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空间的特性:三维性 客观事物都 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也就 是事物所具有的上、下、前、后、 左、右伸张的性质。
第34页/共97页
时间空间与运动的物质不可分
•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所有的运 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进行的
•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运动的物质——对时空 的认识和度量
• 年、月、日、秒的定义
• 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不同事物——由于事物的相对静止, 使得事物具有确定的形态和性质,把不同形态的物质及各种不同的物质特性区 别开来,从而认识和利用不同质的事物
第31页/共97页
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两种错误倾 向
•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夸大事物的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绝对运动, • 相对主义的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如: • 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一元论:凡是认为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就是一元论的观点。所以既
有唯物主义一元论,也有唯心主义一元论
• 二元论:凡是认为世界的本源有两个,即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的本
源,就是二元论
多元论: •
认为世界的本源有多个
第25页/共97页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性质
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以
一个人在一架以1000公里/小时飞行的飞机上坐上60年,与地面 上的人相比,他也只能赚到千分之一秒的时间)
V/C
长度/静长度
质量/静质量
0.1
0.995
1.005
0.5
0.867
1.155
0.9
0.436
2.294
第28页/共97页
第29页/共97页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
• 静止(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
• 科学理论是关于特定的、具体的经验领域并且常能以数学的精确性来描述和预 测
• 科学总是把理性运用于具体的经验对象上,以便把日常经验提升为有普遍效能 的知识
• 哲学是关于精神自身、关于文明之根基、关于人的文化创造之原动力的“知 识”,我们称这种知识为“智慧”
第12页/共97页
哲学与宗教的区别
• 宗教是以感性表象的形式讲无限的、普 遍性的整体;而哲学则是要通过概念、 推理来说明这无限性或整体,而不是靠 默祷来与无限整体合一
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 从一定的参考系看,物体与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从而保持一定的平
衡; • 从事物本身看,处于量变过程中的事物,仍然保持着自身的性质
第30页/共97页
认识相对静止的意义
• 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绝对运动存在于相对 静止之中,并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
土星—
第8页/共97页
• 水星——MERCURY,多才多艺,机智伶俐, 众神的使者
• 金星——VENUS,温柔安祥,典雅高贵爱与 美之神
• 火星——MARS,相貌英俊,高大魁梧,战争 之神
• 木星——JUPITER,众神之父,万人之王, 统治神和人的整个世界
• 土星——SATURN,主宰时间、命运和农业
第18页/共97页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之后,,还必须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 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对这些问
辩证法 形而上学 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
和
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19页/共97页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 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 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 内部矛盾
第四天,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 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第五天,造水中的鱼和各种水生物,造飞鸟于空中
第六天,造出各种野兽、牲畜,神又照自己的样子造人,让他 们管理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及地上的一切爬虫, 并把这一切赐给人类作食物
第14页/共97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
及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 “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
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
动直到思维
—— 恩格斯
第26页/共97页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物质不可
分)
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所有的运动都是属于物质的,所有的运动都要有物质做载体,脱离物质的纯
• 天王星——URANUS,希腊神话中第一代天 神
第9页/共97页
五行学说
金、木、水、火、土 • 指
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
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பைடு நூலகம்
• 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相生相克 • 迷信的人用五行
来推算人的命运
• 金---鑫,木---森, 水---淼,火---焱, 土---?(三个土,读yao,山高之意)
第10页/共97页
接上页
• 五行的特性,以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火具有炎热 向上的特性;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金具有洁净、 收杀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 五行学说采取比类取象的方法,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 或现象朴素地分为五类,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 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规 律解释和说明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及变化。
休谟认为,人只知道自己的感觉,而决不能超出自己的感觉, 在感觉之外还有什么东西,那是不知道的;至于感觉是否 反映存在,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康德承认有“自在之物”存在,认为人的感觉是由“自在之 物”引起的,但又认为人只能从感性表象反映它的现象, 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的本质,“自在之物”本身则是 不能认识的。
第23页/共97页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 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第24页/共97页
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
• 五行生克: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 系,这种联系促进事物发展变化
• 相生:含有相互滋生、促进促长的意思。五行相生即,木 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相克:含有相互克制、制约和抑制的意思,五行相克,
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第11页/共97页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 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 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 用
第20页/共97页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 1 物质观念的发展
(1)古代朴素的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比 如,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 古代中国“五行说”、“元气说”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 是组成事物的最小单位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宗教诉诸于外界的权威(如神的启示) 和独断的信念,哲学则诉之于人的理性
第13页/共97页
《圣经》创世记
第一天,神创造天地,造出昼(光)与夜(暗)
第二天,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空气以上和以下的水分开了, 神称空气为天
第三天,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用权旱地露出来,神称旱地 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神还创造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树 木
关系 •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
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它又分为两个方面:
本体论 • A: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
认识论 • B: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
)
• 相对于B问题来说,A问题是最根本的方面,它是一切哲学学说的出发点和立 足点
第15页/共97页
研究存在、真实、知识、 善 等的意义和本性的一门学问
第4页/共97页
2 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 哲学是专门的学问,
整个世界的总的看 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
它是对世界观的各 种问题,用一系列 特有的概念和范畴 按照逻辑组织起来,
但未必人人都能把 所形成的一个完整
它理论化和系统化。 体系
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怎样生活才是幸福的? 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什么是真?
