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阜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工作汇报07,4,15 精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工作汇报
北京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规划说明
• 本规划重点研究的问题是旅游业如何在社会经济转型中发挥 作用,超越旅游规划的范畴,这是本规划最大的尝试。 • 在体例上没有采取文本、说明书的形式,而是针对阜新的具 体问题,采取了文本和研究报告的形式。 • 一读即明的文本 • 特别强调重点项目策划
四、地方财政收入不足
•
2005年的财政收入5.84亿元(截至至11月)。在辽宁14各地级市
中排名最后,抵不上很多地区的县。
•
同期阜新的财政支出则为27.76亿元,财政赤字20多个亿。
五、煤电之城的遗留问题
问题1:灾害治理问题
• 13个沉陷区 • 总面积101.4平方公里 • 2.7万座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 1.52万座处于危房状态 • 涉及居民2.9万户、7.8万人 • 直接与间接损失已超过15亿元 • 海州矿的灾害治理需要6个亿以上的资金,阜新地区与矿业相
49
-40000
~
)
)
~
)
)
)
)
利润 税金 利税总额
2001年以来,阜新市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个人可支配收 入、人均商品零售额等指标均位居辽宁省末位(倒数第一或第二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在辽宁省是倒数第一名,连续两年增
幅不到1位数,比西部地区还低2.2个百分点。
2500 2000 1500 1000
计50余万。 • 矿务局资料显示,矿务局系统40万职工中已经有20万人下岗,
全市近20万人处于月收入156元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占市区人 口的25.4%,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警戒线”。 • 阜新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在岗工人人数仅为3.15万人,
比2000年减少37.56%,仅仅相当于1995年在岗工人人数的20%
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开采何洗选业工业增加值与 当年工业增加值、GDP比较(单位:亿元)
120
100
7.3%
80
60
40
26%
20
0
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 炭开采何洗选业工业 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
GDP
阜新、辽宁省重工业总产值比较(单位:亿元)
重工业总产值(亿元) 辽宁省 阜新
阜新的比重(%)
• 阜新所在区域的生态旅游市场、访古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市场 空间狭小,利润已为区域内的领头羊所吸噬,缺乏工业遗产旅 游引领的,单打独斗式的生态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 ,很难打破阜新所在区域的旅游市场格局。
均增长17%的高速度,高于国家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
。
阜新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促进城市转型战略研 究报告
——旅游业:阜新社会转型的另一 条腿
三个难题:阜新社会经济转型的困难
•
产业选择的难题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2005年,阜新三个产业比重 25:34:41
同期全国比重:12.4:47.3:40.3
•
本地内需不足的难题
4.3周。
“ 新邱煤矿曾是一座 年产100万吨的大型 井,现已萎缩到十几 万吨,全矿职工出路 成了大问题,如果我 们不迅速采取有效措 施发展地方工业,那 么,新邱矿的现在,
就是阜新市的将来。
——1985,马 波
东梁、平安、新邱 、 海州…… 15万下岗职工,50万 相关人口
转型
?
小结一
尽管马波先生在20年前的呼吁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十 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发展和谐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阜新 如何在资源枯竭后平稳实现社会转型对于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具 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从这个意义上看,资源枯竭后的阜新完成社 会转型,亡羊补牢,尤未为晚。
何以发展第三产业
•
再就业难题
就业格局的隐患:
2003年阜新二产的采掘业、制造业、电热产业和建筑业就业人口为 173800人,占阜新所有就业人员的93.37%。
小结三
阜新产业格局需要进一步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是必由 之路,问题是凭借什么资源去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怎样发展第三产 业。
思路梳理:
• 就业的难题 ——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500 0
2004辽宁各市地区生产总值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沈
阳
大
连
鞍
山
抚
顺
盘
锦
锦
州
营
口
本
溪
葫芦岛
丹
东
辽
阳
铁
岭
朝
阳
阜
新
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开采何洗选业工业总产值与 全年工业总产值的对比
150
100
20.8%
50
0
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 炭开采何洗选业工业 总产值
全年工业总产值(单 位:亿元)
阜新转型之路的资源盘点
政治资源: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视
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
——2001年12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办公会议
“继续做好辽宁省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 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 [2003]11号)
周边十几个乡镇的近万户从事养鸡业,这些专业户大多
数是下岗的矿工或农村剩余劳动力。
•
2003年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总产值高达9.45亿元,是煤炭
开采和洗选业的8倍。
•
经过2002年的转型之路后,阜新市于2003年3月发布了阶
段性的成果:GDP增幅为20.4%,增幅居全省第一。2005
年GDP达到创历史记录的143亿元,从2000年以来保持年
1994年 2447.12 45.08
1.84
2000年 3452.9
41.9 1.21
2003年 5094.97 64.66
1.27
• 2005年阜新市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为31.36亿元,在辽 宁省14个地级市中排名最末
• 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21亿元,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中排名 倒数第二
》表明: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的转型之战得以有
序展开:启动的17个农业园区和一批设施小区开始实施
集约化经营;全市完成绿色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面积800
多万亩,“五彩杂粮”等一批农产品获得绿色认证并打
入国际市场。
•
已经形成了种鸡-孵化-饲料-养成-屠宰等多环节的
生产链,直接带动了5万只规模的肉鸡基地场60个和拉动
产品就地销售的问题,使新增加的产业很好地融合到原有产业中
因此,我们认为,旅游业是阜新实现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选择
新的难题:选择何种模式发展旅游业?
