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三高中化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高三高中化学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氮化硅(Si 3N 4)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耐磨材料,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它属于 A .原子晶体 B .分子晶体 C .金属晶体
D .离子晶体
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 ~100nm ,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 .溶液 B .胶体 C .悬浊液 D .乳浊液
3.向Fe(OH)3胶体溶液中逐滴加入某种溶液,先有沉淀析出,继续加入该溶液时沉淀又溶解,则加入的溶液可能是
A .0.5mol·L -1的硫酸镁溶液
B .0.5 mol·L -1
的氢氧化钠溶液
C .0.5 mol·L -1的盐酸
D .0.5 mol·L -1
的氯化铵溶液
4.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SO 2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下图。


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在A 处流出的气体为
A .SO 2
B .SO 3,O 2
C .SO 2,O 2
D .SO 2,SO 3
5.已知25℃、101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 (石墨)+O 2(g )=CO 2(g ) △H= —393.51kJ·mol -
1
C (金刚石)+O 2(g )=CO 2(g ) △H= —395.41kJ·mol -
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6.用石灰水保存鲜蛋是一种化学保鲜方法,这种保存鲜蛋方法的原理是
① 石灰具有强碱性,杀菌能力强 ② Ca(OH)2能与鲜蛋呼出的CO 2反应,生成碳酸钙薄膜,起保护作用 ③ 石灰水是电解质溶液,能使蛋白质凝聚 ④ 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中和酸性物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原子晶体中只含有极性键 ②金属在常温时都以晶体形式存在 ③离子晶体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有共价键 ④分子晶体中一定有分子间作用力,有的还可能有氢键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8.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 ,当它氧化生成1g 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 .26.0kJ B .51.9kJ C .155.8kJ
D .467.3kJ
9.pH =a 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a ,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A .NaOH B .H 2SO 4 C .AgNO 3 D .Na 2SO 4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 2+ + Cl 2= Fe 3+
+ 2Clˉ
B .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Fe 3+
+3NH 3•H 2O = Fe(OH)3↓ + 3NH 4+
C .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 Ca(HCO 3)2 + 2H +=Ca 2+
+ 2H 2O + 2CO 2↑ D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 2 + 2OHˉ =3Clˉ + ClOˉ + H 2O
11.用电解水的方法分析水的组成时,需要加入一些电解质以增强水的导电性,不宜加入的物质是 A .Na 2SO 4 B .NaNO 3 C .KOH D .Cu SO 4
12.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 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中应依次装入
A .饱和Na 2CO 3溶液;无水CaCl 2固体
B .饱和NaHCO 3溶液;浓H 2SO 4
C .浓H 2SO 4;饱和Na 2CO 3溶液
D .饱和Na 2CO 3溶液;稀H 2SO 4
13.已知氯化铝易溶于苯和乙醚,其熔点为190℃,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氯化铝是电解质 B .固体氯化铝是分子晶体 C .可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办法制取金属铝 D .氯化铝为非极性分子
14.某温度下,100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 。

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 氯化钠和6.5g 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 .30% B .100% C .26.5%
D .
×100%
15.纳米材料的表面微 粒占总微粒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

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图3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微粒数与总微粒数的比值