第6页/共97页
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先于精神而存在,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个 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认识的正 确与否(认识的真与假)是可以通过 实践来检验的——
第7页/共97页
水星---Mercur y 金星 ---Venus 火星—Mars 木星---Jupiter Saturn 天王星--Uranus 海王星---Neptune 冥王星---Pluto
第21页/共97页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产生的背景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上发现了电子和放射性现象,这使人们认识到原子 内部还有更小的粒子(随后被称为质子、中子),打破了长久以来认为原子质量 不变、不可分割的观念,于是唯心主义者认为“物质消灭了”“原子非物质化了” 对此,列宁研究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并对上述观点给予了反驳
粹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灵魂不能独自存在) ——只承认物质,但否认物质的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只承认运动,认为运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是唯心主义
第27页/共97页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1976年,精确度为一千万亿分之一的钟被放到了高空 飞机上,把这种飞行的电磁钟与地面实验室里同样的
钟做比较,二者的速率却有差别(不过,差别很小,如果
• 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具有统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被认识 • 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统一性,世界不可以被认识
既有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也有唯心主义的可知论
第17页/共97页
关于“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的思想早在古代怀疑论者那里就有了,但作为一种 系统的哲学理论则是出现在近代的欧洲,主要代表是英国 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
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 唯 • 根据对A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两大派别:
和
心主义
• 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 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
第16页/共97页
哲学基本问题
• 根据对B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者被认为是无所不包的存在---,则哲学就从那里开始 • 罗素:当有人提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时,哲学就产生了
第3页/共97页
朗文英语词典
Philosophy: the study of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existence, reality, knowledge,goodness, etc.
第32页/共97页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 式
时间是什么?没人问我,我很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却茫然不解了 ——圣 奥古斯丁
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逆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 性
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都是讲时间的一维性
第33页/共97页
• 空间:运动物质的 广延性或伸张性
第35页/共97页
长度和空间的测量
• 古时常用人体的一部分选作长度单位,如: 寻——两臂伸开的长度 肘尺——中指尖到肘的长度 “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1791年,法国科学院受议会委托,决定以通过巴黎的地 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称为“米”
第5页/共97页
世界观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怎样的?是从来如此、不生不灭的 呢?还是发展变化的?是靠外力(神灵)的推动还是 自己发展自己?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呢?还是杂乱 无章的?
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能完全 认识这个世界吗?我们能把握这个世界运动的规律吗
世界上到底是否真的有神(上帝)存在?人一生的幸 福与否是靠命运支配,还是靠自己努力?
第22页/共97页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 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 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 映。 ——列宁
实体性物质(连续、分立)
物质
非实体性物质(关系、规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 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第1页/共97页
(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 什么是哲学 • 什么是世界观 •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2页/共97页
1 什么是哲学?
