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教学设计(2课时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设计(2课时7页)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章,在本册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全书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讲授的知识很多,但是尤其要注意强调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章的学习当中要注意数据、资料的运用,进行案例分析。
例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比需要很多资料,这些资料的给出是结合了某个国家或地区自然也可视为案例的一种,教学中也可以替换或补充相应的案例资料。
学习中还要注意世界政治地图和世界地形图的使用,以及查找更多其他的图件。
三、教学设计思想
由于本节地理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在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愉悦学习之风,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分组讨论、抢答、竞赛式等等,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对新知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为适应当前形势,体现新课标理念,注意培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及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学中应多从实际出发,从身边寻找案例。
四、教学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尤其能运用实例和数据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树立建设祖国的信心。
2.理解“领土”、“国界”的本质含义。
3.通过识读分布图,了解世界上国家及地区的分布特点,在图上指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教师总结:国家之间在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时补充在位置、资源、文化、经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
(宗教信仰往往也是引起民族纠纷的主要因素)
板书:面积、人口、政治制度、位置、资源、文化、经济、宗教信仰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的活动完成下表。
(出按
面积排名1 2 3 4 5 6
国
名
面
积
人
口
人
口
密
度
教师补充:补充一些袖珍国家的资料。
如梵蒂冈的面积为0.44平方千米,2019年人口只有1380人。
活动过程:⑴学生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查出部分袖珍国。
⑵动手计算:俄罗苍白面积是梵蒂冈的多少倍?中国的人口是梵蒂冈的多少倍?⑶学生结合上表资料和袖珍国资料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会(也能够)回答出这些资料体现了世界上的国家有面积大小、人口多少之分,而且差距很大。
活动内容:政治制度的不同。
活动过程:⑴学生说出中国和美国的政治制度。
⑵学生解释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含义。
活动内容:自由地说出国家及地区间其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
板书:其他:自然环境、社会文化
(四)活动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活动过程:⑴怎样才能处理好同学关系?⑵讨论:应如何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⑶提出自己的建设,教师作鼓励性评价。
⑷你希望未来是怎样一个世界。
设计意图:打开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树立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观念。
(五)活动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引入
学生活动:自由介绍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和自己向往的家庭状况(可引导学生从收入途径、支出方式、居家设施、餐饮等方面介绍)。
教师小结:总结归纳每位学生家庭经济存在差距的方面和差距的大小。
教师讲述:国家及地区间也存在着这些差距,我们根据这此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类。
设计意图: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己的向往切入,活跃气氛,启发思维。
(六)活动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活动过程:⑴各组学生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出主要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⑵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⑶试解释“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图来认识发达国
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地区分布的差异。
(七)活动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间的发展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认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教师规定甲组学生代表发达国家,乙组学生代表发展中国家)
活动过程:甲、乙两组学生之间模仿“南北对话”进行交流与合作,发展中国家间进行“南南合作”交流与合作。
(要求学生注意记录)活动内容:把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成发达和不够发达两大类。
1、甲组学生运用图片或数据说明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
2、乙组学生运用图片或数据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
3、全体学生自由发挥:用其他事实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4、各组学生提出各自所代表国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进行取长补短。
(出示下表)世界主要国家1993~2019年平均经济
增长率世界平均3.7%
发达国家
经济增
长率(%)
发展
中国
家
经济增
长率
(%)
美
国 2.9 中
国11.0
日
本 1.4 新加
坡8.7
加拿
大 2.8 韩
国7.3
德
国 1.4 印
度8.6
法
国 1.5 印
尼7.2
意大
利 1.2 巴
西 4.2
5、学生读上表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的发展速度的差异。
6、乙组学生提出发展中国家中各国的优势
与不足,并进行取长补短。
教师总结: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生活水平、生产力、进出口商品、对外贸易额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悬殊,但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都较快,如中国。
(八)活动七:寻求缩小国家及地区间的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的道路。
活动过程:1、讨论国际上应该如何解决好这些国家及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差异。
2、提出自己的看法作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放开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树立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观念。
课外活动:家乡的巨变 设计意图:了解家乡、认识家乡,从家乡的发展看祖国的发展。
内容: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报刊、访谈和家庭调查等方式,搜集当地的资料,完成下表。