A .7:8
B .13:14
C .25:26
D .26:27
16.取pH=4的某电解质溶液 1.00L ,用 Pt 电极进行电解,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1,且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该电解质溶液是 A .盐酸 B .氯化钾溶液 C .硝酸银溶液 D .硫酸铜溶液
17.已知:(l ) =H 2O (g ) △H 1=a kJ·
(2) =2H 2O (g ) △H 2=b kJ·
(3)
=H 2O (l ) △H 3=c kJ·
(4) =2H 2O (l ) △H 4=d 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 <c <0 B .b >d >0
C .2a =b <0
D .2c =d >0
18.干电池的负极反应是:Zn –2e = Zn 2+,现以干电池作电源电解32.4g 34%的硝酸钾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则干电池中消耗锌的物质的量为 A .0.3mol B .0.05mol C .0.2mol D .0.1mol
19.溶液中含有两种溶液质—氯化钠和硫酸,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用石墨做电极电解该溶液时,根据反应产物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阴极只析出氢气 B .阳极先析出氯气后析出氧气 C .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 D .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 不断增大,最后pH 为7
20.甲、乙两个电解池均为 Pt 电极,且互相串联,甲池盛有AgNO 3溶液,乙池中盛有一定量的某盐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甲池中电极质量增加 2.16g ,乙池中电极上析出 0.24g 金属,则乙池中溶质可能是 A .CuSO 4 B .MgSO 4 C .Al (NO 3)3 D .Na 2SO 4
二、填空题
1.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

(1)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 。

(2)60℃左右时,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淀粉酶,充分反应。

然后把反应后的全部液体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

从半透膜袋里析出的物质是 ,该操作的名称是 。

2.A 、B 、C 、D 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C 为金属元素,A 、C 与B 、D 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又知B 、D 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 、C 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和的2倍,这四种元素的单质中有2种气体,2种固体。

(1)写出元素符号:A ,B ,C ,D 。

(2)在由A 、B 、C 、D 四种元素两两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中,非极性分子有 ;其结构中存在非极性键的分子晶体有 ;其结构中存在非极性键的离子晶体有__________;(各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3)写出两种均含有A 、B 、C 、D 四种元素的化合物两种: 、 。

3.抗击“非典”期间,过氧乙酸(
)是广为使用的消毒剂。

它可由H 2O 2和冰醋酸反应制取,所以在过氧
乙酸中常含有残留的H 2O 2。

测定产品中过氧乙酸浓度c 0。

涉及下列反应: ① □MnO 4+□H 2O 2+□H + ═□Mn 2++□O 2十□H 2O ② H 2O 2+2
+2H + ═ I 2+2H 2O
④ I 2+2S 2O 32-═S 4O 62-+2I - 请回答以下问题:
(l )配平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配平系数填人以下方框内): □MnO -4+□H 2O 2+□H + ═ □Mn 2++□O 2十□H 2O
(2)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I 2时(反应④)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b 0 mL 待测液,用硫酸使溶液酸化,再用浓度为a 1 mol·的KMnO 4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H 2O 2,耗用的KMnO 4体积为b 1 mL (反应①,滴定过程中KmnO 4不与过氧乙酸反应)。

另取b 0 mL 待测液,加入过量的KI ,并用硫酸使溶液酸化,此时过氧乙酸和残留的H 2O 2都能跟 KI 反应生成 I 2(反应②和③)。

再用浓度为a 2 mol·的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 2,耗用Na 2S 2O 3溶液体积为b 2 mL 。

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过氧乙酸的浓度(用含a 1、a 2、b 0、b 1、b 2的代数式表示)。

c 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计算待测液中过氧乙酸的浓度c 0,加入的KI 的质量已过量但没有准确称量,是否影响测定结果 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4.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 ;X 、Y 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
流电源相连。

请回答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
4溶液,则
①X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为。

②Y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为。

(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三、实验题
1.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的工业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的溶液里有少许的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可能还含有少量的还原性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将其除去,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______。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多选扣分).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_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如果选用下列编号为A、B、C、D的四种装置(可以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

A B C D
请你写出所选择的装置编号及装置中的化学药品名称填在方格内或括号内
(电石、水)()()()
2.下图中的几种仪器装置都可以制得氢气,其中:
(1)能使发生或停止发生氢气操作均比较方便的装置是(写编号),能够灌充升空的小氢气球的装置是。

(2)在(D )装置中a 中的液体应是 ;b 中的液体应是 ,其作用是 。

(3)使(D )装置发生氢气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四、计算题
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已知该化合物由C .H 、N 三种元素组成, W C =40%,W H =13.33%,其分子量为60。