焦作模式不可法
•工业考古学
工业遗产旅游
•工业遗产旅游
•《无锡宣言》 (2006年4月18日)
国内外情况 对阜新的意义
•第六批国家文保单位 九处工业遗产
•解决再就业难题
阜新的典型问题
一、地方经济缺少支点
各个阶段阜新矿务局系统利税统计(单位:万元)
60000 40000
5.38亿元
20000
0
恢一
二
调三
四
五
六
8
总
复五
五
整五
五
五
五
6
计
时(
(
时(
(
(
(
~
-20000
5期
2 )
(
~
6期
~
5 )
(
~
~
~
~
88 81 85 76 80 71 75 66 70
63 58 62 53 57
阜新的选择
• 旅游业是世界最大的产业,且潜力巨大;旅游业在地区间的分布是可以 通过促销改变的;旅游业相对落后地区旅游业也可能实现高速发展
• 旅游业的相关产业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大 •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 • 旅游业是一个内生外向的产业 • 旅游业的发展,将为阜新高新农副产品的销售提供新的渠道,解决农副
“搞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抓紧研究建立资源开发
补偿机制、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国务院关于印发200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阜新要在良好开局的基础上,按照自力更生、市场运作、龙头牵动、科技支撑、民营为
主的转型思路,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
•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0.63(1~11月)亿元,在辽宁省14个地级 市中排名倒数第一
• 2005年尽管阜新GDP达到142亿元的水平,比2000年增长了将近 20%,但是在辽宁14个地市中,仍然处于末游地位
二、下岗职工问题
• 省统计年鉴显示,2003年阜新失业率达到6.4%的水平。 • 阜新市有关资料,阜新失业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涉及家属共
• 规划范围 辽宁省阜新市所辖全部行政管理地域,包括2县5区,共 10355平方公里。
• 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年。 分为三个阶段: 近期:2007~2010 中期:2011~2015 远期:2016~2025
• 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阜新市旅游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根据阜新市面临社会经济转型的具体情况,本规划特别注 重从社会经济转型角度进行旅游规划。
•解决内需不足问题
•化灾害治理投入为 可持续基础投入
•强力产业带动作用
资源分析:阜新能不能发展 工业遗产旅游?
1
1、层次结构
3
27
2、空间结构
3、类别结构
4、区域竞争结构
先行者: 垄断性产品 后发者: 竞争激烈
小结四
• 在目前市场环境下,阜新具有垄断性市场竞争力的旅游资源, 只能是以海州露天矿为代表的工业遗产资源。
统计在册的阜新失业人数及与全省的对比
阜新 全省
2000 2.6 48.8
失业人数(万人)
2001
2002
3.5 55.5
3.6 75.5
2003 2.6 72
2000 5.8 3.7
失业率(%)
2001
2002
7.6
8.7
4.8
6.8
2003 6.4 6.7
据《辽宁统计年鉴》2004数据
• 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数字,同样的问题
关的灾害治理需要资金在10亿元以上
问题2:对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欠帐问题
建国以来,国家对阜新的投资88%投在了煤电上,地方工业、农业 、教育合起来为12%。单一的投资结构造就了阜新单一的经济结构,也 酿成了阜新现在的困局,要解决阜新的问题,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小结二
阜新转型之路问题重重,转型战略需要对这些问题作通盘考虑 。
规划结构
一、核心思路
阜新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促进城市转型战略研 究报告
——旅游业:阜新社会转型的另一 条腿
一个焦点:资源枯竭型城市 如何转型
•
400多座矿山已经或将要闭坑
•
50多座矿城资源处于衰减状态
•
118座资源型城市,1.54亿人
口, 3400万市区非农业人口
, 1250万职工
全国采矿为主的资源 型城市状态表
业。”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
阜新转型之路的资源盘点
经济资源:有效的资金支持
•
2002年2月28日,国家一次性安排资金11.8亿用于沉陷区治理,拨款9亿用于安
置三矿破产,细河治理给了4000万,贷款支持海洲露天矿和清河门竖井的改造
,并拨付资金改造农村电网等等。
•
2005年国土资源部明确给予海州露天矿6亿元用于灾害治理。据了解,目前已经
有2000多万元到位。这些资金的注入,为阜新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为阜新社会
经济经济转型奠定了基础。
阜新转型的成果和今后发展的设想
阜新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促进城市转型战略研 究报告
——旅游业:阜新社会转型的另一 条腿
良好的开端:阜新社会经济转型的成绩
•
2002年阜新市委出台的《关于加快阜新经济转型的决定
三、内需严重不足的问题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003: 9520 2004: 11158 2005: 12447
2005年阜新城乡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6656元,人均支出为5413.7元/同期 农民纯收入为3090元,支出为3228元
