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成人的过度“保护”①_______导致孩子的过度依赖。
孩子最初的依赖是源自于自身的柔弱,②_______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主体意识的泯灭。
这种结果的出现,③_______归结于孩子成长的需要,④_______多多反思我们成人是否过分关心。
成人的包办代替⑤_______不能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⑥_______会扼杀儿童的天性,⑦_______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
A . A
B . B
C . C
D . D
2. (2分)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不管是企业的低碳行为,还是我们每个人的低碳行为,其实都是要行之于简朴自然,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B .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200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在光纤通讯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以及取得的显著成绩。
C . 谁来抑制过快增长的房价呢?关键在于政府起主导性作用。
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D . “小虎队”这个演唱组合的名字,对80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所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
3. (2分) (2019高二上·盐城期中) 下列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B .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 .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D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做大胆的概括、剪裁。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 . ③①②⑤④⑥
B . ②⑤④⑥①③
C . ①②⑤⑥④③
D . ①③②⑤④⑥
5. (2分) (2017高二下·天津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论语》和《孟子》都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都是晚年和弟子们一起编纂而成的。
B . 《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丛书,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编纂。
C . 道家是由老子在春秋末年创办的一个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和道教属于一个体系。
D . “中庸”,就是通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的最合适、最恰当的状态,是一种调和或折中的标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7高一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③。
五年,调福昌主簿。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
轼始具草,文义粲然。
复对制策,入三等。
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
磔,zhé,分裂。
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
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
⑤渭,渭水;河,黄河。
⑥破家:破产(1)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 . 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B . 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C . 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D . 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轼才学优异的一组是()
①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②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
③复对制策,入三等④及试二论,复入三等
⑤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⑥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⑥
C . ④⑤⑥
D . 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 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
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 . 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C . 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 . 苏轼才华优异,加冠的时候,他已博通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乎?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也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7高二下·天门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对待“誉”和“非”,应该“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达到“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
(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野鸭高飞,秋霞绚烂,并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9. (20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圣诞节
(美)纳博科夫
斯列普佐夫踏着渐渐变暗的雪从村里返回自家庄园,走进儿子夏天当书房的那间屋子,生起一个温暖的大火炉,然后就呆坐在了一把绒布椅子上。
人在遭受巨大不幸后往往如此。
葬礼结束后,你悲痛得摇摇晃晃,牙齿打战,泪水流得双眼模糊,帽子也掉在了地上。
这时有人体贴亲切地安慰你,递给你掉了的帽子。
他不是你的兄弟,而是一位偶然相识的人,一位你从没有过多注意过的乡下邻居,也不知姓甚名谁,平时没怎么说过话。
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房间已经有些温暖起来了。
他随手打开了最上面的一个书桌抽屉,发现一个笔记本,几块铺平蝶翅的木板,一些黑色的大头针,一个英国的铁皮饼干盒,里面放着一只异域的大蛹茧。
它摸起来像纸一般,似乎是一片卷起来的枯黄树叶制成的。
儿子在病中一直惦记着它,后悔把它留在了乡下。
不过他又安慰自己,心想包在茧里的蝶蛹也许是个死东西。
抽屉里还发现一只扯破了的捕蝶网,是一个塔勒坦布织成的口袋,缝在一个可以折叠的环口上。
他开始一个一个地拉开立柜的抽屉,边拉边哭,身子越弯越低。
每个抽屉上都盖着一块玻璃,玻
璃下整整齐齐摆放的蝴蝶标本在昏暗的油灯照耀下像丝绸一般闪闪发亮。
就是在这张书桌上,他的儿子曾处理他捕获的蝴蝶。
先是铺平蝴蝶的翅膀,弄死蝴堞后,小心地用大头针别在软木垫底的摆置板凹槽中,凹槽之间的距
离可以用小木条调整。
然后压平还没有僵硬的蝴蝶翅膀,用别上大头针的纸条固定住。
这些蝶翅如今早已干了,也移到了柜子里——有好看的燕尾凤蝶,有色彩绚烂的黄蓝斑纹蝶,有各种各样的豹纹蝶,还有一些被制作成仰躺的姿势,以展示其珠母色的腹底。
儿子经常念叨它们的拉丁学名,有时候念一个得意地低哼一下,有时候念一个不屑一顾地往旁边撇撇嘴。
蛾子啊蛾子,第一次念它们的拉丁学名已是五个夏天以前的事了!