通过结构分析可知,该物质分子中其中有一个氮原子以
存在,且不与H 原子直接相连。

燃料的氧化
剂是N 2O 4,燃烧产物只有CO 2、H 2O 、N 2;5.00g“偏二甲肼”完全燃烧时可放出212.5kJ 热量。

(1)试推算“偏二甲肼”的分子式,并写出它的结构简式。

(2)写出燃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安徽高三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氮化硅(Si 3N 4)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耐磨材料,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它属于 A .原子晶体 B .分子晶体 C .金属晶体
D .离子晶体
【答案】A
【解析】根据氮化硅(Si 3N 4)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耐磨材料可知,该化合物应该是一种原子晶体,答案选A 。

【考点】考查物质晶体类型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晶体的含义,特别是晶体的性质,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

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 ~100nm ,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 .溶液 B .胶体 C .悬浊液 D .乳浊液
【答案】B
【解析】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1nm ~100nm 之间,据此可知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胶体,答案选B 。

【考点】考查分散系的判断
点评:该题以新科技为载体,重点考查几种分散系的区别,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难度不大。

该题的关键是记住几种分散系的含义以及判断的依据,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3.向Fe(OH)3胶体溶液中逐滴加入某种溶液,先有沉淀析出,继续加入该溶液时沉淀又溶解,则加入的溶液可能是
A .0.5mol·L -1的硫酸镁溶液
B .0.5 mol·L -1
的氢氧化钠溶液
C .0.5 mol·L -1的盐酸
D .0.5 mol·L -1
的氯化铵溶液
【答案】C
【解析】胶体发生聚沉的条件是加热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或者是加入电解质。

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后上传氢氧化铁固体。

氢氧化铁是一种难溶性带弱碱,能溶于酸中,所以根据选项可知,应该是盐酸,答案选C 。

【考点】考查胶体聚沉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侧重对基础性知识的巩固与训练,难度不大。

该题的关键是记住胶体聚沉的条件,然后灵活运用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4.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SO 2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下图。


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在A 处流出的气体为
A .SO 2
B .SO 3,O 2
C .SO 2,O 2
D .SO 2,SO 3
【答案】C
【解析】根据装置图可知,中间部分是热交换器,所以从A 处流出的气体是经过热交换后的SO 2和氧气,答案选C 。

【考点】考查工业接触法制备硫酸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难度不大。

属于常识性知识的考查,记住即可。

5.已知25℃、101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 (石墨)+O 2(g )=CO 2(g ) △H= —393.51kJ·mol -
1
C (金刚石)+O 2(g )=CO 2(g ) △H= —395.41kJ·mol -
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答案】A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得到C (石墨)=C (金刚石),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 =—393.51kJ·mol

1
+395.41kJ·mol -1=+1.9kJ/mol ,这说明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的,则石墨的总能量高于金刚石的总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性强,所以答案选A 。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计算与应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在必要时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6.用石灰水保存鲜蛋是一种化学保鲜方法,这种保存鲜蛋方法的原理是
① 石灰具有强碱性,杀菌能力强 ② Ca(OH)2能与鲜蛋呼出的CO 2反应,生成碳酸钙薄膜,起保护作用 ③ 石灰水是电解质溶液,能使蛋白质凝聚 ④ 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中和酸性物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鲜鸡蛋易变质是因为鲜鸡蛋里的细菌能通过鸡蛋壳上的空隙进行呼吸作用。

鸡蛋在石灰水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将小空隙堵上,阻止细菌继续繁殖;同时石灰水具有碱性,杀菌能力强起到保鲜的作用,①②正确;蛋白质凝聚说明蛋白质变性,故③错误;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中和酸性物质,也能导致蛋白质变性,故④错误,因此答案选A 。

