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教版化学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专题四《烃的衍生物》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烃的衍生物》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环境温度(反应温度)是115﹣125℃,其它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以下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价廉的乙酸与1﹣丁醇的物质的量之比应大于1:1
B.不用水浴加热是因为乙酸丁酯的沸点高于100℃
C.从反应后混合物分离出粗品的方法:用Na2CO3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由粗品制精品需要进行的一步操作:加吸水剂蒸馏
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为具有水果香味的油状液体,它与过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蒸馏,若得到的有机物蒸气与氢气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3,则有机物C5H10O2的结构简式可以是()
A. HCOOCH2CH(CH3)2 B. CH3CH2COOCH2CH3C. CH3COOCH2CH2CH3 D. CH3COOCH(CH3)2
3.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5H10O,它能发生银镜反应,若将它与H2加成,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4.已知乙酸中的氧都是18O,则乙酸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体系中含有18O的物质是()
A.只有乙酸B.只有乙酸乙酯C.乙酸、乙酸乙酯、水D.乙酸乙酯、乙醇、水
5.按如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棕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是()
A. H2
B. CH3CH2OH(气)C. CO2 D. CO和H2
6.下列实验中,能证明苯酚的酸性极弱的是()
A.跟氢氧化钠溶反应生成苯酚钠B.苯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粉红色C.二氧化碳通入苯酚溶液能游离出苯酚D.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7.下列有机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的反应:CH3CH2Cl+NaOH CH3CH2OH+NaCl
B.实验室制取硝基苯: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
D.乙醛的银镜反应: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2Ag↓+3NH3+H2O 8.下列有关苯酚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侧链对苯环性质有影响的是()
A.苯酚能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醇B.苯酚能和NaOH溶液反应C.苯酚燃烧产生带浓烟的火焰D.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
9.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酚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因此它是一种羧酸
B.凡是能起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
C.在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羧基中的氢原子,醇脱去羟基生成水和酯
D.乙烯和甲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0.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醛中都含醛基和烃基
B.所有醛都会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并能发生银镜反应
C.一元醛的分子式符合C n H2n O的通式
D.醛的官能团是﹣COH
11.分子式是C3H6Cl2的有机物,若再有一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则生成的C3H5Cl3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则原有机物C3H6Cl2应该是()
A. 1,3­二氯丙烷B. 1,1­二氯丙烷C. 1,2­二氯丙烷D. 2,2­二氯丙烷
12.下列物质,属于酚类的是()
13.某饱和一元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得到0.5gH2,取相同物质的量的该醇完全燃烧后得36g水.该醇应是()
A . 乙醇(C 2H 6O )
B . 丙醇(
C 3H 8O )
C . 丁醇(C 4H 10O )
D . 丙三醇(C 3H 8O 3) 14.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 )
A . 烷烃
B . 烯烃
C . 卤代烃
D . 羧酸 15.化合物丙可由如下反应得到:
丙的结构不可能是( )
A . CH 3CBr 2CH 2CH 3
B . (CH 3)2CBrCH 2Br
C . C 2H 5CHBrCH 2Br
D . CH 3(CHBr )2CH 3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实验室可用NaBr ,浓H 2SO 4,乙醇为原料制备少量溴乙烷:
C 2H 5—OH+HBr C 2H 5Br+H 2O
已知反应物的用量为:0.30 mol NaBr (s );0.25 mol C 2H 5OH (密度为0.80 g·cm -3);36 mL 浓H 2SO 4(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 -1);25 mL 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应选择图中的a 装置还是b 装置?_____________。

(2)反应装置中的烧瓶应选择下列哪种规格最合适( )
A.50 mL
B.100 mL
C.150 mL
D.250 mL
(3)冷凝管中的冷凝水的流向应是 ( )
A. A 进B 出
B. B 进A 出
C. 从A 进或B 进均可
(4)可能发生的副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3个方程式)。

(5)实验完成后,须将烧瓶内的有机物蒸出,结果得到棕黄色的粗溴乙烷,欲得纯净溴乙烷,应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17.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将不同浓度的硫酸与3mL 无水乙醇和2mL 冰醋酸混合,分别进行制取乙酸乙酯的研究。

(1)仪器B 的名称 ,其作用是 ;
(2)兴趣小组记录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如表:
℃第℃组实验中,试管内溶液颜色随反应进行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的原因是:;
若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试管C的酯层中没有乙酸的实验组是(填组序号);从实验结果分析,选用催化剂的最佳浓度是;
℃由实验结果可知,盐酸填“能”或“不能”)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其原因是。