20年前 10年前 现在 设想10年后 饮食 居住 交通 着装 其他 2、写出调查报告小论文“家乡的巨变”。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国际合作)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章,在本册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全书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讲授的知识很多,但是尤其要注意强调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面人政经 国家和差发达发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章的学习当中要注意数据、资料的运用,进行案例分析。
例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比需要很多资料,这些资料的给出是结合了某个国家或地区自然也可视为案例的一种,教学中也可以替换或补充相应的案例资料。
学习中还要注意世界政治地图和世界地形图的使用,以及查找更多其他的图件。
三、教学设计思想
由于本节地理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在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愉悦学习之风,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分组讨论、抢答、竞赛式等等,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对新知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为适应当前形势,体现新课标理念,注意培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及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学中应多从实际出发,从身边寻找案例。
四、教学目标
1.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知道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案例,了解其不公平的本质,增强了维护国际和平、争取共同发展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2.联合国的宗旨和组成。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官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由学生推选一名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学生预习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时期有关经贸磨擦方面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及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资料。
(教师可具体指定内容,以免学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级别整理好资料,并理好发言稿,推选代表
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查找地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过程:
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组织召开两个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同时板书:国际合作),主要是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和中国的入世问题。
教师作为潘基文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秘书参加这两次会议。
会议前,我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情况向同学们作一下简介,以备大家对讨论中国入世问题的理解:世贸组织是……下面先请同学们推选的“潘基文秘书长”先生主持会议。
学生“潘基文”按会议程序主持会议(教师坐在该生旁边指点会议如何进行)。
(一)“潘基文”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讲话:我宣布此次大会现在开幕,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发展。
现在世界……,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和普遍关注,我现将巴以冲突问题提交大会审议,请大家讨论研究解决。
(二)巴以双方及安理会会员国代表讨论,然后代表发言。
(教师应提示各方代表:要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讨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得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应表明以军撤不撤军,如何撤军?巴方要求以方应怎样做,提请大会裁决。
)
学生:巴方代表发言,主题是阐述请联合国干预以方并对其实施制裁的理由(列举以方的行为,如对巴方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毁坏等损失情况。
)
学生:以方代表发言,阐述打击巴方的原因。
学生:其他国家代表发言,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
(如学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教师应加以引导以体现合作的精神,估计多数代表发言的观点可能是:以方应立即撤军,以土地换和平……)
(三)“潘基文”从代表们的发言中选择合
理的解决措施,就此提请大会审议通过并宣布照此安理会决议执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主持会议,分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小结,同时建议举行第二个会议——世界贸易组织大会。
同学们组织的联合国安理会开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召开这节课的第二个会议,讨论审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
会前大家先看教材图5.9,让学生从中获得国际社会需要合作的一些启示,然后提示学生。
1)中国的代表:围绕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好处,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国际社会的承诺这几方面思考讨论,如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就是一种承诺。
2)其他国家的代表:围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同世界很多国家先后经历长达二十来年的艰苦谈判历程:中国入世后对世界各国有什么好外这两方面去讨论思考自己的观点,以便大会对中国入世问题进行表决。
两分钟后教师建议第二个活动开始。
学生“总干事”主持会议
(一)“总干事”宣布会议开始,并请中方代表首先发言。
中方代表根据老师的提示作陈述性发言。
(中方其他代表可补充发言)
(二)“总干事”发言阐述其本人对中方过去工作的看法(看法应是积极的、有利的),并提议世贸组织成员国举手表决。
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基于两个因素获得这个结论:大家是中国人,学生的童心会偏向自己的国家:教师前面的引导)(师生共同鼓掌欢庆)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完成后面的板书提纲。
这节课的两个会议大家组织得很好,很成功。
那么大家从这两个会议中获得了些什么体会呢?同学们思考一下再发言。
灵活处理学生答案,学生可能回答——国际合作非常重要(板
第 11 页 书)。
中国入世说明中国需要同国际社会合作,国际社会也需要同中国合作。
中国需要合作,世界各国都需要合作。
课后请大家完成教材P94A 、B 图,并思考现在国际合作中存在着什么现象。
再问:这两个会议体现了在哪些方面需要国际合作?学生思考回答——在政治、经济方面(板书)。
那么,同学们根据平常的体会,国际间还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合作,请举例。
学生思考回答——中国人穿西装、吃西餐是服装、饮食文化合作交流的结果,航海家麦哲伦使用的指南针是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的结果(板书)。
大家再想一想:本节课的两会议都体现了联合国这一重大国际组织的作用,对吗?学生异口同声——不对,只有安理会会议表明了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
(板书:联合国的作用)。
除了联合国这个组织,大家还知道哪些国际组织(板书:其他国际组织)?知道——非统组织、欧盟…… 根据同学们查找的资料以及平时对国际组织的了解,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大组,分别找代表发言,说出各个国际组织的特点及作用。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懂得七、板书设计:
国
际
主要领域(政治、国际联合国
世界贸
国际
世界卫
欧盟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