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电子商务发展主要问题探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商务发展的积极性。1997 年以后 , 我国又先后 出现了道博资讯、 海融、 康熙证券、 赢时通、 易富和后 改名为 乾通证券的 99Stock 等 一批新兴网站。截至 2000 年 9 月 , 非券商创办的互联网站已达 40 多个 。 为规 范 我 国证 券 电 子商 务 的 发展 , 证监 会 于 2000 年 3 月 30 日发布执行 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 办法 ( 简称 办法 ) , 并制定配套的 证券公司网上 委托业务核准程序 。有了 办法 后, 我国证监会先 后 6 次, 共通过 89 家证券公司的网上证券委托业务
[ 收稿日期 ] 2003 09 15 [ 基金项目 ] 本文系西安交通大学与深圳证券通信公司合作课题 中国证券电子商务对策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 。 [ 作者简介 ] 张仙锋 ( 1978- ) , 女 , 陕西韩城人 , 博士研究生 , 从事证券电子商务研究 。
88
张仙锋
我国证券电子商务发展主要问题探析 资格申请, 赋予他们网上委托业务资格。自此 , 证券 电子商务的规范化阶段 开始。在业务拓展 上, 我国 也有一定尝试。 2001 年 1 月 10 日和 20 日, 证监会分 别发布了 关于新股发 行公司通过互联网进行公司 推介的通知 和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招股说 明书网上披露有关事宜的通知 , 有效推动了网上路 演、 网上信息 披露等栏目。证券电子商 务在将互联 网演变成一个等同于传统披露媒体的同时, 也在一 级市场开始了初步尝试。
三、 我国证券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 环境问题
这分析采用比较方法, 参照美国、 韩国、 日本、 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数据 , 以显示问题的 所在。 ( 一 ) 经济环境问题 经济环境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股票交易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例和区域差异等。比较后发现以下问题尤为 突出。 1 我国 GDP 增长快, 但人均 GDP 较小, 整体经 济发展水平较为薄弱 。这些年我国 GDP 一直呈高 速增长趋势 , 年增长率平均在 8% 左右。1999 年我 国 GDP 为 8 1 万亿元人民币, 2000 年增长到 8 9 万 亿元人民币, 2001 年达 9 58 万亿元人民币。但与其 他发达 国家 或地 区相 比, 仍 相当 落后。美国 早在 1998 年 GDP 就已接近 8 7 万亿美元, 日本也有 3 8 万亿美元 , 分别相当于我们 2001 年底的 10 倍和 4 倍之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方面 , 我国的程度更低, 到 2001 年底, 我国仍为百位级水平 ( 912 1 美元 ) , 而 美、 日、 韩等国和香港地区早已达到万位级 。 89
一、 证券电子商务的概念界定
证券电子商务包含很多内 容, 从最基 本的网上 信息发布、 网上经纪业务 , 到网上股票发行、 网上直 接股票交易都属于这一范畴。但无论是互联网实验 室 的网上证券业务 投资者利用互联网网络资 源进行和证券交易相关的活动 , 还是证监会明文规 定的网上委托 证券 公司通过互联网 向在本机 构开户的投资者提供用于下达证券交易指令、 获取 成交结果的一种服务方式 , 亦或是林丹明提出的证 券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在证券领域的应用 , 都 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本文认为证券电子商务有广义
总 20 卷 第 1 期 2004 年 2 月
兰州商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
Vol 20 No 1 February 2004
我国证券电子商务发展主要问题探析
张仙锋
(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 摘要 ] 本文通过比较的手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 了影响我国证券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问题。指出我国证
券电子商务宏 观上受经济和网络实力薄弱 、 区域发展 不平衡 及政策 法规约束 的影响 , 微 观上存在 参与主 体结构 不 合理 , 受潜在文化因素限制 , 券商认识 、 管理及实施中存在 诸多问题 。
