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件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第17课画家凡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1888 纵51×横45厘米 私人藏
这幅作于1888年2月的《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是给后 人留下的第一幅展现梵高当时在阿尔勒的精神状态的自 画像。 画家有一个高高的向上斜的前额、一个强有力的鹰勾鼻 子、三角形不对称的脸孔和那突出的颧骨、下陷的双颊, 他的形象给人以极其深刻印象。 梵高的自画像,往往成为对画家心理探索的佐证,是画 家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画家在描绘自己时,敢于剖析, 毫不掩饰地揭示出他性格中最令人感到意外,却又是最 为动人的一面。 此幅肖像作于他的“割耳朵事件”发生一个多月之后。 此刻,画家已找到了他内心的自我平衡。
曳起桥与打伞女士
1888年,梵高生活在法国南部阿尔勒。阿尔勒的朗格 卢瓦桥,即曳起桥与打伞女士,梵高以它为主题画了 四幅油画,另外还有一幅水彩画,这一时期梵高将了 常规绘画技法和创造性进行了融合。充分利用的镜框 透视,用他在海牙时创建的精确线条和角度,以表现 事物的独特视角。 此幅画画面呈现一片宁静,宽阔的天空和水面上几个 稀疏的物体,在他的安排下成为色彩的实验;画上的 主题只是让颜色得以伸展的景物罢了,颜色彷彿是这 些物体的第二层表皮。从堤防上远眺,天空向四周延 展,水的面积相对的渺小,曳起桥在正午的阳光下左 右相对,桥上的人成了几个影子,以及用白色调表现 的日光等,都是印象派画家的画风的痕迹,梵高在这 地方显然深受影响。
嘉歇医生
红色葡萄园 嘉歇医生
红
色 葡 萄
嘉 塞 医
园
生
画家凡·高 (1853-1890)
梵高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 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罗纳河上的星空
1888年 布面油画 72.5x92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1888年作品《罗纳河上的星空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是凡高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是在法国 南部城市阿尔的罗纳河创作的。 冷色迷人的深蓝短线铺满整个夜空,强而有力的笔触表 达出夜的深沉神秘与无法预测,而点缀其上的微明星子, 与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灯灯影相互辉映,表达出画家澎 湃的内心。 寥寥几笔勾勒出河岸线,着重点是天空和河面,右下角 的点睛之笔动态的河面拍打停泊的小舟,一对夫妇的散 步把画面直接衍生到弧形的河岸。 蓝色主调抹上黄调的星光河沿岸灯火,一对男女在河畔 牵手夜行,那是罗纳河最典型的浪漫之夜。
这幅作品的人物造型简洁有力,保留了画家早期风格的许多 特点。所不同的是,色彩比以前明快、丰富,溶入了绿、红、 青三种原色。画家以坚实的笔触,细致勾勒人物的眼睛、上 衣及脸部轮廓。 仔细观察作品,唐吉老爹身后的都是浮世绘版画,说明了梵 高对日本浮世绘的喜爱,浮世绘的平涂技法在梵高的多幅油 画中都有所体现。
这幅画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代表作。 在奥维尔, 凡高的画以深青色、藏青色为主。他一生中对于社会的不 理解所作的抗争, 对于真善美所作的追求, 还有生存中的苦恼与欢乐, 似乎都孕育在这天空的蔚蓝里。
他那浓重而扭曲的笔画、所用的厚厚的颜色可以看出他十分强烈、 几乎疯狂的内心感受。
他写给妹妹的信中说:“这一张画与在纽南画的古塔、坟墓等习作, 似 乎很相似, 只是现在所用的色彩, 或许更富于表现力、更为华丽。”
小资料:
印象派得名于法国画家莫奈的
作品《日出印象》。他们采取在