18.关于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在试管中先注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加热煮沸之后把NaOH溶液倒去,再用蒸馏水洗净试管备用
B.在洗净的试管里配制银氨溶液
C.向银氨溶液中滴入3~4滴乙醛稀溶液
D.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A中加NaOH溶液振荡,加热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银氨溶液的配制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银氨溶液久置可能会爆炸,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且造成资源浪费,实验室从废液中回收银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Ag(NH3)2]+Ag++2NH3
℃写出废液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铁粉要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9.已知NH4+与甲醛(HCHO)在水溶液中有如下反应:4NH4++6HCHO→(CH2)6N4+4H++6H2O,实验室中有一瓶脱落标签的铵盐,取2.0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HCHO溶液配成100mL 溶液,取出10mL,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当加入25mL时,溶液恰好呈中性,求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0.两种饱和一元脂肪醛的混合物,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1。

取4.08 g混合物与足量银氨溶液共热,生成银21.6 g。

试通过计算判断这两种醛是什么醛,并求它们各自的物质的量。

四、填空题(共3小题)
21.醛类定义:和连接而成的化合物称为醛。

22.卤代烃在有氢氧化钠存在的条件下水解,这是一个典型取代反应。

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如OH-等阴离子)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如:CH3CH2CH2Br+OH-(NaOH)―→CH3CH2CH2OH+Br-(NaBr)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溴乙烷跟NaHS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碘甲烷跟CH3COONa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碘甲烷、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合成甲乙醚
(CH3—O—CH2CH3)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正确的有(填序号)
℃如果将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和甲苯
℃用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除去苯中的苯酚:向溶液中加入浓溴水,过滤
℃要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制得纯净的乙烷,可将混合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向溴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并加入AgNO3溶液可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增加乙酸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会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生成更多的乙酸丁酯,故A正确;
B.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环境温度(反应温度)是115﹣125°C,而水浴的温度为100°C,故B错误;
C.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乙酸、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的水溶液,乙醇能溶于水,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中的溶解度极小,不溶于水,所以用Na2CO3溶液洗涤后分液可得乙酸乙酯粗品,故C正确;
D.粗品中含有水,可加吸水剂除去水然后再蒸馏,故D正确。

2.【答案】B
【解析】得到的有机物蒸气与氢气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3,则有机物蒸气摩尔质量=46g/mol,酯在碱中水解产生的有机蒸气是醇,则摩尔质量为46g/mol的醇是乙醇,所以水解得到的羧酸钠为丙酸钠,原有机物C5H10O2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OOCH2CH3,故选B。

3.【答案】A
【解析】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所以该有机物为醛,其可能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2CHO、CH3CH(CH3)CH2CHO、CH3CH2CH(CH3)CHO、(CH3)3CCHO,醛跟H2的加成反应是发生在上,使之转化为﹣CH2OH,得到的醇羟基必定在碳链的端点碳上,即伯醇;各选项中B、C、D羟基连接的C不满足端点碳的条件,只有A符合条件,
故选A.
4.【答案】C
【解析】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18O18OH+H16OCH2CH3CH3C18O16OCH2CH3+H218O;根据反应分析,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含有18O的物质有CH3C18O18OH、CH3C18O16OCH2CH3、H218O三种物质,故选C。

5.【答案】B
6.【答案】C
【解析】A.跟氢氧化钠溶反应生成苯酚钠,说明苯酚具有酸性,不能证明苯酚的酸性极弱,故A 错误;
B.苯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粉红色,说明苯酚具有还原性,不能证明苯酚的酸性极弱,故B错误;
C.碳酸是弱酸,二氧化碳通入苯酚溶液能游离出苯酚,说明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能证明苯酚的
酸性极弱,故C正确;
D.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说明苯酚与水的极性不相似,不能证明苯酚的酸性极弱,故D 错误。

7.【答案】D
8.【答案】D
【解析】A、苯酚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体现了苯酚中化学键的性质,故A错误;
B、苯酚能和NaOH溶液反应,说明苯酚具有弱酸性,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错误;
C、有机物大多是容易燃烧的,苯酚燃烧产生带浓烟的火焰体现了有机物的通性,故C错误;
D、苯酚和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体现了酚羟基的邻对位氢原子活泼,能说明侧链羟基对苯环性质有影响,故D正确。

