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园区一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园区一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有关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虚像
B.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原因是靠近镜子时所成的像会变大
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D.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
2.下列生活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速度的是()
A.人们用塑料袋将鲜橙包裹起来
B.人们将暴晒在阳光下的鲜花搬到阴凉处
C.老师倒出适量酒精后迅速把瓶盖拧紧
D.人们总是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3.下列估值中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A.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km/h
B.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60℃
C.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约为0.5cm
D.正常人心脏跳动频率为72Hz
4.下列物态变化中,与“春暖花开的时节,千佛山上的冰雪融化汇成溪流”这一现象吸热或放热特征相同的是( ) A.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B.农家小院室外地面出现了霜
C.成绵高速路上的浓务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寒冷的冬天道路结冰影响行车安全
5.下列图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水中的倒影B.水中的筷子
C.林间的光斑D.汽车后视镜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7.刘大海拿了一个刚好能装5kg水的塑料壶去买花生油.老板给他的塑料壶装满花生油后告诉他:“这是5kg花生油”.并按此收取了花生油的费用,已知ρ油<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刘大海赚了
B.刘大海亏了
C.刘大海没有亏也没有赚
D.老板也没有亏也没有赚
8.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9.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
A.9mg B.9g C.9kg D.9t
10.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树叶在地面上的影子
B.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C.人的腿在水中“变短”了
D.皮影在幕布上的影子
1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平均速度是1m/s D.5s~7s内,小车平均速度是1m/s
12.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观看节目表演时,演员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填空题
13.小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小华的像到他的距离为_______ m;小华发现口袋处有一块污渍,便走近镜子,污渍像的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于房间内较暗,为了看清污渍,小华应该将灯照向_______(选填“污渍”或“平面镜”)。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碳海绵”
2013年3月19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投的课题组向人们展示了神奇的“碳海绵”。

一个由这种材料组成的8立方厘米大小的物体可以放在一朵花上,而花瓣完全不会变形,如图所示。

“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

它是一种用石墨烯制造出的气凝胶,每立方厘米的质量只有0.16mg,比氯气还要轻,约是体积同样大小的氢气质量的两倍。

“碳海绵”可任意调整形状,弹性也很好,体积被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

它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被报道的吸油力最强的材料。

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液体,但“碳海绵”能吸收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

“碳海绵”这一特性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把“碳海绵”撤在海面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吸进来,因为有弹性,便于把吸进的油挤出来回收,“碳海绵”也可以重新使用,另外,“碳海绵”还可能成为理想的储能保温材料、催化剂载体及高效复合材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这里的“轻”实际上是指它的______小;
(2)“碳海绵”可任意调整形状,体积被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

说明它具有很______(选填“高”或“低”)的弹性;
(3)这种“碳海绵”的密度是______kg/m3,图中“碳海绵”的质量是______g;
(4)“碳海绵”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是因为它具有______这一特性。

15.完成下列单位换算:2.5m=______cm ;2min______s ;5g=______mg 。

16.铜的密度为338.910kg/m ⨯,合______3g/cm ;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质量为8.9kg ,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25mm ,
则这捆铜线的长度为______m 。

三、实验题
17.(8分)牛奶密度是检验牛奶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小明为了比较市场上两种不同品牌牛奶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1)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是37.4g ,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图(乙)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牛奶的体积.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________g ,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kg/m 3;
(2)小莉同学却按以下步骤来测量牛奶密度;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
②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是m 2;
③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 ;
④根据ρ= 21m m V
-算出牛奶密度. 你认为,小莉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________(大/小),原因是________.
18.(8分)陈宇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___________,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

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 和空烧
杯的质量是90g;
(2)如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所示,则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_________g;
(3)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
(4)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体积为________cm3,密度为_________g/cm3;
(5)陈宇在第(3)步骤测量过程中,发现所用的砝码中有一个磨损了,他没有更换,他这样做将导致所测密度
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不变”或“偏小”)。

19.(8分)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时间
0 1 2 3 4 5 6 7 …
/min
温度
91 93 95 99 99 99 99 99 …
/℃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____-。

(3)如果将酒精灯移走,很快水就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丁中的(a)、(b)所示,则图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6)如果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图线a所示,若增加了水的质量,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为丙中图线_________。

四、作图题
20.(8分)如图,请完成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______)
21.(8分)两束光入射到凸透镜上的情况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这两束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五、计算题
22.(10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第10s时速度达到20m/s,通过的路程为120m。

