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13 项羽本纪(节选)检测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古风余韵
13 项羽本纪(节选)
从崛起到称霸,短短几年间,项羽像一阵旋风横扫过秦末之际。
太史公曰:“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他虽没能完成霸业,但他狂飙英雄的形象仍生动鲜明地留在后人心中。
他像流星般一闪而逝,却留给后人无限的唏嘘与感叹。
一、内容梳理
项羽本纪(节选)⎩⎪⎨⎪⎧⎭
⎪⎬⎪⎫少怀壮志叱咤风云垓下悲歌悲剧英雄
二、把握主旨
本文是《史记》中的名篇,以项羽一生中有代表性的三个片断来阐释项羽的一生。
项羽少有大志,勇敢善战,有“万人敌”的英雄气概,但由于他少谋、粗暴并且迷信武力,最终难免失败的命运。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三、特色赏析
1.手法多样,人物形象鲜活。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
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瞋目而叱、大呼驰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才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
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威震楼烦、射伤汉王、勇收失地、威退汉军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垓下之围”是最精彩的一个片段,主要写了三个事件:垓下绝唱、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当项羽大军被围垓下,军情何等急迫!作者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
唯有如此描写,才能表现出项羽一腔怒愤与英雄失路、托身无所的悲情。
东城突围,项羽兵剩无几,面对失败,他认输但不服气,为了证实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他下赌注似的为部下表演“快战”,斩将刈旗,再现当年叱咤风云、千人皆废的英姿,然而描写已多是突出其徒有匹夫之勇而胸无良谋的特征了。
兵退乌江,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宁死不辱,体现了他知耻不苟活却又自暴自弃的性格特征。
至于以自己的坐骑赠亭长,将自己的首级送故人,则进一步突出了他慷慨豪爽重义气的风度。
2.选材精当典型。
项羽一生,征战无数,重大事件也比较多,但全文精心选材,典型精当,很好地刻画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在第三节“垓下悲歌”中,通过描写“四面楚歌”“虞姬悲歌”“东城快战”“乌江拒渡”“赠马赐头”等惊心动魄的情节,满怀激情地表现了这位英雄的穷途末路,让这位英雄死在可歌可泣之中。
1.请简要概括项羽的个性特征。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项羽是楚国贵族后代,和秦有国仇家恨。
年轻时失去贵族地位,后来参加反秦战争,成为西楚霸王。
项羽参加反秦战争,为推翻秦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司马迁是把他作为一个悲剧英雄来写的,他胸怀大志,才气过人,后来又很勇敢,在反秦战争中屡立战功,他身上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即使在他失败的时候,这种力量也会显示出来。
另外他的性格具有刚强豪爽的一面,同时他也缺少头脑,粗俗,有勇无谋,优柔寡断,轻信别人,刚愎自用。
同时还有高傲的一面,他爱面子,要尊严,缺少政治头脑,没
有政治远见,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
同时,项羽是一个破坏有余建设不足的人,他不知反省,直到灭亡时仍然怨天尤人。
2.怎样理解《项羽本纪》末尾司马迁对项羽的点评?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项羽本纪》末尾评论了项羽成败的原因,表现了作者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前半段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之暴;后半段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致失败,极叹他的灭亡之速。
一赞一叹,可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
3.垓下之围后,项羽与汉军的东城之战本是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决战”,而项羽想到的却是“快战”,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快战和决战是不一样的。
决战有胜负难分、一决雌雄的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只求痛快于一时,不过逞强示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
项羽作为统帅,是应该取“决战”还是“快战”呢?当然是前者,“胜败乃兵家常事”。
快战中作者刻画了项羽的神勇无比、威猛异常、勇力过人、临危不惧的性格特点,但也表现了他对前途已经绝望,只求逞一时之勇,证明“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一荒谬的观点。
所以,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项羽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失败。
4.思维争鸣。
如何评价项羽不肯过江东,在乌江自刎的行为?