[ 关键词] 证券电子商务; 宏观环境; 微观环境 [ 中图分类号] F7163 [ 文献标识码 ] A
图 1 证券电子商务问题研究框架图
我国证券电子商务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 2001 年底 , 网 上 开 户 数 达 332 万 人 , 占 总 开 户 数 的 9 98% ; 网上交易总额为 3 578 亿元 , 为两交所平均 交易量的 4 38% 。到 2002 年 底, 网上开 户数升 为 508 1 万 人, 占总开户数的 14 78% ; 网上交易 总额 为 5 245 3 亿元 , 占到两交所平均交易量的 8 99% 。 但比起美国、 韩国等发达国家 , 我国证券电子商务仍 有较大差距。据 SEC 估计 , 美国网络证券交易正以 每个季度 30% ~ 35% 的速度递增, 2000 年 6 月 , 网 上交易 量占总交 易量的 35% 左 右 。韩 国更是 显 著, 虽然 1998 年 12 月网上交易量仅占 3 7% , 但到 1999 年 12 月已达到 40 2% , 2000 年 8 月这 一数字 升至 63 1% , 处于国际领 先水平 。这种差 距可从 经济、 管理、 技术和券商、 投资者等角度进行解释, 本 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其进行分析。
[ 文章编号] 1004 5465( 2004) 01 088 05
On Problems of Securities Electronic Commerce Development in China
ZHANG Xian f eng
( Economics & Financial Institute,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 an 710061, China ) [ Abstract] From macroscopical and microscopical aspects, the paper researched on the main problems of China s securities e commerce growth. It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large scope, the weakness of economics and the Internet infrastructures, the regional unbalances and the regulatory constricts were the functioning matters; while microcosmically there existed the entity structure irrationalities, potential cultural impacts, and many issues re garding brokers cognit ions, administrat ions or actual applicat ions. [ Key words] securities e commerce; macroscopical environment ; microscopical environment
和狭义之分。广 义讲, 证券电子商务是 利用电子化 手段对证券业务进行的 改造和拓展。狭义 讲, 证券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 Internet 等网络所进行的证券委托 交易及其相关活动。本文使用的证券电子商务概念 主要是狭义上的。
二、 我国证券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我国证券电子商务的 发展是由非券商 发起的。 从 1996 年底最早的证券类网站和讯 ( Homeway) 的亮 相, 到 1997 年证券之星、 盛润、 天府热线及中国易富 证券网等专业站点的相继登场 , 都显示了我国证券
兰州商学院学报 2 我国证券市场仍不成 熟。如果借用股 票交 易额相当于 GDP 的比例来表示一国证券市 场发展 实力的话, 显而易见, 美国和香港的这一比例最高 , 平均为 100% 以上 ; 而我国大陆地区则最低, 平均为 20% ~ 30% 。若以 2001 年底的 4 35 万亿资本市场 市值和 9 58 万亿 GDP 相比, 这一比例也仅为 45% ; 而美国同期已达到 130% 左右。 3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长期以来, 我国区 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 华南、 华东和华中地区经济发 展水平相对较高, 而西部地区发展落后。这与我国 的区域资源、 政策倾向, 以及相应的投资力度和发展 潜力息息相关。随着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 这种 差距越来越大, 相应地, 各地区的产业发展差距也在 扩大。 ( 二) 网络环境问题 证券电子商务乃至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网络 基础环境密切相关 , 网络基础环境在证券电子商务 实施过程中起很大 作用。通过 资料收集和比 较分 析, 我国网络环境有如下几点问题。 1 我国互联网持续增长, 有较好收效 , 但与其 他发达国家、 地区相比 , 我国互 联网环境仍极 为薄 弱。据 CNNIC 报道, 自 1997 年到 2002 年, 我国互联 网用 户从 62 万增长 到 5 910 万, 增 长 94 倍之多。 web 网站从 1 500 个增长到 371 600 个 , 增长 246 倍。 总带宽也扩充到原来的 368 倍。但与发达国家、 地 区相比 , 我国网络环境仍为薄弱。以 1997 年和 2001 年 7 月 为两个 基准, 美国上 网用 户约为 原来的 23 倍, 韩国为 32 倍, 日本为 6 倍 , 中国香港为 8 倍 , 我 国大陆的增长倍数最大, 为 133 倍。但上网人数占 总人数的比重却远低于其 他国家或地区。到 2001 年 7 月 , 美国上网人 数占总人数的 59 4% , 韩 国占 46 4% , 香港占 54 5% , 日本占 37 2% 。而我国直到 2002 年末, 上网人数也仅占总人数的 4 5% , 这只相 当于韩国 1997 年底的水平 , 甚至还远不及美国、 日 本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7 年的程度。这不仅反映 了我国基础设施的落后, 更透视出经济发展的地区 和城乡差异。也就是说, 我国整体的经济状况在一 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的扩散和使用 , 进而影响到整 个国家的网络环境。 2 我国互联网发展不平衡, 存在地区差异 。从 1997 年 10 月到 2002 年 1 月 , 我国东部网民平均占 总用 户 的 75 43% , 而 中 部 占 14 25% , 西 部 占 10 3% , 中西部网民数量还不到东部网民数量的一 半之多。我国 CN 下注册的域名数东部所占比重平 均 为 85 7% , 中 部 平 均 为 7 5% , 西 部 平 均 为 90
2004 年
第 1期
6 76% 。 ( 三 ) 管理环境问题 经济管理体制涵盖面广, 这里主要是指金融行 业制度、 经济佣金制度、 券商经营资格管理制度等。 1 我国金融分业 制极大地限制了证券电子商 务的扩展面 。在美国, 金融行业综合性强 , 尽管直到 1999 年 金融服 务现代法案 的通过才正式宣告美 国金融分业模式的终结 , 但在此之前 , 美国金融业的 融合趋势就已经显现。网上经纪商通过业务合作、 兼并控股等多种方式同银行、 保险建立紧密联系 , 成 为金融门户 ( Financial Portal) , 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 融服务。在我国 , 金融分业十分明显。虽然券商乃 至金融机构为了吸引客户 , 争先恐后地建立金融门 户网站 , 但由于银行、 保险、 证券三者不能合一, 金融 门户的建立也就不可避免地限定于单一产品 , 这种 服务的单一化对应于相对狭小的客户群 , 不利于业 务间客户群的转化 , 也限制了潜在客户的开发。同 时 , 客户群的有限 , 又使得服务缺乏针对性 , 进而降 低了客户对券商的忠诚度 , 阻碍了网上交易市场的 扩大, 也为券商构建金融门户、 抢占网上交易市场的 战略蒙上了阴影。因此 , 金融分业模式限制了券商 网上交易业务拓展的深度和广度, 不利于证券电子 商务的服务面扩展。 2 长期的固定佣 金制和目前有限度的浮动佣 金制尚未能调 动活跃的 市场细分 局面。美 国 SEC 在 1975 年对固定佣金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革, 实行自 由佣金制 , 从而导致二级市场竞争焦点转向交易手 续费形式的 价格 竞争 , 促使券商进行有效市场细 分。我国长期实行固定佣金制度。虽然中国证监会 等三家联合在 2002 年 4 月 4 日发布了 关于调整证 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 , 决定从 5 月 1 日起开 始实施有限度的浮动佣金制。但自 2003 年以来 , 证 券市场普遍疲软, 交易量明显下降, 且很多地区形成 了保护性的佣金水平 , 众多券商并没有实施细化调 整 , 相应地, 也没能有效划分市场 , 实行差别化战略。 3 严格的券商经营资格审批 、 管理制度束缚了 广泛经营的基础 。美国券商经营资格实行注册制, 证券及网上证券业务进入壁垒普遍较低。不具备资 格的经营单位取得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注册批准和证 券交易所会员资格后 , 便可从事证券经营和网上交 易活动 , 这在为经营者创造宽松环境的同时, 也有利 于制度及理念的创新。而我国实行的是许可制, 只 有取得证券经营资格的单位才有可能申请网上证券 业务, 因此, 我国证券行业的进入壁垒限制了网上交 易的直接竞争, 阻碍了市场创新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