【考点】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紧密联系生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该题的关键是明确鸡蛋易变质的原因即可解答。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原子晶体中只含有极性键 ②金属在常温时都以晶体形式存在 ③离子晶体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有共价键 ④分子晶体中一定有分子间作用力,有的还可能有氢键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C
【解析】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是原子晶体,即原子晶体中只含有共价键,但不一定是极性键,例如金刚石中含有非极性键,,①不正确;金属Hg 在常温下是液态,②不正确;离子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③正确;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但分子晶体和也可能含有氢键,例如水
分子,④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晶体类型和化学键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键与晶体类型的关系,特别是要学会通过举例排除逐一筛选得出正确的结论的方法。

8.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26.0kJ B.51.9kJ C.155.8kJ D.467.3kJ
【答案】A
【解析】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1mol葡萄糖可以生成
6mol的水,所以当它氧化生成1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与应用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难度不大。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燃烧热的含义,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9.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A.NaOH B.H2SO4C.AgNO3D.Na2SO4
【答案】A
【解析】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这说明电解后溶液的碱性增强。

选项ABD都是
相当于电解水,溶液的浓度增大,所以A中碱性增强,B中酸性增强,D中溶液还是中性的。

C中的生成物是银、氧气和硝酸,溶液的酸性增强,答案选A。

【考点】考查电解池中电极产物的判断以及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的考点。

侧重对学生基础性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电解池中离子的放电顺序,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在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 + Cl2= Fe3++ 2Clˉ
B.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Fe3+ +3NH3•H2O = Fe(OH)3↓ + 3NH4+
C.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 Ca(HCO3)2 + 2H+=Ca2+ + 2H2O + 2CO2↑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2+ 2OHˉ =3Clˉ + ClOˉ + H2O
【答案】B
【解析】A不正确,电子的得失不守恒,应该是2Fe2+ + Cl
2
= 2Fe3++ 2Clˉ;碳酸氢钙是易溶水的,应该用离子符
号表示,C不正确;D中电荷不守恒,应该是Cl
2+ 2OHˉ=Clˉ + ClOˉ + H
2
O,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该题需要明确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一般,即(1)检查反应能否发生。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

(3)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

(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

(5)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

11.用电解水的方法分析水的组成时,需要加入一些电解质以增强水的导电性,不宜加入的物质是
A.Na2SO4B.NaNO3C.KOH D.Cu SO4
【答案】D
【解析】电解硫酸铜溶液时生成物是铜、氧气和硫酸,即电解的物质不再是水,所以并能加入硫酸铜,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考点】考查电解水以及电解产物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注重基础,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电解池中离子的放电顺序,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12.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
2
,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中应依次装入
A.饱和Na2CO3溶液;无水CaCl2固体B.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
C.浓H2SO4;饱和Na2CO3溶液D.饱和Na2CO3溶液;稀H2SO4
【解析】盐酸易挥发,所以生成的CO
中除了含有水蒸气以外,还有氯化氢气体。

首先要除去氯化氢,利用饱和
2
的碳酸氢钠溶液,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即可,答案选B。

制备中除杂的有关判断
【考点】考查CO
2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注重基础,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难度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13.已知氯化铝易溶于苯和乙醚,其熔点为190℃,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氯化铝是电解质B.固体氯化铝是分子晶体
C.可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办法制取金属铝D.氯化铝为非极性分子
【答案】C
【解析】苯和乙醚都是非极性分子,所以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以及氯化铝的熔点低可知,氯化铝是非极性分子,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熔融时不能电离出离子,但氯化铝是电解质,溶于水可以电离出离子,因此选项C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考点】考查晶体类型、分子极性以及电解质的正误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综合性强,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侧重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14.某温度下,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

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氯化钠和6.5g水,则所得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30%B.100%
C.26.5%D.×100%
【答案】C
【解析】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则此时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26.5%。

所以6.5g水最多溶解氯
化钠的质量是,因此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浓度不变,答案选C。

【考点】考查溶液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设计新颖,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性知识巩固与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15.纳米材料的表面微粒占总微粒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

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
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图3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微粒数与总微粒数的比值