+ 失业、隐性失业
2005年阜新社会商品零14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二
,大力培育替代产业。要支持阜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优势工业和县区经济。
2至3年内,要在改善环境、沉陷区治理、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充分扩大就业、
培育自身发展能力上有突破性进展。省里要配合国家高质量地完成阜新改革试点任务,到
2010年基本完成经济转型规划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形成具有特色、初具规模的优势接续产
• 内需不足的问题 ——必须发展外向型经济
• 全面统筹的要求 ——必须发展动力产业
• 可行性问题 ——必须发展符合新的市场需求的产业
• 现代农业的优势 ——必须发展与之互补的产业
寻找阜新社会经济转型的另一条腿
从焦作看阜新:旅游业何为?
• 旅游业本身是朝阳产业,且具有极大的潜力 • 地区旅游业的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 • 旅游业的“注意力经济”特点 • 旅游业是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先导产业 • 旅游业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特殊的意义
衰退
成长
期,
期,
12%
20%
成熟 期, 68%
390*12%=
阜新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促进城市转型战略研 究报告
——旅游业:阜新社会转型的另一 条腿
阜新:焦点中的焦点
辉煌
隐患
破产
从新中国成立到 2000年底,阜新 累计发电1500亿 千瓦,生产原煤 5.3亿吨,用60 吨卡车装煤排列 起来,可绕地球
北京开思九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规划说明
• 本规划重点研究的问题是旅游业如何在社会经济转型中发挥 作用,超越旅游规划的范畴,这是本规划最大的尝试。 • 在体例上没有采取文本、说明书的形式,而是针对阜新的具 体问题,采取了文本和研究报告的形式。 • 一读即明的文本 • 特别强调重点项目策划
四、地方财政收入不足
•
2005年的财政收入5.84亿元(截至至11月)。在辽宁14各地级市
中排名最后,抵不上很多地区的县。
•
同期阜新的财政支出则为27.76亿元,财政赤字20多个亿。
五、煤电之城的遗留问题
问题1:灾害治理问题
• 13个沉陷区 • 总面积101.4平方公里 • 2.7万座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 1.52万座处于危房状态 • 涉及居民2.9万户、7.8万人 • 直接与间接损失已超过15亿元 • 海州矿的灾害治理需要6个亿以上的资金,阜新地区与矿业相
49
-40000
~
)
)
~
)
)
)
)
利润 税金 利税总额
2001年以来,阜新市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个人可支配收 入、人均商品零售额等指标均位居辽宁省末位(倒数第一或第二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在辽宁省是倒数第一名,连续两年增
幅不到1位数,比西部地区还低2.2个百分点。
2500 2000 1500 1000
计50余万。 • 矿务局资料显示,矿务局系统40万职工中已经有20万人下岗,
全市近20万人处于月收入156元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占市区人 口的25.4%,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警戒线”。 • 阜新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在岗工人人数仅为3.15万人,
比2000年减少37.56%,仅仅相当于1995年在岗工人人数的20%
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开采何洗选业工业增加值与 当年工业增加值、GDP比较(单位:亿元)
120
100
7.3%
80
60
40
26%
20
0
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 炭开采何洗选业工业 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
GDP
阜新、辽宁省重工业总产值比较(单位:亿元)
重工业总产值(亿元) 辽宁省 阜新
阜新的比重(%)
• 阜新所在区域的生态旅游市场、访古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市场 空间狭小,利润已为区域内的领头羊所吸噬,缺乏工业遗产旅 游引领的,单打独斗式的生态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 ,很难打破阜新所在区域的旅游市场格局。
均增长17%的高速度,高于国家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
。
阜新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促进城市转型战略研 究报告
——旅游业:阜新社会转型的另一 条腿
三个难题:阜新社会经济转型的困难
•
产业选择的难题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2005年,阜新三个产业比重 25:34:41
同期全国比重:12.4:47.3:40.3
•
本地内需不足的难题
4.3周。
“ 新邱煤矿曾是一座 年产100万吨的大型 井,现已萎缩到十几 万吨,全矿职工出路 成了大问题,如果我 们不迅速采取有效措 施发展地方工业,那 么,新邱矿的现在,
就是阜新市的将来。
——1985,马 波
东梁、平安、新邱 、 海州…… 15万下岗职工,50万 相关人口
转型
?
