产区虽然粮食单产高,但由于人多地少,人均粮食产量并不高,所以粮食商品率要低于人少地广的东北地区。

答案:1.A2.C
从逐渐繁荣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经济三大板块,到“十五”计划期间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即()
①城市化、工业化从小板块向大板块集聚②市场发展产生了统一的需要、产业发展产生了规模集聚的需要、资源组合产生了配置效益的需要③城市化标志的人口集中、工业化标志的产业集中将促进我国现代化从“点”向“面”的发展飞跃和提升
④各经济区已不需要所谓的政策支持,完全可以放手自主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4.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问题包括()
①东、中、西部人均GDP差距不断扩大②外贸和利用外资不平衡,东部地区处于绝对优势地位③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平衡,东部地区渐渐与国际接轨,中西部地区在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上调整缓慢④东部地区已完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而西部地区转型艰难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中国经济处于成长阶段。

第3题,任何一个经济区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

第4题,东部地区正在进行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答案:3.A4.C
读图,完成5~6题。

5.为缩小浙江省内区域发展差异,2020年前应重点加快发展的都市区是()
A.杭州都市区B.金华—义乌都市区
C.温州都市区D.宁波都市区
解析:金华—义乌都市区位于浙江省的中西部,从平衡全省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方面考虑,都应该重点发展金华—义乌都市区。

答案: B
6.浙江省限制开发的区域应包括()
A.衢州—丽水高速公路沿线地区
B.宁波—温州间的沿海地区
C.千岛湖周边地区
D.环杭州湾城镇群地区
解析:区域开发应与环境建设相一致,千岛湖属于自然景区,应保护其自然景观的协调,因此应成为限制开发区域。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在全国所占比重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表示西南地区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8.甲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
A.木材B.粮食
C.煤炭D.铁矿石
解析:该题组以柱状图切入,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交通运输的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有长江发达的水运,受地形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公路和铁路发达,与图中乙相符;黄河中下游地区虽有黄河,但受其水运条件限制,水运不发达,但该区地形平坦,资源丰富,经济发达,铁路、公路交通便利,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和输出地;西南地区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铁路、水运不很发达,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西北地区受气候和水文条件影响,水运条件差。

答案:7.C8.C
我国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了人类的生产活动。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②冬季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③人类活动逐渐减弱,自然生态变化逐渐减少④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由多到少再到较多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10.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D.水资源不足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由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面积、人口比重都递减;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是由多到少;人类活动逐渐减弱,自然生态变化逐渐减少。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业最大的障碍是水源不足。

答案:9.A10.D
下图中左图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右图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甲河被该地区誉为“母亲河”,它( ) A .属于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B .由半湿润地区流入半干旱地区 C .在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补给河流 D .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12.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 A .土壤 B .地形 C .水源
D .热量
13.下图中①点表示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

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解析: 第11题,从该省的轮廓可知为我国的甘肃省,甲河源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为内流河,所以A 项错误,本地区年降水量均在400毫米以下,属于半干旱或干旱区,所以B 项错误,本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所以选择C 项。

第12题,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距海洋远,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就是水源缺乏。

第13题,从图中可知,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中,畜牧业和林业产值比重太低,种植业占主导地位,而当地最大的生态问题就是由于水资源缺乏(降水200毫米左右)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严重,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措施是要调整农业结构,加大草场面积,增加畜牧业,减小种植业比重。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②表示的方案最符合要求。

答案: 11.C 12.C 13.A 二、综合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材料二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呈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8%。

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

我国能源利用率低,每创造1美元的GDP,消耗掉的能源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__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双项选择)()
A.劳动密集型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D.资源密集型
解析:(1)对比表中02年和03年产业结构比重数据,会发现四大经济圈第一、第三产业比重都下降
了,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

而发达国家产业比重中最主要部分是第三产业,所以今后应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重化工工业是高能耗、高耗资源的工业,并且排污量较大。

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必然对资源和能源以及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3)影响单位GDP能源消耗量的因素有:工业比重、特别是重工业的比重,以及技术水平高低。

珠三角的技术水平不会比长三角更高,所以主要是工业结构本身的问题,珠三角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地区,且工业比重低于长三角,所以单位GDP能耗低于长三角地区。

(4)珠三角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地区,工业开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升级,则相应的这些工业类型的比重将有所升高。

答案:(1)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加剧
(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4)BC
15.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是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乙是__________________(国家)。

列表比较甲、乙两地区的地理环境的差异。

(2)甲区域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高原地区,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________。

(3)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

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__________________业、__________________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能源。

(4)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

请你归纳出三点。

(5)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

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
(7)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解析:本题综合性强,对我们的地图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区域的比较方法等地理学科素质能做一个很好的考查,难度为中等偏难。

甲区域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乙是巴西,主要地形单元是亚马孙平原。

答案:(1)青藏巴西
(3)旅游商(服务、手工)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4)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5)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地势(海拔高度)、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答出4个方面即可)
(6)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7)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