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心理状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心理状态研究
摘要:以成绩和升学率论成败的高中教学,往往存在忽视高中生个性化发展、
课堂采取“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心理状态等现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思想政治课受其政治性、理论性等因素的制约,更不易获得高中生的喜爱,这就
导致高中生应付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本文通过阐述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心理状态,找出影响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
不足的影响因素,最终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现状;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
作用。

但是现在高中生受现行教学体制、外部环境的冲击以及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学习思
想政治课的热情逐渐下降。

因此,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相应的对策对促进高中生的健
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当下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心理状态
(一)积极型的学习心理状态积极学习的学生上思想政治课时不仅能够聚精会神的听课、参与课上互动,还能够努力思考、回答课堂上老师提问的问题,并自觉的运用思政课的原理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够长时间坚持学习,合理的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主
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目,积极地去请教同学或老师。

拥有这些好的学习
习惯的学生成绩通常是比较好的。

(二)消极型的学习心理状态消极型的学习状态比较普遍。

拥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大多不
重视思想政治课,有的甚至排斥思政课的学习。

它们主要的表现是学习不积极、不愿动脑去思考,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应付思政知识的学习。

他们基本没有什么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是死板
的猜测答案,学习没有动力与进取心,导致学习成绩很差。

二、造成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积极性低的原因
(一)教学体制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当今的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

首先,现在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体制以成绩论英雄,这就导致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及关怀。

其次,学生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优
异的成绩,埋头苦读,忽视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的时候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导致他
们自尊心受挫,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下降。

总之,受到学校、老师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
生们学习积极性、自主性逐渐下降。

(二)忽视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比语文历史等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政治性、理论
性过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低,学生依然按照自己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的
学习兴趣低迷,渐渐地产生排斥思想政治课程的心里状态。

因此,不重视学生们的心理状态,
不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现状。

正像俄国乌申斯基所说的,“丧失兴趣,就不可能去怀疑、释疑进而考证各种问题,最终有新的创造[1]”
(三)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少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大班化的教学体制难以让老师了解每一
个学生。

与此同时,高中繁重的课程压力、学习任务使得师生之间往往缺乏交流,这就导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理解学生的想法,授课效率降低,无法及时更新授课方式与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帮助高中生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措施
(一)去粗取精,改革传统教学体制传统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以提高思想
政治教育课程以及其他课程的成绩为最终归宿,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人文关怀,忘却教育的初衷。

教育首先要塑造人,然后再谈论知识。

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首先,要转变原有单纯以升学
率为主的教学目标,全面的去进行教学目标设计。

其次,创新内容表现形式,增加趣味阅读板块,不仅能够延展同学们的知识面,更能够提升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乐观愉快的气氛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求知欲”[2]。

的确,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利于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效率,利于发散老师的教学思维,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
的课堂互动氛围对学生和老师都是大有裨益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老师首先应
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课堂上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严师,课下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朋友。

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课堂上学生才能打开心扉,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按照老师
的要求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

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课堂互动至关重要,它是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基础。

(三)加强课下交流、用情感化解师生矛盾思想政治课程的老师因其课程性质的原因,
往往给人一种严肃的形象。

又由于思政课程通常被认为“副科”,不如语数外重要,对思想政
治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比较少,这就进一步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育专家朱小蔓曾说过:“离幵情感层面的交流,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3]” 就充分地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情感作用。

我们应该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抽出时间,举办师生座谈会,加强师生之
间的交流,弥补双方情感的缝隙,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总的来说,迫于升学压力,思
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式逐渐趋于古板化、教条化,致使学生不得不背诵整个政治课本以应付
考试,这违背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中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
时机,只有通过改革传统教学体制、活跃课堂氛围、加强课下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生
的成长,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朱自清.现代教师读本[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8.
[3]朱小蔓.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动情是德育的关键[M],教育研究,2004,(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