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写生
创作作品的方法,追求光色变化,日
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代表
•
出 印
画家:莫奈、毕沙罗、希斯莱、 象
雷诺阿等。
莫 奈
凡•高向印象派画家学习,在色彩 上受到启发和熏陶,他的画面色彩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风格,人们称之为后期印象派。让我们 一起走进凡•高的色彩世界……
夜间咖啡馆 1888年 70x89cm 布油彩 纽黑文耶鲁大学美术馆
凡高由于工作过度紧张,身心疲乏,因此晚上经常光顾 离他住所不远的拉马丁广场的咖啡馆,用酒或咖啡来提神解 乏。那里灯火的颜色和室内陈设的红、黄色,像白天的阳光 那样明亮,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这幅画是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色的墙壁与不和谐的绿色家 具组成的梦魇。金黄色的地板呈纵向深远的透视,以难以阻 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的墙壁背景也 以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而天花板的深重蓝色压迫下来令人 窒息。 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 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 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本幅画呈现凡高惯用的深远空间感。他用红色来描绘 葡萄树, 极具表现性。凡高还将画中的阿尔农妇, 画成布列 塔尼地方的装扮。
这幅画也是凡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作品。
凡高在阿尔的房子 (黄房子)
凡高在阿尔的房子 (黄房子)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2x91.5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1888年5月凡·高在阿尔租了一间旅馆居住,因为它的外壁 涂成了黄色,故被称为"黄屋"。画面上建筑物的右侧即是 凡·高的住所(正面的窗户涂成绿色和黄色的部分)。 在这一张画上,由广阔前景的土黄色地面,即向两旁延伸的 马路,到小建筑物正面的硫磺色与一大片天空的绿色,这些 颜色之间相互呼应,构成了色调的转移。 在他的作品里, 这幢房子位于满是尘土的拉马丁广场对面, 是 一座在深蓝色天空映衬下闪闪发亮的鲜黄色建筑。这幅图画 的主题不是光, 而是感情。我们可以认为黄房子不仅是个避难 所, 而且是个文化意义上的群体画室。 凡·高离开人世许多年后, 黄房子改为酒吧。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 酒吧被炸毁, 如今黄房子已经荡然无存。
夜晚露天咖啡座
《夜晚露天咖啡座》是梵高星光三部曲的第一部,创作于1888年,现收藏于 克罗勒•穆勒博物馆。
1888年,梵高从5月到9月都借住在兰卡散尔咖啡馆,这 个咖啡馆因为通宵营业,被称为“夜间的咖啡馆”。
室内温暖而明亮的黄色灯光洒在屋外鹅卵石铺成的广场 上,在深蓝色的夜空中,群星闪烁,宛如朵朵灿烂的灯 花,整幅画面气氛温馨恬适。观众的视线沿着咖啡棚和 座位向后延伸,使画面产生纵深感,引发希望与悔恨、 梦幻与现实的思绪。
凡·高9岁、10岁、11岁时的作品
吃 马 铃 薯 的 人
思考: 1. 画 中 的 人 物 是 生 活 富 裕 的 贵 族 还 是 贫 苦 的 劳 动 者 ?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这张画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3.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色调?