观点:真正的大丈夫当能屈能伸,越王勾践、胯下韩信就不是英雄吗?人生能有几个生命?大仇未报岂能去死?项羽自杀只能说明他没有超出常人的耐性和毅力,心胸狭窄、目光短浅!项羽能够白手起家,创建一番霸王伟业,他就必然能够带领江东子弟重起风云,重建霸王之业。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怀壮志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
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
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
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
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
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
”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
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
”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
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
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
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
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叱咤风云
楚、汉长久相持,胜负未决。
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军旅生活,老弱也因水陆运输而十分疲惫。
项王对汉王说:“天下纷纷乱乱好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
我希望跟汉王挑战,决一雌雄。
再不要让百姓老老小小白白地受苦啦。
”汉王笑着回绝说:“我宁愿斗智,不能斗力。
”项王让勇士出营挑战。
汉军有善于骑射的楼烦,楚兵挑战好几次,楼烦每次都把他们射死。
项王大怒,就亲自披甲持戟出营挑战。
楼烦搭箭正要射,项王瞪大眼睛向他大吼一声,楼烦吓得眼睛不敢正视,两只手不敢放箭,转身逃回营垒,不敢再出来。
汉王派人私下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项王。
汉王大为吃惊。
这时项王就向汉王那边靠近,分别站在广武涧东西两边互相对话。
汉王一桩一桩地列举了项王的罪状,项王很生气,要和汉王决一战。
汉王不听,项王埋伏下的弓箭手射中了汉王。
汉王受了伤,跑进成皋。
项王听说淮阴侯韩信已经攻克了河北,打败了齐、赵两国,而且正准备向楚军进攻,就派龙且前去迎击。
淮阴侯与龙且交战,汉骑将灌婴也赶来了,把楚军打得大败,杀了龙且。
韩信趁此机会自立为王。
项王听到龙且军败的消息,心里害怕了,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淮阴侯,劝他联楚背汉,与楚汉三分天下。
淮阴侯不听。
这时候,彭越又返回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
项王对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说:“你们要谨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只要别让他们东进就行。
十五天之内,我一定杀死彭越,平定梁地,回来再跟将军们会合。
”于是带兵向东进发,一路上攻打陈留、外黄。
外黄起先不归顺。
过了几天终于投降了,项王很生气,命令男子十五岁以上的全部到城东去,要把他们活埋了。
外黄县令门客的儿子十三岁,前去劝说项王,说道:“彭越凭强力威胁外黄,外黄人害怕,所以才姑且投降,为的是等待大王。
如今大王来了,又要全部活埋他们,百姓哪儿还会有归附之心呢?从这往东,梁地十几个城邑的百姓都会很害怕,就没有
人肯归附您了。
”项王认为他的话对,就赦免了准备活埋的那些人。
项王东进睢阳县,睢阳人听到这情况都争着归附项王。
汉军果然多次向楚军挑战,楚军都没出来。
汉军就派人去辱骂他们,一连五六天,大司马曹咎忍不住气愤,派兵渡汜水。
士卒刚渡过一半,汉军出击,大败楚军,缴获楚军的全部物资。
大司马曹咎、长史董翳、塞王司马欣等都在汜水边上自刎了。
大司马曹咎,就是原来的蕲县狱椽,长史司马欣就是以前的栎阳狱吏,两个人都曾经对项梁有恩德,所以项王信任他们。
这时候,项王在睢阳,听说海春侯的军队被打败了,就带兵往回赶。
汉军当时正把楚将钟离昧包围在荥阳东边,项王赶到,汉军害怕楚军,全部逃入附近的山地。
垓下悲歌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
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
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
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
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
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
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
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
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
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
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
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
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
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
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
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
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
的那样。
”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
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
希望大王快快渡江。
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
”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
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
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
”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残阳如血,如血的却不仅仅是残阳。
天边最后一抹斜晖掠过阴霾流连在垓下早已因战火而焦黑的土地上。
断箭和长戈零落遍地,死亡的气息弥漫,让每一个生还的楚军将士战栗。
除了他——西楚霸王,江东项籍。
手抚乌骓略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他坚信,即使山下是淮阴侯的十万铁骑,他也能够杀出重围,再开一片天地,他坚信。
回想当年少年意气,一句“彼可取而代也”,石破天惊!钜鹿之战怒斩宋义,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大破秦军二十余万,各路诸侯,辕门低首,叩关入秦,自号西楚霸王,封赏天下,何其壮哉!
[写作运用]适用于“勇气”“信念”“意气”等话题。
示例一:
起兵至今,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难道这垓下一役,前功尽弃!他更承受不了的是虞姬如此沉重的话语:“霸王,你可知兵败势孤,原因在你自己。
钜鹿大胜,你却活埋降卒二十万,称霸咸阳,你却火烧阿房三百里,定都彭城,赐死子婴、黔布,亚父极力反对,你却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霸王啊,你可知西楚早已失尽民心!”
