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材料【优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
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深刻地
表达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一书中阐明了他的教育主张,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观点,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一部分是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们依据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五,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第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具体说来,统治阶级主要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实现这种领导权的∶
(1)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2)利用经济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3)以意识形态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和控制教育。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一、教育学的历史
(一)教育学概念的起源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独立
1.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研究对象看,教育问题已开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使用的概念和范畴看,已经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的体系;从研究方法看,已经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从研究结果看,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从组织机构看,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在西方还具有鲜明的宗教性。
在古代中国,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三)现代教育
1.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生产工具从手工工具发展到大机器和智能机器;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转变为大机器和智能化生产;经济形态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转变为以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为主,支柱产业从农业发展为工业和信息产业;社会统治和管理方式从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社会关系从古代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转变为独立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日益健全的法律与道德或宗教一起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性的力量。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现代社会又划分为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二、教育现代化
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了三次伟大的社会变革∶第一次是人类的诞生,第二次是从野蛮到文明的转变,第三次就是现代化。
(一)教育现代化的含义及特征
概括起来,教育的现代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一般特征∶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
(二)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
描述性定义是指适当描述一定情境中被定义对象的某些关键特征或指出使用被定义概念的方法。纲领性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一种复合形式,既揭示出被定义对象“是”什么,又明确或隐含地表明被定义对象“应是”什么。这三种定义方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育定义往往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规定性的,同时又是纲领性的。
(二)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教育具有生产性
1.教育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教育作为实现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有着自己的重要特点∶第一,它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第二,它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三)教育优先发展
其基本含义有两个∶第一,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高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第二,教育发展要优先于社会其他行业或部门而先行发展。
二、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定义教育制度是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结构的两个方面∶意识教育的施教机构习题;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
1.幼儿教育 2.小学教育3.初中教育4.高中教育
5.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在当代有两个特征∶一是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基础越来越高;二是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的多样化。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教育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会产生重要影响,教育可以反作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二)教育与政治制度
1.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和决定
第一,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第二,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2.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第一,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思想意识的人,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二,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政治素质,影响着社会风俗、道德风尚和思想潮流。
21世纪教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方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教育学的本土化特征日益鲜明。
中学教育教育学精华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代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样的、动态的综合与统一的概念。
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关于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基本的表述是∶第一,教育的人性化。第二,教育民主化。第三,教育技术现代化。第四,教育社会化。第五,教育创新化。第六,教育的科学化。第七,教育的国际化。第八,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具体而言这种人才培养又分为两个方面∶
(1)培养人才,使其具有一定的思想意识,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
(2)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使他们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而且还向他们传授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知识及技能,以使他们能直接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
6.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一是多层次,二是多类型。
7.成人教育
三、教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
(二)古代教育
1.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生产工具以手工工具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活动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农业(牧业)经济为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贫乏;政治制度以寡头制和集权制为主,以“君权神授”为理论基础,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社会文化资源为少数上层社会人士享有,主要知识形态为神秘的宗教知识和古典人文知识。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
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其基本观点包括∶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第六,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展、表现和体验。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教育开始逐步构建为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创造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为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教育民主化”包含着这样两层含义∶第一,是政治民主化在教育系统中的反映,具体体现是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在制度上的逐步实现;第二,是教育系统本身的体制内部的民主化,如师生关系的平等与民主、教育内容中民主意识的渗透和民主参与能力的培养等等。“教育主体性”有这样两层含义∶一是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发展;二是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打破模式化的教育,用多样化的教育造就富于个性的一代新人。
二、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主要流派
(一)实验教育学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二)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二)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内容现代化。3.教育条件现代化。
4.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建立高质、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坚持开放、民主的教育管理原则;使用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手段。
5.教师素质现代化。
三、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第一,教育内容的继承;第二,教育方式的继承;第三,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二、教育与生产关系
(一)教育与经济基础
一方面,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中介因素和力量,这体现在∶第一,经济基础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受教育机会的分配;第二,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复制一强化或者削弱一消解作用。第一,在通常的情况下,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第二,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的、思想意识的和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机构。第三,在社会的变革时期,教育通过传播先进思想和进步理论,从而具有促进社会加速变革的作用。
(三)教育经典定义柏拉图∶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夸美纽斯∶“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
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重组与改造”。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学教育学精华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一)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
我国教育学者根据教育定义外延的大小,将教育定义划分为“广义定义”与“狭义定义”。广义定义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定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不民主的社会中,教育能传播科学知识,启迪人的民主观念。第二,在比较民主的社会中,民主的教育可以保持并推动政治民主化。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
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革
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与教育之间具有共生关系
(二)教育具有文化功能
1.传递一保存文化的功能2.传播一丰富文化的功能
3.选择一提升文化的功能4.创造一更新文化的功能
中学教育教育学精华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
教育学上所指的个体的发展,主要指儿童、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简要地说,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