先看不同学者给出的定义: • 张岱年:关于包括人在内的世界整体的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 • 冯友兰: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 黑格尔:哲学以思想、普遍者为内容,而内容就是整个的存在,什么地方普遍
第34页/共97页
时间空间与运动的物质不可分
•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所有的运 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进行的
•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运动的物质——对时空 的认识和度量
• 年、月、日、秒的定义
• 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不同事物——由于事物的相对静止, 使得事物具有确定的形态和性质,把不同形态的物质及各种不同的物质特性区 别开来,从而认识和利用不同质的事物
第31页/共97页
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两种错误倾 向
•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夸大事物的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绝对运动, • 相对主义的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如: • 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一元论:凡是认为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就是一元论的观点。所以既
有唯物主义一元论,也有唯心主义一元论
• 二元论:凡是认为世界的本源有两个,即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的本
源,就是二元论
多元论: •
认为世界的本源有多个
第25页/共97页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性质
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以
一个人在一架以1000公里/小时飞行的飞机上坐上60年,与地面 上的人相比,他也只能赚到千分之一秒的时间)
V/C
长度/静长度
质量/静质量
0.1
0.995
1.005
0.5
0.867
1.155
0.9
0.436
2.294
第28页/共97页
第29页/共97页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
• 静止(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
• 科学理论是关于特定的、具体的经验领域并且常能以数学的精确性来描述和预 测
• 科学总是把理性运用于具体的经验对象上,以便把日常经验提升为有普遍效能 的知识
• 哲学是关于精神自身、关于文明之根基、关于人的文化创造之原动力的“知 识”,我们称这种知识为“智慧”
第12页/共97页
哲学与宗教的区别
• 宗教是以感性表象的形式讲无限的、普 遍性的整体;而哲学则是要通过概念、 推理来说明这无限性或整体,而不是靠 默祷来与无限整体合一
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 从一定的参考系看,物体与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从而保持一定的平
衡; • 从事物本身看,处于量变过程中的事物,仍然保持着自身的性质
第30页/共97页
认识相对静止的意义
• 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绝对运动存在于相对 静止之中,并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
土星—
第8页/共97页
• 水星——MERCURY,多才多艺,机智伶俐, 众神的使者
• 金星——VENUS,温柔安祥,典雅高贵爱与 美之神
• 火星——MARS,相貌英俊,高大魁梧,战争 之神
• 木星——JUPITER,众神之父,万人之王, 统治神和人的整个世界
• 土星——SATURN,主宰时间、命运和农业
第18页/共97页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之后,,还必须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 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对这些问
辩证法 形而上学 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
和
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19页/共97页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 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 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 内部矛盾
第四天,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 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第五天,造水中的鱼和各种水生物,造飞鸟于空中
第六天,造出各种野兽、牲畜,神又照自己的样子造人,让他 们管理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及地上的一切爬虫, 并把这一切赐给人类作食物
第14页/共97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
及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 “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
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
动直到思维
—— 恩格斯
第26页/共97页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物质不可
分)
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所有的运动都是属于物质的,所有的运动都要有物质做载体,脱离物质的纯
• 天王星——URANUS,希腊神话中第一代天 神
第9页/共97页
五行学说
金、木、水、火、土 • 指
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
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பைடு நூலகம்
• 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相生相克 • 迷信的人用五行
来推算人的命运
• 金---鑫,木---森, 水---淼,火---焱, 土---?(三个土,读yao,山高之意)
第10页/共97页
接上页
• 五行的特性,以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火具有炎热 向上的特性;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金具有洁净、 收杀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 五行学说采取比类取象的方法,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 或现象朴素地分为五类,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 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规 律解释和说明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及变化。
休谟认为,人只知道自己的感觉,而决不能超出自己的感觉, 在感觉之外还有什么东西,那是不知道的;至于感觉是否 反映存在,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康德承认有“自在之物”存在,认为人的感觉是由“自在之 物”引起的,但又认为人只能从感性表象反映它的现象, 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的本质,“自在之物”本身则是 不能认识的。
第23页/共97页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 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第24页/共97页
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
• 五行生克: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 系,这种联系促进事物发展变化
• 相生:含有相互滋生、促进促长的意思。五行相生即,木 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相克:含有相互克制、制约和抑制的意思,五行相克,
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第11页/共97页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 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 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 用
第20页/共97页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 1 物质观念的发展
(1)古代朴素的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比 如,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 古代中国“五行说”、“元气说”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 是组成事物的最小单位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宗教诉诸于外界的权威(如神的启示) 和独断的信念,哲学则诉之于人的理性
第13页/共97页
《圣经》创世记
第一天,神创造天地,造出昼(光)与夜(暗)
第二天,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空气以上和以下的水分开了, 神称空气为天
第三天,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用权旱地露出来,神称旱地 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神还创造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树 木
关系 •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
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它又分为两个方面:
本体论 • A: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
认识论 • B: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
)
• 相对于B问题来说,A问题是最根本的方面,它是一切哲学学说的出发点和立 足点
第15页/共97页
研究存在、真实、知识、 善 等的意义和本性的一门学问
第4页/共97页
2 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 哲学是专门的学问,
整个世界的总的看 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
它是对世界观的各 种问题,用一系列 特有的概念和范畴 按照逻辑组织起来,
但未必人人都能把 所形成的一个完整
它理论化和系统化。 体系
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怎样生活才是幸福的? 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什么是真?
