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cr+scr脱硝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22期第46卷总第408期
广东化工
103 -
SNCR+SCR 脱硝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盛洪产广,赵旭东I,楼军J 徐少娟】,吴祖良2,张冰倩2,
刘牵牵2,林航昊2,周为莉2
(1.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141 & 2.浙江工商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摘 要JSNCR+SCR 联合脱硝是当前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硝的主要工艺选择。
本文从SNCR+SCR 联合脱硝实际运行效果出发,分 析了不同锅炉运行状态下NOx 的排放情况。
主要结论如下:SNCR+SCR 脱硝工艺能够满足当前NOx 脱硝超低排放要求,但仍要注意氨逃逸问题。
烟气含氧量的适当增加有助于SNCR+SCR 脱硝;炉膛温度上升导致NOx 初始生成量上升,在喷氨控制不佳的情况,NOx 排放浓度上升。
氨的投 加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需建立合理的氨投加控制方法,实现NCX 的稳定排放。
[关键词]SNCR+SCR :脱硝:含氧量;炉膛温度:喷氨量[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9)22-0103-02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 on de-NO x by SNCR+SCR
Sheng Hongchan 1, Zhao Xudong 1, Lou Jun 1, Xu Shaojuan 1, Wu Zuliang 2, Zhang Bingqian 2, Liu Qianqian 2, Lin Hanghao 2, Zhou Weili 2
(1. Zhejiang Fuchunjiang Environmental Thermoelectric Corporation Ltd, Hangzhou 311418;
(2.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Hybrid SNCR+SCR denitration (de-NO x ) is a main choice for process of flue gas de-NO x of small or medium-size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s. Based on the actual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hybrid SNCR+SCR de-NOx,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O X emission under different boiler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SNCR+SCR de-NO x process can meet the current ultra-low emission requirements of de-NOx, but still need to pay attention on the problem of NH3 escape. An appropriate increase in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of the flue gas contributes to the SNCR+SCR de-NOx ; increasing the furnace temperature can cause an increase in the initial production amount of NO X , and the NO X emission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under the bad NH3 injection control.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NH3 injection is not always better,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control method over NH3 injection amount to achieve stable emission of NO X .
Keywords: SNCR+SCR ; De-NOx : oxygen concentration ; furnace temperature ; NH3 injection amount
1前吕
近年来,为了应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雾 霾问题,“超低排放50355”新标准已在这些区域全面实施,蓝 天保卫战取得初步成效。
燃煤中小型锅炉数量多,分布广,已成 为我国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的重点。
中小型锅炉主要采用循 环流化床炉型,原先采用的脱硝技术主要是:低氮燃烧技术、 SNCR 以及低氮燃烧+SNCR 技术。
但这些技术已经不能满足NO X 排放值小于50 mg/m 3的标准。
为了使NO *达到超低排放水平, SNCR+SCR 联合脱硝技术被提出2】。
与单一的SNCR 和SCR 脱 硝相比,该技术具有脱硝效率高、催化剂用量小、SCR 反应器体 积小、系统阻力小、腐蚀性小、成本适度等优点【3,】,故在循环流 化床锅炉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SNCR+SCR 联合脱硝技术不是SNCR 与SCR 脱硝工艺的 简单组合,影响其脱硝效果的关键因素与单独的SNCR 和SCR 相 比会更加复杂,要达到较好的脱硝效果,必须对这两个脱硝过程 进行合理匹配,优化脱硝工艺参数。
本文基于130 t/h 循环流化床 锅炉超低排放SNCR+SCR 脱硝改造工程,随机选取其在网连续运 行30天的烟气污染物排放数据(720个时段),对改造后NOx 的排 放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其运行过程中关键参数控制对脱硝效 果的影响,实现工艺参数的优化控制,为燃煤热电厂超低排放脱 硝工程改造和运行提供工程解决方案和数据支撑。
2改造方案
某热电厂原有的烟气脱硝工艺为低氮燃烧+SNCR 脱硝,但原
有的低氮燃烧+SNCR 脱硝的NO *设计排放值为100 mg/Nn?,与 50 mg/Nm ,的超低排放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场地有限,无法 满足单独建造SCR 反应器的要求,所以经过认真研究,考虑采用 “SNCR+SCR (—层板式催化剂)”联合脱硝工艺。
在进一步优化 原有SNCR 脱硝工艺的基础上,二、三级省煤器之间加入一层SCR 催化剂,实现50mg/Nni3以下的超低排放要求。
3影响因素分析
3.1整体脱硝效果
根据锅炉不同时段脱硝情况分析,SNCR+SCR 后的NO ”排放 浓度符合超低排放要求,超标时段仅有8个(720个总时段),所以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2019-10-02
浙江工商大学创新创业项目(CX201923006);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7R408013)盛洪产(1972-),男,工程师,从事燃煤电厂环保技术研发和管理。