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
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不去听从那些文臣武士们的妙计。
示例二:
远方的冠盖是汉王,一阵得意的欢笑震荡四野,项王,你可知你为何败于我手?你自命天纵英才,可凭一己之力毕六国,平四海,可你错了!我求贤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韩信;
你一不知人,二不善任,气走范增。
如此,你众叛亲离,我渐丰羽翼,不纳人言,你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摧雕楼,始皇奢掠黔首,代价是诛秦族万年遗臭,你一意孤行,我则充分听取臣子意见。
函谷关前,范增劝你强攻,你按兵不动;鸿门宴上,张良让我谢罪,我以身脱险。
项王啊项王,由此看来,只该我大汉并吞八荒,横扫六合,包举宇内,席卷天下。
霸王怔怔地笑了,充满着苦涩与无奈,不知此刻,是对过分自信的怅惘,对未能听取意见的悔悟,还是那无奈的“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霸王颈中的一腔热血。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他倒下了。
空无一人的,是他背后的茫茫大地……
示例三:
从崛起到称霸,短短几年间,项羽像一阵旋风横扫过秦末之际。
太史公曰:“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他虽没能完成霸业,但他狂飙英雄的形象仍生动鲜明地留在后人心中。
他像流星般一闪而逝,却留给后人无限的唏嘘与感叹。
综观《项羽本纪》,在司马迁细致入微的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项羽个性上充满着矛盾和冲突,正如韩兆琦在《史记博议》中形容的那样,“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同时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有时有龙飞凤舞之雄姿,有时又愚蠢昏庸得像一头驴子;有时宽厚仁慈,有时又暴戾凶残得令人发指”。
他残暴凶狠,好杀成性——他坑杀降卒,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杀义帝。
他性格直率,感情用事——他虽然重情重义,却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感情用事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使他的辉煌成了昙花一现;他虽然个性直率,却不知“大丈夫喜怒不形于色”,在微妙的为人处事中,他的直率同样造就了无法弥补的缺憾,使他的失败成了必然结果。
他刚愎自用,听信谗言——他虽然关心士卒,却抑制谋臣;他虽然骁勇善战,却猜忌贤能。
他自恃甚高,冥顽不灵——他虽然有令人望而生畏的伟大气魄,却恃才傲物、冥顽不灵。
因为他的性格,他欣赏樊哙这样子的壮士,却因一时的妇人之仁而错失杀刘邦的良机;因为他的性格,他忽略团队精神的力量,也是因为他先天上对于武术的天分让他睥睨天下,目空一切;因为他的性格,他刚愎自用,难以与人共事,不善于贤人又容易听信谗言。
刘邦凭借汉初三杰合天下诸侯之力才战胜项羽,但试问,韩信、陈平、黥布哪一个原本不是项羽的部下呢?他们后来却一个一个地离开项羽转而投奔刘邦,就连身边唯一的亲信——范增也去了,孰不知这些曾不为他所用的人,正是将来在军事上彻底毁灭他的人啊。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B.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C.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解析:B项,“匈匈”通“汹汹”。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句是( )
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向前奔驰
B.与秦军遇.遇:遭遇
C.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
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
解析:C项,壁,名词用作动词,修筑营垒。
答案:C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期山东
..千里
..为三处 B.江东虽小,地方
C.吾知公长者
..之
..D.是以项王信任
解析:A项,山东,古义:指山的东面。
今义:指山东省。
B项,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区域。
C项,长者,古义:忠厚的人。
今义:年长的人。
答案:D
4.下列各项中,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B.梁父即楚将项燕
C.此天之亡我D.不忍杀之,以赐公
解析:D项,为省略句,其他为判断句。
答案:D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宋义使于齐。
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
筑甬道
..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
兵矣。
”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弓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
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
..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强秦攻赵,必举。
赵举而
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
..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
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
..。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
杀宋义子。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将救巨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遏,九战,大破之,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
入辕门
..,无不膝行而前。
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疾.行则及祸疾:急速,赶快
B.将戮力
..而攻秦戮力:合力,尽力
C.诸将皆慑服
..慑服:因恐惧而屈服
D.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壁:设营驻守
解析:壁:营垒。
答案:D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答案:C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送粮食。
B.“冠军”谓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
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