求:
(1)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2)在10﹣20s内汽车运动的路程;
(3)汽车在整个20s内的平均速度。

23.(12分)在某次军事演习中,一门迫击炮向目标发射了一枚炮弹,炮弹发射5.1s后看到炮弹击中目标爆炸,又过4.5s 听到爆炸的声音。

求:(声音的速度为340m/s,不计光传播的时间)
(1)先看到爆炸后听到爆炸的声音的原因是是什么?
(2)迫击炮离目标的距离是多少?
(3)炮弹的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题目详解】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B.人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是为了使视角变大,而所成的像大小是不会变的,故B错误;
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
D.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灯来灭菌,故D错误。

故选C。

2、D
【题目详解】A.用塑料袋将鲜橙包裹起来,可以减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减慢液体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暴晒在阳光下的鲜花搬到阴凉处,降低了温度,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倒出适量酒精后迅速把瓶盖拧紧,可以减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减慢液体的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提高了温度,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题目详解】A.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1.4m/s=1.4×3.6km/h≈5km/h,
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40℃,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张纸的厚度约
80μm=0.008cm,
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也就是频率接近1Hz,故D不符合题意。

4、C
【题目详解】千佛山上的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由固态的冰雪变为液体的溪流属于熔化吸热,
A.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放出热量,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霜是冬天空气的水蒸气遇到低温凝华形成的,放出热量,故B项不符合题意;
C.浓务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因为太阳出来后温度上升,空气中液体的雾遇到高温汽化,吸收热量,故C项符合题意;
D.冬天结冰,是由液态的水遇到低温凝固形成的,放出热量,故D项不符合题意。

5、B
【题目详解】A .平静水面上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 项不符合题意;
B .水中筷子看起来变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 项符合题意;
C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遇到不透明的树叶时,便在物体后形成影子,而没有树叶的地方光沿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形成光斑,故C 项不符合题意;
D .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通过后视镜看到车后的景物是利用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故D 项不符合题意。

6、B
【题目详解】A 中的噪声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只不过有的噪声的振动是无规则的,故A 不对;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正确;C 中并不是所有物体的振动我们都能够听得到,超声和次声我们人耳就听不到,C 不对;D 中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故D 也不对.
7、B
【题目详解】因为ρ油<ρ水,水的体积和花生油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m=ρV 可以得到,花生油的质量一定小于水的质量,也就是小于5kg ,故刘大海亏了.
故选B
8、C
【题目详解】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 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 =20cm .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 处,u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选C .
9、C
【题目详解】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kg ,根据专家的建议,书包的质量最多为:m 书包=15%m 人=15%×60kg=9kg ,故ABD 错误,C 正确.
10、C
【题目详解】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 不符合题意;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 不符合题意;人的腿在水中“变短”了是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看起来腿在水中“变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故C 符合题意;皮影在幕布上的影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
11、A
【题目详解】A .0~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0.4m/s 5s
2m s v t === 故A 符合题意;
B .0~7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6m 0.86m/s 7s
s v t ===
故B 不符合题意;
C .在2s~5s 内,通过的路程为0,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即小车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故C 不符合题意;
D .5s~7s 内,小车平均速度为
6m 2m 2m/s 2s
s v t -===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2、D
【题目详解】若将人眼的晶状体当做凸透镜,视网膜当做光屏,那么在人观察物体时,物距往往要远大于2倍焦距,因此成的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
二、填空题
13、4 不变 污渍
【题目详解】[1]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 处,小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m ,则小华的像到他的距离为4m ;
[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所以小华走近镜子,污渍像的大小将不变;
[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要想帮助小华同学看清污渍,只有污渍在明亮处,才会将更多的光反射到平面镜上,最终使进入人眼的光更多,看得更清楚,所以为了帮助小华看清污渍,应将灯照向污渍。

14、密度 高 0.16 1.28×10-3 吸油能力强
【题目详解】(1)[1]“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即相同体积质量最小的物体,这里的“轻”实际上是指它的密度小。

(2)[2]“碳海绵”可任意调整形状,体积被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说明它具有很高的弹性。

(3)[3][4]由题可知,“碳海绵”,每立方厘米的质量只有0.16mg ,则“碳海绵”的密度
ρ=0.16mg/cm 3=0.16kg/m 3
所以8立方厘米“碳海绵”的质量
m =ρV =0.16mg/cm 3×8cm 3=1.28mg =1.28×10-3g
(4)[4]“碳海绵”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是因为它具有吸油能力强这一特性。