A.7:8B.13:14C.25:26D.26:27
【答案】D
【解析】该纳米颗粒的结构与氯化钠晶胞的结构不同,它是一个完整的颗粒结构,不为其他结构共用。

8个顶点、12条棱的中点、6个面的中心共26个粒子,立方体的中心有1个粒子,所以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的比值为
26∶27,即答案选D。

【考点】考查氯化钠晶胞的有关应用及计算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

该题的关键是理解氯化钠晶胞的结构,其次还要灵活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的想象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6.取pH=4的某电解质溶液 1.00L ,用 Pt电极进行电解,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1,且阴阳两极产物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该电解质溶液是
A.盐酸B.氯化钾溶液C.硝酸银溶液D.硫酸铜溶液
【解析】根据溶液pH 的变化可知,溶液的酸性增强,因此选项B 一定是错误的,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钾溶液溶液的碱性增强,且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惰性电极电极盐酸,阴阳极的电解产物分别是氢气和氯气,物质的量之比是1:1,且溶液的酸性较低,A 不正确;惰性电极硝酸银溶液,生成物是银、氧气和硝酸,溶液的酸性增强,但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C 不正确;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生成物是铜、氧气和硫酸,符合题意,答案选D 。

【考点】考查电解产物的判断以及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的考点。

该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电解池中离子的放电顺序,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17.已知:(l ) =H 2O (g ) △H 1=a kJ·
(2) =2H 2O (g ) △H 2=b kJ·
(3)
=H 2O (l ) △H 3=c kJ·
(4) =2H 2O (l ) △H 4=d 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 <c <0 B .b >d >0
C .2a =b <0
D .2c =d >0
【答案】C
【解析】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H 小于0,放出的热量越多,△H 越小。

由于液态水的能量低于气态水的能量,所以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多,因此2c =d <2a =b <0,答案选C 。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判断与计算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性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在进行反应热大小比较时,应该带着符号进行,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18.干电池的负极反应是:Zn –2e = Zn 2+,现以干电池作电源电解32.4g 34%的硝酸钾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则干电池中消耗锌的物质的量为 A .0.3mol B .0.05mol C .0.2mol D .0.1mol
【答案】D
【解析】惰性电极电解硝酸钾溶液,实质是电解水。

设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是m ,则根据溶质不变可知,32.4g×34×=m×36%,解得m =30.06g ,所以被电解的水的质量是32.4g -30.06g =1.8g ,物质的量是0.1mol 。

则根据2H 2O
2H 2↑+O 2↑可知,电解0.1mol 水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2=0.2mol ,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
消耗锌的物质的量是0.2mol÷2=0.1mol ,答案选D 。

【考点】考查电化学原理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电解产物的判断,然后依据电子得失守恒直接列式计算即可。

19.溶液中含有两种溶液质—氯化钠和硫酸,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用石墨做电极电解该溶液时,根据反应产物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阴极只析出氢气 B .阳极先析出氯气后析出氧气 C .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 D .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 不断增大,最后pH 为7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可以将溶质看成3molNaCl 和1molH 2SO 4,再转化一下思想,也可以看成2molHCl ,1molNa 2SO 4,1molNaCl 。

由于1molNa 2SO 4自始至终无法电解,且其溶液pH =7,暂时可以忽略,因此电解过程可先看成电解HCl ,再电解NaCl ,最后电解水,即2HCl H 2↑+Cl 2↑,2NaCl+2H 2O
2NaOH+H 2↑+Cl 2↑,
2H 2O
2H 2↑+O 2↑,生成的NaOH 为强碱,溶液显进行,pH 大于7。

A 中阴极自始自终是氢离子放电,只析出
H 2,故A 正确;B 中阳极氯离子先于氢氧根离子放电,先析出Cl 2,后析出O 2,故B 正确;故B 错误;C 中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故C 正确;D 中溶液pH 不断增大,最后生成的NaOH 为强碱,pH 大于7,因此D 不正确,答案选D 。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有关判断与应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