第6页/共97页
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先于精神而存在,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个 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认识的正 确与否(认识的真与假)是可以通过 实践来检验的——
第7页/共97页
水星---Mercur y 金星 ---Venus 火星—Mars 木星---Jupiter Saturn 天王星--Uranus 海王星---Neptune 冥王星---Pluto
第21页/共97页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产生的背景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上发现了电子和放射性现象,这使人们认识到原子 内部还有更小的粒子(随后被称为质子、中子),打破了长久以来认为原子质量 不变、不可分割的观念,于是唯心主义者认为“物质消灭了”“原子非物质化了” 对此,列宁研究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并对上述观点给予了反驳
粹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灵魂不能独自存在) ——只承认物质,但否认物质的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只承认运动,认为运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是唯心主义
第27页/共97页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1976年,精确度为一千万亿分之一的钟被放到了高空 飞机上,把这种飞行的电磁钟与地面实验室里同样的
钟做比较,二者的速率却有差别(不过,差别很小,如果
• 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具有统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被认识 • 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统一性,世界不可以被认识
既有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也有唯心主义的可知论
第17页/共97页
关于“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的思想早在古代怀疑论者那里就有了,但作为一种 系统的哲学理论则是出现在近代的欧洲,主要代表是英国 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
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 唯 • 根据对A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两大派别:
和
心主义
• 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 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
第16页/共97页
哲学基本问题
• 根据对B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者被认为是无所不包的存在---,则哲学就从那里开始 • 罗素:当有人提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时,哲学就产生了
第3页/共97页
朗文英语词典
Philosophy: the study of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existence, reality, knowledge,goodness, etc.
第32页/共97页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 式
时间是什么?没人问我,我很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却茫然不解了 ——圣 奥古斯丁
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逆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 性
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都是讲时间的一维性
第33页/共97页
• 空间:运动物质的 广延性或伸张性
第35页/共97页
长度和空间的测量
• 古时常用人体的一部分选作长度单位,如: 寻——两臂伸开的长度 肘尺——中指尖到肘的长度 “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1791年,法国科学院受议会委托,决定以通过巴黎的地 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称为“米”
第5页/共97页
世界观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怎样的?是从来如此、不生不灭的 呢?还是发展变化的?是靠外力(神灵)的推动还是 自己发展自己?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呢?还是杂乱 无章的?
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能完全 认识这个世界吗?我们能把握这个世界运动的规律吗
世界上到底是否真的有神(上帝)存在?人一生的幸 福与否是靠命运支配,还是靠自己努力?
第22页/共97页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 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 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 映。 ——列宁
实体性物质(连续、分立)
物质
非实体性物质(关系、规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 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第1页/共97页
(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 什么是哲学 • 什么是世界观 •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2页/共97页
1 什么是哲学?
先看不同学者给出的定义: • 张岱年:关于包括人在内的世界整体的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 • 冯友兰: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 黑格尔:哲学以思想、普遍者为内容,而内容就是整个的存在,什么地方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