吴祖良(1978-),男,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
*为通讯作者。
一层板式SCR 催化剂的加入能够实现脱硝达标排放。
但是整体 NOx 排放浓度偏高,40 mg/Nm 3以上的NOx 排放浓度出现概率较 高,年均NOx 排歳浓度为24.9 mg/Nm 3,这镜明一层SCR 彳崔化弄lj 虽然有效,但脱硝潜力有限,随着催化剂的逐步钝化,NCX 排放 超标风险会逐步加大,需要及时更换催化剂。
^窣悭妊 口 m 兴
O N
段
图1 SNCR+SCR 出口 NO *浓度分析
Fig.l Analysis of NO X concentration at the outlet of SNCR+SCR
虽然目前的NO *排放浓度符合超低排放要求,但氨逃逸控制 都不够理想,超标情况较多。
当地的氨逃逸指标为2.5
实际氨逃逸的平均浓度为2.78 mg/Nm?,超标比例达到38.3 %。
根据氨氮比计算,氨氮比达到了 1.99o 在脱硝工程实际运行中, 通过增加氨的投加量提高SNCR 脱硝效率是较为普遍的做法,但 同时也增加了氨逃逸的超标风险。
为了达到50 mg/Nm3的NOx 排 放标准,企业需要增加氨的投加量,这也验证了己有的一层催化 剂布置是不足够的。
氨逃逸暂时没有列入强制性标准,但也必须 得到重视,一方面过多的氨的投加增加了运行成本,同时尾部的 空预器和烟道的腐蚀加大。
所以在后期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增加 催化剂体积或者将板式催化剂改成蜂窝式催化剂,
以提高脱硝效
广东化工
2019年第22期第46卷总第408期
104 •
果,并防控氨逃逸超标。
o
炉膛温度在850〜970 °C 之间波动。
在这个温度区间内,炉膛 温度越高,SNCR 脱硝效果越好⑺。
但是图4显示炉膛温度上升, 脱硝效果呈下降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炉膛温度上升,NO 、的初始 浓度也会随之上升,所以导致脱硝难度增加。
在氨投加量控制不 佳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NO ”排放浓度的超标。
3.4氨投加量对SNCR+SCR 脱硝的影响
氨投加量的增加会提高NOx 脱除效果,但在高温下也有可能 被氧化成NOT 】。
从图5可知,氨投加量增加反而增加了 NO,的 生成。
显然,在实际运行中,氨投加量的控制并没有做到很好的 控制,目前采用的尾部NO *排放浓度反馈的方式存在加大的滞后 性,不能保证NO *的稳定排放。
SNCR+SCR 脱硝运行需要进一步 分析氨投加量的关键影响因素,改变目前氨投加依靠尾部NO ”浓 度的控制回路,实现更加精细化的氨投加控制。
图2 SNCR+SCR 后氨逃逸情况
Fig.2 Situation of ammonia escape after SNCR+SCR de-NO x
process 3.2烟气含氧量对SNCR+SCR 脱硝的影响
本工程运行过程中,烟气含氧量在2%〜5 %之间波动。
烟气 含氧量的增加可能会对脱硝带来以下负面影响:(1)烟气含氧量的 增加会增加NO *的折算浓度;(2)在SNCR 过程中可能会使NH? 发生氧化,增加NO *的生成⑸;(3)烟气含氧量的增加也意味着 SNCR 和SCR 反应温度窗口的降低,从而降低了脱硝效率⑸;但 烟气含氧量的增加也可能会对脱硝带来正面影响,主要是SCR 过 程中含氧量的增加可能会促进NO?的生成,从而加快SCR 反应, 因而提高脱硝效率⑹。
从图3可知,烟气氧含量的增加有助于NO ’ 浓度的降低,这说明SCR 脱硝反应的正面效应比负面效应大。
7060
o o o O
4 3 2 10
12 3 4 5 6
烟气含氧最(%)
图3烟气含氧量对SNCR+SCR 脱硝效果的影响
Fig.3 In f luence of oxygen content in flue gas on SNCR+SCR
denitrification effect 3.3炉膛温度对SNCR+SCR 脱硝的影响
图4炉膛温度对SNCR+SCR 脱硝效果的影响
Fig.4 Influence of furnace temperature on SNCR+SCR
denitrification effect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抵水就(kg/h )
图5氨投加量对SNCR+SCR 脱硝效果的影响
Fig.5 Influence of ammonia dosage on SNCR+SCR denitrification
effect
4总结
(DSNCR+SCR 脱硝工艺能够满足当前N (X 脱硝超低排放要 求,但鉴于诸多锅炉省煤器后空间的限制,SCR 催化剂往往体积 不足,导致氨喷射量需要加大,最终引起氨逃逸超标情况较多出 现。
(2) 烟气含氧量的增加虽然会提高NOx 的折算浓度,但可能 会改善SCR 反应效果,从而降低了 NOx 的排放浓度。
(3) 炉膛温度上升,有助于SNCR+SCR 脱硝;但由于NOx 初 始生成量上升,在SNCR+SCR 脱硝潜力不大的情况下,NOx 排 放浓度容易上升。
(4) 氨的投加量不是越多越好,需建立合理的氨投加控制方 法,实现高效脱硝,并减少氨逃逸。
参考文献
[1] 周英贵.大型电站锅炉SNCR/SCR 脱硝工艺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及工 程验证[D].南京:东南大学,2016.
[2] Sen S. An overview of clean coal technologies I : pre-combustion and post-combustion emission control[J]. Energy Sources. Part B : Economics » Planning, and Policy. 2010, 5(3): 261-271.
[3] 马双忱,张华仙,朱思洁,等.环保新标准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分析 [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5, 31(4): 66-72.
[4] Yuanyuan Xu, Yan Zhang, Fengna Liu. et al. CFD analysis on thecatalyst layer breakage failure of an SCR- DeNOx system for a 350 MW coal - fired power plant[J]. Computer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4(69): 119-127.[5] 陈慧,陈德珍,王娜.中温条件下烟气De-NOx 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 33(20): 17-27.
[6] 茅国庆,孟令航,庄亚洲,等.平板式脱硝催化剂应用于燃煤电厂的优 势卩]•电力建设,2013, 34(2): 87-90.
[7] 王岳军,刘学炎,李世远,等.SNCR 脱硝技术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 应用[J].环境工程,2013, 31(1): 59-62.
[8] 李可夫,陶玲,吴少华,等.选择性非催化脱硝还原中NH 3漏失因素 的试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 28(5): 51-56.
(本文文献格式:盛洪产,赵旭东,楼军,等.SNCR+SCR 脱硝效 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化工,2019, 46(22):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