小结一
尽管马波先生在20年前的呼吁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十 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发展和谐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阜新 如何在资源枯竭后平稳实现社会转型对于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具 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从这个意义上看,资源枯竭后的阜新完成社 会转型,亡羊补牢,尤未为晚。
何以发展第三产业
•
再就业难题
就业格局的隐患:
2003年阜新二产的采掘业、制造业、电热产业和建筑业就业人口为 173800人,占阜新所有就业人员的93.37%。
小结三
阜新产业格局需要进一步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是必由 之路,问题是凭借什么资源去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怎样发展第三产 业。
思路梳理:
• 就业的难题 ——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500 0
2004辽宁各市地区生产总值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沈
阳
大
连
鞍
山
抚
顺
盘
锦
锦
州
营
口
本
溪
葫芦岛
丹
东
辽
阳
铁
岭
朝
阳
阜
新
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开采何洗选业工业总产值与 全年工业总产值的对比
150
100
20.8%
50
0
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 炭开采何洗选业工业 总产值
全年工业总产值(单 位:亿元)
阜新转型之路的资源盘点
政治资源: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视
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
——2001年12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办公会议
“继续做好辽宁省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 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 [2003]11号)
周边十几个乡镇的近万户从事养鸡业,这些专业户大多
数是下岗的矿工或农村剩余劳动力。
•
2003年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总产值高达9.45亿元,是煤炭
开采和洗选业的8倍。
•
经过2002年的转型之路后,阜新市于2003年3月发布了阶
段性的成果:GDP增幅为20.4%,增幅居全省第一。2005
年GDP达到创历史记录的143亿元,从2000年以来保持年
1994年 2447.12 45.08
1.84
2000年 3452.9
41.9 1.21
2003年 5094.97 64.66
1.27
• 2005年阜新市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为31.36亿元,在辽 宁省14个地级市中排名最末
• 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21亿元,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中排名 倒数第二
》表明: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的转型之战得以有
序展开:启动的17个农业园区和一批设施小区开始实施
集约化经营;全市完成绿色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面积800
多万亩,“五彩杂粮”等一批农产品获得绿色认证并打
入国际市场。
•
已经形成了种鸡-孵化-饲料-养成-屠宰等多环节的
生产链,直接带动了5万只规模的肉鸡基地场60个和拉动
产品就地销售的问题,使新增加的产业很好地融合到原有产业中
因此,我们认为,旅游业是阜新实现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选择
新的难题:选择何种模式发展旅游业?
焦作模式不可法
•工业考古学
工业遗产旅游
•工业遗产旅游
•《无锡宣言》 (2006年4月18日)
国内外情况 对阜新的意义
•第六批国家文保单位 九处工业遗产
•解决再就业难题
阜新的典型问题
一、地方经济缺少支点
各个阶段阜新矿务局系统利税统计(单位:万元)
60000 40000
5.38亿元
20000
0
恢一
二
调三
四
五
六
8
总
复五
五
整五
五
五
五
6
计
时(
(
时(
(
(
(
~
-20000
5期
2 )
(
~
6期
~
5 )
(
~
~
~
~
88 81 85 76 80 71 75 66 70
63 58 62 53 57
阜新的选择
• 旅游业是世界最大的产业,且潜力巨大;旅游业在地区间的分布是可以 通过促销改变的;旅游业相对落后地区旅游业也可能实现高速发展
• 旅游业的相关产业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大 •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 • 旅游业是一个内生外向的产业 • 旅游业的发展,将为阜新高新农副产品的销售提供新的渠道,解决农副
“搞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抓紧研究建立资源开发
补偿机制、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国务院关于印发200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阜新要在良好开局的基础上,按照自力更生、市场运作、龙头牵动、科技支撑、民营为
主的转型思路,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
•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0.63(1~11月)亿元,在辽宁省14个地级 市中排名倒数第一
• 2005年尽管阜新GDP达到142亿元的水平,比2000年增长了将近 20%,但是在辽宁14个地市中,仍然处于末游地位
二、下岗职工问题
• 省统计年鉴显示,2003年阜新失业率达到6.4%的水平。 • 阜新市有关资料,阜新失业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涉及家属共
• 规划范围 辽宁省阜新市所辖全部行政管理地域,包括2县5区,共 10355平方公里。
• 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年。 分为三个阶段: 近期:2007~2010 中期:2011~2015 远期:2016~2025
• 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阜新市旅游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根据阜新市面临社会经济转型的具体情况,本规划特别注 重从社会经济转型角度进行旅游规划。
•解决内需不足问题
•化灾害治理投入为 可持续基础投入
•强力产业带动作用
资源分析:阜新能不能发展 工业遗产旅游?