9.【答案】D
【解析】A、由于苯酚分子中没有羧基,所以不是羧酸,故A错误;
B、由于只要分子中含有醛基,就能够发生银镜反应,如甲酸,所以能够发生银镜反应的不一定是醛,故B错误;
C、在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羟基,醇脱去氢原子生成酯和水,故C错误;
D、由于乙烯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的同系物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

10.【答案】B
【解析】A、甲醛分子中不含烃基,所以并不是所有醛中都有烃基,但是一定含有官能团醛基,故A错误;
B、醛基具有还原性,能够被溴水、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能够发生银镜反应,故B正确;
C、饱和一元醛分子的通式是C n H2n O,若烃基含有不饱和键,通式不是C n H2n O,故C错误;
D、醛基结构简式为﹣CHO,故D错误。

11.【答案】A
【解析】C3H6Cl2同分异构体有
(4),若(1)中的一个H被取代时,有2种情况,(2)有3种情况,(3)有3种情况,(4)有
1种情况。

12.【答案】B
【解析】A.羟基没有直接连接苯环,为苯甲醇,故A错误;
B.分子中含有苯环,且羟基直接连接在苯环,属于酚类,故B正确;
C.分子中含苯环,但羟基不连接在苯环上,所以不是酚类,故C错误;
D.分子中不含苯环,不是酚类,故D错误。

13.【答案】B
【解析】醇和钠反应,生成氢气,实际反应的方程式是2ROH+2Na=2RONa+H2,0.5gH2的物质的量0.25mol,是根据方程式醇的物质的量就是0.25×2=0.5mol,36g水的物质的量是2mol中含有4mol氢原子,即1个醇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且为饱和一元醇,故选B。

14.【答案】C
【解析】A.烷烃中不含官能团,故A不选;
B.烯烃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故B不选;
C.卤代烃的官能团为卤素原子,则四氯化碳属于卤代烃,故C选;
D.羧酸的官能团为-COOH,故D不选。

15.【答案】A
【解析】由转化关系可知,甲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甲为醇,乙为烯烃,烯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丙中2个溴原子应分别连接在相邻的碳原子上;
A、分子中2个溴原子不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碳原子上,不可能是烯烃与溴的基础产物,故A错误;
B、若乙为(CH3)2C=CH2,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2CBrCH2Br,故B正确;
C、若乙为CH3CH2CH=CH2,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HBrCH2Br,故C正确;
D、若乙为CH3CH=CHCH3,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BrCH3,故D正确。

16.【答案】(1)a。

(2)C (3)B (4)C2H5OH C2H4↑+H2O 2C2H5OH
C2H5OC2H5+H2O
2HBr+H2SO4(浓)Br2+SO2↑+2H2O C2H5OH+2H2SO4(浓)2C+2SO2↑+5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任意选取3个反应即可)
(5)将粗溴乙烷和稀NaOH(aq)的混合物放在分液漏斗中用力振荡,并不断放气,至油层无色,分液可得纯溴乙烷
【解析】(1)由题给信息,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应采用装置a。

(2)烧瓶的规格与所盛液体的体积有关,加热时烧瓶内液体的体积应介于烧瓶容积的1/3—2/3。

由于:
V(C2H5OH)=0. 25 mol×46 g·mol-1÷0. 80 g·mL-1=14 mL
所以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约为(忽略了混合时液体体积的变化):V总≈36 mL+25 mL+14 mL=75 mL,所以150 mL的烧瓶最合适。

(3)冷凝水应下口进上口出,这样冷凝器中始终充满水,冷凝效果好。

(4)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C2H5OH脱水生成乙烯和乙醚,℃浓H2SO4氧化HBr,℃C2H5OH脱
水炭化等反应。

