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中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课标、教法、学法、教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7课。

这一单元中共有四篇文言文的记事写景文章,《岳阳楼记》是其中的第二篇。

本文虽然冠名为“记”,但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并以此规箴友人。

作者如此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及其在文中所体现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

二、说课标
(一)教学目标: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朗读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①、朗读感知法②情景教学法③读写结合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生分析:《岳阳楼记》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也就是初二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

又因本文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

所以我预想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阅读和鉴赏两方面,打算通过
加强学生的阅读来促学、生情、明理。

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日渐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

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感性体验上,而是有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

所以,学生对文章主旨内蕴的理解可作为课堂分析讲解的侧重点,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做了如下安排:
⑴重点: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①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②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朗读和翻译的能力。

③学习记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

⑵难点: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所以我把教学难点预设为:①理解文章整句与散句相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特色;②理解作者如何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来抒写复杂的情感;③体会作者宽广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

三、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

而这篇美文的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计划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而在对文段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字词进行讲解以及对文段主旨大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则以启发性语言、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③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课文条理清晰,文意浅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自主探究本文在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和
文章的深层内蕴。

四、说学法
本文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依据这一特点,学生对本课的学法之①既“读”,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怀,从中发展自己的朗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②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和分析理解能力,我将教学生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加深他们对文章的感悟;③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而对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的理解,可在教师启发点拨下完成。

教学相长,教与学向来一脉相承,所以教法与学法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加强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教程
现在我将具体陈述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在古典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我用图片展示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或秀美或壮丽的风景,接着吟诵有关的美文妙句,由此导入《岳阳楼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的欣赏,音乐的感染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情境美和语言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背景资料展示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由我酌情介绍一些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大家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对作者和背景的简单介绍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实现相关的知识目标,有助于进一步达到能力目标的要求。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就诵读。

朗读技巧的训练是我此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四个环节。

1、首先请学生自读全文,初识美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2、然后听名家诵读课文,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跟读起来,初步感受不同段落情绪的差异。

第三第四部分重点指导节奏和语调:
3、指导节奏时,先由我做示范,然后请学生划分第五段节奏并进行诵读。

4、指导语调时,先让学生任选一段自由朗读,再挑选几位同学进行对比诵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品味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理解文本,背诵课文
①在之前的朗读基础上,学生再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就不太难了。

在此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巡视,帮助解决疑难,如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若有共同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当众解决。

②接下来让学生动笔在各段的空白处进行批注,归纳段意,然后由我进行最后的明确,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③最后以第2自然段为例来体会文章遣词用字的精妙,并由此找到快速背诵的捷径。

比如“衔”、“吞”连用,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气势。

,背诵当然还要讲究方法,这堂课我重点采用关键词记忆法,同学们根据这种方法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最后请两位同学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我考虑以“事、景、情、理”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板书。

通过板书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结构,并且强化记忆。

(六)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背诵做了量的规定,我们提倡阅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要能基本上做到当堂背诵,并且在课后还要不断刺激、强化。

在课堂上我们应经做过了快速背诵的训练,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尝试背诵全文。

通过背诵,学生不仅为下节鉴赏课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时他们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以及美文妙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不断提升自我。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中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课标、教法、学法、教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此次它被选编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岳阳楼记》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古文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与审美能力。

在此基础之上,将朗读技巧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文言文朗读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 加深对文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实现以下的教学目标:
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通过朗读继续提高诵读能力,品味意境;能够背诵课文;揣摩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借鉴。

根据我的教学安排,接下来我将重点陈述第一课时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为了巩固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我将:朗读和背诵全文;学习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设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而朗读技巧的训练也是一个难点;学生体会文章遣词用句的精妙也有一定难度。

教法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特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将具体运用以下教法:
①学生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资源在课前查找资料,为课堂学习作好准备。

②以古典音乐和岳阳楼的风景图片为背景,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③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对于文章字词句的理解。

④结合课文条理清晰,文意浅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

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多形式的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利用合作、讨论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课前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在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具,PPT展示资料等;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

现在我将具体陈述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在古典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我用图片展示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或秀美或壮丽的风景,接着吟诵有关的美文妙句,由此导入《岳阳楼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的欣赏,音乐的感染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情境美和语言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背景资料展示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由我酌情介绍一些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大家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对作者和背景的简单介绍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实现相关的知识目标,有助于进一步达到能力目标的要求。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就诵读。

朗读技巧的训练是我此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四个环节。

1、首先请学生自读全文,初识美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2、然后听名家诵读课文,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跟读起来,初步感受不同段落情绪的差异。

第三第四部分重点指导节奏和语调:
3、指导节奏时,先由我做示范,然后请学生划分第五段节奏并进行诵读。

4、指导语调时,先让学生任选一段自由朗读,再挑选几位同学进行对比诵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品味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理解文本,背诵课文
①在之前的朗读基础上,学生再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就不太难了。

在此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巡视,帮助解决疑难,如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若有共同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当众解决。

②接下来让学生动笔在各段的空白处进行批注,归纳段意,然后由我进行最后的明确,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③最后以第2自然段为例来体会文章遣词用字的精妙,并由此找到快速背诵的捷径。

比如“衔”、“吞”连用,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气势。

,背诵当然还要讲究方法,这堂课我重点采用关键词记忆法,同学们根据这种方法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最后请两位同学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我考虑以“事、景、情、理”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板书。

通过板书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结构,并且强化记忆。

(六)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背诵做了量的规定,我们提倡阅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要能基本上做到当堂背诵,并且在课后还要不断刺激、强化。

在课堂上我们应经做过了快速背诵的训练,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尝试背诵全文。

通过背诵,学生不仅为下节鉴赏课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时他们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以及美文妙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不断提升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