1
1、层次结构
3
27
2、空间结构
3、类别结构
4、区域竞争结构
先行者: 垄断性产品 后发者: 竞争激烈
小结四
• 在目前市场环境下,阜新具有垄断性市场竞争力的旅游资源, 只能是以海州露天矿为代表的工业遗产资源。
统计在册的阜新失业人数及与全省的对比
阜新 全省
2000 2.6 48.8
失业人数(万人)
2001
2002
3.5 55.5
3.6 75.5
2003 2.6 72
2000 5.8 3.7
失业率(%)
2001
2002
7.6
8.7
4.8
6.8
2003 6.4 6.7
据《辽宁统计年鉴》2004数据
• 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数字,同样的问题
关的灾害治理需要资金在10亿元以上
问题2:对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欠帐问题
建国以来,国家对阜新的投资88%投在了煤电上,地方工业、农业 、教育合起来为12%。单一的投资结构造就了阜新单一的经济结构,也 酿成了阜新现在的困局,要解决阜新的问题,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小结二
阜新转型之路问题重重,转型战略需要对这些问题作通盘考虑 。
规划结构
一、核心思路
阜新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促进城市转型战略研 究报告
——旅游业:阜新社会转型的另一 条腿
一个焦点:资源枯竭型城市 如何转型
•
400多座矿山已经或将要闭坑
•
50多座矿城资源处于衰减状态
•
118座资源型城市,1.54亿人
口, 3400万市区非农业人口
, 1250万职工
全国采矿为主的资源 型城市状态表
业。”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
阜新转型之路的资源盘点
经济资源:有效的资金支持
•
2002年2月28日,国家一次性安排资金11.8亿用于沉陷区治理,拨款9亿用于安
置三矿破产,细河治理给了4000万,贷款支持海洲露天矿和清河门竖井的改造
,并拨付资金改造农村电网等等。
•
2005年国土资源部明确给予海州露天矿6亿元用于灾害治理。据了解,目前已经
有2000多万元到位。这些资金的注入,为阜新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为阜新社会
经济经济转型奠定了基础。
阜新转型的成果和今后发展的设想
阜新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促进城市转型战略研 究报告
——旅游业:阜新社会转型的另一 条腿
良好的开端:阜新社会经济转型的成绩
•
2002年阜新市委出台的《关于加快阜新经济转型的决定
三、内需严重不足的问题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003: 9520 2004: 11158 2005: 12447
2005年阜新城乡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6656元,人均支出为5413.7元/同期 农民纯收入为3090元,支出为3228元
+ 失业、隐性失业
2005年阜新社会商品零14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二
,大力培育替代产业。要支持阜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优势工业和县区经济。
2至3年内,要在改善环境、沉陷区治理、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充分扩大就业、
培育自身发展能力上有突破性进展。省里要配合国家高质量地完成阜新改革试点任务,到
2010年基本完成经济转型规划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形成具有特色、初具规模的优势接续产
• 内需不足的问题 ——必须发展外向型经济
• 全面统筹的要求 ——必须发展动力产业
• 可行性问题 ——必须发展符合新的市场需求的产业
• 现代农业的优势 ——必须发展与之互补的产业
寻找阜新社会经济转型的另一条腿
从焦作看阜新:旅游业何为?
• 旅游业本身是朝阳产业,且具有极大的潜力 • 地区旅游业的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 • 旅游业的“注意力经济”特点 • 旅游业是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先导产业 • 旅游业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特殊的意义
衰退
成长
期,
期,
12%
20%
成熟 期, 68%
390*12%=
阜新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促进城市转型战略研 究报告
——旅游业:阜新社会转型的另一 条腿
阜新:焦点中的焦点
辉煌
隐患
破产
从新中国成立到 2000年底,阜新 累计发电1500亿 千瓦,生产原煤 5.3亿吨,用60 吨卡车装煤排列 起来,可绕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