(5)溴乙烷棕色是由于溶解了Br2,可用质量分数小于5%的稀NaOH(aq)洗涤除去,采用稀NaOH(aq)是为了防止C2H5Br的水解。

17.【答案】(1)长颈漏斗防止饱和碳酸钠溶液倒吸
(2)I 98%的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使部分反应物炭化
C+2H2SO4(浓)2SO2↑+CO2↑+2H2O或CH3CH2OH+2H2SO4(浓)2C↓+2SO2↑+5H2O
II ℃℃℃ 10 mol•L﹣1
III 能因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是H+,盐酸也能电离出H+
【解析】(1)如图所示的装置为实验室制乙酸乙脂,利用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仪器B为长颈漏斗,上方有较大的空间,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流进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
(2)℃.根据第℃组实验中,试管内溶液颜色随反应进行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黑色为碳,为98%的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乙醇所致,若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二氧化硫,C+2H2SO4(浓)2SO2↑+CO2↑+2H2O或CH3CH2OH+2H2SO4(浓)2C↓+2SO2↑+5H2O;℃.反应物中乙酸的沸点较低易挥发,乙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试管C的酯层中无气泡说明没有乙酸,℃℃℃实验组符合条件,从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后溶液颜色呈无色说明无碳生成,酯层与饱和碳酸钠溶液界面清晰说明有乙酸乙酯生成,无气泡,说明无乙酸,所以选用催化剂的最佳浓度是10 mol•L﹣1;
℃.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是H+,盐酸也能电离出H+;所以盐酸能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18.【答案】(1)除去试管内壁的油污
(2)向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硝酸银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3)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4)℃[Ag(NH3)2]++OH-+3H+=Ag++2NH4++H2O ℃将银离子还原℃NO
【解析】银镜反应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试管必须洁净,试管中先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加热煮沸,目的就是除去试管内壁上的油污,保证试管的洁净;银氨溶液的配制一定要先加入硝酸银,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当加入稀硝酸时,会与氨气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从废液中回收银加入铁粉是为了将银离子置换为单质银,达到回收的目的,同时不造成重金属离子的污染。

19.【答案】35%
【解析】设铵盐的化学式为(NH4)xR,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由各物质间的定量关系为:1mol (NH4)xR~xmolNH4+~xmolH+~xmolNaOH 得(2.0/M)×x=0.025,则M/x=80。

若为一价铵盐,
则该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为硝酸铵,其含N量为35%;若为二价铵盐,则该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无此铵盐,依此类推。

最后确定此铵盐只能为硝酸铵。

20.【答案】甲醛和丙醛,物质的量分别是0.02 mol和0.06 mol
【解析】混合醛的物质的量=4.08 g÷51 g·mol-1=0.08 mol,生成银的物质的量=21.6 g÷108 g·mol -1=0.2 mol>0.08 mol×2,由此可知:混合物中必含有甲醛。

设甲醛的物质的量为x,另一种醛A 的物质的量为y。


M A==58 g·mol-1
根据题意,醛A应符合通式C n H2n O:12n+2n+16=58,
n=3,所以A为丙醛。

综上可知,这两种醛是甲醛和丙醛,物质的量分别是
0.02 mol和0.06 mol。

21.【答案】醛基(﹣CHO)烃基(或氢原子)
【解析】醛类定义为:醛基(﹣CHO)和烃基(或氢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称为醛,醛类根据烃基是否饱和分为饱和醛和不饱和醛,根据含有醛基个数还分为一元醛、二元醛等。

22.【答案】(1)CH3CH2Br+NaHS―→CH3CH2SH+NaBr
(2)CH3I+CH3COONa―→CH3COOCH3+NaI
(3)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CH3I+CH3CH2ONa―→CH3OCH2CH3+NaI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卤代烃取代反应的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类比推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三种能力。

从给出的示例结合卤代烃的取代反应等知识,可分析得:R—X+Y-―→RY+X-(1)据题意可看出,RX即CH3CH2Br,而Y-即SH-,CH3CH2Br+SH-―→CH3CH2SH+Br-。

(2)从题意可以看出RX为CH3I,而Y-为CH3COO-,CH3I+CH3COO-―→。

同理,在(3)中RX显然是CH3I,但题目中并未直接给出和Y-有关的分子,而是给出了反应的结果CH3—O—CH2CH3,从产物CH3—O—CH2CH3可以推断出Y-应该是CH3CH2O-,它可以来自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生成的CH3CH2ONa。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CH3I+CH3CH2ONa―→CH3OCH2CH3+NaI
23.【答案】℃℃
【解析】℃苯酚和酒精都是有机物,苯酚易溶于酒精,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
故℃正确;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和甲苯,甲苯被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氧化成苯甲酸,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无此性质,所以能鉴别,故℃正确;
℃氨水是弱碱,不能和银反应,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上附着单质银,所以不能用氨水洗,故℃错误;
℃除去苯中的苯酚:向苯中含有苯酚的溶液中加入浓溴水,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是有机物,溶于苯中,无法过滤,故℃错误;
℃要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制得纯净的乙烷,将混合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酸性高锰酸钾将乙烯氧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混在乙烷中,得不到纯净的乙烷,故℃错误;
℃向溴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并加入AgNO3溶液,上层清夜中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氢氧化银白色沉淀,该沉淀会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银,不可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故℃错误;故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