斯列普佐夫朝桌子边上的一个木匣子俯下身去。
他把儿子的东西都收集起来放进这个匣子中有可以折叠的捕蝶网,放梨形蛹茧的铁皮饼干盒,铺平蝶翅的木板,装在漆盒里的大头针,还有蓝色笔记本。
笔记本的第一页已撕去了一半,剩下的半页上是一次法语听写的部分内容。
后面便是每日的记载,捕到的蝴蝶的名称,还有其他事项:“走过沼泽,远至博罗维奇……”
“今天下雨。
大雨。
和爸爸下跳棋。
后来读了冈察洛夫的《战舰游》,一本极其乏味的书。
”
“今天热得出奇。
傍晚骑自行车。
一只蚊蝇撞进我眼里。
故意骑到她家别墅附近,去了两次,却没见到她……”
斯列普佐夫抬起头,仿佛吞下了一大块灼热的东西。
儿子这是在写谁呢?
“又像往常那样骑自行车,”他继续往下看,“我们几乎四目相对。
我的宝贝,我的爱人……”
“真是不可思议,”斯列普佐夫低声说道,“我再也无从知晓了……”
他又低头往下看,如饥似渴地读孩子稚气的手忽高忽低、歪歪斜斜写下的文字。
“今天见了一只新品种的坎伯韦尔美人蝶。
这意味着秋天到了。
傍晚下雨。
她可能已经走了,我们还未曾相识。
别了,我的宝贝。
我觉得特别悲伤……”
“他从来没有跟我说过呀……”斯列普佐夫一手搓着前额,竭力回忆。
最后一页上是一幅钢笔画,画的是一只大象的后面——两条柱子一般的粗腿,两只耳朵垂下的尖角,还有一条小尾巴。
斯列普佐夫站起身,摇摇头,再一次控制住悲痛欲绝的哭声。
“我……再……忍受……不下去了,”他抽抽搭搭地哀叹道,接着又说了一遍,比刚才说得更缓慢,“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明天是圣诞节,”他突然想了起来,“我却要死了。
当然了,就这么简单。
就在今天……”
他抽出手帕擦擦眼睛,擦擦胡子,擦擦脸颊。
手帕上留下道道污痕。
“……死去。
”斯列普佐夫轻轻说道,像说完好长一句话似的。
打开的笔记本亮亮堂堂地摊在桌子上,旁边放着捕蝶网,灯光透过捕蝶网的细纱布照在打开的铁皮饼干盒的一角上。
斯列普佐夫双目紧闭,产生了一种转瞬即逝的感觉,感到尘世的生活摆在他眼前,无遮无盖,一览无余一因充满悲伤显得可怕,因毫无意义令人心灰意冷,到头来毫无结果,不可能出现奇迹……
就在此刻,只听见突如其来啪的一声响。
像是绷紧的皮筋突然断裂。
斯列普佐夫睁开眼睛,原来是铁皮饼干盒里的那个蛹茧从蛹尖上破裂开来。
一个皱皱巴巴的黑东西,有小老鼠那么大,正在沿着桌子上方的墙往上爬。
它停下了,六只黑茸茸的爪紧紧贴在墙面上,身子开始很奇怪地颤动。
它是从那个蝶蛹里破茧而出的,原因是一个悲痛欲绝的人为这个铁皮盒子营造了一个暖和房间,暖气穿透了那个紧紧包着它的枯叶一般的丝茧壳。
它等待这一时刻已经很久很久了,早已形成蓄势待发之势,一旦破茧而出,便缓缓地、神奇地成长起来。
渐渐地,它尚带皱褶的薄翅和毛茸茸的翅边显露出来,扇状的翅脉也随着空气的充入越来越坚实。
不知不觉间它变成了个有翅膀的东西,它的双翅一还很脆弱,还带着湿气一眼看着在长,在伸展,眼看着就长成了上帝为它们设定的尺寸。
再看那墙面上爬着的已不再是一个生命的小不点,已不再是一只黑乎乎的老鼠,而是一只硕大的蛇头蛾。
它那厚实的黑翅,每一片上有一个亮闪闪的眼状斑点,还有一朵淡紫色的花,轻拂着黑翅钩子一般的翅尖。
只见它几乎像人一般陶醉在温柔的幸福中,然后猛一使劲,展翅而去了。
(选自《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有删改)
(1)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2)文中对父亲翻看儿子日记这一部分的描写,在叙述层面上有何妙处?