15、250 120 5×
103 【题目详解】[1]因为1m=100cm
所以
2.5m=2.5×100cm=250cm
[2]因为1min=60s
所以
2min=2×60s=120s
[3]因为1g=1000mg
所以
5g=5×1000mg=5×103mg
16、8.9 40
【题目详解】[1]铜的密度
633
3638.910g 8.910kg/m ==8.9g/cm 110cm ⨯⨯⨯ [2]这捆铜线的体积
-3333
8.9kg ==110m 8.910kg/m m
V ρ=⨯⨯ 这捆铜线的长度为
33
-62110m ==40m 2510m
V L S -⨯=⨯
三、实验题
17、22.4 1.12×
103 大 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后,烧杯内壁有残留,导致体积偏小 【题目详解】最初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是m 总=37.4g ,由图甲,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m 1=10g+5g =15g ,所以烧杯中牛奶质量:m =m 总﹣m 1=37.4g ﹣15g =22.4g ;由图乙,量筒的分度值为2ml ,牛奶体积:V =20ml =20cm 3,所以牛奶密度:ρ═322.420m g v cm
==1.12g/cm 3=1.12×103kg/m 3; (2)当测出牛奶的质量后,把烧杯中的牛奶全倒入量筒时,烧杯中不可避免会有剩余,倒入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会减少,在质量一定时,体积变小密度就会变大.
18、零刻度线处 左 161.8 52 12 2.65 偏大
【题目详解】(1)[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先要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粱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左调;
(2)[3]由图知,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
m =100g+50g+10g+1.8g=161.8g ;
水的质量为:
m 水1=161.8g −31.8g−90g=40g ,
此时水的体积为:
V 水1=1m ρ水水=340g 1g /cm
=40cm 3; (3)[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 ,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此时,杯中水的体积:
V 水=m 水水ρ=3142g 90g 1g /cm
-=52cm 3; (4)[5]由题意知,鹅卵石的体积等于加入水的体积,则:
V =V 水1−V 水=52cm 3−40cm 3=12cm 3;
[6]鹅卵石的密度:
ρ=m V =331.8g 12cm
=2.65g/cm 3; (5)[7]磨损的砝码质量要小于标准值,那要天平平衡就要多放砝码,而测量值就是砝码标示值的总和,所以测量值就大于实际值,即测量值偏大。

19、B 达到沸点 持续吸热 b 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 c
【题目详解】(1)[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所以,B 是正确的。

(2)[2]根据表格中数据,先描点然后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
(3)[3][4]撤去酒精灯,则水不能吸热,而水停止了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

(4)[5]水沸腾前气泡越上越小,这是因为气泡中的水蒸气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所以,水蒸气不断液化,故气泡变小,故b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水不断汽化,气泡中的水蒸气增多,再加上上升时深度减小,压强减小,所以,气泡体积越来越大,故a 是沸腾时的情况。

(5)[6]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

(6)[7]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气压有关。

改变了液体的质量,液体上方的气压不变,液体的沸点不变。

液体质量增加,吸热升温变慢,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变长。

由图象知道,b、c、d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均变长,b沸点变高,c沸点不变,d沸点变低,故c符合题意。

四、作图题
20、
【题目详解】光线经过经过凸透镜光心传播方向不改变,光线经过凸透镜二倍焦距时,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过另一方二倍焦距处.
【题目点拨】
对于凹透镜、凸透镜特殊光线作图题一定要熟记.
21、
【题目详解】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五、计算题
22、(1)12m/s;(2)200m;(3)16m/s
【题目详解】(1)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1 1
1120m
12m/s 10s
s
v
t
===
(2)根据图示可知,在10﹣20s 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大小为20m/s ,由s v t
=可得,在10﹣20s 内汽车运动的路程为
s 2=v 2t 2=20m/s×(20s ﹣10s )=200m
(3)汽车在整个20s 内的平均速度为 120m+200m 16m/s 20s
s v t === 答:(1)在0﹣1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2m/s ;
(2)在10﹣20s 内汽车运动的路程为200m ;
(3)汽车在整个20s 内的平均速度为16m/s 。

23、 (1)光速远大于声速;(2)1530m ;(3)300m/s
【题目详解】(1)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先看到爆炸后听到爆炸的声音。

(2)迫击炮离目标的距离为
340m/s 4.51530m s v t s ==⨯=声声
(3)炮弹的速度为
1530300m/s 5.1s
s m v t ===炮炮 答:(1) 光速远大于声速。

(2)迫击炮离目标的距离是1530m 。

(3)炮弹的速度是300m/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