凡·高这一时期的作 品在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
色彩暗淡
阿尔的红色葡萄园
阿尔的红色葡萄园 1888年11月 阿尔 布面油画 93x75cm 莫热情和精张的色调的炽热。
凡高希望在他的作品中为我们画出酒的酵素和醉意、 令人发狂的热气腾腾。他的色彩中的喧闹性暗示了无节制 的狂欢, 葡萄园被看作是异常的促进者和主要的源泉。
100年后,1988年11月11日,《鸢尾花》以5300万美元 的天价卖出。
星月夜
这幅画是凡高第二次精神崩溃、住进圣雷米疗养 院时的作品。
在这幅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的画中,凡高用饱 蘸激情的条状笔触,搅动起旋转的漩涡。这些天空中 星星与月亮的舒卷涌动,也许暗示使徒和耶稣的关系。
也有人把这幅画看成是太阳系的“最后的审判”。 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 爆发着。参天的柏树摇曳着扭曲的、火焰状的身躯, 呼应着天空的韵律。
鸢尾花
1889年 71cm×93cm 布面油画 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这幅画是凡高在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进入 位于法国一间精神病院后所画的。 油画中的鸢(yuan)尾花在人们看来,远远美过真实 的。也许就是那种淡淡的美丽与可爱,才会如此深深 地吸引着观赏者。 画中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左边的白花与最右 方的浅蓝花相呼应。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导观 者视线。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四年级下册 第17课
画 的 是欣 谁赏 吗这 ?幅
人 物 肖 像 油 画 , 你 知 道
与 死 后凡 作 品高 价生 格前 对作 照品 表价
格
·
600000000 500000000 400000000 300000000 200000000 100000000
0 红色葡萄园
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1889年 布面油画 57.5x74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是凡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鲜明的色彩、非凡的 透视效果和亲切的主题,不仅是凡高最受欢迎的作品, 也是 他自己最中意的作品。 梵高的的卧室是宁静平和的象征,但这幅作品给人一种旋 转的感觉,从梵高画的角度来看,所有的墙壁和装饰带有 视觉冲击的感觉,给了我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船舶机舱 里的印象。 奇怪的是两把椅子对着一张笨重的木制床,家具阻挡着两 扇紫色的门,墙上的画给人感觉几乎随时都会掉下来,而 且墙壁本身不是方形的,斜角的天花板和黄色的百叶窗显 得非常困乏,整个房间似乎都拥挤到后面窗口边上狭窄的 一块地方。但不管怎样,整个效果给人感觉是非常愉快的。
在梵高完成这幅画的100多年后,这家咖啡馆仍然是阿尔 勒的人们饮酒的地方,现在这家咖啡馆被称做梵高的咖 啡馆,画面中黄色的雨蓬和所有的东西都仍旧保留在这 里,成为人们缅怀这位艺术大师的地标。
向日葵
花瓶中15朵向日葵 凡高 荷兰 布面油画 1888年 95x73cm 荷兰阿姆 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这幅《向日葵》是凡高1888年8月在法国南方小镇阿尔画 的。南方阳光的灿烂令画家狂喜,他用黄色画了一系列 静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这时的代表 作。 画家以短粗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 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 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般 的生命激情。 。
被压缩了的村庄在哥特式尖顶教堂的庇护下安然 栖息,事实上,圣雷米附近并没有这样的教堂,那是 凡高的幻象,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加歇医生
这幅画凡高于1890年6月,也就是在自杀前一个月,为精心照 顾他的加歇医生画了这幅肖像。 画家把对这个人的感觉和爱慕之心画进作品里。夸张了他的 头发的金黄色,在头像后面用调配得极为丰富、极为强烈的 蓝色涂出无限深远的背景。由于这种单纯的配合,使金黄色 头发的头部,在这丰富的蓝色背景上发光,像星星嵌在深沉 的碧空中。 他画这个像的时候,他写了一句话:“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 它们,甚至在100年后,带着渴念追忆它。”事实被他的话有 幸言中了,正好一百年以后,1990年5月15日另一幅《加歇医 生》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8250万美元成交,创下了当时 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2004 年5月5日,稳坐世界最昂贵艺术品宝座长达14年之久。
点彩画法自画像
点彩法是印象画派的代表性技巧之一。
这种画法以光谱中各种单色光组成万物色彩为 依据,用单纯的原色色素的点子互相组合,在 人的视网膜上还原为种种复杂的颜色。
当时梵高人在巴黎,跟一些印象派画家交往密 切,而这种画法也成为梵高绘画中经常使用到 的技巧。
奥维尔教堂
1890年6月 布面油画 74x94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唐基老爹 创作时间:1887--1888年 收藏地:巴黎罗丹美术馆
本幅画是梵高在巴黎时期的人像代表作。人物置于中央,构 图几乎对称。浮世绘图画形成复杂的背景,与前景人物相对 照,同时由于画面倾向平面化而产生前缩性的空间感。
凡·高出于对这位朋友一片厚意的感激之情,创作了这幅肖像。 这幅画风格生动,用色新颖醒目,成为凡·高的杰作。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 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 特的个人画风。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 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
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 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 的行列。