(3)联系全文,概括斯列普佐夫的人物形象。
(4)本文的结尾有多重意蕴,试加以分析。
10. (6分) (2019高三上·四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
《淮南子》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
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毒”之一。
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
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
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供医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食物治病很早就有,《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据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
因此,平时用于填饱肚子吃的粳米,就是食物;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
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
《金匮要略》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治寒疝、腹中痛、里急:“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这里除了当归,其他也都是药物。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道:华佗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的蒜泥萍醋(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喝它三升,病就好了。
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来,病也痊愈了。
对此,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
”所以,米谷果菜、虫兽禽鸟,诸多可食之品,也堂而皇之地载入《本草经》。
食物疗饥,药物治病,乃是常识;若是颠倒过来,以药丸充饥,用食物治病,则成为笑谈。
有人说芹菜所含的芹菜素或许有助于控制血压,于是让高血压病人常吃芹菜,这样的建议算不得离谱;可因此让病人停止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专门靠芹菜来降低血压,就荒谬而有害了。
何以如此呢?药与食同源而异途,食物是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
相对于药物而言,食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干预极小,长期乃至终身食用,一般不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也正因为此,食物不足以改变因疾病而异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故不可能取代药物。
即使站在传统医学的立场,过度强调食物疗疾,也很难做到逻辑自洽。
孙思邈在《千金食治》的序论中明确承认药与食为两途,即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并指出,只是缘于药性猛烈,所以建议医生治病,先“以食治之”,若“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没有以食疗代药疗的意思。
(1)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原文所论“药食同源”的一项是()
A . 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
——陶弘景
B . 大蒜上场,药店关张;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莲。
——民间谚语
C . 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
——战国扁鹊
D . 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蔬,从草从疏,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
——古籍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农耕时代以前,人们在觅捕食物过程中,开始对百草水泉中的有毒有害物加于区分,药物的出现,正是基于这个有意识的行为。
B . 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在寻觅食物时发现的能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治疗腹痛腹泻的植物——大黄。
C . “药食同源”最初是指人类早期食品和药物都是通过采集植物或捕猎动物来获得的。
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不同程度地付出体力和智慧。
D . 传统医学认为,不可过度强调食物治疗,药食同源而异途,就像芹菜可以帮助控制血压,但不能改变身体因高血压而异化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周礼》中记载,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在农耕时代,治疗疾病就认识到“五谷”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B . 《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牛肉汤和华佗的蒜泥萍醋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前者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
C . 《本草经》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记录“米谷果菜、虫兽禽鸟”等天地间可食之品,正是因为作者对“药食同源”理念的认同。
D . 《千金食治》中明确指出“安身”与“救疾”应是食药两途,建议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先食后药,但不能以食疗代替药物治疗。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高三上·苏州开学考)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反派一哥申公豹的一句话,戳痛无数人的心:“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它。
”培根有一句关于“成见”的名言,他也认为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偏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1、
7-2、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8-1、
8-2、
8-3、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